TBS模式的rTMS治疗围绝经期焦虑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0β GFAP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焦虑伴抑郁症患者幻听症状、血清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0月到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诊断为焦虑伴抑郁症、出现幻听症状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伪刺激组、常规刺激组及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组,各50例。分别接受rTMS伪刺激、常规1 Hz低频刺激及TBS模式刺激,均干预4周。对比各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幻听症状评估量表(AHRS)、焦虑抑郁评分量表(HAD)等评定,且采血测量血清指标。结果 TBS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刺激组为84.00%,伪刺激组为50.00%,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3组患者治疗后AHR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TBS组<常规刺激组<伪刺激组[(15.67±4.12)分vs.(18.12±3.57)分vs.(20.73±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显著上升,且TBS组>常规刺激组>伪刺激组[(26.73±3.32)分vs.VX-661使用方法(24.38±3.29)分vs.(22.45±3.23)分,(26.73lung cancer (oncology)±3.29)分vs.(24.52±3.27)分vs.(22.81±3.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清S100β、GFAP、丙二醛(MDA)水平方面,均TBS组<常规刺激组<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方面,均TBS组>常规刺激组>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S组和常规刺激组治疗后HAD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f-A1小鼠TBS组HAD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刺激组和伪刺激组,常规刺激组评分明显低于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伪刺激组治疗前后H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S模式的rTMS治疗围绝经期焦虑伴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降低血清S100β、GFAP水平,调控氧化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