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评价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的弹性指数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及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超声确诊为PTC患者67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45Liproxstatin-1配制例为对照组,均进行SWE检查及血清TG、MMP-9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SWE参数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及血清TG、MMP-9水平。研究组中经手术病理确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22例,进一步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45例)和淋巴结转移组(2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WE联合血清TG、MMP-9检测在PTC诊断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患者Emax值及血清TG、MMP-9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和对照组,且淋巴结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selleckchem PLX-4720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直径、Emax值及血清TG、MMP-9水平是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直径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ax值及血清TG、MMP-9水平均是PT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max联合血清TG、MMP-9对PTC的诊断价值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均高于Emax值、血清TG、MMP-9单一指标。结论 SWE参数(EmaxBiological gate)联合血清TG、MMP-9不仅可鉴别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还可预测其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不同驯食时间和不同饲料酶制剂对大口黑鲈苗种驯食效果的影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产量连年增加。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和带入病原Adavosertib体内实验剂量生物风险,需要对其进行驯食,即使用饲料逐渐代替生物饵料。但其苗种驯食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一直制约着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首先,大口黑鲈仔鱼开始驯时间不明确导致的驯食成功率低。其次,仔鱼消化能力差和开口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低导致的驯食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研究了不同驯食时间对大口黑鲈仔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驯食时间。其次,参照适宜驯食时间,在微颗粒基础饲料中添加外源性酶制剂,通过研究不同酶制剂对生长性能、基因表达水平、肠道组织结构、内源性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得到不同外源性酶制对大口黑鲈仔鱼驯食效果的影响,为大口黑鲈在工厂化条件下驯食策略的完善和开口饲料酶制剂应用提供理论基础。1.探究大口黑鲈仔鱼适宜开始驯食时间本研究中,将刚开始摄食的大口黑鲈仔鱼置于循环水系统养殖,转食前以丰年虫作为生物饵料并设置四个实验组分别为:孵化后第10日龄(DAH,days after hatching)驯食(Domestication began on 10 DAH,DB10),13DAH驯食(DB13),16DAH驯食(DB16),19DAH驯食(DB19),并使用商品饲料和丰年虫配合驯食10天,驯食后只使用商品饲料饲喂,实验共持续28天。结果表明:随着开始驯食时间的推迟,终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逐渐提高,而畸形率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存活率和驯食成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α-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几种酶活性也有随着开始驯食时间推迟而提高。DB16组和DB19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酸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正常,说明鱼体处于健康的状态。DB16组的生长速度、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高,畸形率低,存活率和驯食成功率最高。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在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大口黑鲈仔鱼应该选择16DAH驯食。2.开口饲料外源性酶制剂对大口黑鲈仔鱼的影响在适宜驯食时间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驯食效果,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探究其对大口黑鲈仔鱼的影响。本研究中,配置了一种以磷虾粉、鱿鱼粉和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大口黑鲈仔鱼饲料,实验组添加1000U/g不同的酶制剂,并分别设置为:淀粉酶组(Amylase,Amy)、脂肪酶组(Lipase,Lip)、蛋白酶组(Protease,Pro)和三这种酶的混合物-复合酶组(Compound enzyme,Com),不添加酶制剂的饲料组作为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Bla),只使用丰年虫饮食的作为生物饵料组(Biological bait,Bio)。α-淀粉酶:350000U/g,脂肪酶:1000000U/g,蛋白酶:250000U/g,均来自上海麦克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口黑鲈仔鱼8DAH开口,使用丰年虫投喂大口黑Pulmonary pathology鲈仔鱼8天后,将其分为6各组,从16DAH开始实验,驯食10天,实验持续28天,到43DAH结束。结果表明:所有饲料饮食组仔鱼的生长速度均快于Bio组,而Amy、Pro、Com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大于Bla组,而Lip组均低于Bla组。Lip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畸形率显著升高,其余组没有显著差异。各组的生长激Dorsomorphin体外素(Growth hormone,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m 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生长性能保持一致趋势。Amy、Pro、Com前肠的组织结构相较于Bla组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Amy、Pro、Com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增强,Com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提高。Amy和Com组的抗氧化酶活性都增强,而Lip组降低。Com组丙二醛处于较低水平,而Lip组水平高。Com组的溶菌酶活性也有所提升,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Amy、Pro和Com组的生长性能提高,前肠组织结构改善,内源性消化酶活性增强,Amy和Com组抗氧化能力提升,Com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而Lip在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方面都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淀粉酶、蛋白酶是大口黑鲈仔鱼开口饲料合适的添加剂。综上所述,在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大口黑鲈仔鱼16DAH驯食,并且在开口饲料中添加淀粉酶、蛋白酶可以获得良好的驯食效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迁移诱导蛋白7和细丝蛋白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迁移诱导蛋白7(MIG-7)、细丝蛋白A(FL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899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MMP-9、MMP-2、MIG-7、FL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MP-2、MMP-9、MIGBLZ945小鼠-7表达水平分别为(481±69)ng/ml、(262±85)ng/ml、(156±23)ng/ml,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136±33)ng/ml、(191±21)ng/ml、(98±1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591、120.224、59.896,均P0.01);结肠癌组织中FLNa表达水平为(19.5±3.2)ng/ml,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5.4± 8.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902,P0.05)。结肠癌组织中MMP-9、MMP-2、MIG-7、FLNa表达水平与肿瘤长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高表达、MMP-2高表达、MIG-7高表达及FLNa低表达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MP-9、MMP-2、MIG-7低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5个月Plant bioaccumulation(95%CI 25~78个月)、56个月(95%CI 26~79个月)、54个月(95%CI 25~78个月),均长于高表达患者;而FLNa高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58个月(95%CI 27~80个月),长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MMP-2、MIG-7、FLNa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MP-9、MMP-2、MIG-7高表达和FLNa低表达均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预Panobinostat体内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负载牙源性外泌体的微环境响应性DNA水凝胶在糖尿病大鼠骨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由于局部微环境中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过表达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DM)通过干扰骨稳态显著损害骨缺损修复再生。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及个体血糖控制不良,大量糖尿病患者遭受骨愈合不良的困扰。然而,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方法受到血管化欠佳、病理微环境的不良影响等问题的限制。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来源外泌体(SCAP-Exo)对血管生成和骨生成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评估负载SCAP-Exo的微环境响应性PEG/DNA杂化水凝胶系统促进糖尿病大鼠血管化骨再生的能力。方法:1.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s)和牙髓干细胞(DPSCs);通过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SCAPs来源外泌体(SCAP-Exo)和DPSCs来源外泌体(DPSC-Exo),并通过TEM、NTA、Western Blot对两种外泌体进行鉴定。通过CCK-8、Transwell、q RT-PCR方法比较SCAP-Exo和DPSC-Exo对HUVECs和MC3T3-E1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2.通过CLSM、Transwell、q RT-PCR、成管实验、ALP染色、ARS染色等方法验证SCAP-Exo在生理及高糖炎症条件下对HUVECs和MC3T3-E1细胞迁移、分化的影响。3.通过mi RNA测序技术、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富集分析探究SCAP-Exo中参与血管生成及骨生成的mi RNA;并通过q RT-PCR、mi RNA mimics转染方法在HUVECs和MC3T3-E1细胞中进行验证。4.通过流变学测试检测PEG/DNA杂化水凝胶的粘弹性能、自愈合性能及力学性能;通过SEM和CLSM检测该凝胶的孔径结构及SCAP-Exo分布;通过检测不同条件下外泌体释放率验证该凝胶对MMP-9的响应能力。5.使用STZ诱导糖尿病大鼠;通过micro-CT、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评价负载SCAP-Exo的PEG/DNA杂化水凝胶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化骨再生的作用。结果:1.成功分离培养SCAPs和DPSCs,细胞呈典型的纺锤体干细胞形态;SCAPs和DP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阳性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www.selleck.cn/products/PF-2341066物,阴性表达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表面标志物。成功分离提取SCAP-Exo和DPSC-Exo,形态呈典型的圆盘状双层膜结构;SCAP-Exo和DPSC-Exo粒径范围为100-150 nm;阳性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阴性表达内质网蛋白。相较于DPSC-Exo,SCAP-Exo具有更好的同时促进HUVECs和MC3T3-E1迁移、分化的能力。2.SCAP-Exo可以成功被HUVECs和MC3T3-E1摄取。SCAP-Exo可以促进生理条件下HUVECs和MC3T3-E1的迁移、分化,且最佳使用浓度为10μg/ml;SCAP-Exo也可以促进高糖炎症条件下HUVECs和MC3T3-E1的迁移、分化。3.SCAP-Exomedical decision中高表达的mi R-126-5p、mi R-150-5p可能分别在血管生成和骨生成中发挥作用;HUVECs、MC3T3-E1摄取SCAP-Exo后,细胞中mi R-126-5p或mi R-150-5p的表达上调;使用mi R-126-5p mimics或mi R-150-5p mimics转染HUVECs、MC3T3-E1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骨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4.成功制备微环境响应性PEG/DNA杂化水凝胶;该凝胶具有良好的粘弹性能、自愈合性能及力学性能;内部具有均匀孔隙结构,孔径约为500 nm,SCAP-Exo可以均匀加载在凝胶内;该凝胶可以响应MMP-9并控制性释放SCAP-Exo。5.证实糖尿病大鼠的骨愈合能力受损;负载SCAP-Exo的PEG/DNA杂化水凝胶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管化骨再生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本研究首先在体外证实了SCAP-Exo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骨生成的双重作Nirogacestat溶解度用;开发了负载SCAP-Exo的微环境响应性PEG/DNA杂化水凝胶系统,该智能系统通过响应糖尿病微环境中高表达的MMP-9以实现双功能SCAP-Exo的可控性释放;体内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对糖尿病骨缺损修复再生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糖尿病患者骨愈合不良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替代疗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Rocilinostat)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及D-氨基半乳糖联合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用ACY1215对其干预,24h后观察ACY1215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NSC125066说明书,及其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氨、肿瘤坏死因子(TNFbiodiesel production)α、干扰素(IFN)γ水平与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结构以及脑组织核因子(NF)-κB-p65蛋白、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变化和脑组织TNFαmRNA改变的影响。对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性损害,伴ALT、AST、血氨、TNFα、IFNγ水平升高(t≥5.367,P值均<0.05)。ACY1215改善了肝组织病理损害,降低了血清ALT、AST、血氨、TNFα、IFNγ水平(F≥16.355,P值均<0.05);ACY1215降低了模型组小鼠脑组织NF-κB-p65蛋白(0.43±0.22与0.54±0.03,t=-5.871,P<0.01)和TNFαmRNA(1.4±0.1与3.4±0.3,t=-CH-22319111.913,P<0.01)的相对表达水平及脑组织含水量(78.010%±0.006%与79.550%±0.004%,t=-2.355,P<0.01)。电镜观察模型组小鼠脑组织血脑屏障结构异常,ACY1215组相比模型组损伤较轻;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较正常组升高(t≥3.009,P值均<0.05),而ACY1215进一步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t≥6.682,P值均<0.05)。结论 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脑水肿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抑制炎症相关。

揿针疗法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揿针疗法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BLZ945小鼠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处理措施,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疗法治疗。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乏力、恶心、腹胀、腹痛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乏力、恶心、腹胀、腹痛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乏力、恶心、腹胀、腹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明显低于PS-341使用方法对照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肝癌TACE术后胃肠功能受损症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TACE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室血液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实验室血液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与江门市中心医院从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将其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版第七版)规定,进行临床分IACS-010759 IC50型,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病例组(共23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共30例),观察不同临床分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特点。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临床分型列组,对有差异项目采用Logistic模型计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高风险因素,为临床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结果 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发现,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extrusion 3D bioprinting学意义(P<0.05)。随病Entinostat molecular weight情加重,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白细胞计数(WBC)、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血沉、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呈升高趋势,上述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WBC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之外,年龄、慢性基础性疾病、CRP、血沉、PCT、D-二聚体均与COVID-19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慢性基础性疾病、WBC、淋巴细胞计数、CRP、血沉、PCT、D-二聚体是导致COVID-19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患者外周血象及生化检测各项指标发生的检测结果是有意义的,特别是WBC、淋巴细胞计数、PCT、CRP、血沉、D-二聚体有显著性的变化,同时需要注意高龄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老年结直肠癌肺转移的CT诊断及易发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肺转移的CT诊断及易发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入选接受了胸腹部CT增强扫描、年龄为65~84岁的结直肠癌患者420例,按照是否出现肺转移划分为肺转移组、对照组。纳入患者的各项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时间、原发肿瘤部位以及大小、原发灶病理类型、Dukes分期、脉管浸润、癌胚抗原(CEA)等。利用单因素分析找出影响癌症转移的因素,并利用多因media literacy intervention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老年结直肠癌肺转移的主要因素。[结果]MCC950配制420例中同时并肺转移者96例(肺转移组),发生率为22.86%;非肺转移者324例(对照组)。肺转移CT征象一般是直径≤3 cm的多发病灶,基本上都是实性结节,内部体现出了均匀性。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2组原发肿瘤部位、Dukes分期、原发灶病理类型和CEA水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直肠癌(OR=3.028,9购买AZD22815%CI:1.865~4.514,P<0.05)、Dukes C期(OR=2.836,95%CI:1.721~3.894,P<0.05)、腺癌(OR=2.451,95%CI:1.382~3.653,P<0.05)、CEA(OR=2.746,95%CI:1.693~3.821,P<0.05)是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结直肠癌肺转移CT病灶,形态和大小等不相同,导致癌症转移的主要因素有直肠癌、Dukes分期C期、腺癌、ECA水平升高,临床上应重视上述因素带来的影响力,并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特点,便于早期干预及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病人499例,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Baf-A1筛查,ACS组299例,非ACS组20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中青年组(<60岁)与老年组(≥60岁)ACS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特点。探讨中CP-456773纯度青年ACS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cylindrical perfusion bioreactor龄增加、体质指数(BMI)增大、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为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中青年病人中,吸烟、饮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年龄增加、BMI增大、血尿酸升高、Hcy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心血管病家族史为主要危险因素;在老年病人中,高血压、吸烟、有糖尿病、年龄增加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在中青年病人中,吸烟、大量饮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年龄增加、BMI增大、血尿酸升高、Hcy升高为ACS发生的危险因素;在老年病人中,高血压、吸烟、有糖尿病、年龄增加为ACS发生的危险因素。

认知干预与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认知干预与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对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采取常haematology (drugs and medicines)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认知干预与康复护理的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S)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selleck Smoothened Agonist>0.05),护理干预后,两组FMAS、ADL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研究组患者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Epigenetics抑制剂.05);护理干预前,两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精力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各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研究组患者各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认知干预与康复护理的效果更为明确,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并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进而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