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滑膜肉瘤CT表现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例原发性肺滑膜肉瘤患者CT表现,观察肿块位置、大小、形状、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等情况。组织标本切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抗体Vim、CK、EMA、CD99、CK7、CK19、SMA、S-100和Desmin表达。结果周围型7例,中央型3例;肿块最大径3.2~12.0 cm,平均(7.1±3.2)cm;肿块呈pathological biomarkers团块状7例,团片状3例;CT平扫肿块呈不均匀低密度7例,均匀等密度3例;肿块边缘不光整与界限不清楚7例,边缘光整与界限清楚3例;增强后9例动脉期呈轻度、中度强化,门脉期持续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缓慢退出;1例动脉期显著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缓慢退出。双相型(4例):肿瘤细胞差分化,恶性度高,瘤内有局灶性坏死;CT平扫示肿瘤最大径>8.0cm,呈不均匀略低密度,边缘不光整,瘤内坏死囊变;增强多呈显著或中度不均匀强化。单相纤维型和PLX3397价格单相上皮型(6例):瘤细胞由卵圆形、梭形细胞构成,瘤内有少量致密纤维化区,伴黏液样区;CT平扫示肿瘤最大径<6.5 cm,呈均匀或不均匀等或略低密度,边缘较光整;增强多呈持续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罕见,其形状多呈团块状和团3-Methyladenine研究购买片状,肿块界限较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以轻中度不均匀持续强化为特征。

隔药灸配合药物防治宫颈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对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顺铂(paclitaxel-cisplatin, TP)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防治效果及其对Notch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接受TP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髓抑制防治方案,观察组采用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防治骨髓抑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骨髓抑制发生率、血常规各项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s, Hb)、food colorants microbiota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小板(platelet, 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T%)水平]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gl、Notch2、Numb1、Nubm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个周期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增Belumosudil化学结构加(P<0.05),各项血常规指标及Numb1、Numb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Notch2、Jag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1个周期后显著降低(P<0.05);各项血常规指标均较同组治疗1个周期后显著增加(P<0.05),但仍低于同组治疗前(P<CHIR-99021细胞培养0.05);Notch2、Jag1水平均较同组治疗1个周期后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Numb1、Numb2水平均较同组治疗1个周期后显著升高 (P<0.05),但仍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2个周期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骨髓抑制发生率、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及Notch2、Jag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及Numb1、Numb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能减轻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TP化疗后骨髓抑制症状,改善血常规,且有助于降低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有关。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59例。收集全部患者基本资料和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包括血压、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肾小球滤过率(eGFR)、股骨颈骨密度(FNBMD)、腰椎L1~L4骨密度(L1~L4 BMD)。分析FNBMD、L1~L4 BMD的变化,以及血尿酸水平与钙、social impact in social mediaPTH、OC、PⅠNP、β-CTX、25(OH)D、FNBMD、L1~L4 BMD的关系。结果 男性患者25(OH)D、FNBMD、L1~L4 BMD、肌酐(Cr)、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TH、甘油三酯、OC、PⅠNP、β-CTX水平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经四分位法分组后结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在391.00~652.00μmol/L的患者FNBMD、L1~L4 BMD、BMI、Cr水平高于血尿酸水平在104.00~<277.25μmol/L的患者,eGFR水平低于血尿酸水平在104.00~<277.25μmol/L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获悉更多05)。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病程、BMI、钙、L1~L4 BMD、FNBMD呈正相关(r=0.128、0.200、0.146selleck激酶抑制剂、0.167、0.081,P<0.05),血尿酸水平与eGFR、β-CTX呈负相关(r=-0.434、-0.15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血尿酸、高BMI为老年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血尿酸对老年T2DM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针对老年T2DM患者,把血尿酸控制到正常偏高水平有利于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概率,并有利于维持骨量稳定。

延续护理联合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健康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联合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7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9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联合中医体质辨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遵医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0、7.396,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WHOQOL-BREF中的各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8、6.531、6.092、7.355,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lx5622.html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点击此处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14)。结论:延续护理联合中医体质辨识护理用于高血压患者中,有利于提升患者遵immune organ医行为,稳定其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糖尿病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脑组织结构变化,Iba-1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观察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脑组织内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糖尿病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糖尿病1和2周龄组脑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糖尿病第3周时脑组织出现轻微水肿,易见固缩神经元。糖尿病3、4、5周时固缩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1、2周。糖尿病第5周时,与纹状体尾状核(CPu)区和胼胝体区比较,皮质区和海马区固缩神经元数明显增多。糖尿病第5周时,皮质区Nissl体染色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皮质区、海马区、CLewy pathologyPu及胼胝体区均可见Iba-1标记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散在稀疏的小胶质细胞,体积小、突起纤细。糖尿病1周始,脑组织各脑区中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粗、变短,提示细胞活化。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小胶质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糖尿病5周时小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糖尿病各组各区域脑组织小胶质细胞都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第5周时,皮质区和JNJ-42756493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Pu和胼胝体区。结selleck MK-1775论:糖尿病可以引起大鼠脑组织CPu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数量增多,皮质区和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数量增多更明显,小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参与糖尿病脑组织的损伤。

糖尿病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糖代谢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Tuberculosis biomarkersPCI治疗的151例患者,分别于3个不同时间点采集空腹静脉血(包括入院即刻、48 h、第5天),测定血清IL-6、TNF-α水平,并连续测定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按照口服糖耐量试验进行分组,包括血糖调节正常组(37例)、血糖调节异常组(37例)、新诊VX-445分子式断糖尿病组(35例)和既往糖尿病组(42例)。同时对照组纳入4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包括糖代谢正常患者20例和糖尿病患者20例,均测定血清IL-6、TNF-α水平。采用线性回归分析IL-6、TNF-α与心肌酶和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行直接PCI的151例STEMI患者中,114例(75.5%)合并糖代谢异常。STEMI患者48 h及第5天的IL-6水平较入院即刻相比较有3-MA上升趋势;48 h的TNF-α水平较入院即刻有显著上升(69.9 ng/ml比53.3 ng/ml,P=0.000);第5天的TNF-α水平与入院即刻相比亦有显著上升(63.2 ng/ml比53.3 ng/ml,P=0.005)。不论是否合并糖尿病,STEMI患者入院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57.6 ng/ml比42.7 ng/ml,P=0.001;糖代谢正常组:56.8 ng/ml比33.6 ng/ml,P=0.002)。STEMI患者入院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57.2 ng/ml比36.6 ng/ml,P=0.01;糖代谢正常组:49.1 ng/ml比24.5 ng/ml,P=0.001)。STEMI患者中,与糖代谢正常组相比,合并糖尿病组48 h、第5天两个不同时间点的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CI术后48 h时血清IL-6、TNF-α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的峰值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水平更高,持续时间长。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序贯放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单药化疗后序贯放疗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01-2021-02-20青岛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6例初治老年(≥70岁)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均行鼻胃营养管置入,并做组织基因检测进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配体(PD-L1)的综合阳性评分(CPS),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单药每周疗法,4个周期后序贯应用局部调强适形放疗50~54 Gy,其后继续原方案化疗2个周期,并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维持治疗4~9个月。观察近期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56例入组患者中位年龄74岁(70~77岁),最终45例患者完成总体治疗,完成率达80.0%,其中完全缓解7例(12.5%),部分缓解24例(42.9%),疾病稳定20例(35.7%),总体ORR为55.4%(31/56),DCR为91.1%(51/56)。对PD-L1表达水平进行分析,CPS<1、1≤CPS<5和CPS≥5组ORR分别为37.8%(14/37)、13/15和4/4,CPS≥1患者ORR获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CR分别为86.5%(32/37)、15/15和4/4,差immune stress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5。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29例,51.7%)为主,卡瑞利珠CL 318952单抗相关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偏高(31例,55.2%),但多为1~2级不良反应,3~4级严重不良反应Tofacitinib体外少见。结论 对于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单药白蛋白紫杉醇序贯放疗的治疗模式近期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潜江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膜透析治疗组和腹膜透析治疗基础上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注射液治疗组(红细胞生成素组),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贫血状况、肾功能、治疗满意度。结果红细胞生成素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腹膜透析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生成素组患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hepatopulmonary syndrome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均高于腹膜透析治疗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腹膜透析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生成素组患者的铁离子(Fe~(2+))、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腹膜透析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生成素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低于腹膜透析治疗组,差异p38 MAPK抑制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生成素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腹膜透析治疗组63.33%(19Glucagon Receptor抑制剂/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治疗基础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注射液治疗较腹膜透析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

中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于从骨髓中分离出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潜能,在一定的条件干预下,可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OB)、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BMSCs对维护骨结构稳定和平衡骨代谢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BMSCs增殖,诱导其向OB分化对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骨缺损、骨折愈合等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过程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和多条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的复杂过程,而中药恰好具有多生物活性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协同的作用优势,能够通过多渠道影响BMSCs的增殖及分化过程,诱导BMSCs增殖,增强与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从而促进BMSCs向OB分化,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骨缺损等多种骨病的目的。文章通过对中药单体及复方干预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重点整理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分泌型糖蛋白(Wnt)、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immune surveillancet)、骨形态发生蛋白(B此网站MP)/Smad、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骨保护素(OPG)/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RANK)Elexacaftor使用方法/RANK配体(RANKL)等信号通路促进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药防治骨科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on impairment,CI)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规律CAPD治疗及检查评估的3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蒙特利尔评分量表(montreal cognitiveMirdametinib浓度 assessment,MoCA)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以MoCA评分<26分定义为CI。采用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CAPD患者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23例CAPD患者中,208例发生CI,CI发病率为64.4%,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89,95%CI:1.058~1.211,P<0.001)、糖尿病病史(OR=2.530,95%CI:1.256~5.095,P=0.009)、受教育水平低下、血尿酸(OR=1.005,95%CI:1.002~1.007,P=0.002)和总胆固醇(OR=1.836,95%CI:1.310~2.572,P<0.001)是CAPD患者Cmedical materials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低密度脂蛋白GSKJ4使用方法(OR=0.973,95%CI:0.948~0.998,P=0.043)和已婚(OR=0.161,95%CI:0.047~0.548,P=0.002)是CAPD患者CI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CAPD患者CI发病率较高,高龄、受教育水平低下、糖尿病、血尿酸、总胆固醇是CAPD患者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已婚是CAPD患者CI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