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6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为NabBionanocomposite film-P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对照组46例为替吉奥单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7.5%、34.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5%、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Ⅰ+Ⅱ度神经毒性(16例,40%)、Ⅰ+Ⅱ度脱发(18例,45%)较对Decitabine配制照组(2例,4.3%)、(3例,6.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www.selleck.cn/products/gsk-j4-hcl的中位生存期(m OS)分别为9.5、8.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分别为4.9、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较替吉奥单药明显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法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蒙台梭利教育法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痴呆患者11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照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蒙台梭利教育。两个月后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差值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维度评分及MoCA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抽象维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计算、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维度评分及MoCA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语言、延迟回忆、定向维度评分及MoCA总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力维度评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及总积极因素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迟缓、抑郁因子及总消极因素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惹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社会能力、社AMG510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及总积极因素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因子得分Zinc biosorption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及总消极因素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精神病、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得分的干预前后selleck化学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研究组IADL及BADL测评得分、ADL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IADL及BADL测评得分、ADL总分较干预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ADL及BADL测评得分、ADL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各项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IADL及BADL测评得分、ADL总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台梭利教育法可以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0例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肺癌患者呼吸道样本,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70例呼吸道样本中共检出202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兰阴性菌127株(62.9%),居前3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5株,17.3%)、鲍曼不动杆菌(28株,13.9%)和肺炎克雷伯菌(26株,12.9%);革兰阳性菌56株(27.7%),分离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17.3%);真菌19株(9.4%)。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2.8%、40.7%、3.8%。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LY2835219纯度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8.6%,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8.6PLX4032 IC50%。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主要致病菌的耐药形势不容忽视,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可切除胰腺癌术前评分分级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可切除胰腺癌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评分分级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3月—2021年6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303例,其中283例直接手术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术后6个月内)(n=95)和非早期复发组(n=188);术前行新辅助治疗患者20例为新辅助治疗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影像资料;患者术前实验室检验资料,血常规、血生化及衍生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凝血指标;随访获得无复发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各指标的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患者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早期复发组相比,早期复发组患者BMI、甘油三酯较低,CA19-9、CA242、CA12E-616452抑制剂5、血浆纤维蛋白原较高(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150,95%CI:1.038~1.273,P=0.007)、血浆纤维蛋白原(OR=2.513,95%CI:1.355~4.663,P=0.003)和CA242(OR=2.482,95%CI:1.067~5.774,P=0.035)是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将BMI、CA242、血浆纤维蛋白原3项指标纳入评分分级体系,临界值分别为23.00 kg/m~2、30.00 U/mL和4.00 g/L。BMI<23.00 kg/m~2计为1分,否则计为0分;CA242≥30.0 U/mL计为1分,否则0分;血浆纤维蛋白原≥4.00 g/L计为1分,否则0分,总分为0~3分。对早期复发与非早期复发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早期复发组评分更高[2(0~3)分vs 1(0~3)分,Z=-5.339,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评分组别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16,P<0.001),分值越高预期无复发生存时间越短。将3分定义为高危组,0~2分定义为低危组。高危组早期复发率为84.6%,低危组早期复发率为31.2%。结论 基于BMI、血浆Next Gen Sequencing纤维蛋白原和CA242这3项指标建立的评分系统RAD00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情况。

快速康复理念下呼吸道综合管理对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呼吸道综合管理对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8月1日selleckchem Erdafitinib~2021的8月31日收治的20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理念下的呼吸道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selleck产品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通气量(MVSpecialized Imaging SystemsV)、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量(VC)指标均优于术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干预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理念下的呼吸道综合管理,可改善肺癌患者肺功能,防止呼吸困难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术后恢复进程。

血清内皮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E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www.selleck.cn/products/plx56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Genetics research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T-1、MCP-1和MMP-9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四组血清ET-1(F=17.36)、MCP-1(F=13.51)和MMP-9(F=15.4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AMI组、UAP组及SAP组较对照组高(t=5.12、5.35、5.15、4.22、4.65、4.54、3.12、3.65、3.54,均P<0.05);AMI组、UAP组较SAP组高(t=4.32、4.15、4.52、3.54、3.23、3.51,均P<0.05);AMI组较UAP组高(t=3.78、3.96、3.55,均P<0.05)。结论血清ET-1、MCP-1和MMP-9可能是冠状动脉PLX4032纯度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专家共识

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s)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实践。当前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主要病灶,但有1/5的患者在术后2年出现第二原发肺癌,并且因肺功能受损的原Canagliflozin半抑制浓度因导致难以再次手术。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此领域的进展迅速,特别是在应用中医药调变能量代谢、改善肺癌内环境和逆转代谢重编程等防治结合方面出现突破,进而实现了在中医药系统治疗下联合应用微无创消融的治疗方式来代替手术切除,达到清除主病灶的同时保护肺功能和防止再发的目的。为此,有必要制订基于临床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共识,以发挥中西医结合对该疾病诊治breast pathology预防一体化的协同优势。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组织胸外科学、呼吸病学、介入肿瘤学、中医学、检验医学、病理学、影像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制订共识,以期从中西医调控能量代谢的角度更新优化肺部多发GGNs的诊CP-456773 IC50治预防一体化观念。此专家共识提出,采用提升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的中药治疗联合微无创的物理消融,并且联合饮食、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干预等多重干预方法,对肺部多发GGN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管理和规范化治疗,可以达到降低肺癌发病率、延长生存期、保护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降低医疗支出的最终目的。

sCLU干预吉西他滨致MIA PaCa-2氧化损伤与吉西他滨化疗耐药相关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作为治疗胰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随着其临床耐药性的出现,化疗疗效显著降低,而分泌型聚集素(secretory clusterin,sCLU)的表达与多种肿瘤细胞耐药密切相关。研究sCLU干预GEM致MIA PaCa-2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以期探讨GEM耐药机制。方法:将MIA PaCa-2细胞暴露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0.63、1.25、2.50、5.00和10.00μg/mL的GEM培养液和sCLU(5.4μmol/L)干预的0.63、1.25、2.50、5.00和10.0μg/mL培养液中作用24 h,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计算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immune regulationry concentration,IC_(50));将MIA PaCa-2细胞暴露于IC_(50)的GEM培养液和sCLU干预培养6、12、24、48和72 h,计算并观察细胞抑制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将MIA PaCa-2细胞置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1.25、2.50、5.00μg/mL的GEM培养液和sCLU(5.4μmol/L)干预培养24 h,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Cobimetinib IC50lase,CAT)活力变化。结果:细胞抑制率随GEM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5);细胞抑制率在低质量浓度(0.63μg/mL)时,sCLU干预组高于GEM组,随着处理浓度增加,GEM组抑制率高于sCLU干预组(P<0.05);GEM致MIA PaCa-2细胞IC_(50)为2.50μg/mL。与对照组比较,GEM、sCLU干预组ROS表达水平和SOD、CAT活力水平均升高(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ROS呈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SOD、CAT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同剂量不同组间比较,sCLU干预组的ROS表达水平小于同剂量GEM药物组(P<0.05);在GEM质量浓度为2.50和5.00μg/mL时,sCLU干预组SOD活力水平小于同剂量GEM药物组(P<0.05),CAT活力水平大于同剂量GEM药物组(P<0.05)。结论:GEM可抑制MIA PaCa-2细胞增殖,在一定药物浓度范围内,sCLU可干预Gefitinib-based PROTAC 3试剂GEM引起MIA PaCa-2细胞内ROS表达水平和SOD、CAT酶活力表达水平的明显变化,sCLU在一定程度可能通过调节GEM氧化损伤而产生耐药。

杭州地区不同需冷量甜樱桃品种休眠阶段花芽转录组分析

为探究中国南方暖湿地区甜樱桃适栽品种花芽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休眠阶段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杭州地区种植的2个不同需冷量甜樱桃品种‘布鲁克斯’和‘萨米脱’为材料,分别于休眠前期(S1)、内休眠期(S2)和萌芽前期(S3)采集花芽,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2个品种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表明,S1、S2和S3时期分别获得343、671和1 58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S3的差异基因数最多。GO分析表明,细胞组建、细胞代谢过程、刺激响应以及转运蛋白活性相关的基因在3个时期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性差异。KEGG分析表明,S3富集的差异基因数及相关代谢途径最多,主要集中在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加工相关途径以及植物—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表达趋势分析显示部分差异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甜樱桃花芽休眠状态的转换。通过转录因子预测分析,筛选到包含9个转PLX4032体外录因子家族的42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其中AP2/ERF、MYB、WRKY、C2H2、C3H和MADS-box家族的13个转录因子在S2的Lorlatinib采购表达量显著高于S1和S3,表明这些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甜樱桃花芽休眠期的调控。

基于UHPLC-QE-MS代谢组学分析小粒种咖啡豆特征成分

以云南小粒咖啡生豆和埃塞俄比亚咖啡生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E-MS)对咖啡生豆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云南不同地区咖啡生豆代谢产物差异,以及与埃塞俄比亚咖啡生豆相比的特征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与埃塞俄比亚生豆有36种差异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物质,包括表儿茶素、3-O-咖啡酰-1-O-甲基奎宁酸等16种多酚,十八碳三烯酸等8种脂质类,牡荆甙等6种糖类以及少量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萜类,其中Mammeigin、牡荆甙、3-O-咖啡酰-1-O-甲基奎宁酸、2,2-二甲基丁二酸、十八碳三烯酸等24种化合物含量高于埃塞俄比亚生豆,表儿茶素、决明子CX-5461纯度苷、脂氧素等1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埃塞俄比亚生豆。不同地区云南小粒咖啡生豆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共有44种,包括谷氨酸、苯丙氨酸Smoothened Agonist研究购买等14种氨基酸,棕榈酰胺、花生酸等11种脂质类,绿原酸、奎宁酸等10种多酚,苹果酸等3种有机酸以及少量萜类、糖类、醇类和其它类。以上结论:利用UHPLC-QE-MS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可分析不同区域条件下咖啡生豆代谢产物差异,为咖啡豆产地溯源提供方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