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病护理服务对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病护理服务对门诊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50例EH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门诊专病护理服务;比较初次门诊(T0)、3个月门诊(T1)、6个月门诊(T2)两组行为管理[采用高血压病人自我SCH727965体内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PSMBRS)]、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QOL)]。结果:T1、T2时,两组HPSMBRS各维度评分、血压控制效果及SQOL评分与T0比较均呈上升趋势(P<0.01,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T1、T2时,两组饮食、运动、戒烟限酒、遵医用药、定期复查Medical physics遵医行为比例与T0比较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专病护理服务在门ABT-199溶解度诊EHT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自我行为管理能力、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

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在新生乳鼠脑缺氧缺血损伤中的动态表达及内在联系

目的探讨新生乳鼠脑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c,HI)后24 h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iogenic Mn oxidesβ,IL-1β)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变化规律及关系。方法 7日龄SD乳鼠随机分为HI组(n=40)和假手术组(sham组,n=40)。建立HI模型,按术后5个时间点(0、4、8、12、24 h)分为5个亚组取脑组织,每组8例。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MMP-9、IL-1β和TIMP-1的表达。此外,制作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缺氧模型,加入MMP-9抑制剂和MMP-9激动剂,进一步证实MMP-9、IL-1β和TIMP-1的关系。FUT-175临床试验结果 HI后4 h大脑皮质出现轻微的核异常和胞体肿胀,12 h神经元嗜酸性改变最为明显。与8 h、12 h比较,HI后24 h MMP-9和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HT22细胞缺氧4 h加入MMP-9抑制剂,IL-1β mRNA表达下调。结论新生乳鼠HI早期MMP-9、IL-1β和TIMP-1表达呈时间依赖性,抑制S63845体内实验剂量MMP-9表达可降低IL-1β水平。

慢性胰腺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实验室检测指标与慢性胰腺炎的相关性,为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疑似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癌抗原(CA)19-9、尿胰功肽(BT-PABA)、粪便弹力蛋白酶及粪便苏丹Ⅲ染色。同时结合病史、影像学以及病理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分析各实验室指标与慢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A19-9检测阳性率为23.1%(18/78);尿BT-PABA检测阳性率为BVS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s)70.5%(55selleck CP-456773/78);粪便弹力蛋白酶检测阳性率为64.1%(50/78);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率为56.4%(44/78)。尿BT-PABA、粪便弹力蛋白酶、粪便苏丹Ⅲ染色与慢性胰腺炎呈正相关(P<0.SAHA抑制剂05)。结论粪便弹力蛋白酶检测、尿BT-PABA检测以及粪便苏丹Ⅲ染色可有效地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尿BT-PABA、粪便弹力蛋白酶可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参考指标,但确诊慢性胰腺炎仍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血清创伤反应及肿瘤微转移的影响

目的 探究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血清创伤反应及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NSCLC患者68例,回顾手术方式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单孔组(n=39例)和单操作孔组(n=39例)。于术前、术后7 d检测血清疼痛指标[前列腺素(PG)E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2、白细胞介素(IL)-6及皮质醇(Cor)]Entinostat分子量、氧化损伤指标[八廓环磷酰胺(TAC)、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Yo)]及病灶内侵袭基因表达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TRAP)1、钙黏附蛋E(E-cadherin)、Krüppel样因子(KLF)4 mRNA];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7 d,两组PGE2、IL-6、Cor及IMA、MYo均显著升高,但单孔组低于单操作孔组(P<0.01);两组TAC均出现显著降低,但单孔组高于单操作孔组(P<0.01);两组MMP9、TRAP1 mRNA均出现显著降低,而且与单操作孔组相比较,单孔组下降效果更显著(P<0.01);两组E-cadherin、KLF4 mRNA均出现显著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各个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显著改善,且单孔组相较于单操作孔组显著更佳(P<0.01)。结论 两种手术都可以干预转移肿瘤细胞的活跃度,但肿瘤内稳态受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影响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相比较小,且单孔胸腔镜手术对降低患者血清疼痛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干预效果较小,且selleck IDN-6556患者有良好的预后。

9776例健康体检人员肺结节的筛查状况及危险因素的探讨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员肺结节的筛查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共9 776例,均进行低剂量CT(LDCStaurosporine溶解度T)联合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点击此处筛查和Mycobacterium infection自制问卷调查。结果:9 776例体检者共检出有肺结节者7 802例,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80.69%和78.35%。不同年龄段之间肺结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下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肺结节检出率变化趋势大致呈先下降再升高。实性结节出现率最高为84.31%;部分实性结节最低,恶变率为3.05%。通过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及高血糖是影响该人群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人群的肺结节检出率约为79.81%,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实性结节出现率最高;吸烟、男性、年龄越小、或伴有高血压或高血糖者,肺结节检出率偏高。

肝脏生物钟紊乱对CG-IUGR大鼠糖尿病高易感的可能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肝脏生物钟基因BMAL1、CLOCK的表达及糖代谢功能的状态,分析生物钟改变与CG-IUGR大鼠糖尿病高易感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实验分为Control组及CG-IUGR组。通过低热量饮食法建立CG-IUGR大鼠模型,正常饲养大鼠则为ControLaduviglusib NMRl组。观测两组大鼠出GW4869化学结构生至8周龄的身长、体重,并由此计算其体重指数,测量8周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的重量。比较两组大鼠糖代谢的功能:包括检测空腹血糖(FBG)和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及胰岛素耐量实验(ITT),检测葡萄糖负荷15 min的血清胰岛素(INS)水平;采用生化方法检测肝脏GS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BMAL1、CLOCK的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s法分析肝脏BMAL1、CLOCK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CG-IUGR大鼠葡萄糖负荷后15 min的血糖和血清INS水平及肝脏GS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CG-IUGR大鼠的身长、体重和BMI均增高;其8周龄肾周的脂肪重量亦增加(P<0.05)。CG-IUGR大鼠8周龄时,FBG无明显异常,FINS水平轻度下调(P<0.05);血糖水平在糖负荷和INS负荷后均明显上调(P<0.05),且血清INS水平在糖负荷15 min后显著上调(P<0.05);肝脏GS酶活性降低(P<0.05);同时BMAL1和CLOCK的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CG-IUGR大鼠肝脏BMAL1、CLOCK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葡萄糖负荷后15 min的血糖和血清INS水平均呈负相关性,与肝脏GS酶活性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CG-IUGR大鼠糖代谢功能降低,对DM的易感性增加;CG-IUGR大鼠对DOncologic pulmonary deathM的易感性增加可能与IUGR下调肝脏生物钟基因BMAL1、CLOCK的表达有关。

基于成都市医疗保险数据库的老年痴呆患者5年内再入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成都市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再入院现状,分析再入院的第一诊断、经济负担和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参加了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职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居医保”),且在2013–2017年间有痴呆诊断的60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采用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再入院率及住院经济负担在不同特征对象中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入院的因素。结果 5年间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共计27 881人(78 820人次),30 d内再入院率为25.14%(7 011/27 881),5年内再入院率为45.7TGF-beta/Smad抑制剂9%(12 767/27 881)。12 767名再入院患者的再入院第一诊断主要包括痴呆(28.58%)、循环系统(24.26%)和呼吸系统疾病(23.71%)。再入院患者的住院经济负担高于非再入院的患者(Z=33.777,P<0.001)。再入院的发生与高龄[以60~64岁组为参照,70~74岁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1.12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9~1.237;75~79岁组的OR=1.108,95%CI:1.007~1.218]、参加城职医保(OR=1.674,95%CI:1.578~1.775)、痴呆类型(以未特指的痴呆为参照,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组:OR=1.256,95%CI:1.163~1.357;帕金森氏病性痴呆组:OR=1.774,95%CI:1.658~1.898;混合多种痴呆组:OR=1.750,95%CI:1.457~2.103)、患病情况(以只患有痴呆为参照,患有其他疾病组:OR=0.536,95%CI:0.493~0.583)、住院天数长(OR=1.593,95%CI:1.552~1.selleck NMR635)和医院等级低(以三级医院为参照,二级医In Silico Biology院的OR=1.319,95%CI:1.248~1.395;一级医院的OR=1.744,95%CI:1.608~1.891;其他医院的OR=1.465,95%CI:1.311~1.637)有关。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30 d内再入院率高,再入院患者住院经济负担大。参加医保的人群中,高龄、参加城职医保、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帕金森氏病性痴呆、混合多种痴呆、未合并其他疾病的痴呆、住院天数长、住院医院等级低与再入院的发生相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减少老年痴呆患者再入院的发生,从而减轻疾病经济负担。

生活能力训练及家属专项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活能力训练及家属专项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medical costs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收的8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生活能力训练,并对家属进行专项健康教育;于入院时、出院前、出院3个月,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属的疾病认识水平,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出院3个月,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家属的疾病知识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生活能力训练及家属专项健康教育,近期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家属对疾病Erastin的认知selleckchem GSI-IX水平,同时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病理结果分成对照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52例)与观察组(胰腺癌,28例),2组术前均接受CT检查,比较2组CT影像学征象、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2组CT影像表现中形态、均确认细节匀度、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扫描结果中胰腺肿胀、肾脏受累、被膜样边缘等均低于对照组,血管侵犯、病灶密度降低、胰管截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管不规则扩张或狭窄、假囊肿形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CT影像学征象中病灶形态、均匀度、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均不相同Median sternotomy,可将其作为诊断二者的可靠指标,同时可根Trichostatin A纯度据胰腺肿胀情况、肾脏受累程度、被膜样边缘、血管侵犯、病灶密度、胰管截断等情况进行有效判断。

肺癌患者疾病获益感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为探索疾病获益感的干预模式奠定基础。方法 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扬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肺癌患者30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获益感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及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Others抑制剂肺癌患者疾病获益感总分为(61.43±7.43)分。心理韧性总分为(54.16±11.9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4.61±6.01)分,应对方式中面对、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分别为20(17,22)、18(17GSK2118436,19)、10(9,11)分,简易疾病感知总分为(42.24±6.15)分。疾病获益感总分与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中面对得分均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屈服、疾病感知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asymbiotic seed germination5)。社会支持对疾病获益有正向效应,其次为心理韧性,应对方式中面对对疾病获益感有直接效应,疾病感知对疾病获益感有负向效应。结论 肺癌患者疾病获益感水平较低,应帮助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其心理韧性,正确认知疾病并积极面对,从而提高获益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