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3O4基材料制备及其甲醇气敏性能的研究

由于肺癌初期症状的不明显,易与其他肺部疾病PLX3397临床试验的特征混淆,而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导致肺癌死亡率极高。如何实现在早期快速准确筛查肺癌病例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常规的检测手段,例如胸片、低剂量螺旋CT和血液标志物检查等都存在设备昂贵、有创伤口和不易大规模检查等缺陷。近年来对于肺癌病人呼出气体的检测成为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无创、快速、成本低的方式,呼出气体在检测肺癌方面有着一定潜力。在气体检测方法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因其原料丰富、制备简易、稳定性好等特点,对呼出气体检测具有较大的潜力。甲醇是呼出气体中区别健康人群和肺部癌症病灶的标志性气体之一,其在呼出气中浓度较低,一般在百万分之一以下(ppm)。由于人体呼出气的成分复杂和湿度较高,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抗湿度等能Laduviglusib浓度力。氧化钴(Co3O4)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其尖晶石结构和含氧量高使得其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Co3O4材料常见的增强手段有形貌调控、掺杂、第二相负载等。为了提高Co3O4对甲醇气体的选择性,本文用三种方式对Co3O4进行了改进,分别是调控Co3O4形貌、负载氟化镧(LaF3)和负载氧化铜(CuO)。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三种制备方案合成了 Co3O4纳米棒、纳米片和纳米花。通过对低浓度甲醇气体的检测,发现纳米棒具有最好的气敏响应,对1 ppm的甲醇气体,在高湿度环境中具有2.0的响应。同时在抗湿度能力方面也更好。(2)选择上述方案中的Co3O4纳米棒进行继续研究。首先对水热参数优化,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氧空位含量,以增强其对甲醇气体的响应,使得纳米棒对1 ppm甲醇的响应高于3。在此基础上,加入硝酸镧六水化合物(La(NO3)3·6Bioethanol productionH2O)在纳米棒表面负载,当硝酸镧含量为5 at%时,材料的气敏性能最佳,能检测的甲醇范围更广,在高湿度环境中更稳定。而1 at%和3 at%的硝酸镧使传感器在低浓度时对甲醇具有更好的响应,对1 ppm甲醇的响应值分别为4和7.5。(3)在水热过程中加入硝酸铜三水化合物(Cu(NO3)3·3H2O),按照硝酸铜与硝酸钴的比例制成三组传感器,结果表明Cu:Co为1:2时气敏性能最佳。p-p异质结的存在,使得材料的最佳工作温度降低和抗湿度能力得到增强。然后,CuO的加入破坏了Co3O4的纳米棒形貌,生成了部分纳米片形貌,导致气敏效果较好的晶面消失,降低了对甲醇的响应和增加了响应恢复时间。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报告疼痛评分与临床记录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报告疼痛评分与临床记录的一致性,为优化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hepatitis and other GI infections017年11月—2020年1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54例肺癌患者,其中男191例、女163例,平selleckchem均年龄(55.64±10.34)岁。自我报告组由患者自我报告疼痛评分,临床记录组由电子病历系统提取疼痛评分。采用Kappa检验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6 d和出院当天疼痛评分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s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组疼痛强度等级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重度疼痛(7~10分)不一致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中位住院时间6 d。两组疼痛评分在各节点缺乏一致性(Kappa=–0.035~0.262,P均<0.05),且疼痛强度等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布不一致(P均<0.001)。重度疼痛评估不一致的比例为0.28%~35.56%,术后第1 d重度疼痛评估不一致比例最高(35.56Pevonedistat体内实验剂量%)。单孔胸腔镜手术入路是术后第3 d重度疼痛评估不一致的影响因素(OR=2.571,P=0.005)。结论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报告疼痛评分与临床记录的一致性欠佳。临床上需采取选择正确评估方式、加强教育、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等来改善患者疼痛数据汇报的准确性。

中西医一体化诊治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及机制初探

目的:运用中西医一体化模式诊治低、中危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患者,评估自确认细节拟复方“扶正散结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08月至2022年8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首次发现的低、中危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并同意接受研究的病例共184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病史、结节的大小、密度、位置、形态、ProGRP、CEA、SCC、CYFRA2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2例,治疗组予自拟“扶正散结方”治疗4个月,停药1个月后复查;对照组不予特殊治疗,5个月后复查。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统计测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的数据运用t检验分析,非正态数据则运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配对且存在线性关系的连续变量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时可放宽至P<0.10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平台)、本草组鉴分析平台(HERB平台)检索本复方的主要药物“紫丹参”“莪术”“猫爪草”“黄芪”“党参”“山药”的有效成分及对应蛋白靶点,并通过UniProt知识库,确定蛋白靶点对应的基因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找到“pulmonary nodule”的预测靶基因,对预测基因和药物作用靶点取交集,最后运用David平台对交集基因进行KEGG分析找到代谢通路,利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肺结节-通路-靶点-成分-药物网络图。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低中危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共184名,其中Medical clowning男性77例(41.85%),女性107例(58.15%),总体患病以女性较多;年龄分布在27~87岁,平均年龄56.60±11.73岁,以45~59岁之间的中年患者占据大多数,有92人(50.0%)。无吸烟史的患者占80.98%,共149例,远高于有吸烟史。共175例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占比95.11%,在9例有MK-2206 MW恶性肿瘤病史患者中分别有6例肺癌、1例乳腺癌、1例前列腺癌、1例胃癌。无毛刺征及血管征分别为153例(83.15%)、179例(97.28%)。结节最大直径5~10 mm的患者共有147例(7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KD025 MW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现状,探讨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疾病感知、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确定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9月-2022年7月就诊于嘉兴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3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Biolistic transformation、癌症患者综合需求评估量表(Comprehensive Needs Assessment Tool in cancer for patients,CNAT)、简明版疾病感知问卷(The 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ive Rate Scale,SSRS)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后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对肺癌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一般资料在肺癌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得分差异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明肺癌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疾病感知及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支持性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各维度条目均分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医疗需求(1.28±0.91)、知识信息需求(0.85±0.75)、医院设施需求(0.75±0.69)、护理需求(0.70±0.80)、身体症状需求(0.52±0.80)、实际支持需求(0.43±0.58)、心理情感需求(0.40±0.68)、宗教精神支持需求(0.08±0.39)。支持性照顾需求得分最高的前十项条目中,有4项来自知识信息需求维度,4项来自医疗需求维度,1项实际支持需求维度,1项医院设施需求维度。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状况、教育水平、主要经济来源、医疗保险、主要照顾者、免疫治疗疗程以及是否发生ir AEs等一般资料在ICIs治疗肺癌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的得分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检查点JAK/STAT抑制剂抑制剂治疗肺癌患者疾病感知均分为(43.78±7.645),社会支持均分为(31.77±6.10)。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持性照顾需求总分与疾病感知呈正相关关系(r=0.354,p<0.01);支持性照顾需求总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

低能量激光对人牙周膜细胞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低能量激光(LLL)对受静压力刺激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究LLL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炎症及正畸治疗过程中骨改建调控的分Dinaciclib作用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C,模拟正畸加力,结合LLL照射,将所培养细胞随机分为4组:低糖型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压力刺激(A组),高糖型DMEM+压力刺激(B组),低糖型DMEM+LLL照射+压力刺激(C组),高糖型DMEM+LLL照射+压力刺激(D组),其中C、D组根据给予的激光能量密度值不同又分C1、D1组(能量密度值:3.75 J/cm~2)和C2、D2组(能量密度值:5.625 J/cm~2)。根据已有分组,对A、B、C、D组细胞进行加力,对C、D组细胞在细胞加力前进行LLL照射。分别观察0、12、24、48、72 h,定时提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不同时段IL-6、TNF-α、OPG、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 1)在持续静压力刺激下,HPDLC分泌的IL-6、TNF-α浓度随时间逐渐上升;12 h后IL-6、TNF-α的浓度在A组与B、C1、C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1、D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OPG蛋白浓度在24 h之前呈现出上升趋势,24 h后随时间出现下降趋势;RANKL蛋白浓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OPG/RANKL比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持续静压力刺激12 h后,A组与B、C1、C2组,B组与D1、D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OPG、RANKL及OPG/RANKL的比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高糖环境持续静压力刺激下,HPDLC分泌的IL-6、TNF-α浓度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OPG的表达水平降低,RANKL的表达水平增加,OPG/RANKL的比值减小,提示高糖环境会促进骨吸收反应的发生;给予LLL照射干预Wakefulness-promoting medication后发现,IL-6、TNF-α的浓度出现下降,表明其可拮抗高糖环境所致的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并且能上调人HPDLC中OPG的表达,下调HPDLC中RANKL的表达,从而上调OPG/RANKL的比值,逆转高糖所致的骨代谢失衡。2)在3.75~5.625 J/cm~2这一能量密度范围内,随着给予的激光能量密度值的增大,其表现出的降低炎症因子及selleck对HPDLC骨代谢的调控作用增强,提示在一定范围内,LLL调节骨改建的能力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M、PIC、FIB、D-D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晨尿检测结果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medicinal food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4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33例、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31例;选择正常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TM、PIC、PEntinostat研究购买T、APTT、FIB、TT和D-D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正常白蛋白尿组FIB水平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TM、PIC、FIB水平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TM、PIC、FIB、TT、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TM、PIC、FIB、TT、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pound 3核磁)。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TM、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TM、FIB和D-D水平均与UACR呈正相关关系(r=0.574、0.475、0.457)。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M、PIC、FIB、D-D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进展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S100A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100A6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西安市人民医院的98例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标本,其中腺癌48例、鳞癌40例、小细胞肺癌(SCLC)8例、大细胞肺癌2例,同时选取肺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8例。收集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疗效。采用selleckchem C59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6表达。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不同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疗效肺癌患者S100A6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selleckchem R428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分期、分化程度肺癌患者S100A6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疗效腺癌及鳞癌组织S100A6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腺癌及鳞癌组织S100A6表达阳性率比较,差armed conflict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A6在腺癌及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与分期有相关性。

长链非编码RNA对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录失调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对化学治疗药物耐药的NSCL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肺穿刺的方法获取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并采用转录组测序及LncRNA表达定量分析方法筛选出2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将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HOXA11-AS转染A54PLX4032研究购买9/DDP细胞(HOXA11-AS转染组),另取A549/DDP细胞转染空载体作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2组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2组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共筛选出311个差异表达LncRNA,共表达最多的前10个LncRNA中,HOXDibutyryl-cAMP价格A11-A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培养1 d时,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3、4、5 d时,HOXA11-AS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0 h时,2组细胞的迁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 h时,HOXA11-AS转染组细胞的迁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OXA11-AS转eye drop medication染组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HOXA11-AS转染组细胞中PI3K、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转录失调的LncRNA中的HOXA11-AS参与了NSCLC患者对顺铂耐药的发生与发展。HOXA11-AS可促进耐药细胞株A549/DD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瘦素介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促进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目的 观察瘦素(leptin)对肥Staurosporine体内胖成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70例A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AR组和非肥胖AR组,匹配同时期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C2的比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瘦素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瘦素含量。分析瘦素与ILC2的相关性,再观察重组瘦素干预前后AR组PBMC中ILC2比率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组的瘦素及ILC2的表达均显著增高,且肥胖AR组的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AR组;在肥胖AR组的瘦素与ILC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重组瘦素干预后,肥胖AR组的ILC2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肥胖成人AR的发病与其高表达的瘦素相关,瘦素介导Phycosphere microbiota下的STM2457作用ILC2活化促进其发病。

血栓抽吸术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NSTEMI患者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效果及对心肌微灌注、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血栓抽吸术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效果及对心肌微灌注、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120例NSTEMI患者,均于PCI术中予以血栓抽吸术,依据在PCI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不同分为研究组(术前应用Intima-media thickness尼可地尔,n=58SAHA)、对照组(术前应用硝酸甘油,n=62),对比两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心肌微灌注、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帧数(cTFC)、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左室射血分数(LVEF)]、近期预后。结果 研究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w,研究组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w,研究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MSI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3个月,研究组心肌灌注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冠状动脉获悉更多给药后及PCI结束前研究组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NSTEMI患者,可减少其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改善心功能、心肌微灌注,减少心肌损伤,促进预后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