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瓜蒌-薤白药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瓜蒌-薤白药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用PubChem查询各成分的SMILE结构,通过SwissTargeBioresorbable implantstPrediction和DrugBan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DisGeNE、TTD检索与CHD相关的靶点基因,均导入Uniprot进行基因标准化,再用Venny2.1.0取预测靶点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9.SAHA说明书0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将最终作用靶点基因录入Metascape网站进行基因本体-分子功能、基因本体-细胞成分、基因本体-生物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将数据导入OmicShare网站绘制气泡图,构建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共筛选出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学成份22个,度值较高的是香叶木素、亚油酸乙酯、α-菠菜甾醇、柚皮素、前列腺素A,筛选出核心靶点为酪氨酸激酶、类视黄醇X受体、雌激素受体1、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筛选出与冠心病相关的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等核心通路。结论:香叶木素、亚油酸乙酯、α-菠菜甾醇、柚皮素、前列腺素等此网站可能是瓜蒌-薤白药对治疗冠心病发挥关键作用的活性物质,可能通过作用于酪氨酸激酶,类视黄醇X受体,雌激素受体1,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靶点对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等通路进行调控。瓜蒌-薤白药对可能通过抗炎、调节脂代谢稳定斑块、血管保护等作用以治疗冠心病。

伞形酮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和自噬改善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本研究考察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Docetaxelrymedical endoscope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中RhoA/Rho激酶(Rho-kinase,ROCK)信号通路和自噬的影响,探讨伞形酮改善低氧性肺动脉高血压的作用。体外培养PASMCs,并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低氧组、低氧+伞形酮组、常氧+伞形酮组,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平滑肌肌动蛋白α和LC3,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2、p-MYPT1、LC3-II、LC3-I、Beclin-1、p62、C-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体研究中,将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低氧组、低氧+伞形酮组,评估右心室重量和左心室加室内隔重量LEE011小鼠之比[RV/(LV+S)],HE染色评估肺动脉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PASMCs中LC3-II/LC3-I比例和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62表达显著降低;RhoA、ROCK2和p-MYP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而相比低氧组,低氧+伞形酮组PASMCs中的LC3-II/LC3-I比例和Beclin-1表达降低,p62表达显著增加;RhoA、ROCK2和p-MYP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低氧大鼠的肺动脉壁增厚,RV/(LV+S)比值增高,而低氧+伞形酮组有明显改善(P <0.05)。这些结果表明伞形酮通过抑制PASMCs的RhoA/ROCK信号通路和自噬改善低氧性肺动脉高血压。

疼痛护理干预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肝癌根治术的10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联合疼痛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加用量化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于肝癌术后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控制情况(术后患者疼痛的经历、疼痛对情绪影响、疼痛对身体或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首次排气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selleckchem GSK1349572预后,两组患者疼痛的经历、疼痛对情绪影响、疼痛对身体或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点击此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Mechanistic toxicology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肝癌术后患者康复,提高对疼痛控制情况,安全性较好。

基于FFPE切片的膀胱癌糖蛋白组学差异研究

蛋白质糖基化与蛋白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异常蛋白质糖基化与多种癌症发生相关,具体表现为在癌症组织中出现独特的N-连接聚糖及N-连接糖蛋白。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针对临床病例的膀胱癌糖链相关研究较少,无法全面了解膀胱癌组织的糖链信息。深度糖组学分析,不仅为未来临床检PLX4032测提供癌症候选标志物,还对了解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机理研究有指导作用。而采用FFPE组织切片作为研究材料的糖组学及糖蛋白组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这让我们有机会从FFPE组织切片对膀胱癌进行深度糖组学分析。为了研究膀胱癌FFPE组织monitoring: immune切片的的N-连接聚糖,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基于FFPE组织切片原位提取N-连接聚糖并进行质谱分析的方法:FFPE组织切片经脱石蜡、复水化和抗原修复后,通过PNGase F酶切FFPE组织解并释放N-连接聚糖,除盐后经泛甲基化修饰的N-连接聚糖,MALDI-TOF/TOF-MS检测N-连接聚糖并解析谱图。经定量分析获得肿瘤组织中显著差异的N连接聚糖,并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在16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发现肿瘤组织中蛋白质高甘露糖型N2H6,N2H7,N2H8,N2H9和复杂型N5H6F1的N-连接聚糖修饰水平显著上升;同时高甘露糖型N2H5,杂合型N3H5以及复杂型N3H4,N4H4,N5H6F1S2的N-连接聚糖修饰水平显著下降;且双天线型N-连接聚糖N3H4和N4H4单独或者共同区分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RSL3都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可能成为膀胱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了更深入的研究膀胱癌中糖蛋白质表达差异,本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基于膀胱癌FFPE组织切片的的N-连接糖蛋白质组差异,发展了基于FFPE组织切片原位提取N-连接糖蛋白和质谱分析方法:FFPE组织切片经脱石蜡、复水化和抗原修复后,胰蛋白酶酶解组织原位释放的多肽,除盐后TMT标记肿瘤和癌旁切片样本肽段,除盐后MAX柱富集糖肽,然后用LCMS/MS检测N-连接糖蛋白并进行数据分析。N-连接糖蛋白数据显示,共鉴定到230种N-连接糖蛋白,其中约一半定位于细胞外区域、细胞外空间等;上下调糖蛋白数据分析与之前研究趋势相符;且发现在纤连蛋白等与癌症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存在糖基化位点特异性。综上所述,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膀胱癌FFPE组织切片的糖组学和糖蛋白组学的分析方法,并且发现了肿瘤组织中蛋白质的异常N-糖基化修饰,其中N-连接聚糖N3H4和N4H4或可成为膀胱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N-糖蛋白发现了如纤连蛋白等与癌症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存在糖基化位点特异性。

新型多基因检测平台对甲状腺细胞学诊断不明确结节风险分层的价值

目的:1.评价新型多基因检测平台在甲状腺细胞学诊断不明确结节中的诊断价值,通过分子检测来解决诊断不明确结节分流管理中的难题。2.探讨新型多基因检测平台在甲状腺癌高恶性风险地区的应用模式。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2018年12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2392例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并有细胞学诊断bioactive components结果的患者信息。细胞学诊断不明确病例共263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及DNA或RNA量不足的病例后,剩余140例。对这140例细胞学诊断不明确病例进行新型多基因分子检测。该检测平台可检测基因点突变、插入/缺失、融合及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给出两种检测类型的结果即RNA分类器检测结果和DNA-RNA分类器检测结果。最后将分子检测结果同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新型多基因检测在细胞学诊断不明确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总共有140例细胞学诊断不明确病例完成了分子检测,其中58例有术后病理结果,15例为良性;10例为交界性肿瘤;33例为恶性,这组病例的恶性(包括交界性病变)风险为74.1%。RNA分类器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是 93.0%、40.0%、81.6%、66.7%和 0.81。DNA-RNA分类器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是 88.4%、53.3%、84.4%、61.5%和 0.77。在 DNA-RNA 分类器中,检出26个基因突变和融合,包括5个BRAF v600E突变,2个BRAF K601E突变,10个RAS突变,2个TERT突变,7个基因融合(1个CCDC6-RET,1个NCOA4-RET,4个ETV6-NTRK3,1个STRN-ALK)。MDV3100结论:新型分子检测平台在细胞学诊断不明确结节再分类中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基于本研究中诊断不明确结节的高恶性风险值,在本研究所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建议将RNA和DNA-RNA检测作为“rule in”检测。分子检测平台是作为“rule in”或D-Lin-MC3-DMA者“rule out”的应用模式与诊断不明确结节的恶性风险密切相关。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超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背景 微浸润是乳腺导管内癌过渡为浸润性导管内癌的中间阶段,此阶段及其之前的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发生的影响因素缺乏大样本研究。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超声特征及其诊断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149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微浸润分为微浸润组(87例)和非微浸润组(62例),分析其病理、超声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探讨部分指标对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Captisol NMR析结果显示,微浸润组与非微浸润组触及肿块、绝经、组织学分级、形态、边缘、回声、导管改变、血流分级、明显钙化患者占比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ast Mediterranean Region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为高/中级、ER阴性、PR阴性、HER-2高表达、Ki-67高表达、边缘不光整、回声低、血流分级2/3级、明显钙化均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ER、PR、HER-2、Ki-67表达这4个指标对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做联BYL719细胞培养合诊断时,AUC(95%CI)、敏感度(n/N)、特异性(n/N)、准确度(n/N)分别为87.3%(79.1%~93.1%)、0.862(75/87)、0.839(52/62)、0.852(127/149),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发生与组织学分级、边缘光整情况、回声情况、血流分级、钙化情况以及ER、PR、HER-2、Ki-67表达情况有关。

紫檀芪通过上调自噬对2型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紫檀芪(pterostilbene, PTE)对2型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Panobinostat 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on)、药物对照组(Con+PTE)、模型组(DCM)和紫檀芪Tezacaftor NMR组(DCM+PTE),每组15只。DCM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饮食,Con组小鼠给予正常饲料饮食,Con+PTE组和DCM+PTE组小鼠在不同饮食喂养的基础上给予PTE[10 mg/(kg·d)]灌胃给药处理。小鼠经上述处理4个月后分别检测心脏舒张(E/A)和收缩功能(LVEF、LVFS),测定小鼠血清中LDH和CK-MB含量,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免疫组化观察CollagenⅠ胶原沉着,免疫荧光观察LC3B表达强度,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LC3Ⅱ/LC3Ⅰ)及AMPK/mTOR通路表达情况。结果Organic media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发生明显障碍,血清LDH及CK-MB含量显著上升,心肌组织纤维化及CollagenⅠ胶原沉着显著加重,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心肌组织自噬相关蛋白及LC3B荧光表达显著降低,同时AMPK/mTOR通路表达明显下调(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紫檀芪组小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明显缓解,血清LDH及CK-MB含量显著下降,心肌组织纤维化及CollagenⅠ胶原沉着显著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心肌组织自噬相关蛋白及LC3B荧光表达显著增强,同时,AMPK/mTOR通路表达明显上调(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檀芪通过增强心肌自噬减轻2型糖尿病小鼠的心肌损伤,此过程可能与其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运动对食欲激素的影响

目前,肥Selenocysteine biosynthesis胖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流行病,美国医学会将肥胖症视为一种代谢疾病。肥胖症会selleck造成人们的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等。健康饮食和运动是目前公认的科学的传统减肥方式。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结合健康的饮食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脂、减重,有利于防治肥胖并发症。运动结合饮食控制的减肥方式可以使大多数受试者短期减重成功,但是体重减轻后可能无法长期维持,容易出现反弹。这种减肥后体重反弹的问题是目前治疗超重和肥胖的主要障碍之一。单纯运动与饮食控制减重后,对减重者的食欲进行评估发现,减重者饥饿感增加,饱腹感下降,食欲增强~([1])。有学者发现下丘脑通过神经循环通路调节能量平衡并控制食欲,进而控制体重。下丘脑中的神经核团会释放神经肽,神经肽则会以神经递质的形式来调节机体代谢及其摄食行为。调节摄食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神经肽、神经递质等都参与介导了这一机制。食欲调节激素包络两类,一类属于促食欲激素,如胃饥饿素(Ghrelin)。另外一类属于抑食欲激素,如酪酪肽(PYY)、胆囊收缩素(CCK)、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瘦素(EPZ-6438试剂Leptin)和胰岛素。本文探讨运动或结合不同手段对于食欲调节激素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解决肥胖问题。

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分析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彩超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Tei指数、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比值(E/A)]、颈动脉超声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结果 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之间呈中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671、0.634;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之间呈高度一致,Kappa值为0.829。冠心病患者的LVEF、E/A低于非冠心病患者,LVEDV、LVESVbiopsy naïve、Tei指数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确认细节0.05)。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非冠心病患者,斑块积分高于非冠心病患者selleck HP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可灵敏、准确地诊断冠心病,临床上还可利用心脏彩超指标、颈动脉超声指标对冠心病进行量化评估。

马泰勒虫AMA1基因的真核表达与鉴定

以GenBank中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T.equi)美国WA株基因组序列(XM_004833042.1)为目标,选取目前公开的所有顶复门原虫泰勒虫属顶膜抗原1(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AMA1)基因进行本地BLAST比对。针对目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后,以T.equi新疆分离株为模板对AMA1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并对T.equi AMA1蛋白进行真核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制备,最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真核重组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T.equi新疆株AMA1基因,与T.equi美国WA株AMA1基因相比,两者进Baricitinib体内实验剂量化关系最为接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34%和78.64%。成功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AMA1真核重组蛋白,约为55 kDa,将AMA1原核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所产生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819 2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免疫小鼠产生的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AMAmedical alliance1真核重组蛋白,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LXH254浓度本试验完成了T.equi AMA1真核重组蛋白的鉴定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后续开展T.equi保护性抗原研究提供了候选靶点,为进一步探究T.equi入侵宿主细胞机制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