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假病毒库的构建及其病毒滴度分析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5 HPAIV)在禽类中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极强,必须在BSL-3实验室中操作,因此实验环境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瓶颈。本研究制备19株H5 HPAIV的假病毒,构建H5 HPAIV假病毒库;利用假病毒模型获得高血凝效价的重组病毒,为在BSL-2实验环境下进行流感病毒的研究、疫苗的制备、疫苗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一种便捷的方法。本研究利用PEI转染、磷酸钙转染、脂质体转染三种转染方法制备流感假病毒,比较转染效率后选择磷酸钙转染法制备假病毒;将4株H5 HPAIV的HA或NA基因片段插入pCMV/R载体,获得3个HA和4个NA重组质粒,两两随机组合后的HA、NA质粒与p CMV/RΔ8.9质粒、p HR-CMV-Luc质粒构成4质粒系统,利用磷酸钙法将4个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获得12株假病毒,血凝实验检测发现假病毒的血凝效价在100~400HAU/m L之间、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75 k D、54 k D、50 k D和25 k D有特异性条带、荧光素酶试剂检测发现假病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RLA)在50~4.5×10~5之间,表明不同H5 HPAIV的HA和NA相互匹配会对假病毒的血凝效价和RLA造成影响;从WHO推荐的H5 HPAIV候选疫苗株中筛选出0到9分枝中的19株代表性病毒株,利用其HA核苷酸序NSC 119875浓度列构建进化树,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制备对应的假病毒,检测后发现19株假病毒粒子血凝效价与p24蛋白含量的比值都是正常的,但是部分假病毒的血凝效价及RLA偏低;从中选择高RLA的A/Thailand(KAN-1)/2004(TH)株和低RLA的A/blackbird/Hunan/1/2004(HN)株,互换两者的HA和NA质粒制备嵌合假病毒,发现TH嵌合假病毒的RLA仍然高于HN嵌合假病毒的RLA;比较TH株和HN株HA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共17处氨基酸有差异,再分别以两株病毒的HA蛋白作为骨架蛋白突变这17个氨基酸,比较突变假病毒的功能性,确定42、44和53是关键性位点;为确定三个位点是否会提高重组病毒血凝效价Z-IETD-FMK浓度,通过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拯救HN突变重组病毒和HN重组病毒,经细胞和鸡胚扩增后发现HN突变重host genetics组病毒的血凝效价高于HN重组病毒;利用HN突变重组病毒灭活疫苗和HN重组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假病毒中和实验(Pseudovirus neutralization,PN)检测免疫血清中和效价,发现HN重组疫苗免疫血清和HN突变重组疫苗免疫血清中和效价无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H5 HPAIV假病毒库,并利用假病毒模型在不改变重组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的基础上提高重组病毒的血凝效价,为后续H5 HPAIV疫苗及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残余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风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残余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283例OSAH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建模队列(n=198)和验证队列(n=85),并根据术Naporafenib molecular weight后12个月是否存在ONeuroscience EquipmentSA残余,将建模队列患儿分为VX-765溶解度治愈组(n=145)和术后OSA残余组(n=5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AHS患儿术后OSA残余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利用验证队列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283例OSAHS患儿中,有75例(26.5%)患儿发生术后OSA残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4 kg/m~2、术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8次/h、术前自发觉醒次数>8次/h、合并哮喘均是OSAHS患儿术后OSA残余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良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预测的风险≥6%时,使用该模型评估OSAHS患儿术后OSA残余发生风险会获得更多的收益。结论 体质指数>24 kg/m~2、术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8次/h、术前自发觉醒次数>8次/h、合并哮喘是OSAHS患儿术后OSA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术后OSA残余的高风险患儿。

肺康复训练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为肺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方法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拟行肺癌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78)与对照组(n=76)。试验组在术前2周开selleck Colforsin始进行肺康复训练,同时为患者制订个体化营养方案;对照组不进行肺康复训练,不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PUN30119 MWWD)、营养状况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周,试验组肺癌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表(FACT-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试验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等]、6MWD、营养Immuno-related genes状况指标[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0%vs.46.0%,P<0.05)。结论 肺康复联合营养干预可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康复。

PD-1信号通路在硫酸脑苷酯介导的抗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LGK-974说明书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信号通路在硫酸脑苷酯介导的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WTBALB/c小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硫酸脑苷酯治疗哮喘组、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和硫酸脑苷酯+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每组5只。四组哮喘小鼠采用鸡卵清蛋白(OVA)和PBS致敏和激发,其余各组在相应时间用等量PBS替代;硫酸脑苷酯治疗哮喘组和硫酸脑苷酯+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在激发前1 h腹腔注射硫酸脑苷(20μg/只),其余各组在相应时间用等量PBS替代;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和硫酸脑苷酯+抗PD-1mAb治疗哮喘组于硫酸脑苷酯干预前24 h腹腔注射抗PD-1单克隆抗体(500μg/只),其余各组在相应时间用等量PBS替代。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PD-1~+T细胞数量;HE和PAS染色检测肺组织学和支气管杯状细胞数量;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ELISA法检3-Methyladenine使用方法测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和IL-13水平。结果: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加;气道基底膜杯状细胞数量以及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数量、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和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哮喘对照组(均P<0.01)Biomass organic matter。硫酸脑苷酯+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高;气道基底膜杯状细胞数量以及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数、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和IL-13水平明显高于硫酸脑苷酯治疗哮喘组(P<0.01或P<0.05)。硫酸脑苷酯治疗哮喘组小鼠肺PD-1~+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哮喘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硫酸脑苷酯可能通过激活PD-1信号通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30例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脾气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非药物治疗(体育活动、心理及营CRISPR Products养咨询、睡眠指导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补中益气颗粒,每次1袋,tid,冲服。两组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疲乏症状量表(FSI)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慢性病治疗相关疲劳功能评估(FACIT-F)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评价、免疫功能指标的BLZ945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FACIT-F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评分在社会家庭状况维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其他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腹胀1例。结论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肺癌Decitabine IC50癌因性疲乏能够改善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不同频率电针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及焦虑抑郁症状的差异性研究-随机临床试验(英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及焦虑情绪的双重效应,筛选出电针缓解头痛和(或)改善焦虑的最佳频率。试验设计:为单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对结果评估员以及统计人员设盲。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Hz电针组(2 Hz EA组)、100biomaterial systems Hz电针组(100 Hz EA组)和假刺激组,观察各组基线期、治疗期、随访1、2、3月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的改善值及止痛药用量情况。试验环境: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试验,研究周期为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试验对象:65名无先兆和伴典型先兆偏头痛的患者。干预措施:电针组取双侧风池、供血、丝竹、太阳、率谷、外关、阳陵泉,其中“风池-供血”接电针,频率分别为2 Hz和100 Hz。假刺激组分别取双侧风池、供血、外关、阳陵泉向外/桡侧旁开lcm处浅刺,接上电针后剪断电源的输出线。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4周,共12次。主要PUN30119分子式试验结果指标:与基线期(随机分组前4周)水平相比,在随机分组后1-4周内头痛发作次数的变化。结果:(1)头痛发作次数和天数改善情况:2 Hz EA和100 Hz EA组患者治疗期和随访期的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天数改善值显著高于同期假刺激组(all P<0.05),两E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VAS评分改善情况:2 Hz EA和100Hz EA组患者治疗期VAS评分改善值明显高于同期假刺激BAY 73-4506小鼠组(both P<0.05),两E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焦虑、抑郁评估: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改善值在各评估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l P>0.05);(4)生活质量评估:与同期假刺激组比较,2Hz EA组患者治疗期MSQ评分改善值显著升高(P<0.05);两EA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安全性、依从性评估:各组偏头痛患者依从性良好,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结论:电针可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和强度,且安全性好。不同频率电针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及其焦虑抑郁症状的差异不显著。

丙氨酰谷氨酰胺通过JAK2/STAT3通路减轻失血性休克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NLAG)通过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通路减轻失血性休克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分BLZ945供应商为对照组、模型更多组、NLAG+模型组、Ad-NC组、Ad-NC+模型组、Ad-NC+NLAG+模型组和Ad-JAK2+NLAG+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心脏穿刺、抽取30%总血量的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致ALI模型,造模前30 min给予生理盐水或NLAG腹腔注射干预,造模前2周给予相应的腺病毒Ad-NC或Ad-JAK2尾静脉注射。造模后24 h计算肺指数=肺湿重/体质量,肺组织进行HE染色并计算肺损伤评分,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p-JAK2、p-STAT3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肺指数,肺损伤评分,肺组织TNF-α、IL-6、MDA含量及p-JAK2、p-STAT3表达高于对照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NLAG+模型组SPR immunosensor肺指数,肺损伤评分,肺组织TNF-α、IL-6、MDA含量及p-JAK2、p-STAT3表达低于模型组,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尾静脉注射腺病毒后,Ad-JAK2+NLAG+模型组肺指数,肺损伤评分,肺组织TNF-α、IL-6、MDA含量及p-JAK2、p-STAT3表达高于Ad-NC+NLAG+模型组,SOD活性低于Ad-NC+NLAG+模型组(P<0.05)。结论 NLAG明显减轻失血性休克小鼠的ALI,该作用与抑制JAK2/STAT3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老年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肺动脉高压伴发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以期对老年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合并PE患者的早期识别、精准检查、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住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的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疑似合并P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根据纳排标准,将确诊PE50人定为合并栓塞组,将排除PE50人定为非栓塞组。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物学标志物、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er,PAP)、心电图、胸部CPEG300价格T、肺栓塞简化Wells评分和肺栓塞改良Geneva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剖析老年慢阻肺肺动脉高压伴发PE的危险因素。对PAP、D-二聚体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估对老年慢阻肺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PE的预测价值。制作简化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评价两种评分对老年慢阻肺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PE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下述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P、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B型钠尿肽(BNP)、简化Wells评分、肺部啰音、影像学变化(胸部CT)、心电图变化、动脉血氧分压(PaO2)(P<0.05)。两组咯血、胸痛、下肢水肿、改良Geneva评分、心率、高敏肌钙蛋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P(OR值为1.219,95%CI:1.069-1.389,P<0.05)、D-二聚体(OR值为3.179,95%CI:1.277-7.9148,P<0.05)、肺部啰音(OR值为2.981,95%CI:1.80-6.319,P<0.05)、影像学异常(OR值为4.679,95%CI:2.564-8.436,P<0.05)是老年慢阻肺肺动脉高压伴发PE的危险因素。PAP的AUC为0.866(95%CI:0.797-0.935),临界值51.5mm Hg,敏感性80%,特异性80%;D-二聚体的AUC为0.900(95%CIAxl抑制剂:0.834-0.965),临界值1.hepatocyte differentiation065mg/L,敏感性88%…

血栓弹力图参数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风险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TEG参数及常规凝血实验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来我院产检的198例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为试验组,并按照孕妇既往不良孕产史次数分为T1、T2、T3三个亚组。另选取61例既往无不良孕产史的孕妇为对照组,收集两组TEG参数、常规凝血实验及PLT和HB结果,分析两组凝血功能差异,并通过TEG参数CI联合MA对孕妇复发性流产进行风险预测。结果 T3组MA、CI值明显高neuro-immune interaction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3组Angle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TT、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组PT、INR、APTT、FIB、FDPs、D-二聚体、ATⅢ、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组TEG参数R、K、Angle、MA、C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参数CI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优于MA;CI值与MA值联合使用预测价值优于两者单独使D-Lin-MC3-DMA用,其ROC曲线AUC为0.722,当选取MA值截断值67.95 mm,CI值截断值1.85时,有较高的复发性流产的风险,其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67%,约登指数为0.42。结论 TEG参数能够综合反映孕妇整个凝血状态,较常规凝血实验对复发Dolutegravir性流产患者凝血状态的监测更有优势,联合使用TEG参数MA与CI对复发性流产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ITGB1-DT/ARNTL2轴作为潜在机制调控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背景: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肺腺癌(LUAD)发病率急剧上升,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40%。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机制在各种人类癌症中的重要性。然而,肺腺癌中ceRNA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SLC2A1(Solute Carrier Family 2 Member 1)在哺乳动物血脑屏障中是主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表面,也可作为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型和II型的受体。同时也被发现其在肿瘤中存在着异常的调节功能,且与细胞免疫调节和糖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除此之外,SLC2A1在肺腺癌中已被证实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诱导细胞的恶性表型。因此,我们通过从TCE7080分子式GA数据库中收集了大量的芯片测序以及临床数据,基于SLC2A1的表达筛选了一些与其表型相似的基因进行深度分析与研究。我们推测与SLC2A1具有相似表型的基因可能也有这相同的功能与机制诱导肺腺癌的发生发展。方法:根据芯片的表达谱,将基因主要分为了lnc RCB-839使用方法NA、miRNA和m RNA三大类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临床non-inflamed tumor资料通过生存预后分析、相关性分析等一系列统计学方法获得几个特定的关键基因来构成相关作用网络。近年来的研究中lnc RNA-miRNA-m RNA的作用机制网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表明其在各种肿瘤中的关键作用。我们根据COX回归,GO、KEGG、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免疫浸润等生物信息技术分析确定了潜在可能相互作用的ITGB1-DT、miR-30b-3p和ARNTL2三种基因,以及通过相应的实验如荧光素酶报告实验、Western Blot、q RT-PCR、CCK-8和动物模型等实验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更深的作用机制,确立其三者之间通过何种作用方式来诱导肺腺癌的继续恶化。结果:芯片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后发现在SLC2A1异常升高的肿瘤样本中,ITGB1-DT和ARNTL2的表达也异常升高,然而miR-30b-3p的表达却明显降低。这意味着ITGB1-DT与ARNTL2可能与SLC2A1一样具有类似的功能,而miR-30b-3p可能存在相反的作用。并且也指明这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调控的关系。除此之外,ITGB1-DT和ARNTL2的异常上调与SLC2A1一样能够诱导肺腺癌的不良预后,倒是miR-30b-3p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却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