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疫里氏杆菌二价灭活疫苗制备及免疫效力研究

【目的】根据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1型、2型贵州流行株制备二价灭活疫苗,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以血清1型RA(RA-G06株)、血清2型RA(RA-HS01株)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利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_(50)),将2株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等比VP-16分子式例混合,以卡波姆为佐剂制备二价灭活疫苗,经疫graft infection苗质量检验后进行雏鸭免疫试验;通过检测免疫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率,对攻毒试验鸭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Elexacaftor体内实验剂量察。【结果】RA-G06株和RA-HS01株均在培养12 h时到达峰值,活菌数分别为2.1×10~(11)和3.3×10~(11) CFU/mL,LD_(50)分别为1.44×10~(10)和2.63×10~8 CFU/mL;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良好,能诱导鸭产生体液免疫;RA-G06株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自研疫苗和商品疫苗保护率均为90%;RA-HS01株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自研疫苗保护率为90%,商品疫苗保护率为80%;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免疫后各疫苗组对鸭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能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且自研疫苗组优势明显。【结论】利用贵州地区流行的RA 1型、2型菌株所制备的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具有明显的免疫效果,能对贵州地区1型、2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心康颗粒调节LncRNA GAS-5/miR-21抗慢性心衰患者心肌纤维化和自噬及其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康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及自噬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排除标准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基础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每组20例。基础组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口服心康颗粒,阳性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口服芪苈强心胶囊,共治疗8周。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全血长链非编码RNA生长阻滞特异转录物5(GAS5)、微小RNA-21(miR-21)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浆B型钠尿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AMP2)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I(LC3II)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评估患者活动耐LBH589量,生化法检测安全性指标。结果 与基础组比较,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BNP、LAMP2、LC3II、MMP-2、ALT、Cre、cTnI、CK-MB水平,增加GAS-5表达,抑制miR-21表达,提高TIHIV-related medical mistrust and PrEPMP1Proteasome抑制剂、EF、6-MWT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提高TIMP1、BNP,降低miR-21表达,P<0.05,但在改善MMP-2、LAMP2、LC3II、LVEF、6-MWT、GAS-5、ALT、 Cre、CK-MB、cTnI方面无差异,P>0.05。GAS-5与LAMP2、LC3II、MMP-2、TIMP1、BNP呈负相关,与6-MWT、LVEF呈正相关。MiR-21与LAMP2、LC3II、MMP-2、TIMP1、BNP呈正相关,与6-MWT、LVEF呈负相关。结论 心康颗粒可能通过调节GAS-5/miR-21表达,降低心衰患者自噬反应,调节细胞外基质MMP2与TIMP1平衡,减轻心肌纤维化且安全有效。

超声造影征象结合血清学指标对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征象结合血清学指标对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年龄<40岁组和年龄≥40岁组。年龄<40岁组患者按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超声造影参数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胸苷激酶1(T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上述指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造影灌注缺损征象和峰值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Erastin核磁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淋巴结边缘有NSC 119875半抑制浓度无放射状增强、淋巴结周边声晕、淋巴结灌注顺序、淋巴结径线有无扩大、淋巴结血流分级、淋巴结边缘有无放射状增强、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和原发灶相对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TPS、TK1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边缘有无放射状增强、淋巴结径线有无扩大、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和TPS、TK1水平均是影响诊断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相较于40岁以上患者,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征象中峰值更高,也更容易发生灌注缺损。同时,超声Labio y paladar hendido造影征象中淋巴结边缘有无放射状增强、淋巴结径线有无扩大、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和TPS、TK1水平可对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特女贞苷对MC3T3-E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通路研究

研究特女贞苷对氧化应激诱导的成骨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试验采用H_(2)O_(2)刺激MC3T3-E1细胞诱导氧化损伤作为细胞模型,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不同浓度的特女贞苷(50 μmol/L、10 μmol/L、1 μmol/L)作用于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活性、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OPG和RANKL蛋白分泌量。结果显示,与H_(2)O_(2)模型组相比,50 μmol/L和10 μmInstitutes of Medicineol/L特女贞苷组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1 μmol/L特女贞苷组的OPG蛋白分泌显著升高(P<0.05)。随后以特女贞苷(50 μmol/L)和P38MAPK通路抑制剂(1 μmol/L)的混Enasidenib体内合组作用细胞24 h,结果显示,与H_(2)O_(2)和抑制剂的混合组相比,细胞活性、ALP水平和OPG蛋白分泌均呈现显著的抑制趋势(P<0.05)。结果提示,特女贞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的成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其保护作用可能与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

道路沥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排材料的研究进展

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沥青自身复杂有机物的特点,受热会导致沥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释放加剧。沥青VOCs的挥发,不仅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危害,也对施工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道路建筑领域的研究者基于沥青VOCs的释放机理,开展了各类减排技术和减排材料研究,但是由于减排方法和减排效果量化标准的差异,尚未有研究对沥青VOCs减排材料进行系统归纳和全面分析。本文概括了当前国内外沥青VOCs减排研究现状,总selleck HPLC结归纳了减排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以抑制剂、温拌剂和阻燃剂为主的各类减排材料的沥青VOCs减排机理。同时,综合评述了不同减排材料的减排效果,归纳了沥青VOCs高效减排技术的改进趋势和发展沥青VOCs新型减排材料的研究方向,以期实现沥青绿色确认细节低排放施工。最后,围绕沥青VOCs减排的环保主题,对未来沥青VOCs全Immune signature生命周期排放机制和高效复合减排材料的可行性研发提出了展望,以支撑当前对绿色交通的迫切需求。

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泡球蚴感染不同阶段小鼠肝脏纤维化情况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在泡球蚴感染中自噬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取雌性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与对照组(15只)。模型组小鼠感染泡球蚴,并分别于感染8、30、60、90、180 d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胶原纤维变化,免疫Belnacasan抑制剂组化法检测肝脏中Atg5、LC3与α-SMALaboratory Services蛋白的表达情况,qRT-PCR检测肝脏中Atg5、LC3、α-SM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感染泡球蚴8~90 d, Atg5、LC3、α-SMA蛋白及其mRNA表达逐渐增加,其中感染30~90 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180d时Atg5、LC3表达量较之前减低,而α-SMA表达量继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ptosis抑制剂结论 泡球蚴感染早、中期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

瘦素通过上调HIF–1α/NF–κB的表达促进低氧状态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研究瘦素对低氧状态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ASMCs,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低氧组,瘦素+低氧组(L200组),瘦素+低氧+HIF–1α抑制剂组(2MEFerrostatin-1化学结构2组),瘦素+低氧+NF–κB抑制剂组(PDTC组),瘦素+低氧+HIF–1α抑制剂+NF–κB抑制剂组(2ME2+PDTPLX4032试剂C组)。各组均孵育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用Western blot法及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HIF–1α、NF–κB的蛋白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L200组与低氧组相比,HIF–1α、NF–κB的蛋白及m RNA表达增加;2ME2、PDTC、2ME2+PDTC组与L200相比,HIF–1α、NF–κB的蛋白及m RNA表达降低,2ME2+PDTC组降低均最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L200组与低氧组相比细胞增殖显著升高;2ME2Medical adhesive、PDTC、2ME2+PDTC组与L200相比细胞增殖降低,2ME2+PDTC组降低更为显著;2ME2+PDTC组与低氧组相比细胞增殖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瘦素通过部分活化HIF–1α/NF–κB的表达而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对气道重塑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UFLC-MS/MS法分析蜈蚣中3种多肽成分以及在蜈蚣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法分析蜈蚣中3种酶解多肽成分TD1(LEEDLERSEERL)、TMedium cut-off membranesD2(EEKDKALQNAEGEVAAL)、TD3(MILPTGASSF),比较不同品种蜈蚣中肽类成分的差异,寻找蜈蚣特异性多肽,用于蜈蚣的鉴别。方法 3种肽类成分的UFLC-MS/MS法,色谱柱为XSelect HSS T_3(4.6 mm×150 mm, 3.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进行信号采集。样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蛋白提selleckchem取方法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提取方法为蛋白裂解液超声处理60 min。得到的蜈蚣蛋白提取溶液经胃蛋白酶酶解并脱盐后,注入液质联用仪分析。测定了20批蜈蚣及8批其他动物药中3种肽类成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地龙、僵蚕、水蛭、土鳖虫和全蝎中未检出TD2和TD3,TD1与TD2在少棘巨蜈蚣与哈氏蜈蚣、墨江蜈蚣中存在较大差异,TD3在少棘巨蜈蚣与黑头蜈蚣、Ferrostatin-1半抑制浓度多棘蜈蚣中有较大差异。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区分少棘巨蜈蚣与地龙、僵蚕、水蛭、土鳖虫和全蝎,同时通过比较3种肽段的差异,区分药典品种少棘巨蜈蚣和4种常见非药典品种蜈蚣,为蜈蚣的质量评价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IKIP多肽对NF-κB活化和炎症反应的抑制功能及机制研究

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固有免疫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receptors,PRRs)识别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来发挥功能。细菌脂多糖、脂多肽、鞭毛蛋白以及病毒核酸物质等抗原成分可以被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识别,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诱导炎性细胞因子以及Ⅰ型干扰素产生,激活强烈的免疫应答,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IKK(IκB kinase)复合体是TLRs下游重要的接头蛋白,由催化亚基IKKα、IKKβ,以及调节亚基NEMO组成。在接收到上游活化信号后,IKK复合体被激活,进一步磷酸化核转录因子 κB(Nuclear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的抑制物IκB,IκB进而发生泛素化并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释放NF-κB异源二聚体入核,介导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最终清除病原体。但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甚至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危及生命。因此,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受到精密的调控。有文献报道,根据IKKβ NEMO结合结构域(NEMO binding domain,NBD)设计的多肽可以抑制IKKβ与NEMO的结合,从而抑制NF-κB的活化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后续的研究也进selleck激酶抑制剂一步证实NBD多肽在结肠炎、关节炎等动物模型中均发挥明显的抑炎功能,但靶向IKK复合体的其他肽类抑制剂报道较少。实验室前期成果显示,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IκB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IKIP)可以通过N端结构与NEMO竞争性结合IKKα/β从而抑制IKK复合体的形成,最终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IKIP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域,并根据这段序列设计合成多肽。进一步阐明多肽在炎症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最后将多肽应用于炎症动物模型以及类风湿关节炎中进一步明确多肽在体内的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了明确IKIP的抑炎功能域,我们构建了一系列鼠源IKIPN端截短体,实验结果显示 IKIPFL(full length,1-374)、IKIP(16-374)、IKIP(31-374)与 IKKβ有明显结合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抑制NF-Protein-based biorefineryκB启动子的活性以及IKKβ的磷酸化,而 IKIP(61-374)、IKIP(76-374)、IKIP(91-374)与 IKKβ 无结合作用并且没有明显的功能。以上结果说明IKIP 31-60氨基酸序列(amino acid,aa)是其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域。我们在IKIP 31-60 aa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两条多肽:F0(31-45 aa)和F1(46-60aa),并设计合成了阴性对照多肽:F2(61-75 aa)。我们在多肽N端连接TAT穿膜肽,并检测了多肽的细胞通透性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多肽具有细胞通透性,同时对细胞的生存没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接下来,我们对三条多肽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多肽F1可以明显抑制NF-κB启动子的活性以及IKKβ的磷酸化,而多肽F0和F2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多肽F1可以明显抑制配体刺激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活化以及TNF-α、IL-6、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作为阴性对照的多肽F2并没有明显的作用。以上结果说明多肽F1是发挥抑炎功能的IKIP活性多肽。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三条多肽中只有F1与IKKβ有明显的结合作用。并且多肽F1可以明显抑制IKKβ与NEMO的结合,从而抑制IKK复合体的形成。为了进一步研究多肽在动物体内的功能,我们构建了小鼠炎症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多肽F1在LPS诱导的小鼠脓毒血症模型中可以抑制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同MLN4924半抑制浓度时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在Zymosan诱导的小鼠急性关节炎模型中,多肽F1可以明显降低患肢踝关节的肿胀程度,抑制关节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踝关节的病理损伤。为了进一步探索多肽F1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获取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并分离了滑膜成纤维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多肽F1可以明显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在本论文中,我们发现IKIP31-60 aa是其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域,根据这段序列设计合成的多肽F1(46-60 aa)可以与NEMO竞争性结合IKKβ,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多肽F1在LPS诱导的小鼠脓毒血症模型以及Zymosan诱导的小鼠急性关节炎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并且多肽F1也可以显著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我们的研究为临床治疗炎症性疾病提供了参考。创新性:1.本研究发现IKIP 31-60 aa是其抑制炎症反应的重要功能域,并且根据这段序列设计合成的多肽F1(46-60 aa)具有明显的抑炎功能。2.多肽F1是靶向IKK复合体的肽类抑制剂,可以通过与NEMO竞争性结合IKKβ,从而抑制IKK复合体的形成,最终抑制NF-κB的活化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3.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多肽F1可以明显抑制炎症动物模型以及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炎症反应,为临床治疗炎症性疾病提供了参考。

多西环素通过MEK/ERK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细胞株体外成骨分化

目的:研究在体外条确认细节件下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对前成骨细胞株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成骨诱导剂体外诱导MC3T3-E1细胞株成骨分化条件下,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DOX对MC3T3-E1细胞相关成骨基因OCN、Runx2的影响;用DOX、MEK抑制剂(U0126)单独或联合处理MC3T3-E1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p-MEK及p-ERK等蛋白的表达。结果:在MC3T3-E1细胞株体外成骨诱导分化中,加入DOX可以增强茜素红染色阳性率。DOX上调MC3T3-E1细胞相关成骨基因OCN、Runx2的表达。DOX处理MC3T3-E1细胞后,其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05),p-MEK和p-ERK蛋白的表达增加(P <0.05)。而MEK拮抗剂(U0126)则显著上调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降低p-MEK、p-ERK水平。用U012SAG半抑制浓度6联合DOX处理MC3T3-E1细胞后,DOX对N-cadherin、p-MEK和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p-ERK蛋白水平的影响可被U0126拮抗。在MC3T3-E1细胞株体外成骨诱导分化中,同时存在DOX和U0126时,茜素红染色阳性率低于单独DOX组。结论:DOX可以促进MC3T3-E1细胞株的体外成骨分化;而DOX的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MEK-ERK信号通路参与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