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肺癌中晚期患者家属对患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完全告知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Roxadustat体内析,以期为医护人员正确处理癌症诊断告知问题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自行制作调查问卷。结果 夫妻(78.1%)比子女KD025溶解度(41.8%)及父母(50.0%)多;教育类(80.0%)与医学类(100.0%)比其他人群多;多次住院(65.4%)比首次(45.5%)和二次住院(36.4%)多;家属认为患者有知道病情的权利(100.0%);朋友多、喜欢倾诉的人更倾向将医生交代的治疗方案注意事项Bioaugmentated composting完全告知患者。如果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70.0%的家属选择不告知,家属很难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这时家属发生焦虑抑郁的概率是完全知道病情患者家属的1.5倍。生活中周围有得过相似疾病的,其现存情况也是患者家属是否选择告知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属对疾病信息获取情况满意度的下降和认为所患疾病越来越严重,家属选择告知的比例也在明显下降。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治疗方法、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信息获取满意情况,能有效提高家属将医生交代的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完全告知患者的概率。
成都市≥30岁居民吸烟饮酒归因死亡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30岁居民吸烟饮酒现况,并探究吸烟饮酒归因死亡获悉更多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结合2018年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成都市居民健康相关调查资料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中吸烟饮酒相关疾病及其相对危险度数据,采用反事实归因法计算吸烟饮酒造成的归因死亡数和期望寿命损失。结果 成都市30岁居民期望寿命为53.91岁(男性51.52岁,女性56.48岁)。吸烟归因总死亡数为14 370人,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 926人)、肺癌(4 234人)、食道癌(1 578人)是吸烟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三个疾病。饮酒归因总死亡数为2 185人,其中脑血管病(657人)、食道癌(443人)、肝硬化(342人LGX818体外)是饮酒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三个疾病。吸烟造成期望寿命的损失为2.03岁(男性3.47岁,女性0.39岁);饮酒high-biomass economic plants造成的损失为0.28岁(男性0.48岁,女性0.04岁)。结论 吸烟和饮酒造成成都市居民期望寿命损失较大,对居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造成巨大疾病负担。
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疗效研究
目的 评估糖皮质激素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维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等3家医院诊治的26例疾病高活动状态的PNH患者,自身对照分析予以泼尼松1.0mg/(kg·d)治疗前后贫血、溶血、血栓形成状态、慢性肾损伤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无患者达到溶血控制[乳酸脱氢酶(LDH)<1.5×正常上限(ULN)],血清乳酸脱氢酶[(5.47±2.55)×ULN、(5.00±3.06)×ULN、(4.84±2.24)×ULN、(5.21±2.44)×ULN,P=0.436]、间接胆红素水平[(21.95±14.30)μmol/L、(21.42±10.54)μmol/L、(21.82±15.80)μmol/L、(23.95±17.30)μmol/L,P=0.881]、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7.28±4.47)%、(6Preclinical pathology.23±4.08)%、(6.62±3.92)%、(7.11±4.73)%,P=0.457]、D-二聚体水平[(1.07±2.02)mg/L、(0.61±0.93)mg/L、(0.59±0.85)mg/L、(0.45±0.40)mg/L,P=0.263]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比较未见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血红蛋白得到提高[(69.12±Taurine14.83)g/L比(77.50±18.11)g/L,P<0.05],而3、6个月未见差异[(69.12±14.83)g/L比(74.15±18.23)g/L,P=0.15;(69.12±14.83Q-VD-Oph说明书)g/L比(75.54±19.91)g/L,P=0.09]。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无差别[(114.15±42.98)mL/(min·1.73 m2)、(117.79±37.69)m L/(min·1.73 m2)、(120.85±44.05)mL/(min·1.73 m2)、(110.30±36.58)mL/(min·1.73 m2)](P=0.42,P=0.43,P=0.41)。结论 泼尼松在维持治疗PNH过程中不能控制溶血,不能改善贫血、血栓情况及肾功能,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PNH。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 观察在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选取低分子肝素钙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赤峰市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并AM-2282纯度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4例,实施随机数表分组,每组42例,参考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组间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24%,高于参考组的80Dibutyryl-cAMP使用方法.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指标、神经功Enfermedad inflamatoria intestinal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参考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有效性,改善凝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减少不良反应。
着丝粒蛋白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探索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着丝粒蛋白A(CENPA)基因作为着丝粒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着丝粒的组装,进而调控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的正确分离。既往研究表明CENPA基因在乳腺癌、肝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组织中过表达,影响着丝粒的正确组装,干扰染色体的正确分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然而CENP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及能否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尚未报道。研究目的:1.通过生物信息数据库查询并分析CENP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基于肿瘤分子数据库数据分析CENP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3.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NPA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方法:1.通过GEPIA数据库(http://gepia.cancer-pku.cn/)查询CENP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及其他肿瘤中的表达情况。2.通过UALCAN数据库(https://ualcan.path.uab.edu/)查询并分析CENP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分期、P53的突变、组织学类型、预后)的相关性。3.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在R语言中对转录组数据进行标准化及差异基因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CENPA基因相关联基因Validation bioassay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O分析和KEGG分析)探究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4.对Ishselleck NMRikawa细胞株细胞培养、细胞传代后进行RT-qPCR实验,以Ishikawa细胞的基因检测作为对照样本。采集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灶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样本,应用RT-q PCR方法检测CENPA基因m RNA在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5.分析CENPA基因mRNA的在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相关性。6.统计学方法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数值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连续性数值采用秩和检验点击此处。p…
巴瑞替尼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巴瑞替尼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3粒/次,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巴瑞替尼片,2 mg/次,1次/d。两组用药9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情况,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selleckchem Fulvestrant)、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93%,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F、ESR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SF-36评分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RF、ESR和SF-36评分指标明显Surgical infection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CH-223191 IC50HMGB1、IL-17、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瑞替尼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ESR、RF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根治性肾切除和静脉癌栓取出术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分析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和静脉癌栓取出术出现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单中心肾癌伴癌栓患者241例,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和静脉癌栓取出术,对其中的相关术前指标、术中情况及术后资料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终点是术中出血量大于2 000 mL,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影响因素,首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的初筛,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所有统计分析中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的241例患者中出现大出血病例数为60例,男性4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62岁。非大出血病例数为181例,男性136例,女性45例,中位年龄59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同时存在系统症状和局部症状,OR 2.794,95%CI 1.087~7.181,P=0.033)、手术入路方式(开放手术,OR 9.365,95%CI 4.447~19.72,P<0.001)、Mayo分级(Mayo 3~4级,OR 5.257,95%CI 2.806~10.886,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ASA BMS-354825临床试验3级,OR 2.842,95%CI 1.338~6.036,P=0.007)、术前血红蛋白(OR 0.978,95%CI 0.965~0.991,P=0.001)、术前血小板计数(OR 0.996,95%CI 0.992~1.000,P=0.037)、最大癌栓宽度(OR 1.061,95%CI 1.033~1.091,P<0.001)、癌栓合并血栓(OR 4.493,95%CI 2.264~8.915,P<0.001)、肾上腺切除术(OR 3.101,95%CI 1.614~5.958,P=0.001)购买Telaglenastat、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OR 2.857,95%CI 1.395~5.852,P=0.004)这些方面的对比contingency plan for radiation oncolo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开放手术,OR 6.730,95%CI 2.947~15.368,P<0.001)、Mayo分级(M...
肺功能评估下多元呼吸训练联合回授健康教育指导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功能评估下多元呼吸训练联合www.selleck.cn/products/byl719回授健康教育指导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8月31日接受手术治疗repeat biopsy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回授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肺功能评估下多元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癌症自我效能量表(SUPPH)评分及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2周SUPPH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观察组护理2周SUPPH中自我减压、自我决策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2周肺功能指标均优确认细节于护理前(P<0.01),观察组护理2周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肺癌术后患者实施肺功能评估下多元呼吸训练联合回授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肺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山蜡梅叶颗粒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及变应性鼻炎小鼠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山蜡梅叶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卵清蛋白(OVA)诱导小鼠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Brain Delivery and Biodistributioninitis, AR)的治疗作用。方法:以LPS与IFselleck PF-03084014N-γ联合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比较细胞活力;采用比色法(Griess)比较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采用ELISA法比较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鼻炎灵片0.5 g/kg组、山蜡梅叶颗粒3.9、7.8、15.6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期间观察小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学指标,给药结束后取材,使用吉姆萨染色测定小鼠全血中嗜酸粒细胞的数目;HE染色比较小鼠鼻黏膜的形态结构差异;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含量及小鼠鼻腔灌洗液中TNF-α及IL-6的含量。结果:在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RAW264.7细胞NO含量,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山蜡梅叶颗粒0.25、0.5、1 mg/mL组均能显著抑制NO分泌,降低TNF-α和IL-6的含量(P<0.01)。在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中IgE含量、鼻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山蜡梅叶颗粒各剂量组给药后小鼠行为学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中IgE含量、鼻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明显改善OVA模型小鼠鼻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状态。结论:山蜡梅叶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炎症反应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鼻炎发生过程中促炎因子的Ipatasertib作用释放有关。
镇静针法治疗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及对视频脑电图监测指标的疗效研究
目的 通过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镇静针法治疗癫痫强直阵挛发作(GT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癫痫GT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丙戊酸钠片[15 mg/(kg·d)]PUN30119抗癫痫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予镇静针法治疗,治疗疗程为1周,采用精简QOLIE-31-P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变化side effects of medical treatment,并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进行5 h的连续视频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发作间歇期癫痫样放电数量(IED)及非快速动眼期睡眠3期(N3)时长。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癫痫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GTCS的电-临床控制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随访1周,总IED频次、N3睡眠期时长较基线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获悉更多P <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及随访1周的NREM期IED频次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与随访1周后的总IED频次、NREM期IED频次及N3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自我感受、再发作担忧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电-临床改善的程度有所不同,镇静针法对治疗癫痫GTCS患者疗效确切,脑电监测显示镇静针法可改善发作后睡眠状态,抑制大脑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