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射血分数下降慢性心力衰竭(HFrEF)对患者夜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70例HFrE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programmed death 1传统“金三角”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ACEI/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Berzosertib分子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两组患者夜间心率(HR)和HRV参数变化,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HR和HRV各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RV参数全部窦性心博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GDC-0068抑制剂部相邻RR间期差异≥50ms的百分数(PNN50)、标准化高频功率(HFnu)与其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标准化低频功率(LFnu)、LF/HF明显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RMSSD、HFnu较其治疗前升高,LF/HF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其SDNN、PNN50、LFnu则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HFnu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LFnu、LF/HF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ACEI/ARB较传统“金三角”治疗对改善HFrEF患者HRV,调节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平衡有更积极作用。
菊苣多糖对免疫抑制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0.5%菊苣多糖对免疫抑制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168羽45日龄健康K9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羽。对照组和模型组饲喂基础日粮,菊苣多糖组和菊苣多糖+模型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菊苣多糖,模型组与菊苣多糖+模型组连续3 d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对照组与菊苣多糖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菊苣多糖组肉鸡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优于对照组、模型组(P<0.05),菊苣多糖+模型组优于模型组(P<0.05);105日龄时,菊苣多糖+模型组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高于模型组(P<0.05);4个采样期中,模型组IgA、IgG和IBioactive ingredientsgM浓度最低BLZ945,菊苣多糖+模型组的I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gG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盲肠α多样性显示,菊苣多糖+模型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模型组(P>0.05),在门水平上,60、75、105日龄时,菊苣多糖+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模型组,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低于模型组;在属水平上,60、75、90日龄时,菊苣多糖+模型组另枝菌属相对丰度较模型组均有所提高(P<0.05)。可见,在肉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0.5%菊苣多糖,能一定程度消除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改善肉鸡生长性能,维持免疫抑制肉鸡肠道菌群稳态,提高肉鸡免疫功能。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82例存在远处转移Brain biopsy灶或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乳腺癌患者,其中远端转移灶患者40例GSK126化学结构,腋窝淋巴结转移灶患者42例。切除患者局部组织,获取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灶中ER、PR水平。分析比较原发灶与转移灶中ER、ER的表达差异,并根据ER、PR表达的不同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情况。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灶患者ER、PR检测结果显示,原发灶阳性率分别为76.2%、71.4%,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阳性率为73.8%、52.4%,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和原发灶表达不一致率分别为7.1%、14.3%。远处转移灶患者中ER、PR检测结果显示,原发灶阳性率分别为75.0%、27.5%,远处灶阳性率分别为72.5%、50.0%,远处转移灶和原发灶中不一致率分别为22.5%、27.5%。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ER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 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PR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1, P>0.0Adezmapimod5)。远处转移灶与原发灶ER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 P>0.05)。远处转移灶与原发灶PR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0, P<0.05)。根据乳腺癌患者受体表达情况,有22.0%(18/82)的患者应增加内分泌治疗。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原发灶与转移灶ER、PR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内病灶进行受体再检查,依据原发灶及转移灶激素受体的表达对患者进行治疗。
镉对细胞纤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镉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会引发许多疾病。初级纤毛作为细胞的天线,可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如Hedgehog(H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纤毛膜上存在大量信号受体,在细胞增殖、分化、自噬、凋亡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为了探究镉对细胞初级纤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N2a细胞和ARPE-19细胞作为研究材料展开研究。1、免疫selleck产品荧光检测氯化Navitoclax作用镉对细胞纤毛的影响无血清饥饿诱导纤毛发生sexual medicine后,用氯化镉处理细胞,以纤毛标记物ARL13B染色纤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镉处理组中纤毛数量显著减少,纤毛长度显著缩短。2、为了探究氯化镉影响纤毛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以下研究:(1)Western blot检测纤毛转运复合体IFT88蛋白表达量氯化镉处理后,细胞纤毛转运复合体IFT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关键蛋白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过程中的关键蛋白LC3和p62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氯化镉处理细胞后,LC3Ⅱ/LC3Ⅰ的比值显著变大,p62蛋白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下调。(3)检测氯化镉处理细胞后的差异表达蛋白DOC法提取细胞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氯化镉处理后,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参与调控自噬和凋亡的GADD45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4)检测转录因子Nrf2表达量变化情况HO-1是Nrf2的经典靶基因,因此检测了参与纤毛调控的Nrf2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镉处理使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5)检测转录因子Nrf2在细胞中定位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氯化镉处理后细胞中Nrf2的定位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氯化镉处理后,转录因子Nrf2向细胞核迁移。综上所述,氯化镉处理导致细胞纤毛变短。氯化镉通过阻断细胞自噬以及激活转录因子Nrf2介导细胞纤毛的损伤。本研究可为镉毒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作为镉毒性健康风险评估的科学依据。
靶向表观遗传因子CECR2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机制研究
组蛋白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修饰,广泛参与转录调控、细胞信号传导以及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乙酰化会促进染色质结构打开,激活转录,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反地,组蛋白去乙酰化会导致相关基因表达沉默。溴结构域是一种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结构域,介导组蛋白乙酰化的识别,广泛存在于多种染色质和转录相关蛋白中。CECR2(Cat eye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protein 2)是一种具有溴结构域、能识别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CECR2通过与SNF2H和SNF2L相互作GSK J4生产商用参与染色质重塑过程,也在DNA损伤反应、神经形成和精子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CECR2的突变及异常表达与猫眼综合征、喉鳞癌和乳腺癌转移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NVS-CECR2-1和GNE886是目前现有的高效CECR2选择性抑制剂,但是存在细胞毒性大、与CECR2相关的功能和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因此研究发现靶向CECR2的小分子抑制剂对于CECR2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相关疾病的药物研发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前景。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基于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Homogeneous Time Resolved Fluorescence,HTRF)技术的CECR2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方法,并对蛋白浓度、多肽浓度和DMSO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Z-factor和阳性化合物NVS-CECR2-1的IC_(50),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适合作为CECR2Etoposide溶解度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之后基于已建立的靶向CECR2的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方法对实验室的化合物库进行筛选,经过两轮筛选得到8个抑制活性较好的活性化合物,IC_(50)均小于1μM。并通过微量热泳动实验、自旋回波序列脉冲实验(CPMG)和饱和转移差谱实验(STD)进一步确证活性化合物是否与CECR2蛋白直接结合,排除HTRF实验可能存在的假阳性结果,最终得到了苗头化合物BAY,对CECR2的IC_(50)值为390 n M,K_d值为4.27μM。通过测定BAY对BRD家族蛋白抑制活性验证了其选择性,并通过分子对接分析了BAY与CECR2溴结构域的结合模式。鉴于BAY在分子水平展现出较好的活性,我们在细胞水平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及作用机制。通过增殖抑制实验验证了BAY的抗肿瘤活性,它可以抑制乳腺癌、结肠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划痕实验检测BAY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验证了BAY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了NF-κB蛋白的表达,验证了BAY能抑制NF-κB蛋白p65和p50的表达,抑制CECR2溴结构域与乙酰化p65的结合。综上所述,本研究工作建立了基于HTRF技术的CECR2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方法,为CECR2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奠intensity bioassay定了基础。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的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苗头化合物也为CECR2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与改造提供了新的方向,为进一步研究CECR2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化学探针,为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成都市社区女性乳腺癌认知及乳腺自检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市社区女性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情www.selleck.cn/products/BafilomycinA1况及乳腺自检行为现状,分析影响乳腺自检行为的因素,为制定和实施提高女性乳腺癌相关知识水平和促进乳腺检查行为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社区1 541名年满15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岁且未诊断乳腺癌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女性乳腺癌知识的总知晓率为29.3%(10 848/36 984),做过乳腺自检的女性仅占25.5%(393/1 541)。乳腺自检行为受到年龄(45~59岁OR=2.436,95%CI:1.343~4.419;≥60岁OR=2.327,95%CI:1.181~4.582)、文化程度(高中/技校/中专OR=3.169,95%CI:1.777~5.653;大专OR=2.842,95%CI:1.526~5.293;本科及以上OR=3.752,95%CI:2.009~7.007)、获取乳腺癌知识的主动性(OR=3.905,95%CI:2.483~6.141)及乳腺癌认知水平(OR=1.186mycorrhizal symbiosis,95%CI:1.148~1.225)的影响。结论 城市社区女性乳腺癌认知水平偏低,乳腺自检状况欠佳,建议加大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定期指导和训练女性进行乳腺自检,以提高女性乳腺癌认知水平及对乳腺检查的重视度。
短程焦点解决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程焦点解决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应激状态与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泗洪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作为观察组,接受短程焦点解决模式Diagnostic serum biomarker干预,38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应激状态、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应激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点击此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应激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感受负PLX5622化学结构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屈服、回避、面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与回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程焦点解决模式可以减轻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应激状态与自我感受负担,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
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的联合作用及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防效
吡氟酰草胺属于确认细节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其与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复配的联合作用及复配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田间防效,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了二者复配后的除草活性及联合作用类型,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复配制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水稻的安全性。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后对稗、马唐、异型莎草及鳢肠的活性均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者复配的合适配比(质量比)范围为(1~2):(5~1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移栽后8 d茎叶喷雾处理,300 g/L五氟磺草胺·吡氟酰草胺(1:5)悬浮剂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对水稻田稗、异型莎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有良好的防效:在有效成分用量112.5~135.0 g/hm~2剂量下,药后35 d,复配悬浮剂对上述杂草的总草株防效和总草鲜重防效分别为93.8%~95.8%和94.older medical patients1%~96.1%,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对较难防除型杂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的防效,整体防效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单剂处理及当地常规用药22%苄嘧磺隆·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处理。五氟磺草胺与吡selleckchem氟酰草胺复配能够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提高防效,且对水稻安全,可用于水稻移栽田防除多种一年生杂草。
NRG2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创面修复相关巨噬细胞的M2极化
目的 探讨NRG2对皮肤创面的修复过程及单核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及具体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巨噬细胞相关的创面修复关键因子,验证NRG2的差异表达。构建小鼠皮肤创面模型,在模型中验证NRG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构建NRG2过表达质粒,将NRG2过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转染至THP-1细胞,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NRG2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通过NRG2过表达质粒和(或)PI3K-AKT抑制剂LY294002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型。结更多果 数据集GSE157291中663个在创面修复晚期上调的DEGs及444个在创面修复晚期Mirdametinib分子量下调的DEGs,其中,NRG2在创面修复晚期显著上调。相较于创面修复早期,创面修复晚期小鼠NRG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NRG2过表达质粒可在细胞中成功实现NRG2的过表达。与vector-NC组相比,NRG2组的CD80、86标记的M1巨噬细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PI3K、p-AKT表达水平及CD163、CD206标记的M2巨噬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I3K-AKT抑制剂LY294002抵消了NRG2的促进作用。结论 NRG2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创面修复相关巨噬细胞的M2极化。
可控释放的多粘菌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
细菌感染会引发发热、局部脓肿、发炎等多种不良症状,导致多种病变和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甚至会导致死亡。自上世纪40Ascorbic acid biosynthesis年代盘尼西林的发现和应用以来,抗生素为抵抗细菌感染带来了革命性的成功,然而抗生素的大规模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由于政策监管以及财政投入等多方面限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无新抗生素上市。重新启用一些老的抗生素药物,优化其疗效或降低其毒副作用以满足临床需求,是当下对抗耐药菌的一条较为经济、便捷的路径。多粘菌素是一类环多肽类抗生素,目前临床上大多数耐药菌株仍对其保留灵敏性,甚至多粘菌素被认为是治疗革兰氏阴性耐药菌的最后一PF-02341066体内实验剂量道防线。但是高浓度的多粘菌素对人体具有神经毒性和肾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类既能满足治疗所需的有效浓度,又可以避免过高浓度所引起毒副作用的药物递送系统。水凝胶具有局部长效滞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调节的机械强度等天然优势,在局部药物递送中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但是,临床使用的抗菌凝胶均是将抗菌剂通过物理包裹作用混合在凝胶基质中,包括目前的多粘菌素水凝胶也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制备,药物通过扩散释放而出,通常伴随着初期药物暴释所带来的毒性,以及后期药物不足、低于有效抗菌浓度,造成抗感染失败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类可对多粘菌素进行按需释放的水凝胶剂型。本文通过多粘菌素B的氨基和氧化葡聚糖的醛基形成席夫碱键成胶,利用细菌生长的酸性微环境特点,设计了一种在酸性环境中响应性降解从而实现可控释放的多粘菌素水凝胶。该凝胶由于席夫碱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可保持稳定从而避免药物暴释导致的毒性问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菌繁殖的酸性环境可以刺激席夫碱键断裂,从而释放出多粘菌素实现杀菌,达到药物按需释放的效果,且通过调控多粘菌素B和氧化葡聚糖的比例可以调节水凝胶的交联度,获得可调的释放动力学。体外抗菌实验证实多粘菌素从水凝胶中释放后活性不受影响,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获悉更多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均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同时实验还证明该水凝胶能较好地做到长效抗菌和反复抗菌。体内感染性创面模型的治疗实验证实多粘菌素水凝胶能有效抗菌并促进伤口愈合。此外,大部分致病菌在人体内环境和物品表面并非以单个细菌的浮游状态存在,而是多以群体生物被膜的形式生存。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分泌出的将彼此黏附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聚合体,这层聚合体作为被膜内微生物的天然屏障,能帮助其进行先天性和适应性宿主防御,抵御外界抗菌药物,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诱因。因此,消除生物被膜对保持药物的抗菌灵敏性至关重要。纤维素酶能有效降解生物被膜的多糖骨架,从而瓦解细菌生物被膜。因此本文中通过席夫碱键制备了多粘菌素B-纤维素酶-氧化葡聚糖的复合水凝胶,生物安全性良好,可控制多粘菌素及纤维素酶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进行按需释放,有效降解生物被膜,提高了多粘菌素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灵敏性,扩展了其在处理生物被膜相关感染中的应用。综上所述,本文采用酸敏感的席夫碱键制备了一类多粘菌素B-氧化葡聚糖水凝胶,可在细菌感染产生的酸性微环境下按需释放出多粘菌素,既避免了初期暴释导致浓度过高带来的毒性,也可以避免后期药物浓度不足,可实现长程抗菌。此外,进一步制备了多粘菌素B-纤维素酶-氧化葡聚糖的复合水凝胶,可有效降解生物被膜并杀伤生物被膜细菌,在医疗器械相关的生物被膜感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