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靶结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研究

目的 研究钼靶结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为提高临床诊断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PI3K/Akt/mTOR抑制剂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病变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53例,良性病变9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钼靶结合超声检查,分析并比较钼靶、超声单项检查与结合检查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评价钼靶、超声单项检查与结合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钼靶结合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95.33VX-661%,高于钼靶检查(78.00%)与超声检查(81.33%,均P<0.05);钼靶检查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9%、73.20%、6ATD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3.89%、91.03%,超声检查分别为90.57%、76.29%、67.61%、93.67%,钼靶结合超声检查分别为98.11%、94.85%、91.23%、98.92%,钼靶结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病变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钼靶检查(均P<0.05),钼靶结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病变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检查(均P<0.05)。结论 钼靶结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较好,准确率、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查。

LncRNA-TMEM220-AS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lncRNA-TMEM220-AS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对HCC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基于TCGA下载的数据,使用秩和检验分析TMEM220-AS1在配对及非配对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Cox回归等分析方法分析TMEM220-AS1与预后的关系,使用KEGG和GO进行富集分析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与TMEM220-AS1相关的蛋白质互作网络;构建稳定敲低TMEM220-AS1的肝癌细胞株,检测TMEM220-AS1的表达量及其对HCC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Ascomycetes symbiotes结果:HCC中TMEM220-AS1在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Stem Cells & Wnt抑制剂达组,并可能通过参与凋亡相关通路发挥抑癌作用。细胞实验表明TMEM220-AS1不仅可以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还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迁移能力。结论:TMEM220-AS1在HCCselleck中低表达,可以抑制HC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可作为HCC的独立预后因素。

PMM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的临床与遗传学特征分析

研究背景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CDG)是多糖的合成以及结合到蛋白质及脂质的过程的异常导致的疾病,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一组遗传代谢性疾病,遗传方式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及X连锁遗传。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类型。该病几乎可引起肝脏、肾脏、神经、心血管等全身多器官及多系统功能损害。PMM2-CDG(CDG Ia)为目前已知最常见的先天性selleck SB203580糖基化障碍疾病类型,由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hosphomannomutase 2,PMM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引起。PMM2是一种胞质酶,定位于染色体16p13,可将甘露糖6-磷酸转化为甘露糖1-磷酸。该病患病率约为1:20000,病初期死亡率高,p.Arg141His是目前文献中报道的最常见的变异类型,第二常见的突变类型为p.Val231Met。该病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且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分析1例该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基因特点,并对国内外已报道的存在肝脏表现的病例进行复习,进一步探讨该病的肝脏表现及遗传学特征,为该病的诊断、遗传咨询等提供依据。目的本研究通过研究1例PMM2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特征,并复习国内外已报道的相关病例肝脏表现及基因特点,进一步丰富该病基因库,为该病的诊断、遗传咨询等提供更多资料及依据,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研究对象相关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家族资料;2、样本采集:征得患者监护人及家属同意后分别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5ml于紫色EDTA管中;3、样本处理:采用血液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液DLEE011体外NA;4、DNA文库构建:采用KAPA Library Preparation Kit试剂构建DNA文库;5、DNA样本捕获:真空浓缩DNA文库采用Seq Cap杂交Mix洗脱,洗脱后加入捕获探针文库混合液,将处理后的结合缓冲液重悬Dynal磁珠加入其中,进一步处理获得重悬磁珠,取重悬磁珠进行PCR扩增反应,PCR产物采用Ampure磁珠进行纯化,并进行Qubit定量;6、测序:取捕获后的DNA样本进行Illumina Nova Seq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经Illumina Sequence Control Software(SCS)评估合格后,进行数据读取和生物信息学分析。7、Sanger法测序验证:对研究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需要验证的位点进行Sanger法测序验证。8、病例分析:通过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文献,复习国内外已报道的相关病例,总结PMM2-CDG病例肝脏表现及相关基因特征。结果1、基因测序显示该患儿PMM2基因存在两处杂合突变点:c.556 G>A(p.G186R)及c.584_585del AT(p.H195Rfs*4),确诊为PMM2-CDG,患儿父母健康,各携带一个致病突变;2、本研究共检索国外文献163篇,涉及报Biotinidase defect道病例950个,其中存在肝脏表现病例共288例,占比30%,频次最高的突变类型分别为c.422G>A(p.Arg141His)、c.691G>A(p.Val231Met)及c.357C>A(p.Phe119Leu);共检索国内报道文献12篇,共报道病例20例,有肝脏表现的共14例,有肝脏表现的病例的突变位点共17个,其中错义突变15个,移码突变1个,剪接位点突变1个;检索具有相同位点文献中文1篇,英文1篇,共有病例3例。结论1、本研究所报道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基因结果均符合PMM2-CDG特点,诊断明确,且该突变既往未见报道,进一步丰富了该病的基因库;2、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已报道病例PMM2-CDG肝脏表现及基因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进一步依据,提高医护人员对该病认识。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_(60~145aa)~(rns)片段可溶表达及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对山东地区规模化奶牛场BVDV主要流行亚型的E~(rns)蛋白进行表位分析,原核可溶表达优势抗原表位片段E_(60~145aa)~(rns),经Western blot及LC-MS/MS鉴定后作为selleck HPLCELISA包被抗原,对影响ELISA试验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等。结果显示,间接ELISA方法优化后的条件为:0.25μg/mL抗原包被37℃2 h后4℃过夜,10%马血清containment of biohazards封闭时间1.5 h, 1∶AMG5105稀释一抗孵育1.5 h, 1∶8000稀释二抗孵育60 min,显色25 min。该方法特异性、灵敏性及重复性良好,与商品化BVDV抗体检测试剂盒总体符合率为88.04%,符合率良好。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灵敏性及重复性良好的BV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山东地区BVDV防控及临床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疗效观察及对肿瘤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新辅助化疗与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术NVP-TNKS656分子式前采用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HER-2在病灶组织内阳R428说明书性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2.22%,对照组总有效率52.7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ER-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ER-2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involuntary medication5)。结论: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与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够使肿瘤因子在病灶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得到有效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抗生素知识水平与自我用药行为研究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抗生素自我用药情况,分析包括抗生素知识在内的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7月多阶段抽取安徽省10个行政村932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抗生素知识水平、抗生素自我使用相关行为。结果 老年人抗生素知识得分中位数为3分,且不同性别、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家人是否从事医学相关职业以及是否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在抗生素知识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年使用行为方面,自我报告出现普通感冒、咳嗽等常见症状者共760人,其中自行决定使用抗生素的有280(36.84%)人。在一般用药习惯方面,有353(46.45%)的老年人在症状好转时停药,有91(11.97%)名老年人表示会频繁更换药物,有380(50.00%)名老年人家中常备抗生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60-8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抗生素知识水平Forensic Toxicology较高、家中常备抗生素者selleckchem D-Lin-MC3-DMA,更容易自我使用抗生素;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者,容易症状GSK1120212好转就停药;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抗生素知识水平较高者,容易频繁更换药物;60-80岁、文化水平越高、没有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抗生素知识水平较高者,容易家中常备抗生素。结论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的抗生素知识水平有待提高,抗生素自我使用行为有待规范,抗生素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不一定会促进合理自我使用行为,这一方面可能与调查地区农村老年人整体知识水平比较低下有关,另一方面也提示营造合理规范抗生素使用的社会环境。

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PLX4032分子式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已报道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文献数量,筛选出可以用作抗衰老研究的中药;同时,以自由基学说、端粒酶学说、免疫学说、DNA损伤修复学说和神经内分泌学说为基础,对药食同源中药的抗衰老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D-Lin-MC3-DMA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调查发现,有52种药食同源中药已考察抗衰老活性,其中抗衰老研究较多的有枸杞子、马齿苋、黄精、葛根、沙棘folding intermediate、山楂、甘草、玉竹、山药和火麻仁等(n>10,n为文献数量),而青果、槐花、香薷、肉豆蔻、砂仁、昆布、小茴香、麦芽、百合、香椽、槐米和鱼腥草等虽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目前尚未报道其抗衰老研究;目前对于药食同源中药的抗衰老研究大多依据某一机制展开,且多集中于自由基学说,其他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文综述了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为其抗衰老研究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借鉴。

晚期胆管癌患者一线应用化疗联合PD-1单抗的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初步探索晚期胆管癌患者一线应用化疗联合PD-1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一线单用化疗及化疗联合PD-1单抗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化疗组共52例,一线化疗方案多以白蛋Patrinia scabiosaefolia白结合型紫杉醇或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组共68例,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PD-1单抗治疗。结果至随访截止时间,化疗联合PD-1单抗组和单用化疗组均无获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3.8%和17.3%(P=0.043),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5.3%和55.8%(P<0.01)。化疗联合PD-1单抗组和单用化疗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1个月(95%CI:5.39~6.81个月)和4.0个月(95%CI:2.49~5.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12.8个月(95%CI:11.45~14.15个月)和12.4selleck激酶抑制剂个月(95%CI:11.40~13.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的安全性方面,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其次为血液学毒性、肝功能损害、皮疹等,均为1~2级,少数患者出现3~4级血液学毒性。结论 晚期胆管癌患者一线应用化疗联合PD-1单抗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疾病的进展JQ1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在OS方面未见明显的优势。

E3蛋白泛素连接酶WWP1调控TLR4介导的炎症性肠病炎性聚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E3蛋白泛素连接酶WWP1调控TLR4介导的炎症性肠病炎性聚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髓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E3蛋白泛素连接酶WWP1基因的小鼠,检测WPP1基因是否被敲除,随后进行分组,分为WWP敲除组(WWP1~(+/+))和WWP未敲除组(WWP1~(-/-)),两组小鼠再分别喂养菊聚糖硫酸钠(DSS)建立炎症性肠病模型(DSS组)和喂养生理盐水(无菌水组),每组小鼠共10只,喂养7 d,每天检测小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结束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评估小鼠结肠炎损伤情况,Elisa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炎性因子IL-6、IL-10、TNF-α水平,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hip infection4表达水平。同时使用基因沉默方法敲除RAW 264.7细胞的WWP1基因,使用LPS刺激构建结肠炎症情况下的巨噬细胞环境,检测WWP1~+组与WWP1~-组细胞中IL-6、IL-10、TNF-α和TLR4、WWP1表达水平。结果 WWP1~(+/+)组和RAW264.7细胞沉默组中WWP1-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提示成功敲除WWP1基因。DSS组WWP1~(-/-)小鼠体质量减轻程度明显大于DSS组WWP1~(+/+)小鼠,DSS组WWP1~(-/-)小鼠的DAI值明显大于DSS组WWP1~(+/+)小鼠,DSS组WWP1~(+/+)小鼠结肠长度明显长于DSS组WWP1~(-/-)小鼠;与WWP1~(-/-)相比,WINCB018424作用WP1~(+/+)的小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更轻,结肠炎的症状更轻,同时小鼠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更低,IL-10表达水平明显更高,炎症损伤程度更轻,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和细胞中TLR4的表达也显示,与WWP1~(-/-)相比,WWP1~(+/+)的小鼠TLR4表达水平明显更低,在细胞株中,WWP1~+组TLR4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 E3蛋白泛素连接酶WWP1可以对炎症性肠病中炎性聚集起到保护作用Bemcentinib使用方法,这种保护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TLR4通路实现的。

小鼠乳腺癌干细胞免疫相关分子表达和免疫浸润的分析

目的 分析小鼠乳腺癌干细胞(BCSCs)中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和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方法 用成球培养的方法在体外富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和4T07的肿瘤干细胞(CSCs);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CSCs中免疫检查点与抗原递呈相关基因的表达;用小鼠乳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和流式细胞测量术分别检测脾脏和肿瘤组织中各类免疫细胞的比例。结果 用成球培养的方法可以成功富集小鼠乳腺癌干细胞4T1和4T07;与贴壁培养的肿瘤细胞相比,小鼠BCSCs中免疫检查点和抗原递呈FUT-175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体内的结果表更多明,与贴壁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组织相比,肿瘤干细胞来源的肿瘤组织中浸润更多的CHp infectionD4~+ T和CD8~+ T细胞(P<0.05),但是CD11b~+ F4/80~+的巨噬细胞浸润更少(P<0.05)。结论 小鼠BCSCs中免疫检查点与抗原递呈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改变,且在体内可招募更多的T细胞到肿瘤组织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