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分析黄柏多糖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柏治疗肝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通过KD025分子式小鼠体内实验验证相关预测靶点及黄柏提取物-黄柏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黄柏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然后在GeneCards和OMIM网站获得疾病相关靶点,取化合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做蛋白互作分析、GO生物功能和KEGG信号途径富集分析,接着对化合物及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建立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探讨黄柏提取物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柏中共筛选出37个有效成分,其治疗关键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selleck HPLCR)和半胱天蛋白酶3(CASP3)等,富集分析显示黄柏可能通过MAPK级联反应的正向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等分子机制及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发现黄柏多糖灌胃处理可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调控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并降低肝组织中TNF-αmRNA表达。结论 黄柏可通过作用于role in oncology careTNF-α、AKT1、STAT3、EGFR和CASP3等靶点,干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达到保肝作用。

红花CtANR2和CtANR3基因的克隆、结构及表达模式分析

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人类膳食的重要营养成分,在防治病虫害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花青素还原酶(ANR)Laduviglusib体内是合成原花青素的关键酶。以大果球红花品种为材料,克隆得到2个CtAN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tANR2和CtANR3的编码区分别为1 020,1 023 bp,对应基因组序列中均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第1个外显子长度不同,其余4个外显子长度一致,内含子长度差异较大。CtANR2和CtANR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分别为339,340个,二级结构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都属于水溶性蛋白,但CtANR2蛋白不稳定,而CtANR3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此外,2个蛋白质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可能定位于细胞外。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tANR2和CtANR1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3个CtANR蛋白与菊科植物ANR蛋白进化关系最近,与茄科、锦葵科和桑科植物ANR蛋白也同属一个大分支。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CtANR2和CtANR1组织表达模式相似,都是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初期果球表达量最低,而CtANR3则在苞片中表达量最高,根和初期果球中表达量最低。三者在不同激素胁迫下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CtANR2和CtANR1在不同激素处理后表达量均下降,而CtANR3在5种激素处理后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上结果表明,红花3个CtANR基因可能在红花不同发育阶段及抵抗非生物确认细节胁迫中有不同的分工。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切除术后发生≥Ⅲa级并发症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HDAC抑制剂析201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行手术切除的H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切除术后发生≥Ⅲa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OS的因素。结果 H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5%(36/49),其中≥Ⅲa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9%(23/49),围手术期死亡率NVP-TNKS656说明书为10.2%(5/49)。术中出血量>500 mL、AJCC分期Ⅲ/Ⅳ期是HC患者术后发生≥Ⅲa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C患者术后中位OS为24.0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49%和20%。术前CA19-9≥150 U/L以及全尾状叶切除是影响患者Protein Gel Electrophoresis术后OS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AJCC分期Ⅲ/Ⅳ期和手术出血>500 mL是HC术后≥Ⅲa级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CA19-9≥150 U/L是术后OS的危险因素,全尾状叶切除是术后OS的保护因素。

甲钴胺联合泼尼松对老年前庭神经炎患者眩晕程度、平衡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估甲钴胺联合泼尼松对老年前庭神经炎患者眩晕程度、平衡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前庭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红蓝球法将Cobimetinib采购其分为常规组(50例,泼尼松治疗)和联合组(50例,甲钴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selleck HPLC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ADL)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显著intramammary infection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神经营养因子(NTF)、5-羟色胺(5-HT)、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甲硫脑啡肽(MEK)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前庭神经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消除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营养指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Tibiofemoral joint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安点击此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进行研究。入院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RDW、PLT水平,计算RDW/PLT,采用三分位数法根据RDW/PLT将患者分为3组(高水平组:RDW/PLT>12.69%;中等水平组:RDW/PLT 10.36%~12.69%;低水平组:RDW/PLT<10.36%)。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RDW/PLT组别患者基线资料、血气分析指标;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DW/PLT组别患者28 d预后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PLT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2.78±3.42)岁。高水平组患者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高于中等水平组及低水平组,动脉氧分压(PaO_2)低于中等水平组及低水平组(P<0.05)。82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存活58例,病死24例,病死率为29.49%(24/82);高水平组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组及低水平组(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RDW/PLT是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 P<0.05),高水平PaO_2是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保护因素(■<1, 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RDW/PLT预测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AUC为0.909,灵敏度为0.897,特异度为0.833,预测价值高。结论 RDW/PLT升高是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子,对ALBH589试剂RDS机械通气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高。

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指导其在临床更好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3年1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血液科使用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对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粒细胞缺乏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评估两组有效率的差异。对两组治疗情况达到临床有效的患者的用药天数、体温降低1℃或恢复正常天数、C反应蛋白降低50%或恢复正常天数及降钙素原降低50%或恢复正常天数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性别、年龄、是否多部位感染、是否多种耐药菌感染、体重指数(BMI)、住院天数、是否粒缺、用药前降钙素原、用药前C反应蛋白、用药前体温等因素对硫酸黏菌素疗效的影响。结果:共有32例血液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受硫酸黏菌素治疗,22例患者达到临床有效,有效率为68.8%(22/32),其中粒细胞缺乏组有效率为68.4%(13/19),非粒细胞缺乏组有效率为69.2%(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治疗情况达到临床有效的患者的用药天数、体温降低1℃或恢复正常天数、C反应蛋白降低50%或恢复正常天数及降钙素原降低50%或恢复正常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硫酸黏菌素疗selleck Etoposide效的因素为用药前降钙素原水平。1例非粒细胞缺乏组患者发生了肾毒性,发生率3.1%(1/32)。1例粒细胞缺乏组患者发生了神经毒性,发生率3.1%(1/32)。结论:1.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率与既往相关报道相似,具有一定疗效,且在粒细胞缺乏及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中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2.硫酸黏菌素应用过程中肾毒性及神经毒性发生率低,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或减轻相关ABT-199说明书损害;3.影响硫酸黏菌素疗效的影响因素为用药前降钙素原水平,关注血液病患Biobehavioral sciences者等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较高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并及早用药,可有效提高硫酸黏菌素的有效率。

敲低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促进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SW620,HCT116,LOVO及RKO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MACC1表达;以SW620细胞为实验材料,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2.5、5、10、20、40μmol/L)铁死亡诱导剂RSL3以及不同浓度(0、5、10、20μmol/L)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析单独使用10μmol/L RLS3以及10μmol/L RLS3和10μmol/L Fer-1联合作用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检测干扰MACC1后不同浓度RSL3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RSL3(0、2.5、5、10μmol/L)对MACC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检测干扰MACC1后GPX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干扰MACC1后,SW620细胞中脂质过氧化Lipid 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4种结直肠癌细胞中SW620细胞MACC1表达量最高;铁死亡诱导剂RSL3抑制SW620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存活率随RSL3浓度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SW6selleck激酶抑制剂20细胞的存Selection for medical school活率没有影响;与对照Ctrl组细胞存活率相比,单独使用RSL3细胞存活率降低了50%(P<0.01),而联合使用RSL3与Fer-1处理SW620细胞,细胞的存活率得到恢复(P>0.05);不同浓度的RSL3作用于SW620细胞后,细胞中MACC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被显著抑制(P<0.01),具有一定的selleck合成药物浓度依赖性。siRNA干扰MACC1基因表达后,增强RSL3对SW620细胞毒作用,并抑制细胞中GPX4的表达(P<0.01),增加细胞中Lipid ROS水平(P<0.05)。结论 MACC1通过调控GPX4影响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TRPV3在压力负荷增高心肌重构中的作用研究

研究背景:心脏肥大是一种机体在面对压力负荷增高等伤害性刺激时作出的一种代偿反应,可引发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针对心脏肥大的干预措施比较局限,研究和阐明心脏肥大的机制能为临床上治疗心脏肥大的患者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目的:探究压力负荷增高时,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3(TRPV3)能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方法:(1)将健康的雄性SD大鼠(160±1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负荷增组(EtoposideAAC)、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干预组(CS),每组各12只。正常喂养4周、8周后,计算各组大鼠HW/BW(心重指数)、LW/BW(肺重指数)、HW/TL(心重胫骨长度比)和LW/TL(肺重胫骨长度比);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横截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肌球蛋白质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 beta,β-MHC)、心脏总蛋白TRPV3、NOX4和线粒体蛋白TRPV3、NOX4的表达情况;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组大鼠线粒体呼吸链EPZ-6438作用复合体Ⅰ、复合体Ⅲ和ATP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心脏活性氧、膜电位的生成情况。(2)将处于指数生长期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的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AngⅡ处理致压力负荷增高模型组和TRPV3沉默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β-MHC、TRPV3、NOX4的表达情况;分光光度计测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复合体Ⅲ、ATP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膜电位的生成情况。(3)为研究肥大细胞介质对TRPV3的影响,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素处理组、组胺处理组和五羟色胺处理组。结果:(1)压力负荷增加时,心脏HW/BW、LW/BW、HW/TL、LW/TL均升高,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心肌肥厚的标志蛋白β-MHC表达升高;给予色甘酸钠处理后上述现象减轻。(2)压力负荷增加时,心脏总蛋白TRPV3和线粒体TRPV3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色甘酸钠处理4周和8周后大鼠心脏总蛋白TRPV3均降低,但4周时色甘酸钠处理组心肌线粒体蛋白TRPV3表达未见明显改变,而色甘酸钠处理8周后线粒体蛋白TRPV3表达降低。(3)压力负荷增加时,心脏ROS生成增多、ATP生成减少、膜电位降低、线粒体复合体Ⅰ和复合体Ⅲ的酶活性降低;色甘酸钠处理后上述现象减轻。(4)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处理后的H9C2心肌细胞TRPV3和NOX4的蛋白表达均升高,ROS生成增多、ATP生成减少、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复合体Ⅰ和复合体Ⅲ的酶活性降低,β-MHC表达升高;与AngⅡ处理组相比,TRPV3敲低后,NOX4表达降低,ROS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线粒体复合体Ⅰ和复合体Ⅲ的酶活性增强,β-MHC表达降低。(5)与对照组相比,肝素、组胺和五羟色胺分别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TRPV3的蛋白表达升高。结论:压力负荷增高时,心肌TRPV3可被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肝素、组胺和五羟色胺诱导而表达升高,并进而通过上调NOX4加重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大病理改变过程。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目的 筛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集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临床中自体PBSC采集的成功率。方法 Laduviglusib溶解度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2013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行自体PBSC采集术的恶性血液病患者757例,对患者进行单因素显著性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PBSC采集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Python 3.8.8版本、PyCharm 2021.1.3集成开发环境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前馈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自动机器systematic biopsy学习3种机器学习模型,并采用多种模型评价指标对其评价。结果 共收集患者PBSC采集前的指标24项,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11项PBSC采集危险因素。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前馈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自动机器学习模型对自体PBSC采集风险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822、0.873、0.875和0.973。结论 本研究所建自动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自体PBSC采集结果,对提高临床自体PBSC采集成功率具寻找更多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比分析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阿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疗效及视力的影响

目的 对比分析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阿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疗效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8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40眼)。其中A组予以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B组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两组均联合阿柏西普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手术前、手术后7 d、14 d、1个月、3个月)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成功率。结果 手术后7 MRTX1133价格d、14 d、1个月、3个月,两组眼压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其中A组手术后1、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92±0.37)、(1.93±0.35) kPa,均明显低于B组[(2.33±0.51)、(2.27±0.42)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14 d、1个月、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手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的视力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hered spinal cord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IACS-010759抑制剂性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均较好,而前者在降低和维持眼压上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