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高居前列,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种,对于肺癌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患者总体生存获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及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早期诊断的特异分子标志物,多数病患在首诊时已经进展或发生转移,因此深入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相关诊治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探讨比较mi R-194-5p在肺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mi R-194-5p的表达对于肺腺癌的临床意义,进而分别从细胞和动物体内水平研究其对肺腺癌细胞各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完善肺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寻找肺腺癌新的诊治靶点提供新的参考和方向。方法:(1)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 R-194-5p在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 R-194-5p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性。(2)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 R-194-5p在常见肺癌肿瘤细胞系(A549细胞、PC-9细胞、H1299细胞和H1795)中的表达hospital medicine,选取mi R-194-5p低表达的PC-9细胞进行该基因的功能研究。(3)合成mi R-194-5p的模拟物和空白对照物,然后转染PC-9细胞,构建过表达mi R-194-5p细胞系。(4)利用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194-5p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194-5p对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194-5p对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 R-194-5p对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5)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 R-194-5p下游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体内裸鼠实验验证mi R-194-5p的靶向作用。结果:(1)mi R-194-5p在肺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1.72±0.64,显著低于正常组织(3.84±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肺腺癌样本中,在正常组织和肺癌组织中具有显著差异,有19例(63.3%)患者中的mi R-194-5p是低表达,11例(36.7%)患者中的mi R-194-5p是高表达,mi R-194-5p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Regorafenib抑制剂分化程度、吸烟史等不具有相关性,但与TNM分期(P=0.0024)和淋巴结相关转移(P=0.0086)具有显著相关性,绝大部分晚期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mi R-194-5p呈低表达。(2)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促进PC-9细胞内mi R-194-5p的表达水平。(3)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抑制PC-9细胞增殖能力。(4)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抑制PC-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抑制PC-9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促进PC-9细胞内E-cadherin的表达,抑制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7)生物信息学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预测发现mi R-194-5p能靶向结合并调控Ras相关蛋白Rad-38(RAB38)。(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抑制PC-9细胞内RAB38蛋白水平的表达。(9)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体内裸鼠实验验证发现mi R-194-5p通过负调控RAB38表达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Bemcentinib与侵袭能力。结论:通过研究发现mi R-194-5p在肺腺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mi R-194-5p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吸烟史等不具有相关性,但与TNM分期和淋巴结相关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绝大部分晚期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mi R-194-5p呈低表达,上调mi R-194-5p表达可显著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负调控RAB38蛋白的表达而实现,mi R-194-5p可以作为抑癌基因,成为肺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