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及其亚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初步探寻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及其亚型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丁桥医院肿瘤科及胸外科2020年9月—2022年8月住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四诊、血浆D-二聚体等资料,初步探寻此类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及其亚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化疗、靶向治疗前后,D-二聚体正常者血瘀证出现频率分别仅为24.5%、28.6%,D-二聚体升高患者血瘀证出现频率高达87.2%、88.3%;治疗前D-二聚体轻度PS-341分子式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相同,出现频率高低依次皆为气虚证、阴虚证、痰浊证、气滞证、血热证,但随着D-二聚体水平升高,痰浊证、气滞证频率则显著增加;化疗后D-BI 10773二聚体轻度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皆以阴虚证、气滞证、气虚证为主;靶向治疗后D-二聚体轻度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则以阴虚证、血热证、气虚证为主。结论:血瘀证是晚期非Biomass-based flocculant小细胞肺癌常见的证候,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密切相关,D-二聚体水平越高,中医血瘀证出现频率亦越高。化疗、靶向治疗不影响患者血瘀证总体证型分布,但影响血瘀证的亚型分布。血瘀证亚型总体分布虚证以气虚证、阴虚证为主,实证以痰浊证、气滞证为主。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是贯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主导证型,但靶向治疗后需重视血热血瘀证;对此开展针对性有效干预,灵活、精准运用活血化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