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症状调查

目的 利用不同时间点患者报告结局分析肺癌患者围术期症状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21年3—4月实施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患者109例为调查对象,其中男55例(50.46%)、女54例(49.54%),平均年龄(55.19±12.12)岁。使用肺癌患者术后症状量表调查患者术前、术后1 d、出院当天、术后30 d的症状变化。结果:平均住院时间(6.89±2.25)d。患者术前均未报告familial genetic screening肺癌相关临床症状,术后1 d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3.33±0.96)、恶心(2.81±1.18)、头晕(2.00±0.85)、疲劳(1.89±0.79)和气促(1.7此网站9±1.37),术后随时间推移,自觉头晕、恶心、疲劳等症状的患者逐渐减少,症状缓解明显(P<0.05);然而,患者自觉疼痛和咳嗽、气促症状持续时间较长ABT-199价格,在术后30 d,分别有70.64%、64.22%、33.03%的患者自觉有疼痛感和咳嗽和气促症状,且咳嗽程度有加重趋势(P<0.001)。结论:疼痛、咳嗽、头晕、气促、疲劳等是肺癌患者术后的核心症状,大部分术后不良症状短期内可得到有效控制,但疼痛、咳嗽、气促等仍呈现持续性特点。肺癌患者围术期的疼痛迁延、咳嗽气促持续等特点及其干预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白芷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保肝作用

目的:研究白芷多糖(Angelica dahurica polysaccharide, ADP)的降糖保肝作用。方法:提取白芷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硫酸-咔唑法、考马斯亮蓝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中性糖含量、总糖醛酸含量、总蛋白质含量、分子量以及单糖组成。用高脂高糖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2型糖尿病Telaglenastat供应商(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蒸馏水)、模型组(Model, 蒸馏水)、白芷多糖低剂量组(ADP-L, 200 mg/kg·BW)、白芷多糖高剂量组(ADP-H, 400 mg/kg·BW)、阳性组(Positive, 200 mg/kg·BWLY294002体外二甲双胍),连续灌胃4周,对T2DM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Sugar, FBG)、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空腹胰岛素含量(Fasting insulin,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糖原进行测定,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用试剂盒测定脂代谢、氧化应激、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ADP的中性糖含量为83.26%±0.67%,糖醛酸含量为8.32%±1.25%,蛋白质含量为0.64%±0.07%,分子量为10.28×10~(3) Da ,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摩尔比为0.09:0.45:0.43:1:0bio distribution.05:0.53:0.08,ADP组能够极显著提高T2DM大鼠的体质量、OGTT、FINS以及糖原浓度(P<0.01),极显著降低FBG、HOMA-IR(P<0.01),改善肝脏组织病变,极显著改善脂代谢、氧化应激以及肝功能相关指标(P<0.01)。结论:ADP具有降糖保肝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异常脂代谢及氧化应激从而起到降糖保肝作用。

白芷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保肝作用

目的:研究白芷多糖(Angelica dahurica polysaccharide, ADP)的降糖保肝作用。方法:提取白芷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硫酸-咔唑法、考马斯亮蓝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中性糖含量、总糖醛酸含量、总蛋白质含量、分子量以及单糖组成。用高脂高糖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2型糖尿病Telaglenastat供应商(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蒸馏水)、模型组(Model, 蒸馏水)、白芷多糖低剂量组(ADP-L, 200 mg/kg·BW)、白芷多糖高剂量组(ADP-H, 400 mg/kg·BW)、阳性组(Positive, 200 mg/kg·BWLY294002体外二甲双胍),连续灌胃4周,对T2DM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Sugar, FBG)、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空腹胰岛素含量(Fasting insulin,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糖原进行测定,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用试剂盒测定脂代谢、氧化应激、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ADP的中性糖含量为83.26%±0.67%,糖醛酸含量为8.32%±1.25%,蛋白质含量为0.64%±0.07%,分子量为10.28×10~(3) Da ,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摩尔比为0.09:0.45:0.43:1:0bio distribution.05:0.53:0.08,ADP组能够极显著提高T2DM大鼠的体质量、OGTT、FINS以及糖原浓度(P<0.01),极显著降低FBG、HOMA-IR(P<0.01),改善肝脏组织病变,极显著改善脂代谢、氧化应激以及肝功能相关指标(P<0.01)。结论:ADP具有降糖保肝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异常脂代谢及氧化应激从而起到降糖保肝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脑转移(BM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搜索的方法检索以下内容:英文数寻找更多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5月筛选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BMs的随机对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照研究,无语言限制。Cochrane手册用于评估偏倚风险。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evMan(5.3版)进行。结果 共包括7项随机对照试验(49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3.82,95%CI:2.52~5.81,P<0.01)、1年生存率(OR=2.43,95%CI:1.26~4.65,P<0.01)和生活质量(OR=5.37,95%CI:2.97~9.70,P<0.01)均优于接受单纯selleck激酶抑制剂西医治疗患者。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BMs的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应用安全有效。

连续护理运用在乳腺癌保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本次试验将采用连续护理模式针对乳腺癌保乳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调研的时间方面,即2018年1起,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抽取此段时间内带到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72例,在分组前以盲抽的形式选择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观察组,www.selleck.cn/products/liraglutide36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分析应用成果。结果 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上看,护理后的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9.30±4.90)分、(38.70±1.80)分,对照组则为(58.70±5.70)分、(59.60±3.30)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1.67%,明显优于PS-341试剂对照组的Bioclimatic architecture77.78%,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实施的护理措施更佳。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连续护理对患者SAS、SDS的评分有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更高。

高度疑诊肺癌的良性肺结节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外科术前高度疑诊肺癌,但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的肺结节患者临床、影像、病理特征。方法 将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外科手术,术前高度疑诊为肺癌的患者333例,按术后病理良恶性分为良性组165例,恶性组168例,回顾性收集两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结果 良性组病理中炎性假瘤、肺结核、良性肿瘤最多见(50.6%LY2157299分子量,21.6%,11.9%);良性组平Ceralasertib配制均年龄、个人与家族恶性肿瘤史比acute hepatic encephalopathy例显著性低于恶性组(P<0.05),男性、直径≤10 mm、实性结节的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P<0.05)。结论 单纯依据影像学特征不足以确定肺结节的良恶性,尤其是评估实性结节时,更需要慎重,存在过度手术治疗的潜在风险。若患者年轻、无肿瘤个人史、家族史,发现实性肺结节时,必要时采取非手术活检的微创方式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治疗,以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ITGA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分析整合素α3(ITGA3) mRNA和蛋白在不同级别、临床及分子特征脑胶质瘤组织、细胞系之间表达的差异, 探讨其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分别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中国脑胶质瘤图谱(CGGA)数据库提取脑胶质瘤ITGA3 mRNA的表达数据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年龄、性别、异柠檬酸脱氢酶(IDImmediate implantH)突变状态、染色体1p/19q缺失状态脑胶质瘤间ITGA3 mRNA表达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并比较ITGA3 mRNA高表达组、ITGA3 mRNA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TGA3 mRNA对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效能。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将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 应用校准图来验证列线图预测患者预后的可靠性。(2)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HPA)在线数据库测定ITGA3的细胞内定位和低、高级别脑胶质瘤中ITGA3蛋白表达。(3)体外培养脑胶质瘤细胞U87、U118、U251和人星形胶质细胞SVG, 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分别检测各细胞中ITGA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TCGA数据库中, WHO分级Ⅱ、Ⅲ级、Ⅳ级胶质瘤ITGA3 mRNA的表达依次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GA数据库中, WHO分级Ⅳ级胶质瘤ITGA3 mRNA的表达高于Ⅱ级、Ⅲ级胶质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和CGGA数据库中, ≤40岁和40岁、IDH野生型和IDH突变型、染色体1p/19q缺失和无缺失患者间胶质瘤ITGA3 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总体胶质瘤, 还是低级别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 ITGA3 mRNA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ITGA3 mRNA高表达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CGA数据库中ITGA3 mRNA预测脑胶质瘤患者1、3、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86、0.708。CGGA数据库中ITGA3 mRNA预测脑胶质瘤患者1、3、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61、0.667、0.659。TCGA数据库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HO分级、IDH突变、染色体1p/19q缺失及ITGA3 mRNA(HR=1.018, 95%CI:1.006~1.03MLN8237供应商0, P=更多0.003)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GGA数据库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WHO分级、IDH突变、染色体1p/19q缺失及ITGA3 mRNA(HR=1.445, 95%CI:1.132~1.844, P=0.003)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显示年龄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最大, ITGA3 mRNA次之。校准图显示列线图预测胶质瘤患者1、3、5年生存率的可靠性较高。(2)ITGA3蛋白主要位于脑胶质瘤细胞的细胞膜和囊泡, 且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ITGA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3)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结果显示U87、U118、U251细胞中ITGA3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VG细胞,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GA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ITGA3 mRNA低表达患者生存率较高, ITGA3 mRNA可以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鼻咽癌调强放疗时代诱导化疗后序贯放疗±同步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 Meta分析

目的 Meta分析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诱导化疗(IC)联合Erastin核磁单纯放疗(RT)与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已经发表的回顾性或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 以2010—2020年发表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的研究包括接受IC+CCRT或IC+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使用STATA 12软件合并风险比(HR)、危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CI)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hir-99021-ct99021-hcl.html, 并应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项回顾性研究中的2 483例患者。IC+CCRT组与IC+RT组总生存相仿(HR=0.78, 95%CI为0.58~1.04,P=0.091);但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HR=0.56, 95%CI为0.42~0.74, P0.001)及无进展生存期(HR=0.65, 95%CI为0.54~0.77, P0.001)较IC+RT组提高。IC+CCRT组急性不良反应较IC+RT组明显增加。结论鼻咽癌治疗中两种治疗模式总生存相当, 而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较优于IC+RT组,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IC+CCRT或许可作foetal medicine为鼻咽癌患者的一种推荐治疗方式, 但需要更多研究。

鼻咽癌调强放疗时代诱导化疗后序贯放疗±同步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 Meta分析

目的 Meta分析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诱导化疗(IC)联合Erastin核磁单纯放疗(RT)与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已经发表的回顾性或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 以2010—2020年发表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的研究包括接受IC+CCRT或IC+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使用STATA 12软件合并风险比(HR)、危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CI)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hir-99021-ct99021-hcl.html, 并应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项回顾性研究中的2 483例患者。IC+CCRT组与IC+RT组总生存相仿(HR=0.78, 95%CI为0.58~1.04,P=0.091);但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HR=0.56, 95%CI为0.42~0.74, P0.001)及无进展生存期(HR=0.65, 95%CI为0.54~0.77, P0.001)较IC+RT组提高。IC+CCRT组急性不良反应较IC+RT组明显增加。结论鼻咽癌治疗中两种治疗模式总生存相当, 而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较优于IC+RT组,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IC+CCRT或许可作foetal medicine为鼻咽癌患者的一种推荐治疗方式, 但需要更多研究。

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

目的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模型,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7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TNBC患者36例(TNBC组),非TNBC患者134例(non-TNBC组);应用常规超声获取两组乳腺肿块形态、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血流情况,VTIQ获取病灶的SWV最大值、SWV平均值、SWV最小值、SWV平均值与正常乳腺组织SWV比值(SWV平均值/正常值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medium),比较两组上述特征及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VTIQ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建立常规超声联合VTIQ诊断TNBC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肿块形态、边缘、微钙化、后方回声,以及SWV最大值、SWV平均值、SWV最小值、SWV平均值/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Bcl-2抑制剂C曲线分析显示,VTIQ各参数中SWV最大值<6.98 m/s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WV最大值<6.98 m/s、形态规则、边缘不光整伴分叶和后方回声增强均是鉴别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t(P)=3.764-1.137*SWV最大值<6.98 m/s+1.354*形态规则+1.921*边缘不光整伴分叶+1.876*后方回声增强。该模型鉴别TNB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85.7%、72.0%、87.6%,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VTIQ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TNB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预测TBelnacasan抑制剂NBC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