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淫羊藿素(ICT)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genetic privacyMDA-MB-231顺铂(CDDP)耐药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MDA-MB-231,构建MDA-MB-231/CDDP耐药细胞株,两种细胞分别分为对照(Con)E-616452体内组、CDDP组和CDDP+ICT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38和ERK1/2磷酸化蛋白(p-ERK1/2、p-p53)的表达。结果:1.5μmol/L的ICT联合CDDP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较CDDP单用更加明显(P<0.05)。与Con组比较,CDDP组和CDDP+ICT组两种乳腺癌细胞侵袭率及p-ERK1/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p-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且CDDP+ICT组较CDDP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ICT联合CDDP较CDDP单用对人乳腺癌细胞及其CDDP耐药细胞株的增殖、侵袭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更加明显,且ICT的增敏作用可能与ERK1/2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sk1120212-jtp-74057.html相关通路的抑制及p-p53蛋白的激活有关。
Author: admin
基于纳米递送系统诱导肿瘤焦亡
随着纳米递送系统(NDS)研发的快速发展和对于细胞焦亡机制的深入认识,将两者巧妙结合而形成的肿瘤治疗新策略已经在部分肿瘤的实验性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基于NDS的诱导肿瘤细胞焦亡的策略,能够克服单独使用小分子焦亡诱导剂的缺陷,如体内清除快、全身不良反应严重及肿瘤靶向能力弱等。现已有脂质体、水凝胶、聚合物胶束、金属-有机框架(MOF)和细胞膜仿生的纳米载体等多种NDS被用于构建诱导肿瘤细胞焦亡的药物。在此基础上,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基于NDS诱导肿瘤焦亡的策略,包括靶向肿瘤干细胞、干扰离子稳态、促进ROS产生、诱导表观遗传学改变及递送gasdermin(GSDVX-765M)家族蛋白等。然而,这些策略要应用于临床治疗,还面临对纳米生物相互作用机制认知不够等问题。未来研究中,在全面了解纳米材料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selleck用的基础上,如能开发新型安全的NDS并结合有效的焦亡诱导剂,靶向receptor-mediated transcytosis诱导肿瘤焦亡从而克服凋亡逃逸及多药耐药,则有望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FOLFOX4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比较FOLFOX4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125I粒子植入或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1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Ⅲ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采用FOLFOX4方案HAIC联合PVTT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56例(观察组), FOLFOX4方案HAIC联合PVTT伽马刀治疗5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生命质量、门静脉压力。随访至2021年6月, 记录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及1、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12/56)比7.14%(4/56)和50.00%(28/56)比30.36%(17/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明显低于对照组[(5购买Fulvestrant8.24 ± 7.16)U/L比(67.81 ± 8.39)U/L、(56.39 ± 5.42)U/L比(62.87 ± 6.83)U/L、(21.21 ± 4.32)μmol/L比(25.88 ± 4.71)μmol/L、(32.98 ± 6.15)μg/L比(45.06 ± 7.24)μg/L、(2.39 ± 0.22)μg/L比(3.17 ± 0.26)μg/L和(57.81 ± 5.67)kU/L比(66.19 ± 5.45)k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8.13 ±Lorlatinib分子式 6.9surface disinfection5)分比(64.49 ± 6.73)分], 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31.85 ± 3.89)cmH2O(1 cmH2O = 0.098 kPa)比(35.37 ± 4.23)cmH2O],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访2例, 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PFS时间和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3.36 ± 2.85)个月比(11.76 ± 2.60)个月和(23.36 ± 4.37)个月比(20.72 ± 3.96)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38/54)比50.94%(27/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Ⅲ型PVTT患者采取FOLFOX4方案HAIC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采取FOLFOX4方案HAIC联合伽马刀治疗, 且安全性更高, 生存期更长。
原花青素通过诱导活性氧产生介导抗SNU-1胃癌细胞株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初步探究原花青素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NU-1增殖、凋亡、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 SNU-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2.5、50.0、200.0 μg/ml原花青素组, 使用CCK-8实验检测原花青素对SNU-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和ROS阳性率, 并向加入200.0 μg/ml原花青素的SNU-1细胞中加入2 mmol/L谷胱甘肽, 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和ROS阳性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12.5、50.0、200.0 μg/ml原花青素组的SNU-1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3.69±0.30、3.29±0.41、0.91±0.39、0.45±0.22intraspecific biodiversity,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84, P0.001);与对照组比较, 3个原青花素组SNU-1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P=0.006, P0.001, 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对照组和12.5、50.0、200.0 μg/ml原花青素组的SNU-1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0.00±0.00)%、(0.00±0.00)%、(0.09±0.07)%、(0.45±0.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 P=0.003);50.0和200.0 μg/ml原青花素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3, P=0.007)。4组SNU-1细胞晚期凋亡率分别为(0.00±0.00)%、(0.01±0.00)%、(6.98±0.77)%、(33.32±2.78)%, 差此网站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28, P=0.003);50.0和200.0 μg/ml原青花素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w4869.html.001, P0.001)。4组SNU-1细胞ROS阳性率分别为(0.02±0.01)%、(0.10±0.05)%、(1.15±0.26)%、(1.58±0.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24, P0.001);50.0和200.0 μg/ml原青花素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 P0.001)。200.0 μg/ml原花青素组和谷胱甘肽干预组SNU-1细胞的ROS阳性率分别为(1.25±0.63)%、(0.13±0.0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9, P=0.001);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0.56±3.24)%、(2.09±0.24)%, 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9.65±6.01)%、(23.63±1.5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 P=0.048;t=3.97, P=0.012)。对照组和12.5、50.0、200.0 μg/ml原花青素组SNU-1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83±0.05、0.60±0.14、0.41±0.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3, P=0.004);50.0和200.0 μg/ml原青花素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 P0.001)。结论原花青素在体外对胃癌SNU-1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可能是通过升高细胞内的ROS水平和减少Bcl-2蛋白表达实现的。
人工智能及CT影像学鉴别诊断恶性及非钙化肺结节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及CT影像学鉴别诊断恶性及非钙化肺结节(P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MCC950价格8例(170个结节)经外科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PN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AI图像分析,采用Kappa检验评价AI和影像医师与病理诊断良恶性PN一致性。结果:经外科手术和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共发现148例共170个存在病理或两年及以上随访无变化结节,其中良性结节72个,恶性结节98个;72个良性结节中empiric antibiotic treatmentAI对其中的1个良性结节检测为恶性,影像医师对其中的2个良性结节检测为恶性;AI和影像医师诊断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874和0.825,一致性较好。结论:AI鉴别诊断SB431542恶性及非钙化性肺结节能力与影像医师鉴别诊断结果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影像医师进行一系列的基础辅助工作,增加恶性及非钙化肺结节诊断的可靠性。
生物信息学方法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关键基因与通路筛选及中药预测研究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PLX-4720抑制剂tes mellitu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获取疾病的关键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探索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分子机制,预测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中药。首先从GEO数据库下载关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3950,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差异表达基因(diffeNirogacestat核磁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可视化,对DEGs利用DAVID在线分析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通路富集(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工具、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cytoHubba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DEGs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寻找关键基因,随后将关键基因映射到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coremine medical),筛选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中药,同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最后共获得692个DEGs,包括121个上调基因和571个下调基因。GO功能注释显示DEGs参与了血液凝固、止血的调节、中性粒细胞活化免疫应答、DNA的特异性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利用蛋白互作数据库STRING以及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intestinal microbiologyba分析DEGs,获取了前10位的hub基因,分别是CD4、IL1B、TLR4、TLR2、ITGAM、CD86、CSF1R、TLR8、CYBB、TLR1。通过关键基因筛选得到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中药为黄芩、丹参、川牛膝和郁金。包括TLR2、TLR4、IL1B等在内的10个关键基因可能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黄芩、丹参、川牛膝和郁金等中药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的潜在分子药物来源。
增强CT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指标列线图预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脉管癌栓的价值
背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位置特殊,生物学行为不稳定,患者预后较差。脉管癌栓是影响AE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了解AEG脉管癌栓情况,可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目的 探讨CT影像Navitoclax临床试验组学预测AEG脉管癌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GSK126体内实验剂量心普外二科诊断明确并接受手术治疗的AEG患者79例的CT影像图像,应用3D Slicer软件在静脉期CT影像最大病灶层面的图像上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通过Lasso回归降维筛选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计算患者的影像组学评分,将影像组学评分与临床指标作为参数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和列线图术前预测AEG脉管癌栓效能。结果 79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11例,年龄30~80(63.8±9.5)岁。无脉管癌栓54例,有脉管癌栓25例,脉管癌栓的发生率为31.6%。在每例患者的增强CT图像中均提取873个特征,通过Lasso回归分析并10折交差验证最终确定2D平面最大直径等7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了影像组学模型,最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0.852,敏感度为0.880,特异性为0.849。列线图的AUC为0.885,敏感度为0.880,特异性为0Genetic or rare diseases.892。随机抽样2/3样本行ROC分析,结果和所建模型非常接近。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指标的列线图对AEG脉管癌栓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准确的诊断和决策支持。
血清CEA;ProGRP;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释放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空腹取诊断明确的133例肺癌患者、6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同期6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YFRA21-1,CEA,NSE和pyrimidine biosynthesisProGRP水平,并计算敏感度、准确度和特异度。结果 CYFRA21-1,CEA,NSE和ProGR水平,肺癌患者血清分别为6.31±1.04 ng/ml,20.58±2.41ng/ml,32.74±3.24 ng/ml和125.78±15.32 pg/ml,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分别为1.93±0.52 ng/ml,2.93±0.82 ng/ml,10.49~(INK4a)1.93 ng/ml和48.32±6.72 pg/ml,对照组血清分别为1.56±0.45 ng/ml,2.67+0.74 ng/ml,8.34±1.2 ng/ml和35.78~(INK4a)4.2 pg/ml,肺癌患者血清CEA,ProGRP,NSE,CYFRA21-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t=1.48~2.78,P=0.13~0.25)和对照组(t=1.981~2.371,P=0.2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NSE,CEA和ProGRP单项检测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1.65%,45.86%,52.63%和63.91%,准确度为72.36%,63.81%,67.34%和74.87%。联合两项、三项检测肺癌,敏感度为72%~89%,准确度为78.89%~8更多9.44%。四selleckchem项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度(92.48%)、准确度(90.45%)最高。结论血清标志物能较好地诊断肺癌,联合多种血清学指标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
基于~(18)F-FDG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癌临床诊治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基于~(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分期及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7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且在术前均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对患者所Steamed ginseng得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18)F-FDG PET/CT检查对NSCLC患者分期准确性,了解不同分期患者SUV值。结果 ~(18)F-FDG PET/CT检查对NSCLC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36%、92.3确认细节0%、100.00%、100.00%,与病理结果比较符合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Ⅵ期NSCLC患者SUV值为(10.56±4.23)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6.89±2.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7,P<0.05)。NSCLC患者CT图像可见肺部有肿块、结节,肿块可见典型分叶状改变,肿块边缘不规则可呈“毛刺”征,有棘状突起,可见胸膜“凹陷”征等,PET图像大多数患者表现此网站为异常放射性浓聚影。结论 ~(18)F-FDG PET/CT可有效反映出NSCLC患者的肿瘤代谢情况,对患者分期准确性高,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有好的参考价值。
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PLX5622纯度:探讨乳腺磁共振背景实质强化(BPE)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AZD2281溶解度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术前行乳腺MRI检查且经病理结果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0例,分析BPE水平(a轻微;b轻度;c中度;d显著)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分子分型的相关性。BPE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绝经状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BPE在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BPE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8,P=0.021)。BPE水平与月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BPE水平为显著的患者多为绝经前,占58/80,BPE水平为轻微者多为绝经后患者,占65/80。80例乳腺癌中Luminal A 23例(23/80),Luminal B 30例(30/80),Her2过表达17例(17/80),三阴性10例Brief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10/80); ER阳性53例(53/80),PR阳性43例(43/80),HER2阳性30例(30/80);Ki-67高表达48例(48/80)。卡方检验显示BPE在不同分子分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BPE与ER、PR、HER2、Ki-67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59、0.067、0.138、0.869)。结论:BPE水平与年龄负相关,绝经后BPE多为轻微型。BPE水平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BPE对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