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实验指标和病理分期等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37~79岁,中位值为60岁,低年龄组(≤60岁)和高年龄组(>60岁)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1天和513天(P=0.015);纤维蛋insurance medicine白原为1.99~9.99 g/L,中位值为4.00 g/L,低纤维蛋白原组(≤4.00 g/L)和高纤维蛋白原组(>4.00 g/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92天和421天(P=0.005);病理类型:腺癌、鳞癌、腺鳞癌中位生存期依次递减(P=0.020);PS评分越高,中位生存期越短(P=0.018);性别、PDocetaxel研究购买LRNIR,T/N分期,CYFRA21-1,吸烟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通过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仅纤维蛋白原为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纤维蛋白原、PS评分和病理类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影响,且年龄、纤维蛋白原、PS评分与预后生存期DS-3201呈负相关,腺癌的生存时间较鳞癌和腺鳞癌长;多因素Cox分析提示纤维蛋白原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纤维蛋白原越高,预后越差。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疼痛综合征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改SB203580体内Prostate cancer biomarkers根治术后发生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某院收治的18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均连续随访6个月,采用中文版利兹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与体征评价量表(LANSS)评估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组,由研究人员设计患者基线资料填写表,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乳腺癌改Z-VAD-FMK分子量良根治术后发生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18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评估,42例发生疼痛综合征,发生率为22.34%;发生组肿瘤位置、术前慢性疼痛史、术后放疗、淋巴结清扫个数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象限肿瘤、有术前慢性疼痛史、术后放疗、淋巴结清扫个数多均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疼痛综合征与上象限肿瘤、有术前慢性疼痛史、术后放疗、淋巴结清扫个数多等因素有关。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DCE-MRI和多普勒超声(US)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残留肿瘤的准确性,并评价辅助多普勒US能否提高DCE-MRI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BAY 73-4506小鼠18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在穿刺活检之前和NAC治疗之后40天内进行两次多普勒US及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普勒US、DCE-MRI检测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准确度(ACmed-diet score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selleckchem IDN-6556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进一步分析辅助多普勒US能否提高DCE-MRI的准确性。结果:189例患者中,多普勒US和DCE-MRI分别诊断79例(42%)、45例(24%)乳腺癌获得影像完全反应,而病理诊断43例(23%)获得病理完全应答(pCR)。多普勒US、DCE-MRI检测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8%和72%,特异性分别为79%和91%,ACC分别为82%和69%,PPV分别为90%和95%,NPV分别为58%和38%。多普勒US、DCE-MRI诊断Luminal A型及基底细胞样型残留肿瘤的敏感性及ACC高于HER2过表达型及Luminal B型。DCE-MRI诊断的17例假阴性病例中,多普勒US正确诊断为阳性4例(24%)。结论:DCE-MRI诊断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准确率达82%,高于多普勒US,对于DCE-MRI诊断为临床完全反应的病例可以辅助多普勒US检查,从而降低假阴性,提高DCE-MRI诊断残留肿瘤的NPV。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GJB3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机制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GJB3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Gefitinib核磁及潜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验证其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GJB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nasopharyngeal microbiota后的影响;从TCGA数据库下载有关GJB3基因的临床样本表达数据,分析GJB3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5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JB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数据库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随后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来沉默AsPC-1细胞株中的GJB3表达,进一步检测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所受到的影响。结果:GJB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与低表达患Tezacaftor体内实验剂量者相比,GJB3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P<0.05)和无病生存期(P<0.05)较差。GJB3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T分期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GJB3在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沉默GJB3表达后,胰腺癌AsPC-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结论:GJB3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胰腺癌不良的预后相关,沉默GJB3能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同时GJB3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加速胰腺癌的进展。

加味小陷胸汤对接种人胃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小陷胸汤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作用,以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表selleck达的影响,探讨加味小陷胸汤抗胃癌侵袭转移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药物连续干预4周动态Perinatally HIV infected children观察移植瘤体积变PLX5622浓度化,4周后剖取瘤组织称质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β)、原癌基因蛋白(cellular-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 c-My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检测β-catenin、GSK-3β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小陷胸汤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SGC-7901胃癌移植瘤模型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和质量(P<0.05),能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β-catenin、c-Myc、VEGF蛋白和β-catenin mRNA表达(P<0.05),上调GSK-3β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2、MMP-9含量(P<0.05)。结论 加味小陷胸汤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且可以调控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Wnt/β-catenin通路的过度激活。

ICU高危妊娠妇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妇女的基础情况及特点,发现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相关高危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其实践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media analysis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6例高危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基础情况及特点和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孕产妇的年龄、学历、怀孕次数、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心脏病等与高危风险密切相关,如年龄大于35岁、小学及初中学历R428 NMR、孕次越多,则风险越大(P<0.05)。也发现妊娠过程中的高血压、子痫、出血、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流产、感染、糖尿病、胎盘异常均能增加孕产妇的高危风险(P<0.05)。96例患者中2例数据不全排除,3人死亡,死亡率约为3.1%。结论:分析高危妊娠妇女的高危风险影响因素,制Puromycin价格定相关高危风险评分表很有必要,有利于早期识别高危妊娠妇女,尽早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综合救治,有利于提高高危妊娠妇女的生存率。

山楂原花青素下调Traf6/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机制

目的:探讨山楂原花青素(hawthorn procyanidins, HPC)下调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 6)/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抑制Huh-7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uh-7细胞株和过表达Traf6基因Huh-7细胞株,配制0、5、10、20、40、80 μg/mL不同质量浓度的HPC,采用细胞计数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HPC对Huh-7细胞和过表达Traf6基因Huh-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选40 μg/mL的HPC作为实Genetic inducible fate mapping验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 PCR)检测Huh-7细胞中Traf6、NF-κB p65、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MK-2206采购;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Huh-7细胞中Traf6、NF-κB p65、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 检测HPC对Huh-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PC浓度大于20 μg/mL时可以明显抑制Huh-7细胞增殖,并随HPC浓度增高Huh-7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Traf6过表达可以促进Huh-7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 μg/mL的HPC可以抑制Traf6和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P<0.05),增强Bax和caspase-3 mRN确认细节A和蛋白表达(P<0.05),促进Huh-7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HPC可以通过下调Traf6/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基于全卷积网络的乳腺肿瘤动态增强磁共振图像分割

准确可靠的乳腺肿瘤分割是乳腺癌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的关键.针对现有的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乳腺肿瘤分割方法易遗漏小目标肿瘤等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网络的可靠高效的乳腺肿瘤DCE-MRI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对乳腺DCE-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截取128*128大小的图像块,并以肿瘤区域像素数为依据将数据分为两个子数据集AM-2282作用;其次,利用数据Empagliflozin说明书集训练CBP5-Net得到分类模型;然后,利用两个子数据集分别训练RAU-Net得到两个分割模型;最后,将测试集数据送到网络输入Impoverishment by medical expenses端,并对网络输出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最终的乳腺肿瘤分割结果.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的Dice系数、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并比(IoU)分别达到了0.9388、0.952 3、0.998 5和0.876 8,说明利用本文方法能够有效、精确地分割乳腺肿瘤DCE-MRI图像.

生脉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脉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胶囊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共连续治疗3个周期。评估2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毒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0.61%,对照组为62.9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0.91%,对照组为88.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local intestinal immunity.05)。治疗前,2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Captisol生产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42%,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胶囊联合培美曲Alpelisib IC50塞+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虽不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但可下调CEA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相对较少。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分析该护理模式selleckchem R428在肺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从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28日这一时期进行样本抽选,抽样对象为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肿瘤患者,抽样数量为640例,抽样完成后进行分组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再将剩余的1/2患者纳入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从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LXH254抑制剂 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水平可知,试验组患者由于得到了更好的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也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由于试验ATP bioluminescence组护理效果显著提升,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肺肿瘤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实现早期出院,降低经济负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所以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