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呼吸道病毒感染,而临床医师容易忽视此类感染。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acute otitis media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44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并记录临床资料。其中229例为恶性血液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213例为单纯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所收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8种病毒: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F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偏肺病毒(metapneumovirus,MPV)、人博卡病毒(huma更多n bocavirus,HBoV)、腺病毒(adenovirus,ADV)、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和鼻病毒(rhinovirus,HRV)。结果 恶性血液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毒阳性率(48.03%vs 34.2LBH5897%,P=0.003)和病毒载量(29.65±4.07 vs 31.51±3.58,P<0.001)显著高于单纯呼吸道感染患者。恶性血液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阳性率依次为IFV(14.85%)、RSV(12.66%)、HRV(5.68%)、HCoV(3.49%)、MPV(3.06%)、PIV(2.18%)、ADV(0.87%)和HBoV(0)。不同恶性血液病病毒阳性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与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均有所下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患者LYM下降更为显著[Md(IQR):0.77(0.36~1.23)×10~9/L vs 1.08(0.63~1.60)×10~9/L,P=0.037]。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毒易感性显著高于单纯呼吸道感染患者,以IFV、RSV和HRV感染为主;AML患者中,呼吸道病毒阳性者LYM较阴性者更低。
Author: admin
HEV与细胞结合的氨基酸位点分析
目的:构建模型用于评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突变衣壳蛋白与细胞的结合作用以及各氨基酸位点在细胞结合过程中的作用,探讨HEV的入侵机制,为研究HEV的受体奠定基础。方法:以D66的基因四型重组类病毒颗粒样抗原为研究对象,对其关键结构域位点的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selleck Naporafenib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确认突变蛋白的正常构象,并通过流式Tibiocalcaneal arthrodesis细胞仪分析突变蛋白对吸附的影响,探讨影响病毒吸附入胞的关键位点。结果: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定点诱变技术成功制备并鉴定了45个正确折叠、构象正常的突变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类病毒颗粒样抗原D66的单点突变并不会影响蛋白构象;应用模型模拟突变蛋白与细胞的结合过程,T484A、S4LBH589纯度88A、T489A、P491A、R512A、Y561A、N562A和T585A突变蛋白显著影响了对C3A的吸附。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评估HEV衣壳蛋白与细胞结合性的模型,T484A、S488A、T489A、P491A、R512A等位点的丙氨酸突变显著减弱了HEV衣壳蛋白与细胞的结合,这些位点可能是影响HEV与细胞结合的关键位点。
大蒜素调控RANK表达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蒜素调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破骨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更多采用3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60 ng/mL RANKL培养,实验组第1、3、7天进行大蒜素(20tumor suppressive immune environmentμg/mL)干预。采用CCK-8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定量检测TRAP酶活性,通过RT-PCR检测RANK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本组第1天比较,两3-Methyladenine作用组第3天破骨细胞增殖均降低(P<0.01),TRAP酶活性增加(P<0.01),实验组第3天RANK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本组第3天比较,第7天两组破骨细胞增殖能力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1天RANK mRNA表达更高(P<0.05),第3、7天破骨细胞增殖能力及RANK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第7天TRAP酶活性降低(P<0.01)。结论 大蒜素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对破骨细胞胞的增殖、RANK mRNA表达、破骨细胞活性作用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给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灌胃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活菌菌液,测定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脾脏指数,结肠长度/重量比值,CD4~+T细胞亚群中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损伤镜下评分,肠道紧密连接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含量,血清与结肠组织IL-1β、IL-10、IL-17A、IL-22和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MPO和GSH-Px含量以及小鼠结肠内容物LCN-2含量,以期探索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确认细节对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相关的作用机制,为该菌株未来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适应性养殖一周后,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C组),模型组(DSS组),菌组(BB组),药物组(MS组),菌药联合组(BM组)共5个组,每组8只。从实验第0天开始,除NC组给予正常无菌水自由饮用外,其余4组均提供含有2.3%DSS的水溶液自由饮水。在实验的第8天将含2.3%DSS的饮水更换为含0.8%DSS的饮水。同时从第0天开始即进行干预处理,NC组与DSS组小鼠均以0.2 ml生理盐水灌胃,BB组小鼠以0.2 ml含4ⅹ10~9CFU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活菌菌液灌胃处理,MS组小鼠以0.2 ml 5-ASA溶液灌胃处理,BM组小鼠给予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活菌菌液和5-ASA溶液各0.1 ml灌胃处理,干预周期为21天。实验过程中采集小鼠粪便、血液、结肠及脾脏network medicine组织,实验结束后利用流式细胞术,组织切片技术,HE染色技术,PAS染色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技术,ELISA技术对结肠炎小鼠的表观情况,组织状态,免疫表现,氧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与DSS组相比,BB组小鼠DAI评分明显下降,肠炎症状基本缓解(P<0.05)。(2)与DSS组相比,BB组结肠长度/重量显著增高(P<0.05),脾脏Enasidenib供应商指数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3)与DSS组相比,BB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群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Treg细胞显著升高(P<0.05)。(4)与DSS组相比,BB组小鼠肠道黏膜损伤程度低,隐窝保存完好,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下降,杯状细胞大量增生,镜下组织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5)与DSS组相比,BB组小鼠肠道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6)与DSS组相比,BB组小鼠结肠IL-1β和IL-17A含量明显下降,而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有下降趋势,IL-22含量有上升趋势,但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7)与DSS组相比,BB组小鼠结肠GSH-Px明显增高(P<0.05),肠道MPO水平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不明显。(8)与DSS组小鼠相比,BB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LCN-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可以缓解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症状,通过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降低肠道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降低炎症水平等机制来保护肠黏膜健康。由此推测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可能是IBD临床治疗的潜在方式,可以为IBD患者带来福音。
基于免疫组化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病理特征探讨
目的MEK抑制剂:研究基于免疫组化方法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子分型分组,分析不同分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率,指导临床预后判断。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病例均采用了免疫组化方法对四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P53,及Ki-67进VE-822行标记,根据其免疫组化结果初步进行分子分型分组,回顾性分析不同分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71例患者,根据免疫组化分组后得出:Ki-67低表达组39例(54.93%),MSI-H组15例(21.13%),P53突变组8例(11.27%),无特异性组9例(12.68%);中位年龄53岁,平均年龄53.52±10.39岁。四个组在子宫浆膜受累、宫颈间质受累、大网膜转移、肌层浸润、鳞化、转移和死亡结局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鳞化指标,MSI-H组和P53突变组的鳞化发生率高于Ki-67低表达组和无特异性组;对于转移指标,MSI-H组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Medical expenditure对于死亡结局指标,P53突变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Ki-67低表达组、无特异性组和MSI-H组;四个组在分期、子宫下段受累、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四组的1年及3年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四个组在预后生存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四个组1年及3年的生存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分组中在子宫浆膜受累、宫颈间质受累、大网膜转移、肌层浸润、鳞化、转移和死亡结局指标上有明显差异;P53突变组预后较差,Ki-67低表达组和无特异性组的1年及3年生存率最高;基于免疫组化得出的分子分型分组可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协助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接受内镜治疗VE-822的35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纳入的患者按照7∶3分为建模组(250例)及验证组(107例)。建模组根据患者是否再出血分为发生组(74例)和未发生组(176例),对建模组患者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Dinaciclib说明书模型的有效性及区分度进行评估。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休克、出血病变直径、Forrest分级、出血量、血尿素氮、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Rockall危险评分、Glasgow-Blatchford评分为影响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Forrest分级、出血量、血尿素氮、血红蛋白Medicaid reimbursement、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为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χ~2=7.242,P=0.511;验证组χ~2=7.008,P=0.536;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灵敏度为89.19%,特异度为78.41%;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7.52%。结论: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休克、Forrest分级、出血量、血尿素氮、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及有效性较好,能够作为早期预测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工具。
钾肥施用时期和方式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本研究以6年生半高丛蓝莓品种‘双丰’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钾肥(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的施用方式(土壤施肥、叶面喷肥、土壤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和施用时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着色期)及施肥用量(土壤施肥20 g/tree、30 g/tree、40 g/tree,叶面喷肥0.2%、0.4%、0.6%浓度)对蓝莓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并将28个施肥处理的成熟期果实预冷后分别放入4°C冰箱和1°C冰箱内,对其贮藏期的表现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下:1.在果实外观品质方面:施用钾肥可以促进果实的外观形态发育。28个处理中有22个处理的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高于对照组,其中C11处理的单果重指标最佳,为2.75 g,高于CK处理47.06%;C13处理的果实横径表现最佳,为18.44 mm,高于对照组15.21%;A32处理的果实纵径指标最高,达到了12.50 mm,高于对照组13.33%;B21处理的果形指数最佳;A13处理的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共有18个处理的果实亮度高于对照组,C12处理果实光泽亮度最低,颜色最深。综合来看,在28个处理中,C12(果实膨大期土壤施肥10 gselleck Empagliflozin+果实着色期叶面喷肥0.4%浓度)处理外观品质表现良好。2.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28个处理中有26个处理的可滴定酸低于对照组,C31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口感风味佳。A22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2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组100.58%,B12处理Vc含量最高。结合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C23(果实膨大期土Medical mediation壤施肥15 g+果实着色期叶面喷肥0.6%浓度)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3.在果实贮藏品质方面:在贮藏期间,失重率R428、腐烂率、发霉率均随着温度的增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有上升-下降的上下波动,但在贮藏的后期,总体表现呈现了下降趋势。随着贮藏时间增长,蓝莓的果实硬度逐渐下降,亮度变暗。各温度贮藏下,对照组表现均较差,说明施钾能提升蓝莓的耐贮性。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1℃条件下A33(果实膨大期和果实着色期2次,每次20 g)处理及4℃条件下的B12(果实膨大期喷施1次0.4%浓度)处理的果实品质变化较小,较耐贮藏。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治疗阴道松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治疗阴道松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Trichostatin A IC506年6月-2019年9月于笔者医院治疗的18例阴道松AZD6738试剂弛症患者,采用PRP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获取患者自体脂肪颗粒约30 ml以及对应比例的PRP,将两者混合液注射于阴道后壁黏膜下层),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禁止性生活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阴道松弛改善情况immune resistance及患者性功能。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感染、结节、脂肪液化、凹凸不平及感觉迟钝等并发症,阴道松弛程度明显改善,阴道内可容纳2指至2指半。其中14例(77.78%)患者自觉性生活明显改善,非常满意;3例(16.67%)患者自觉改善不明显;1例(5.56%)患者自觉无改善。18例患者术后6个月女性性功能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评分为(25.09±2.68)分,明显高于术前的(20.23±2.18)分(P<0.05)。结论:PRP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阴道松弛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
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化疗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患者对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一线化疗药物的敏MK-1775体内实验剂量感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到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伊立替康为基础的一线化疗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共116例,并以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81例)和验证集(35例)。根据RECIST标准评价化疗效果,将患者分为反应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和无反应组(稳定和进展)。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域,以1x1x1mm~3、3x3x3mm~3、5x5x5mm~3的体素Cell culture media间距将原始图像重采样为各向同性数据,并分别对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筛选出相关的特征,将筛选出的特征与临床资料融合输入人工神经网络,经过反复学习获得预测模型,再使用验证集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在所有的模型中提出的p-model表现最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分别为0.754(95%置信区间(conBemcentinib molecular weightfidence interval,CI)0.650-0.858)和0.752(95%CI 0.581-0.904),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预测性能。在单纯的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资料模型中,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720(95%CI 0.609-0.827)和0.684(95%CI 0.529-0.890),验证集AUC分别为0.638(95%CI 0.500-0.757)和0.545(95%CI 0.360-0.785)。而在使用其他分类器构建模型时,单纯的影像组模型和临床资料模型均无法达到满意的预测效果。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通过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资料相结合而建立的,对患者的化疗潜在敏感性实现了有效区分,该模型有望作为非侵入性的工具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体诱导筛选及特性研究
稳定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小菌落突变体(small colony Laduviglusib抑制剂variants, SCVs)的获得,为抗SCVs药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材料。以S. aureus ATCC43300为出发菌株,利用低质量浓度(1.25~5.00μg·mL~(-1))庆大霉素二次诱导技术获得稳定型SCVs,并对其特性进LEE011行分析。结果表明,1/2×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及2×MIC庆大霉素分别诱导6和12 h,可获得稳定型SCVs。SCVs生长缓慢,培养24 h可见较小菌落,培养7 h至生长对数期;对庆大霉素敏感性及产生物膜能力分别提高3和1倍;传代20次后恢复突变率为0%,抗逆性、药物敏感性、抗凝血性均增强,SigB调控系统及生物膜相关基因呈上调趋势,Agr调控系统及毒力因子下调。该方法的成功建立为SCeducational mediaVs的获得提出新的筛选策略,并为开展SCVs致病机理研究及新型抗SCVs药物研发提供稳定型受试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