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96及P选择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CD96及P选择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外周血进行检测,分析CD96及P选择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p选择素、CD96高于健康对照组、完全缓解、持续完全缓解,尤其是初诊组P选择素、CD96表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高于健康对照组、持续完全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selleck NMR05),持续完全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CD9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Electrophoresis病患者CD96的表达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方面不存在民族差异(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CD9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CD96+缓解率为17.86Empagliflozin NMR%;24例CD96-缓解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期结束后复发,其中CD96+13例,CD96-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化疗过程中出现髓外浸润,其中CD96+12例,CD9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6+白血病复发率明显高于CD96-,提示CD96表达可能与白血病复发相关。结论 CD96及P选择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的表达有意义,有助于预后。

PDCA循环护理结合四位一体护理对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结合四位一体护理对CX-5461临床试验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南京市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0例拟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2组患者均接受PDCA循环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四位一体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护理满意率。Sorptive remediation结果 观察组在放疗期间的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14.67%,较对照组的28购买IACS-010759.00%更低(P<0.05)。干预1周和干预1个月后,2组的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观察组的GSE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较对照组的85.33%更高(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结合四位一体护理能够降低行放疗的肺癌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提高其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率。

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BMS-907351 IC50年12月于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胃出血患者85例,按照计算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凝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止血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治疗前后肠胃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患者止血时间及大便隐血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肠胃功能GDC-0973半抑制浓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治疗2个月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出血可有效控制患者胃出血情况,对患者的肠胃功能无影响,不良反应少,且不易复发,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建议推广应用。

脑泰方对血红蛋白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device infection目的探讨脑泰方对体外血红蛋白(Hb)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质神经元,采用Hb诱导神经元模拟建立脑出血后神经元损伤细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对照组、去铁胺组和10%脑泰方含药血清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采用Calcein-AM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内铁含量;采用免疫荧光与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CA)检测各组神经元转铁蛋白(Tf)及其受体(TfR)、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MT-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脂质活性氧自由基(lipid-ROS)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Tf、TfR和DM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细胞内铁含量、细胞上清液中lipid-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Tf、TfR及DMT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去铁胺组和10%脑泰方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显著Nirmatrelvir价格提高(P<0.01或P<0.05),细胞内铁含量、细胞上清液中lipid-ROSselleckchem INCB28060水平明显降低(P<0.01),Tf、TfR及DMT-1蛋白及其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5),去铁胺组和10%脑泰方含药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泰方可通过调节Hb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铁代谢,减轻神经元铁超载及lipid-ROS累积,从而提高神经元细胞活力;其作用与铁死亡抑制剂去铁胺一致,提示脑泰方可能通过抑制脑出血后神经元铁死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五味子醇甲在大鼠肝微粒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性别差异

体外研究五味子醇甲(schizandrin,SZ)在大鼠肝微粒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性此网站别差异。制备正常雌、雄大鼠肝微粒体,与SZ共同温孵,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Z及其代谢产物。SZ在雄鼠肝微粒体内代谢反应的最大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清除率Clint分别为(21.88±2.30)μmol·L-1.min-1·mg-1(protein),(389.00±46.26)μmol·L-1和(0.0563±0.0007)min·mg-1(protein);在雌鼠肝微粒体内代谢反应的最大速率Vmax、米Dibutyryl-cAMP使用方法氏常数Km和清除率Clint分别为(0.61±0.07)μmol·L-1·min-1.mg-1(protein),(72.64±13.61)μmol·L-1和(0.0084±0.0008)min·mg-1(protein),雌、雄鼠肝微粒体内SZ的主要代谢物不同,分别为7,8-顺二羟基五味子醇甲(M1)和7,8-顺二羟基-Laboratory medicine2-去甲基五味子醇甲(M2b)。酮康唑、奎尼丁和奥芬得林对SZ的在雌、雄大鼠肝微粒体内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西咪替丁对其在雄鼠肝微粒体内的代谢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Z在雌、雄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动力学及代谢产物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由CYP3A和CYP2C11在大鼠肝微粒体内的性别差异引起的。

神经内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的效果。方法 Z-VAD-FMK浓度选择120例确诊的自发性HBGH患者,根据BAY 73-4506体内手术入路将其分为侧裂岛叶组63例和皮层组57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其中侧裂岛叶组采取经侧裂-岛叶入路,皮层组采取经皮层入路。比较两组脑血肿清除程度、手术前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侧裂岛叶组术后残余血肿量少于皮层组,血肿清除率高于皮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GPS和ADL评分较术前高,且侧裂岛叶组GPS和ADLgut infection评分明显高于皮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裂岛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7%,明显低于皮层组的1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HBGH血肿清除率高,预后良好。

海南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调查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弓形虫抗体水平,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19年收集海南省1 93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食管癌患者376例、胃癌患者475例、结直肠癌患者401例、肝癌患者427例、胰腺癌患者253例,以4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比较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总体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9.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的3.75%(χ~2=60.49,P <0.01),两者总体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和0.50%;χ~2=1.17,P> 0.05)。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患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16%、19.58%、21.70%、23.65%和17.79%,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χ~2=29.97、50.29、58.03、67.85、36.59,P均<0.01);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6%、1.47%、0.75%、1.17%和0.79%,与健康对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0、2.02、0.20、1.11、0.21,P均> 0.05)。不同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P <0.05),但抗弓形虫IgMTrichostatin A浓度抗体阳性率差异无Erdafitinib体内统计学意义(χ~2=1.33,P> 0.05)。结论海南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弓形虫prebiotic chemistry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不同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今后应加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筛查,从而有效防控弓形虫感染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造成的危害。

中国肺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Liproxstatin-1供应商的情况和特点,为开展肺癌患者术后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中国肺癌患Docetaxel配制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0月。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计2 862例肺癌术后患者,其中326例患者发生肺静脉血栓栓塞。Meta分析结果Biomass conversion显示,肺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6.0%(95%CI:0.12~0.20)。亚组分析显示中国肺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在有/无吸烟史(20%/10%)、有/无高血压史(23%/10%)、有/无冠心病史(21%/11%)、有/无糖尿病史(19%/13%)、老年/中青年(24%/14%)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肺癌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肺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更高。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刺梨鞣花单宁对db/db小鼠的影响

为了探究刺梨鞣花单宁寻找更多对db/db小鼠肝脏代谢紊乱的影响。将C57/BKS-db/m小鼠设为空白组,18只C57/BKS-db/db小media richness theory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灌胃剂量50 mg/kg),鞣花单宁组(刺梨鞣花单宁灌胃剂量50 mg/kg),每组6只,实JQ1试剂验时间8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实验小鼠肝脏的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水平;采用全局精准非靶向代谢技术分析实验小鼠肝脏差异代谢物及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刺梨鞣花单宁可以显著(P<0.05)增加HK、PK水平,显著(P<0.05)降低小鼠的G6PD水平;HE染色发现,刺梨鞣花单宁显著改善肝脏的病变程度。LC-MS检测进一步发现,刺梨鞣花单宁干预后,实验小鼠肝脏中筛选出15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06个差异代谢物上调,48个差异代谢物下调。KEGG富集分析表明,在鞣花单宁干预下,大量差异代谢物显著(P<0.05)富集在m TOR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赖氨酸降解、亚油酸代谢、矿物质吸收、5-羟色胺能突触、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等通路上。刺梨鞣花单宁可能在焦谷氨酸、色氨酸和犬尿氨酸的联合作用下改善了db/db小鼠的代谢紊乱,并通过精氨酸抑制mTOR下游通路,从而促进自噬,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刺梨鞣花单宁对维持2型糖尿病葡萄糖脂稳态上具有潜在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功能性产品提供理论支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8例晚期NSCLC患者,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COPD组(41例)和非COPD组(5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不同因素影响下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预后;采用Cselleckchem Baf-A1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COPD组男性、吸烟占比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别为75.61%、63.41%、(754.34±357.07)ng/L,高于非COPD组的54.39%、28.07%、(615.26±306.2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腔积液、放疗、靶向治疗、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pain biophysics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8例晚期NSCLC患者随访期间有7例存活, 5年生存率为7.14%(7/98)。其中COPD组存活2例, 5年生存率为4.88%(2/41);非COPD组存活5例, 5年生存率为8.77%(5/57)。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GW4869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期Ⅳ期、男性、合并COPD以及NT-proBNP>606.0 ng/L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IASLC分期Ⅲ期、女性、不合并COPD及NT-proBNP≤606.0 ng/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腺癌、临床分期Ⅳ期以及合并COPD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男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更差,合并COPD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