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内酯Ⅲ通过调节自噬水平清除过氧化物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探讨白术内酯Ⅲ是否通过调节自噬水平清除过氧化物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和造模组(n=24),造模组小鼠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造U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白术内酯Ⅲ组(20 mg·kg-1)、白术内酯Ⅲ+自噬抑制剂组(20 mg·kg-1+2 mg·kg-1),造模成功后第2天起按相应剂量给药,连续给药14天。进行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l damage index,CMDI)评分;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及重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结肠组Cell Cycle抑制剂织BLapatinib小鼠eclin-1、LC3Ⅱ/Ⅰ、p6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结肠上皮细胞中的自噬泡。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CMDI评分、单位结肠重量、结肠组织MDA含量及p6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小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结肠组织SOD、GSH-PX含量及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术内酯Ⅲ组小鼠DAI、CMDI评分、单位结肠重量、结肠组织MDA含量及p6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小鼠结肠长度、结肠组织SOD、GSH-PX含量及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自Bio-compatible polymer噬抑制剂阻止白术内酯Ⅲ诱导的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升高,抑制结肠组织SOD、GSH-PX含量。结论 白术内酯Ⅲ可明显改善UC病理损伤,通过调节自噬水平清除过氧化物发挥对UC小鼠的治疗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构建中药复方调控网络模型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p53 immunohistochemistry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来探讨痛泻要方加味对溃疡性结肠炎(UC)产生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搜索痛泻要方加味所包含的全部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 4个数据库获取UC的受体靶点,制作Venny图寻找药物和疾病的共有靶点;结合Cytoscape软件对中药复方调控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在STRING数据库中寻找靶点蛋白图并构建网络核心;分析GO生物学过程和KEGG富集通路;并对核心蛋白进行3D结构的重建,实现Vina分子对接。结果:在TCMSP中获得痛泻要方加味的有效活性成分共98个,成分靶点231个,疾病基因4 635个,二者共有基因161个;GO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对脂多糖、抗生素、细菌来源分子、营养E-616452抑制剂水平、氧化应激、活性氧、类固醇激素等反应,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等全酶复合物、转录因子等的活性、RNA聚合酶II特异性及磷酸酶等酶的结合有关;KEGG富集分析:与类固醇激素、精氨酸生物的合成,色氨酸、精氨酸、谷胱甘肽和脯氨酸代谢密切相关;黄芩甙元、山奈酚等成分可与AKT1蛋白受体进行高效对接,构象稳定。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成分复杂,对UC的治疗作用具有靶点多样、通路复杂、层次分明的特点;AKT1等重点因子可作为治疗UC疗效的重要观测指标,为下一步临AM-2282价格床验证奠定基础。

CDX2、miR-204-5p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究微小RNA-204-5p (miR-204-5p)、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CDX2)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Baf-A1浓度12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5例活动期UC患者作为UC组,依据Truelove-Witts评分标准将其分为轻度活动组(37例)、中度活动组(42例)和重度活动组(36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按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和预后良好组(69例)。选取同期35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UC组和健康组受检者肠黏膜组织CDX2 mRNA、miR-204-5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UC患者肠黏膜组织CDX2 m RNA表达水平与miR-204-5p相关性;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和不同预后患者肠黏膜组织CDX2 m RNA、miR-204-5p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U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UC组患者肠黏膜组织CDX2 mRNA、miR-204-5p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肠黏膜组织CDX2 mRNA表达水平与miR-204-5p呈正相关(r=0.598,P<0.05);随着UC患者病情加重,肠黏膜组织CDX2 mRNA、miR-204-5p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Biomass valorization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肠黏膜组织CDX2 mRNA、miR-204-5p表达水平降低,有肠外表现占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X2 mGDC-0973 RNA、miR-204-5p是UC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肠外表现是U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UC患者肠黏膜组织CDX2m RNA、miR-204-5p表达均下调,CDX2 mRNA与miR-204-5p呈正相关,且两者均与UC患者预后相关,为临床诊治UC、评估UC患者预后提供新选择。

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内翻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估绝经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骨密度与内翻畸形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45例绝经后KOA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胫骨近端内侧角(mLY2157299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分为内翻畸形组(MPTA<85°)和正常组(MPTA≥85°),其中内翻畸形组84例,正常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侧、疼痛持续时间、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分级、骨密度、体重指数、血镁、血钙及血磷等临床资料。测量股骨远端内侧角(medial distal femoral angle, MDF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HKA)和关节线交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结果 内翻畸形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内翻畸形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骨质疏松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校正年龄、疼痛持续时间、手术侧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分级在模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Biofeedback technology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AMG510析结果显示,骨密度与MPTA、HKA、MDFA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与JLCA之间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KOA内翻畸形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MPTA与腰椎的骨密度值呈正相关。此外,KOA患者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值会延缓关节炎的进展。

男性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男性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biocontrol agentis, OA)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患病率、腰椎骨密度(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 L-BMD)的影响,探讨OA与OP的关系。方法 对2017年1月–2020年12月因骨关节疼痛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就诊的1 206例男性患者,记录其年龄、身高、体质量、疼痛病程、吸烟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L-BMD,根据数字X线,CT/MRI评估OA部位和程度。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OP患病率,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L-BMD,采用二分类lwww.selleck.cn/products/lgk-974ogistic回归分析与OP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OA组OP患病率低于无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OA组患病率低于无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度OA组患病率低于无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L-BMD高于无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OA组间L-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腰椎OA组,多部位OA组L-BMD大于无OA组(P<0.05)。不同程度OA组间L-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P<0.05),其中轻度和中度OA组L-BMD大于无OA组(P<BAY 73-4506纯度0.05)。OA和运动是OP的保护因素(OR=0.715和0.625,95%CI=0.550~0.928和0.481~0.814,P<0.05),而年龄和BMI是男性OP的危险因素(OR=1.018和1.081,95%CI=1.008~1.028和1.042~1.122,P<0.05)。结论 腰椎OA、轻-中度OA会减少男性OP患病率,腰椎OA、多部位OA、轻-中度OA会增加男性L-BMD。OA和运动会减少男性OP的发生,年龄、BMI会增加男性OP的危险性。

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效果。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对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给予治疗组相应剂量的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给予对照组及模型组相应剂量的蒸馏水competitiv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通过观察大鼠的进食量、体质量、毛发状况、结肠炎性变化和结肠病理结果评估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期间,对照组进食正常,毛发光泽,行动灵活。模型组大鼠行动迟缓且好扎堆,毛发失去光泽,出现收腹、舔舐腹部等现象,大便呈稀便,并含有少量血液,进食VX-765体外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体质量逐渐下降(P<0.05);治疗组大鼠给药7 d后,进食和毛发状态优于模型组(P<0.05),至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舔舐腹部现象消失,大便呈颗粒状,不含血液,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先下降,后逐渐恢复。第14天时,对照组大鼠结肠呈粉红色,表明光滑,无淤血、水肿表现;模型组大鼠结肠大部分呈褐色改变,肠管广泛淤血、水肿;治疗组SBE-β-CD采购大鼠结肠有散在局部褐色改变,局部充血、水肿。结肠病理学显示对照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完整,黏膜连续,无水肿和溃疡,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形态不规则,腺体轻度水肿,可见腺体倒伏,有中断、不连续现象,腺体高度也较对照组降低;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较完整,腺体排列规则,固有层及黏膜肌层结构清晰,固有层内有大量结肠腺分布,杯状细胞正常,肌层和浆膜层未见明显变性坏死,腺体高度基本正常。结论 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症状改善及结肠组织学的恢复。

基于症状管理的护理支持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的护理支持模式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Camelus dromedarius2021年4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化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4例,应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症状管理的护理支持。2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QLQ-C30量表评分)、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评分)]及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8%(30/32) vs 68.8%(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2/32) vs 43.8%(14/3selleck化学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基于症状管理护理支持模式干预能够明显缓解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且能减少不良Bafilomycin A1说明书反应发生。

多层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在结直肠癌诊断中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目的 分析多层低剂量螺旋CT(MSCT)仿真内镜在结直肠癌诊断中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6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425例高度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分别给予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钡灌肠检查,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对比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钡灌肠诊断准确率Entinostat溶解度、特异度、灵敏度,Kappa检验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钡灌肠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对比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钡灌肠对不同直径病灶检出率。结果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诊断准确率(89.65%)、灵敏度(69.77%)均高于钡灌肠(82.3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特异度(94.69%)与钡灌肠(95.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7),钡灌肠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78)。低剂量CSF-1R抑制剂MSCT仿真内镜对直径<0.5 cm(10.26%)、0.5 cm~<1.0 cm(14.10%)、1.0 cm~<2.0 cm病灶检出率(17.95%)均高于钡灌肠(0、2.33%、4.flow-mediated dilation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对直径≥3.0 cm病灶检出率(35.90%)与钡灌肠(53.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剂量MSCT仿真内镜在诊断结直肠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尤其是对于直径<2 cm的病灶,检出率较高,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

膝骨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与疼痛信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膝骨关节炎(KOA)病人生活质量与疼痛信念的现状及其相关性,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膝骨关节炎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门诊确诊的146例膝骨关节炎病人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PBP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结果 膝骨关节炎病人疼痛信念得分为-16~25(receptor-mediated transcytosisM=3.00)分,认为感到疼痛很神秘、自责感及疼痛信念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其生活质量与疼痛程度、年龄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有关(P<0.05BI 10773研究购买)。结论膝骨关节炎大部分病人存在负GSK1349572化学结构性疼痛信念且生活质量较低,医务人员应重视病人疼痛信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并结合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获悉更多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烟台市福山区臧家庄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92个结节),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78例患者总计结节92个,病理诊断证实71个为良性结节,21个为恶性结节;超声检出良性68个、恶性24个;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出良性70个、Selenium-enriched probiotic恶性22个。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0.909。结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定性判断时,相比选择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特异度BYL719、灵敏度、准确度更高,能够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