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Y12受体是嘌呤能P2Y受体家族中一种Gi类型的代谢型G蛋白偶联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表达于小胶质细胞。研究表明全身敲除P2Y12受体(P2Y12KO)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但这种损伤并不归因于小胶质细胞P2Y12受体缺失。RNA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提示,P2Y12受体在少突胶质细胞系中也有表达,且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P2Y12 KO小鼠海马区少突infant immunization胶质细胞系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数目减少,那么是否少突胶质细胞系P2Y12受体发挥作用呢?OPC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OL),OL包绕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实现动作电位的跳跃式传导。OPC分化及髓鞘形成受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和神经元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P2Y12受体可能在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P2Y12受体是否通过参与髓鞘形成调控学习记忆呢?研究发现P2Y12可以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而Ca~(2+)水平的调节会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实验室前期发现敲除成熟少突胶质细胞P2Y12受体(P2Y12~(f/f);Plp ~(Cre ER/+))小鼠癫痫易感性增高,而神经元兴奋性是影响癫痫反应敏感性的因素之一。神经元内在兴奋性也是学习记忆的细胞可塑性的一种形式,提示P2Y12受体可能通过少突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兴奋性进而影响学习记忆。经典的条件化恐惧因其在与学习相关的内在兴奋性变化中的作用获悉更多而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学习范式已被证明会导致恐惧回路不可或缺的内在兴奋性的明显变化。因此,本文主要应用膜片钳技术从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角度分析少突胶质细胞P2Y12受体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在学习记忆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2Y12受体缺失不影响海马结构及神经元形态。应用膜片钳技术发现,P2Y12 KO组及P2Y12~(f/f);Plp ~(Cre ER/+)selleck抑制剂组动作电位发放数目及膜输入阻抗增加,第一个尖峰爆发的潜伏期缩短,神经元内在兴奋性升高,且P2Y12~(f/f);Plp ~(Cre ER/+)组超极化后电位(f AHP)反应幅度增加;P2Y12 KO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 EPSC)幅度降低,频率无明显变化;P2Y12 KO组及P2Y12~(f/f);Plp ~(Cre ER/+)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 EPSC)幅度也降低,P2Y12~(f/f);Plp ~(Cre ER/+)组频率增加,表明P2Y12受体缺失影响神经元兴奋性基本突触传递。在条件性恐惧测试中,P2Y12 KO小鼠海马依赖性场景恐惧记忆能力受损,非海马依赖的声音恐惧学习记忆能力不受影响,但P2Y12~(f/f);Plp ~(Cre ER/+)小鼠尚未表现出短期恐惧记忆能力受损。综上所述,成熟少突胶质细胞P2Y12受体参与了调节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和基本突触传递,进而可能参与调控学习记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首次从神经元内在兴奋性角度解析了少突胶质细胞通过P2Y12受体调节神经元活动的现象,为研究改善及增强认知功能提供新思路。
Author: admin
2016—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禽类相关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目的 对2016—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禽类相关外环境标本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为常州市禽Whole Genome Sequencing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2年共采集禽流感外环境标本31selleck激酶抑制剂42份,共检测出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493份,阳性率15.69%,阳性标本以H9亚型为主,占82.76%。冬春季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H7亚型及其混合型阳性检Z-VAD-FMK浓度出率在2016年冬季出现一次高峰,且与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例数呈正相关(Spearman,r=0.832,P=0.020)。新北区阳性检出率最高(26.32%),溧阳市最低(8.09%)。不同类型监测场所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87,P<0.001),城乡活禽市场标本阳性检出率最高(20.07%),野生禽鸟栖息地最低(未检出阳性标本);不同类型外环境标本中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30,P<0.001),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中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21.29%),咽/肛拭子或粪便标本阳性检出率最低(10.37%)。结论 常州市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以H9亚型为主。应将城乡活禽市场作为禽流感防控重点场所,加强冬春季禽流感病毒监测力度。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选穴规律探析与疗效评价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选穴规律并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方法:检索近20年针灸治疗AR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建立AR数据库。分别统计高频腧穴与特定穴信息,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Gefitinib-based PROTAC 3化学结构,应用SPSS26canine infectious disease.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QUEST决策树模型识别。结果:共纳入289篇文献,收录384条针灸处方。涉及腧穴99个,总频次为2 430次,迎香、印Cobimetinib堂与合谷为频次排前3位的腧穴。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和督脉为主,交会穴是应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单穴、局部选穴及循经配伍治疗AR总有效率均较高,迎香是最主要的单穴处方。因子分析提取出9个腧穴配伍单元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2类腧穴配伍关联聚类处方,以迎香为因变量的决策树模拟出3条精简选穴决策路径。结论:针灸治疗AR以局部选穴与循经配伍为主,注重祛邪和扶正相结合的选穴原则,并提倡配穴方式的多样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QUEST决策树的联合应用为AR的临床选穴提供了3种方向,助力转化医学的枢纽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肉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肉桂治疗骨性关节炎(OA)的作用靶点并明确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抑制剂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获得肉桂的活性化合物并在PubChem数据库中获取所得化合物的SMILES结构,将其导入至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中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相关化合物靶点,取两者SAHA化学结构交集得到肉桂作用靶点;检索TTD、Drug Bank、OMIM、GAD、Pharm GKB、DisGe NET数据库获得OA疾病相关靶点,并取与肉桂作用靶点的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利用cytoHubba插件的MCC算法筛选关键靶点;基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肉桂活性化合物18个,肉桂-OA交集靶点40个,经MCC算法筛选得到关键基因10个,即PTGS2、MAPK8、MMP9、ALB、MMP2、MMP1、SERPINE1、TGFB1、PLAU和ESR1.GO富集共33个结果,其中生物过程主要包括胶原Protein Detection蛋白分解代谢过程、炎症反应、DNA转录正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及组织缺氧反应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血红素结合、芳香化酶活性、金属内肽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细胞组成主要包括细胞外间隙、细胞外基质、血液微粒及核被膜内腔等.KEGG富集相关通路共32条,包括破骨细胞分化、花生四烯酸代谢、低氧诱导因子-1、核转录因子-κB、Toll样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预测了肉桂治疗OA的抗炎、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抗氧化等潜在的作用机制,为肉桂的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颅重复电刺激晕听区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电刺激晕听区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针刺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为针刺治疗VM提供新思路,指导临床。方法:本研究按照VM的诊断标准,纳入72例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为36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针刺晕听区、风池、内关、百会、丰隆、太冲、行间Telaglenastat molecular weight等穴位进行治疗,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行经颅重复手法联合电针刺激双侧晕听区,于晕听区行经颅重复刺激手法2~3min后连接常州英迪KWD-808I型多功能脉冲电疗仪,选用连续获悉更多波,频率100Hz,通电30min后于起针前再行经颅重复刺激手法2~3min。两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连续针6天,休1天,7天为一个疗程,共Spectroscopy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眩晕障碍量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作为两组评价指标,评价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本研究共69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有1例脱落,对照组有2例脱落。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的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眩晕障碍量表评分、视觉模拟量表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基本治愈8例,有效19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有效10例,显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眩晕程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减轻,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经颅重复电刺激和常规针刺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经颅重复电刺激晕听区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头痛程度,缩短眩晕发作的时间,提高患者生活及工作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社会适应功能。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难治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应用于难治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RVO-M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黄斑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于玻璃体腔内注射DEX。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周及1、2、3个月,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azd6738.html组的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BMS-354825纯度均低于对照组,视网膜深层毛细血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管层血流密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难治性RVO-ME患者中采用DEX治疗,对患者视力的提高、眼压的调节及黄斑的消退均有促进作用,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糖癃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糖癃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筛选出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virus genetic variation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两组患者皆给与个体化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宣教、降糖治疗、排尿训练、营养神经、抗感染、导尿治疗等,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上加用糖癃方治疗。两组皆治疗8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AUA-SI积分、SFQualiveen量表积分及糖代谢方面等指标的改变,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每组31例。治疗8周后:1.症状明显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AUA-SI积分,治疗组的平均积分变化幅度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治疗组在更多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2.尿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治疗组的平均RUV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治疗组的平均MFR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方面(主要为膀胱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优于对照组。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B431542SF-Qualiveen量表积分,治疗组的平均积分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优于对照组。此次研究观察期间,两组DNB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均无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糖癃方可以极大地缓解肾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增加最大尿流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临床推广。
基于线上到线下模式的健康管理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线上到线下(O2O)模式的健康管理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SCIT)中的应用效果beta-lactam antibiotics。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2018年3ABT-263月-2020年2月年在我院鼻炎专科门诊接受SCIT的300例PI3K/Akt/mTOR抑制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接受常规门诊SCIT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O2O模式的健康管理。观察2组患者SCIT在脱落率、到达维持期所需时间、脱落原因、鼻炎症状(VAS)、生活质量(RQLQ)、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脱落率、到达维持剂量所需时间、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2组鼻炎症状VAS评价、RQLQ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原因分析发现2组患者在疗程时间长和症状好转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2O模式的健康管理可以增加患者SCIT治疗依从性,减少脱落率,改善鼻炎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融洽医患关系。
外周血miR-21与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微小RE7080 NMRNA-21(miR-2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Infection and disease risk assessment床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外周血miR-21、TGF-β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21、TGF-β1对N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所有NSCLC患者均接受GP方案(顺铂+吉西他滨)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再次检测外周血miR-21、TGF-β1水平,评估化疗疗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47例)和无效组(26例),比较不同疗效亚组患者外周血miR-21、TGF-β1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miR-21、TGF-β1对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NSCLC组患者外周血miR-21、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iR-21、TGF-β1对NSCLC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AUC=0.848、0.863,P<0.01),且两者联合(AUC=0.931,P<0.01)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价值。有效组患者外周血miR-21、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患者Ceralasertib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iR-21、TGF-β1对NSCLC患者化疗疗效具有一定评估价值(AUC=0.882、0.795,P<0.01),且两者联合(AUC=0.934,P<0.01)评估价值更高。结论 miR-21、TGF-β1在NSCLC患者外周血中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外周血miR-21、TGF-β1水平对NSCLC临床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经支气管镜检查联合针吸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联合针吸活检术用于临床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支气管镜检查75例疑似肺癌患更多者的临床资料,对支气管镜下钳检、刷检、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以及联合检查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对比上述几种取材方法在诊断肺癌时的阳性率。结果 (1)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肺癌的患者有62例(82.67%),病理类型分布:鳞癌22例(35.48%)、腺癌18例(29.03%)、小细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胞癌16例(25.81%)、不明类型肺癌6例(9.68%);(2)支气管镜下钳检阳性率为70.83%,刷检阳性率为47.30%、钳检+刷检为72.92%、针吸活检阳性率为53.66%、钳检+刷检+针吸活检阳性率为84.21%,三者联合取材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或是两种联合取材诊断的阳性率(P<0.05);selleck激酶抑制剂(3)所有患者耐受性均良好,镜下偶见穿刺点出血,出血量极低,经冲洗、吸引后出血均自行停止,穿刺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气胸、大出血或纵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支气管镜检查联合针吸活检术用于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安全性较好,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联合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