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三合汤加减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十堰市房县白鹤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治的61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方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获悉更多行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Nirmatrelvir西药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三合汤加NIR II FL bioimaging减方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29/3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运用常规西药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三合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修复胃黏膜,清除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生存条件,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降低复发率,经济安全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对改善预后、减轻痛苦、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Author: admin
不同加工方式绞股蓝的抗炎活性比较研究
该研究旨在从体内、外探究晾晒干燥和杀青烘干2种不同干燥方式绞股蓝总皂苷及其差异部位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小鼠炎症的改善作用。通过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气道喷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构建模型,造模24 h后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肺功能、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BIBW2992 IC50ar lavage fluid, BALF)总蛋白浓度、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含量等指标及肺组织病理变化评价不同绞股蓝皂苷对ALI小鼠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晾干绞股蓝总皂苷(YGGPs)和1~2个糖基取代的绞股蓝稀有皂Automated medication dispensers苷(GPs_(1-2))可以改善ALI小鼠肺功能,BALF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肺部炎症得到改善,且GPs_(1-2)抑制RAW264.7细胞中NOLY2835219使用方法释放率作用更为显著。该研究表明,绞股蓝采用不同干燥方式会对其抗炎活性造成影响,未杀青晾干绞股蓝产生的稀有皂苷具有更佳的抗炎活性。
高强度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及其与肝脏CYP2E1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强度阿托伐他汀(ATO)导致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及其与肝组织中CYP2E1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40只,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每组10只,低强度ATO组(ATO-L组)、中强度ATO组(ATO-M组)、高强度ATO组(ATO-H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含有10、20、30 mg/kg ATO的生理盐水1 mL,对照组(CON组)小鼠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4周。HE染色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状态,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IL-6和IL-10水平以及肝脏组织中SOD活力、CYP2E1的mRNA水平,采用16SrDNA测序法分析小鼠新鲜粪便中肠道菌群分布,将差异有显著意义的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肝脏组织中CYP2E1 mRNA水平及Fer-1临床试验SOD活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HE染色及透射电镜下观察显示,ATO-M组、ATO-H组小Bioactive borosilicate glass鼠肝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现象;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IL-6、TNF-α和肝脏组织中SOD活力差异有显著性(F=4.57~7.74,P<0.05)。ATO-H组小鼠肠道菌群稳态失衡,ATO-H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脱铁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CO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9~5.22,P<0.05);两组紫单孢菌科、普氏菌科、乳杆菌科、毛螺菌科、螺杆菌科的selleckchem MG132相对丰度差异有显著性(t=2.45~5.46,P<0.05);两组螺杆菌属、拟普雷沃菌属、普氏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具有显著性(t=2.46~7.41,P<0.05)。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肝脏组织SOD活力呈正相关(r=0.48,P<0.05),与肝组织中CYP2E1的mRNA水平呈负相关(r=-0.62,P<0.05)。结论 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稳态失衡,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肠道菌群乳杆菌属的减少可能会促进肝脏的氧化应激反应。
椎旁阻滞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股四头肌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双下肢股四头肌肌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22年2月-2022年10月间收治的163名临床诊断肾结石且需要行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63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PA组)和椎旁神经阻滞组(PNB组)。EPA组81例,PNB组82例。EPA组患者于T11与T12间隙穿刺并在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7-10ml。PNB组患者术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5%罗哌卡因15-20ml行T11-T12椎旁神经阻滞。主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1小BMS-354825体内实验剂量时,麻醉后2小时,麻醉后3小时以及麻醉后24小此网站时的双侧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次要观察记录从麻醉开始至第一次行走的时间、感觉平面恢复的时间、术中术后额外镇痛药量、是否恶心呕吐、住院时间、麻醉半小时,麻醉后1小时,麻醉后2小时的VAS评分以及手术开始前,麻醉半小时,麻醉1小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EPA组1名患者因麻醉后循环不稳定改为全身麻醉而未纳入分析,PNB组2名患者因麻醉平面未达到手术需求而未纳入分析,因此最终EPA组共80人,PNB组共80人纳入分析。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失血量、ASA分级等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麻醉前的下肢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术前,两组患者麻醉后1小时,麻醉后2小时,麻醉后3小时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不同程度下降。但PNB组患者麻醉后1小时,麻醉后2小时,麻醉后3小时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以及膝关节活动度高于EPA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EPA组患者健侧的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相比于术前出现明显下降,但PDuodenal biopsyNB组患者健侧的股四头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未下降。术后24小时两组双侧的股四头肌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PNB组从麻醉开始至第一次行走的时间短于EPA组(P<0.05)、感觉平面恢复的时间多于EPA组(P<0.05)。PNB组术中额外镇痛药量多于EPA组(P<0.05)但术后镇痛药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次数无明显差异。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麻醉后半小时PNB组VAS评分高于EPA组(P<0.05)但麻醉后半小时,麻醉后1小时,麻醉后2小时的VAS评分与EP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半小时,麻醉后1小时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硬膜外麻醉,椎旁神经阻滞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股四头肌的影响更小,能允许患者更早下地活动。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有着较低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两种麻醉方式有着相似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VAS疼痛评分。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既能满足手术麻醉需求又能加速患者早期康复的麻醉方法。
黄芩苷对感染性早产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AMPK/NF-κB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究黄芩苷对感染性早产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selleck化学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功妊娠Wistar雌性大鼠,8只为空白组,24只成功建模,分为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各8只。药物对RepSox照组、实验组分别进行黄体酮、黄芩苷干预,7 d后光镜下观察胎盘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AMPK mRNA、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Food toxicology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丙二醛(MDA)水平、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AMPK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实验组MCP-1、HMGB1、IL-6、TNF-α、MMP-2、MMP-9、MDA水平、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SOD水平、AMPK m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P<0.05)。结论 黄芩苷可减轻感染性早产大鼠炎性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其原因可能与AMPK/NF-κB通路得到调控有关。
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了解细菌性肝脓肿(PL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案。方法 对1例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合并IE的病例Panobinostat资料进行分析。以“肝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为主题词检索万方Ceralasertib试剂、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liver abscess”“infective endocarditi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报道的PLA合并IE的病例,筛选并总结分析病例资料。结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报道的病例合并2型糖尿病,初始诊断为肝脓肿,经验性给予头孢曲松治疗,并行肝脓肿穿刺引流。血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补充诊断IE后,给予头孢曲松联合阿米卡星治疗1周,停用阿米卡星,单用头孢曲松6周,患者最后痊愈。文献检索到14例病例报道,包括该院报道的病例共15例。9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7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5例患者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4例患者的病原菌为厌氧菌(3例坏死梭形杆菌、1例核梭形杆菌);3例患者的病原菌为β溶血链球菌(2例咽峡链球菌、1例星座链球菌);3例患者的病原菌分别为啮蚀艾肯菌、紫色色杆菌、白念珠菌。2例患者死亡,13例患者痊愈。5例肺炎克雷伯菌所致PLA合并IE的病例,感染部位均为二尖瓣,只有1例患者进行换瓣手术,均进行肝脓肿引流,并选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抗感染治疗,5例患者最终均治愈。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PLA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较高,并且是肝外播散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菌所致PLA可成为IE潜在的感染源。口weed biology腔菌群的血行播散可导致IE及PLA。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可作为肺炎克雷伯菌所致PLA合并IE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
维生素D通过β-catenin通路调控Treg细胞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
目的:本课题探讨维生素D与Treg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并在细胞水平阐明维生素D通过β-catenin通路调控Treg细胞免疫炎症反应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患58例为实验组,均达到纳入标准,同期在本院采集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收集每位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标本离心收集血清,并且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25(OH)D_3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比例;RT-q PCR检测Treg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Foxp3 m RNA表达水平;流式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10、IL-17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小鼠胸腺Treg细胞体外培养,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TGF-β1组、TGF-β1+1,25(OH)_2D_3组以及TGF-β1+ICG-001组。除了空白对照组,每孔给予TGF-β1剂量为2 ng/ml,1,25(OH)_2D_3干预剂量为1μmol/l,ICG-001干预剂量为5μmol/l,剂量选择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采纳应用。采用Western Blot分析Treg细胞特异性标记物、正调控蛋白Foxp3的表达水平;采用RT-q PCR分析Foxp3m RNA、IL-10 m RNA、IL-35 m RNA水平;采用Co IP实验分析各组β-catenin/TCF和β-catenin/Foxo1转录复合物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测定Foxo1转录因子对下游Foxp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所有研究对象各组间的性别、GW4869小鼠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Treg细胞比例低于健康体检者(P<0.001)。RT-q PCR结果表明哮喘患者Treg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流式多因子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抗炎因子IL-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促炎因子IL-1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相比健康体检者IL-17/IL-10比值显著异常(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数量比例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388,P<0.01);促炎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比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264,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IL-17/IL-10比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987,P<0.01),与Treg细胞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110,P<0.01)。2、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组、1,25(OH)_2D_3和ICG-001干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Foxp3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TGF-β1诱导组相比,1,25(OH)_2D_3和ICG-001干预处理组Foxp3蛋白表达上调更加显著(P<0.01)。1,25(OH)_2D_3同ICG-001干预处理组组间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q PCR结果显示TGF-β1处理细胞后,Foxp3、IL-10、IL-35的表达水平有所上调,1,25(OH)_2D_3或ICG-001干预处理后,Foxp3、IL-10、IL-35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1,25(OH)_2D_3同ICG-001干预处理组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 IP结果显示TGF-β1诱导组与对照组相比,β-catenin/Foxo1结合水平升高(P<0.05),但由于TGF-β1强大的促纤维化作用,使得β-catenin/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ABT-263.htmlTCF仍保持紧密结合。与TGF-β1诱导组相比,1,25(OH)_2D_3和ICG-001干预处理组β-catenin/High density bioreactorsTCF结合水平明显下降,β-catenin/Foxo1结合水平显著增加(P<0.05),并表明TCF、Foxo1二者竞争与β-catenin的结合,因而形成不同的转录复合物对下游靶基因进行调控。1,25(OH)_2D_3和ICG-001干预处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采用TF ratio指标(β-catenin/TCF转录复合物versusβ-catenin/Foxo1转录复合物)分析各组转录复合物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TF ratio指标变化趋势与Treg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oxp3表达水平相反,说明Treg细胞的增殖活化与TF ratio水平降低密切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增强了转录因子Foxo1对下游Foxp3启动子的激活(P<0.05)。1,25(OH)_2D_3和ICG-001干预处理组与TGF-β1诱导组相比,转录因子Foxo1对下游Foxp3启动子的激活更加显著(P<0.05)。1,25(OH)_2D_3与ICG-001干预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维生素D缺乏与Treg细胞应答异常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且维生素D可能通过促进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发挥抗炎效应,进而对哮喘产生治疗作用。2、维生素D通过调控β-catenin通路,将β-catenin关键转录因子从TCF介导的转录转移到Foxo1介导的转录,阻断β-catenin/TCF的结合,增强β-catenin/Foxo1的结合,促进Foxo1对下游Foxp3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增强Treg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oxp3及抗炎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Treg细胞的抗炎功能和活性,减轻免疫炎症反应。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慢性肾衰竭(CR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100例老年CRF患者作为CRF组,同时期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Search Inhibitors作为对照组,检测MTHFR、PAI-1基因多态性,比较CRF组与对照组MTHFR、PAI-1基因型与基因频率分布情况,以及CRF患者MTHFR、Pselleck激酶抑制剂AI-1不同基因型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MTHFR、PAI-1基因多态性与CRF患病的关系。结果 CRF组MTHFR C677T基因位点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占比及PAI-1 4G/5G基因位点4G/4G基因型、4G等位基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MTHFR基因TT基因型的CRF患者尿素氮、肌酐水平均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LY2835219分子式);PAI-1基因4G/4G基因型的CRF患者尿素氮、肌酐水平均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MTHFR TT基因型、PAI-1 4G/4G基因型均为老年人CRF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THFR C677T位点的TT基因型及PAI-1 4G/5G位点的4G/4G基因型均与老年CRF的发生相关。
玫瑰痤疮患者血清KLK5、IL-17和IL-18的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究玫瑰痤疮患者血清中激肽释放酶5(KLK5)、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5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例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激肽释放酶5(KLK5)、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KLK5、IL-17、IL-18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玫瑰痤疮分型的KLK5、selleck CL 318952IL-17、IL-18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KLK5、IL-17、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marine sponge symbiotic fungus有统计学意义(P<0.05)。玫瑰痤疮患者血清KLK5、IL-17、IL-18水平与IGA评分、CE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ETR患者与PPR患者之间的血清KLK5、IL-17、IL-1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玫瑰痤疮患者血清KLK5、IL-17和IL-18可能可以作为玫瑰痤疮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并与玫瑰痤疮的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不能用于临床此网站指导玫瑰痤疮的分型,对开发新的靶向治疗玫瑰痤疮的方法有一定价值。
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蛋白尿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分析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蛋白尿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可能潜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被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16只),模型组通过高糖高脂喂养和腹膜内注射链脲菌素(STZ)(65 mg/kg)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构建成功后的模型组大鼠再分为模型对照组(8只,灌胃给予10 ml生理盐水)和真武汤组[8只,灌胃给药5.0 g/(kg·d)、10 ml/kg]。实验第27周,采集三组大鼠的血液和24 h尿液样本进行生化检查,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肾组织的nephrin和podocin水平。结果 (1)实验第27周,正常组的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水平分别为(6.42±0.83)mmol/L、(5.12±0.76)mg/24 h、(8.41±0.42)mmol/L、(104.48±18.72)μmol/L;模型对照组分别为(21.24±2.22)mmol/L、(27.23±4.10)mg/24 h、(26.27±1.74)mmol/L、(311.91±19.94)μmol/L;真武汤组分别为(20.22±2.19)mmol/L、(10.12±1.87)mg/24 h、(12.94±2.02)mmol/L、(194.95±17.42)μmol/L。三组大鼠的FBG、24 h尿蛋白定量、BUN、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及Erdafitinib说明书真武汤组的FBG、24 h尿蛋白定量、BUN、Cr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真武inappropriate antibiotic therapy汤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BUN、Cr均明显降低(P<0.05)。(2)实验第27周,正常组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0.48±0.05)L/L、(5.33±0.31)×1012/L、(8.10±0.75)、(0.95±0.08);模型对照组分别为(0.57±0.03)L/L、(5.89±0.34)×1012/L、(11.20±1.96)、(0.84±0.05);真武汤组分别为(0.52±0.01)L/L、(5.60±0.15)×1012/L、(9.94±1.45)、(0.93±0.04)。三组大鼠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及真武selleck Adavosertib汤组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模型对照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真武汤组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P<0.05)。(3)实验第27周,正常组的nephrin、podocin表达水平分别为(1.80±0.09)、(1.94±0.08);模型对照组分别为(1.00±0.07)、(0.99±0.05);真武汤组分别为(1.54±0.06)、(1.61±0.07)。三组大鼠的nephrin、podoc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及真武汤组的nephrin、podocin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真武汤组的nephrin、podocin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真武汤可通过改善代谢紊乱、增加nephrin和podocin基因表达,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损伤,改善肾功能,真武汤可能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