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医院接受诊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Mucosal microbiome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两组手术后6个月时进行生活能力的评估,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探讨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恢复情获悉更多况,并采取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在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能力评估情况为,观察组生活能力评估为Ⅰ级的患者占32.35(11/34),与对照组比较(P<0.05)。将两组护理满意度纳入统计学分析,观察组较高(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能力的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selleckchem相应的并发症,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左乙拉西坦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8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29例。单一组予以咪达唑仑治疗,联合组予以左乙拉西坦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脑神经相关因子及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STESS)。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单一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单一组Adavosertib体内实验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联合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抑制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低于单一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联合组STESS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与单一组的10.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促Short-term antibiotic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18日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NMES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膝关节功能的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64例患者,其中NMES组246例,常规康复组218例。NMES组在术后1个月内和术后1~2个月(SMD=0.80,95%CI=0.47~1.13,P<0.001;SMD=0.55,95%CI=0.15~0.96,P=0.008)的股四头肌肌力、术后3~4Z-VAD-FMK纯度个月的疼痛评分(MD=-0.62,95%CI=-0.88~-0.36,P<0.001)、术后1个月内和术后2~3个月的3 min步行试验(MD=25.18,95%CI=12.01~38.34,P<0.001;MD=31.37,95%CI=17.57~45.18,P<0.001)、术后3~6个月的屈膝活动度(MD=3Taurine.16,95%CI=1.01~5.31,P=0.04)Liver infection,均优于常规康复组。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36条健康调查简表生理方面得分、膝关节伸膝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康复相比,TKA术后联合NMES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出更好的临床疗效,但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早期睡眠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肺癌AM-2282供应商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睡眠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86例,年龄60~80岁,BMI20~27kg/m~2之间,ASA I-III级,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n=43)和对照组(Control组,n=43)。麻醉诱导前30分钟,SG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6~7水平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给予0.5%罗哌卡因7ml;Control组在相同位置给予生理盐水7ml。使用BIS-Vista监测术前最后1晚、术后第1晚及术后第2晚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指数和N3睡眠阶段;记录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的主观睡眠阿森斯失眠(AIS)评分;采取患者静脉血样,测定星状神经节阻drugs and medicines滞前(T1)、拔管后5分钟(T2)及术后第1天早上6:00(T4)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的浓度;采取患者晨尿样本,测定手术当天早上6:00(T3)、术后第1天早上6:00(T4)、术后第2天早上6:00(T5)晨尿中6-羟基硫酸褪黑素(6-HMS)的浓度;记录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术后抑郁发生率、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最后SGB组有36例患者,Control组有35例患者纳入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大多出现失眠,但与Control组相比,SGB组患者术后第1晚及术后第2晚的睡眠持续时间更长(P<0.05),睡眠效率指数更高(P<0.05),N3阶段睡眠时间更长(P<0.05);与Control组相比,SGB组患者术后AIS评分更低,术后失眠率更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SGB组患者在T2、T4时间点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浓度更低(P<0.05),T5时间点晨尿中6-HMS浓度更高(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拔管时间、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谵妄发生率、术后抑郁发生率无明DS-3201 NMR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SGB可以改善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客观及主观睡眠,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MLN8237体内析评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抗凝药物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文献。按照研究纳入Genetic studies/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研究数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该工作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Meta分析应用Rev Man 5.3软件完成。评估抗凝治疗PV再通率、PVT进展、静脉曲张出血率及任何部位出血率。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共计437例PVT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凝组与未抗凝组比较PV再通率(RR=2.33,95%CI:1.80~3.02,P<0.00001)及Pwww.selleck.cn/products/bmn-673VT进展(RR=0.50,95%CI:0.29~0.87,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静脉曲张出血(RR=0.85,95%CI:0.14~5.21,P=0.86)、任何部位出血(RR=0.96,95%CI:0.24~3.83,P=0.96)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治疗可提高肝硬化患者PV再通率,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大黄蒽醌类提取物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脓毒症小鼠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

背景:免疫细胞过度防御反应介导的全身寻找更多性“炎症风暴反应”过程是脓毒症关键的病理机制。巨噬细胞主要被分成M1型和M2型,M1型主要通过释放TNF-α、IL-6等介导促炎反应,CD16/32和i NOS是它的标志蛋白。而M2型的标志蛋白是CD206和Arg-1,它主要通过释放IL-4、IL-10等来抵抗炎症反应和修复组织。另外,标志蛋白F4/80象征着所有活化的巨噬细胞。据报道,M1型巨噬细胞在脓毒症早期表现为失控性激活,与“炎症风暴反应”和器官的炎性损伤密切相关。游离型蒽醌(FA)和结合型蒽醌(CA)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均具有显著的抗炎症反应药效。既往研究证实,大黄蒽醌类成分能够逆转脓毒症的“炎症风暴反应”,缓解肝肺损伤。但是,大黄蒽醌类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逆转脓毒症炎症反应、保护肝肺损伤的研究尚缺乏,需要进一步证实。目的:采用脂多糖(LPS)腹腔注射法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探讨大黄FA和CA提取物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和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雄性、健康的balb/c小鼠分成对照组(CG组,n=10)、脓毒症模型组(LPS组,n=10)、大黄游离型蒽醌治疗组(FA组,n=10)及结合型蒽醌治疗组(CA组,n=10),共4组。除CG组外,LPS组、大黄FA和CA治疗组小鼠均构建脓毒症模型,方法为LPS腹腔注射法,剂量为15mg/kg,而CG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大黄FA和CA粉末采用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进行溶解和配制,溶度为10mg/ml,在造模前12h和造模后2h采取灌胃给药,剂量为100mg/kg;而CG组和LPS组给予0.5%CMC-Na溶液灌胃。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12h后收集和保存小鼠的血清、肝和肺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和肺组织在病理学方面中的变化;血清、肝和肺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10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肝和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和CD20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和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另外两个标志物i NOS和Arg-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acemaker-associated infection结果:1、CG组小鼠一般情况正常,而LPS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差,表现为精神不佳、活动减退、呼吸急促、拉稀便、抱团和竖毛现象,显微镜下观察到肝和肺组织发生较明显的炎性病理损伤(P<0.05);与LPS组相比较,大黄FA和CA治疗组小鼠的一般情况有所好转,肝和肺组织的炎性病理损伤明显缓解,但差于CG组(P<0.05)。2、与CG组相比较,LPS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明BMS-354825显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较,大黄FA和CA灌胃治疗后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P<0.05)。3、LPS组小鼠肝和肺组织中F4/80、i NOS和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G组,CD206和Arg-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G组(P<0.05),而IL-10未见明显差异,表明LPS可能将巨噬细胞诱导为M1型;与LPS组相比较,大黄FA和CA灌胃治疗显著抑制小鼠肝和肺组织中F4/80、i NOS和TNF-α蛋白的表达,促进CD206、Arg-1和IL-10蛋白的表达(P<0.05),表明大黄FA和CA治疗后抑制了M1型极化,促进了M2型极化。结论:脓毒症小鼠伴有较明显的肝和肺组织的炎性病理损伤,同时肝和肺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数量上升,M1型巨噬细胞表现出过度激活;而大黄FA和CA提取物治疗后均能够抑制M1型极化、促进M2型极化,通过调节M1/M2比值的平衡来抑制LPS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脓毒症小鼠肝和肺组织的炎性损伤。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取穴中药离子导入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取穴中药离子导入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KOA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2组患者均予KOA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避开7∶00-9∶00(辰时)以外时间选取外膝眼、阴陵泉,避开17∶00-19∶00(酉时)以外时间选取阴谷Recipient-derived Immune Effector Cells穴、委中穴分别进行1次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每次20 min;观察组在7∶00-9∶00(辰时)选取外膝眼、阴陵泉,17∶00-19∶00(酉时)选取阴谷穴、委中穴分别进行1次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每次20 min。7 d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2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疼痛程度(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ISOA指数)及健康状况(SF-36评分)。结果 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VAS评分、ISOA评分、WZ-IETD-FMK使用方法OMAC评分、SF-36评分较干预前均降PF-02341066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取穴中药离子导入能有效缓解KOA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供临床优化KOA的中医外治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MC-LR和PS-MPs/NPs联合暴露通过氧化应激和扰乱钙稳态抑制斑马鱼早期心血管发育

研究背景由于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蓝藻水华在水面上大量繁殖,蓝藻毒素等有害物质会被释放到水体中,这将严重威胁到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一类具有300多种同源物的环状七肽,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是最危险和最普遍的变体之一。目前,全球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塑料废弃物,聚苯乙烯塑料(PS)是海洋中存在最丰富的塑料类型之一。这些塑料废弃CBT-p informed skills物进入水体后在多种因素的R428纯度综合作用下被分解成直径更小的微塑料/纳米塑料(PS-MPs/NPs),通过食物链逐层积累,塑料污染已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成为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跨界威胁。在水生环境中,MC-LR几乎总是与各种环境污染物共存。由于塑料的大量使用和塑料垃圾的产生,MC-LR和微塑料在淡水中共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以往的研究发现,MC-LR具有心脏毒性,MPs/NPs可以在生物体内产生积累效应,引发氧化应激,影响生长发育,然而,目前的研究更多关注于MC-LR或者PSMPs/NPs对生物体的单一毒性作用,关于MC-LR和PS-MPs/NPs的联合毒性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很少。目的本实验为研究MC-LR和PS-MPs/NPs对斑马鱼胚胎/幼鱼心血管发育的影响,从而进行了为期168hpf的急性暴露。我们通过检测ROS和GSH、SOD、MDA的水平探讨MC-LR和PS-MPs/NPs联合暴露对幼鱼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通过AO、TUNEL染色探讨MC-LR和PS-MPs/NPs联合暴露对幼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探讨MC-LR和PS-MPs/NPs联合暴露对幼鱼心血管发育、钙离子通路以及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点击此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阐明MC-LR和PS-MPs/NPs联合暴露导致心血管毒性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将受精卵随机分组进行MC-LR单独暴露(0、1、10、100μg/L)、PS-MPs/NPs单独暴露(100μg/L)、(0、1、10、100μg/L)MC-LR+100μg/L PS-MPs/NPs联合暴露以及30 n M虾青素干预(100μg/L MC-LR+100μg/L PS-MPs/NPs+ASTA)。暴露时间为168hpf。2.检测PS-MPs/NPs颗粒在超纯水中的表征以及斑马鱼胚胎及幼鱼对微塑…

慢性鼻-鼻窦炎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性及干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探讨CRS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性,同时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CRS(湿热证)的患儿予鼻窦炎口服液口服,予四磨汤口服液作为基础治疗,分析治疗CRS(湿热Vascular biology证)后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导致腹痛的发作次数和腹痛程度。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临床研究一为CRS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性观察,选定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门诊及病房以腹痛为主诉的、年龄在3~14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24例,在就诊当日统计腹痛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超声情况,判断是否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标准,回顾性分析是否有鼻塞、流涕、咳嗽、咽异物感、打鼾、头痛等症状,记录各症状出现频次,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确诊是否合并CRS,分析相BYL719关性及危险因素。临床研究二为治疗CRS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导致腹痛的发作次数和腹痛程度,选取143例(最终129例)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CRS(湿热证)诊断的患儿,根据家长及患儿意愿分为试验79组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口服作为基础治疗,加用鼻窦炎口服液(具体用量根据说明书)口服治疗,总疗程为3周。对照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口服治疗3周。记录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exidartinib-plx3397.html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积分评分情况,记录两组随访6个月的腹痛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本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1.224例腹痛患儿中,有197例患儿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143例患儿满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CRS(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占比72.59%。2.治疗CRS后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导致腹痛的情况:(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4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治疗优于对照组。(2)统计随访6个月内疼痛评分的情况:试验组治疗有效(P=0.03<0.05),对照组治疗效果不明显(P=0.103>0.05)。3.安全性分析:本研究中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部分CRS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明确相关性。2.系统治疗CRS(湿热证)后,可有效减少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导致的腹痛的发作次数并减轻疼痛程度。

90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哮喘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支气管哮喘患儿900例,男615例、女285例,中位年龄2.3(1.3~3.9)岁。婴幼儿期559例、学龄前期246例、学龄期92例,不同年龄组男性比例、确诊时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男性比例较高,首诊确诊比例较高。入院后首次诊断为哮喘的患儿比例为63.5%。因轻度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患儿占76.6%,其中婴幼儿较多(475例,52.8%),其次为学龄前期患儿确认细节(180例,20.0%)。900例患儿中,501例(55.7%)痰培养检出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比例最高(26.9%),其次为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4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为25.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16.3%)。不同年龄组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G试剂P<0.01)。共224例患儿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119例次(53.1%)吸入性过敏原阳性,76例次(33.9%)食源性过敏原阳性;尘螨阳性比例最高(27.7%),其次为屋尘(8.9%)。不同年龄组间大部分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屋尘、猫狗毛、树组合、桑树等)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哮喘急性发作是<6岁哮喘患儿最主要的住β-lactam antibiotic院原因,大部分患儿为首诊确诊哮喘。呼吸道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最主要诱发因素。应重视哮喘患儿过敏原筛查与过敏性鼻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