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呼吸道多能干细胞临床规模化生产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目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造成的结构性肺损伤至今缺少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2011年Cell期刊首次报道了可以分化为全谱系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远端呼吸道多能干细胞(DASC),点击此处以及在体外DS-3201抑制剂大量培养人类DASC的方法,开拓了干细胞疗法修复和重塑气管与肺泡组织的新前景。然而,推广DASC的临床试验和治疗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开发更高效、安全、低成本的DASC临床规模化生产方法。方法:支气管镜刷取呼吸疾病患者微量远端呼吸道上皮组织,使用基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J2)滋养层的经典方法进行DASC提纯与扩增。开发高通量无标记微流控技术,实现DASC传代扩增过程中的DASC-3T3-J2高效分离,以取代差速消化和免疫磁珠等经典方法。并探索使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替代3T3-J2滋养层,实现人类DASC的无异源化培养;使用Collagen I、Laminin取代滋养层细胞。结果:从呼吸疾病患者远端呼吸道上皮组织中可以提纯培养具备健全多谱系分化功能的DASC;新式微流控技术可以根据DAbioactive endodontic cementSC与3T3-J2滋养细胞的物理性状差异进行高效细胞分离,达到80±5%DASC纯度和80±5%回收率;h AMSC可以替代经典3T3-J2滋养层进行DASC长期培养;使用Laminin、Collagen I铺层可以替代滋养层进行DASC短期培养。结论:本课题针对医用DASC的生产提出了创新性的改良方法。微流控细胞分离技术的运用极大提升了临床规模DASC生产的可行性,并降低生产成本;人源细胞滋养层和无滋养层培养方法的开发可提高DASC生产的安全性,并降低质控成本。这项研究对推广DASC的临床试验与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口服及聚焦超声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炎性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口服及聚焦超声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炎性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3—8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150例过敏selleckchem E-616452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50例、超声+中药组50例、超声+中药+穴位贴敷组nano-microbiota interaction50例。超声组给予聚焦超声手术治疗,超声+中药组给予聚焦超声手术和中药辨证口服1个月,超声+中药+穴位贴敷组给予聚焦超声手术、中药辨证口服1个月及穴位贴敷1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炎性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IgE、IL-4、IL-6、EO#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Baricitinib体内超声+中药组均明显低于超声组(P均<0.05),超声+中药+穴位贴敷组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3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超声+中药组均明显高于超声组(P均<0.05),超声+中药+穴位贴敷组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37/50)、86%(43/50)、96%(48/50),超声+中药组均明显高于超声组(P均<0.05),超声+中药+穴位贴敷组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口服中药及聚焦超声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新凝血标志物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87例DIC患儿(观察组)并根据其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6例Erastin)和死亡组(21例),另外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DIC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组别TM、TAT、PIC和t-PAIC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TAT、PIC和t-PAIC在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IVH、脓毒症和PI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immune modulating activityc回归分析显示,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脓毒症和PIH是新生儿发生DIGalunisertib体内实验剂量C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和t-PAIC联合诊断新生儿DIC的价值优于单独诊断。死亡组TM、TA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2组PIC、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升高是影响新生儿DI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TAT为21.72μg/L时,其预测新生儿DI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6~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2%。结论 TM、TAT、PIC和t-PAIC联合应用对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基于临床疗效评价的变应性鼻炎中医诊疗指南用药分析

目的:基于变应性鼻炎中医用药临床疗效评价示范研究,探索疗效评价方法在形成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用药证据中的作用,以期丰富指南制定证据来源。方法:收集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真实世界用药数据进行疗效评价,使用SPSS16.0计算临床证候、主方、用药的指南符合度,按照指南符合度对疗效及用药进行关联分析,比较临床实际应用与现行指南的用药差异。结果:收集病例198例,将临床用药分别与变应性鼻炎相关指南比较,发现临床证候符合度均在70Smoothened Agonist分子量%以上,除指南证候外,临床还有六经辨证及其他兼夹证候;临床中主方用药的指南符合度与疗效呈正相关趋势。临床常用药与指南推荐用药存在一定差异,如临床肺气虚寒证常用白芷、辛夷、五味子等,肾阳不足证常用白术、牡蛎等,脾气虚弱证常用茯苓、桂枝、辛夷等药物,儿童肺气虚寒证常用诃子、蝉蜕、干姜、人参等,肺脾气虚证常用山药、薄荷、砂仁、干姜等。成人及儿童常用药亦存在一定差异,如肺气虚Toxicant-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寒证下成人常用白芷、辛夷、蒺藜,儿童常用人参、白芍、茯苓,肺经伏热证下成人常用柴胡、细辛、半夏、苍耳子,儿童常用鱼腥草、薄荷、陈皮、神曲。结论:通过疗效评价的方法,筛选出确有疗效的用药方案,有助于从临床有效性的角度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补充即时、客观、符NSC 125973说明书合临床实际的用药证据。

健康信念护理结合持续性呼吸练习指导对肺癌术后病人呼吸功能及自我护理意识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护理结合持续性呼吸练习指导对肺癌术后病人呼吸功能及自我护理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85例肺癌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信念护理结合持续性呼吸练习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效果,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两组病人护理前后自我护理意识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immunotherapeutic targetVC)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BI 10773体外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ESCA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信selleck PLX4032念护理结合持续性呼吸练习指导可有效促进肺癌术后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提高其自我护理意识水平。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假病毒库的构建及其病毒滴度分析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5 HPAIV)在禽类中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极强,必须在BSL-3实验室中操作,因此实验环境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瓶颈。本研究制备19株H5 HPAIV的假病毒,构建H5 HPAIV假病毒库;利用假病毒模型获得高血凝效价的重组病毒,为在BSL-2实验环境下进行流感病毒的研究、疫苗的制备、疫苗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一种便捷的方法。本研究利用PEI转染、磷酸钙转染、脂质体转染三种转染方法制备流感假病毒,比较转染效率后选择磷酸钙转染法制备假病毒;将4株H5 HPAIV的HA或NA基因片段插入pCMV/R载体,获得3个HA和4个NA重组质粒,两两随机组合后的HA、NA质粒与p CMV/RΔ8.9质粒、p HR-CMV-Luc质粒构成4质粒系统,利用磷酸钙法将4个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获得12株假病毒,血凝实验检测发现假病毒的血凝效价在100~400HAU/m L之间、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75 k D、54 k D、50 k D和25 k D有特异性条带、荧光素酶试剂检测发现假病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RLA)在50~4.5×10~5之间,表明不同H5 HPAIV的HA和NA相互匹配会对假病毒的血凝效价和RLA造成影响;从WHO推荐的H5 HPAIV候选疫苗株中筛选出0到9分枝中的19株代表性病毒株,利用其HA核苷酸序NSC 119875浓度列构建进化树,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制备对应的假病毒,检测后发现19株假病毒粒子血凝效价与p24蛋白含量的比值都是正常的,但是部分假病毒的血凝效价及RLA偏低;从中选择高RLA的A/Thailand(KAN-1)/2004(TH)株和低RLA的A/blackbird/Hunan/1/2004(HN)株,互换两者的HA和NA质粒制备嵌合假病毒,发现TH嵌合假病毒的RLA仍然高于HN嵌合假病毒的RLA;比较TH株和HN株HA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共17处氨基酸有差异,再分别以两株病毒的HA蛋白作为骨架蛋白突变这17个氨基酸,比较突变假病毒的功能性,确定42、44和53是关键性位点;为确定三个位点是否会提高重组病毒血凝效价Z-IETD-FMK浓度,通过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拯救HN突变重组病毒和HN重组病毒,经细胞和鸡胚扩增后发现HN突变重host genetics组病毒的血凝效价高于HN重组病毒;利用HN突变重组病毒灭活疫苗和HN重组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假病毒中和实验(Pseudovirus neutralization,PN)检测免疫血清中和效价,发现HN重组疫苗免疫血清和HN突变重组疫苗免疫血清中和效价无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H5 HPAIV假病毒库,并利用假病毒模型在不改变重组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的基础上提高重组病毒的血凝效价,为后续H5 HPAIV疫苗及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残余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风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残余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283例OSAH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建模队列(n=198)和验证队列(n=85),并根据术Naporafenib molecular weight后12个月是否存在ONeuroscience EquipmentSA残余,将建模队列患儿分为VX-765溶解度治愈组(n=145)和术后OSA残余组(n=5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AHS患儿术后OSA残余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利用验证队列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283例OSAHS患儿中,有75例(26.5%)患儿发生术后OSA残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4 kg/m~2、术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8次/h、术前自发觉醒次数>8次/h、合并哮喘均是OSAHS患儿术后OSA残余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良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预测的风险≥6%时,使用该模型评估OSAHS患儿术后OSA残余发生风险会获得更多的收益。结论 体质指数>24 kg/m~2、术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8次/h、术前自发觉醒次数>8次/h、合并哮喘是OSAHS患儿术后OSA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术后OSA残余的高风险患儿。

肺康复训练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为肺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方法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拟行肺癌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78)与对照组(n=76)。试验组在术前2周开selleck Colforsin始进行肺康复训练,同时为患者制订个体化营养方案;对照组不进行肺康复训练,不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PUN30119 MWWD)、营养状况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周,试验组肺癌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表(FACT-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试验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等]、6MWD、营养Immuno-related genes状况指标[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0%vs.46.0%,P<0.05)。结论 肺康复联合营养干预可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康复。

PD-1信号通路在硫酸脑苷酯介导的抗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LGK-974说明书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信号通路在硫酸脑苷酯介导的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WTBALB/c小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硫酸脑苷酯治疗哮喘组、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和硫酸脑苷酯+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每组5只。四组哮喘小鼠采用鸡卵清蛋白(OVA)和PBS致敏和激发,其余各组在相应时间用等量PBS替代;硫酸脑苷酯治疗哮喘组和硫酸脑苷酯+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在激发前1 h腹腔注射硫酸脑苷(20μg/只),其余各组在相应时间用等量PBS替代;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和硫酸脑苷酯+抗PD-1mAb治疗哮喘组于硫酸脑苷酯干预前24 h腹腔注射抗PD-1单克隆抗体(500μg/只),其余各组在相应时间用等量PBS替代。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PD-1~+T细胞数量;HE和PAS染色检测肺组织学和支气管杯状细胞数量;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ELISA法检3-Methyladenine使用方法测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和IL-13水平。结果: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加;气道基底膜杯状细胞数量以及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数量、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和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哮喘对照组(均P<0.01)Biomass organic matter。硫酸脑苷酯+抗PD-1 mAb治疗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高;气道基底膜杯状细胞数量以及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数、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和IL-13水平明显高于硫酸脑苷酯治疗哮喘组(P<0.01或P<0.05)。硫酸脑苷酯治疗哮喘组小鼠肺PD-1~+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哮喘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硫酸脑苷酯可能通过激活PD-1信号通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30例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脾气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非药物治疗(体育活动、心理及营CRISPR Products养咨询、睡眠指导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补中益气颗粒,每次1袋,tid,冲服。两组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疲乏症状量表(FSI)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慢性病治疗相关疲劳功能评估(FACIT-F)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评价、免疫功能指标的BLZ945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FACIT-F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评分在社会家庭状况维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其他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腹胀1例。结论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肺癌Decitabine IC50癌因性疲乏能够改善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