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Fib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medial epicondyle abnormalitiesD)、纤维蛋白原(Fib)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下肢血管超声更多检查结果 [是否形成DVT]分为DVT组(n=17)和非DVT组(n=63),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D、Fib]及WELL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分析D-D、Fib、WELLS评分及三者联合预测DVT的价值。结果DVT组PT、INR、D-D、Fib水平及WELLS评分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Fib、WELLS评分是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D-D、Fib、WELLS评分及三者联合诊断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793、0.872、0.97更多4,三者联合诊断DVT的效能高于单一指标(P <0.05)。结论 D-D、Fib联合WELLS评分可以提高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慢性骨髓炎TNFR1和炎症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究肺炎克雷伯菌致慢性骨髓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和炎症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MC3T3-E1细胞为感染组,正常MC3T3-E1细胞做对照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前后细胞培养液TNFR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MC3T3-E1细胞凋亡情况;利用TNFR1阻断抗体孵育感染后的细胞,BMS-907351浓度检测细胞上清液TNFR1、CRP、TNF-α和IL-6水平,以验证TNFR1阻断抗体对肺炎克雷伯菌诱导的CRP、TNF-α和IL-6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MC3T3-E1细胞后,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促进细胞TNFR1、CRP、TNF-α和IL-6表达;使用TNFR1阻断抗体LY2835219体内孵育感染后的细胞,降低细胞TNMedical emergency teamFR1表达水平,同时抑制细胞CRP、TNF-α和IL-6的表达。结论 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导致的慢性骨髓炎进展中TNFR1的表达正向调控了细胞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

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某院肿瘤内科收治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紫杉醇+顺铂(TP)化疗给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指标[糖类抗原125(CA125)、癌Barasertib胚抗原(CEA)、S100钙结合蛋白A2(S100A2)]、临床疗效、治疗后3年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和CEA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A2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Farmed sea bass。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0.00%和97.14%,均高于对照组的37.14%和77.1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年总生存期(OS)、总生存率、MC3使用方法无进展生存期(PF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化疗治疗方案,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清CA125、CEA、S100A2水平,使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情况获益,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筛选预测卒中后癫痫发作(post-stroke seizures, PSS)的有效指标。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首次诊断为AIS的老年患者。随访1年,根据是否继发PSS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根据观察组患者继发PSS的时间进行亚组分组。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AY-22989核磁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分别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患者出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院时的预后。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病灶部位、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NIHSS评分≥11分、高血压病、心源性脑栓塞型(CE)和基线NIHSS评分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梗死(OR=1.702,95%CI 1.172~2.471,P=0.005)、HT(OR=2.384,95%CI 1.605~3.434,P<0.001)和NIHSS评分≥11分(OR=1.723,95%CI 1.188~2.500,P=0.004)是PS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早期癫痫发作组(early-onset seizures, ES)和晚期癫痫发作组(late-onset seizures, LS)的对比: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46.8%)是本组病例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也是LS组常见的发作类型(50.4%)。ES组患者常见的发作类型是局灶性发作(47.8%)。另外,ES组负性情绪比例(65.2%)和mRS评分[2(3,4)]均高于LS组[37.4%,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质梗死、HT和NIHSS评分≥11分是PSS的独立危险因素。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是本组病例最health biomarker常见的发作类型,并常见于LS组。ES组常见的发作类型是局灶性发作,并常伴随负性情绪和更差的预后。

METTL3通过m6A修饰β-catenin影响顺铂诱导肺癌细胞DNA损伤的修复

目的 基于顺铂诱导肺癌细胞DNA损伤细胞模型,探讨甲基转移酶样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介导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修饰β-catenin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顺铂诱导,建立A549细胞DNA损伤模型,再接受合成METTL3 siRNA和siRNA空载质粒(NC)转染。将细胞分成对照组、顺铂诱导组、顺铂诱导+siRNA组、顺铂诱导+NC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ETTL3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β-catenin、H2AX、ERCC1、NDRG1和ATM的蛋白表达,m6A RNA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测获悉更多定RNA中m6A的水平。结果 成功转染METTL3 siRNA后,A549细胞中METTL3 mRNA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顺铂诱导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1),凋亡率上升(P<0.01),细胞周期G0~G1期延长,S期和G2~M期均缩短(均P<0.01),METTL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P<0.01),H2AX、ERCC1、NDRG1蛋白表达上升(均P<0.01),ATM和β-cateurine biomarkernin蛋白表达下降(均P<0.01),m6A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顺铂诱导组相比,顺铂诱导+siRNA组上述趋势更加显著;而顺铂诱导selleck HPLC+NC组细胞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TL3敲低通过m6A修饰β-catenin抑制顺铂诱导肺癌细胞DNA损伤的修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头痛与肾素活性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头痛与血浆肾素活性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selleck激酶抑制剂至2021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科收治的291例原selleck产品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主诉症状有无头痛分为头痛组(122例)与无症状组(169例)。检测两组患者立位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并计算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两组间肾素活性水平、ARR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结果 头痛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症状组比较,头痛组血浆肾素活性显著升高,ARR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头痛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头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空腹血糖、血浆肾素活性是头痛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bioinspired reaction 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肾素活性水平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头痛的危险因素,而年龄越大、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头痛发生可能性越低。

基于NLRP3相关炎症因子探讨宣痹通络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宣痹通络膏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 AGA)大鼠的作用机制及NLRP3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各10只。中药组给予宣痹通络膏3.2 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苯溴马隆7 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20 ml/(kg·d)生理盐水xylose-inducible biosensor灌胃。观察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干预48 h后血清血尿酸水平、ELISA检测IL-1β、WB检测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Enasidenib-1相关蛋白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造模4 h后开始升高,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12 h后,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24 h后中药组肿胀程度低于西药组、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48 h后,西药组、中药组肿胀程度均低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给药后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β蛋白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血清IL-1β蛋白含Mirdametinib供应商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抑制IL-1β的表达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滑膜组织NLRP3、Caspase-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滑膜组织NLRP3、Caspase-1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滑膜组织NLRP3、Caspase-1表达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宣痹通络膏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体信号通路减少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抑制IL-1β分化成熟,从而抑制组织炎症。

基于古籍文献分析藏医诊治“日擦贡布乃”(骨髓炎)

对藏医古籍文献中骨髓炎的发病分期、病因与主要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骨髓炎属于藏医“日擦乃”范畴,称为“日擦贡布乃”。该病分为出血期、黄水期和出脓期3个时期。发病初期为RAD001体内实验剂量出血期,由外伤等引起局部破损而出血,此期发病急,局部皮温升高,伴有全身发热或发冷,局部疼痛较明显,一般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治法;发病中期为黄水期,随着出血点的控制和组织间液的不断渗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采用消肿止痛、化湿散瘀、扶正接骨的治法;发病后期为脓期,随着组织间液化脓穿破从皮肤坡口渗出Genetic abnormality,常会出现脓腔、窦道、发臭等表现,采用排毒拔脓、祛腐生肌、收湿敛疮的治法。同时采用维护三胃火、调节三因、补益肝肾、改善营养等疗法。从黄水期开始,为消退局部炎症、拔脓排毒、修复破Smoothened Agonist说明书损骨、愈合创面和窦道,可应用外敷藏药膏剂联合口服治疗,3个时期均通过饮食、起居、药物、外治4种疗法兼治。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与输血量、铁过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RAD001试剂-thrombin Ⅲ,AT-Ⅲ)、D-二聚体(D-Dimer,D-D)与输血量、铁过载的相关性,为规范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临床输血、祛铁和早期预测血液高凝状态及预防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入组标准及其分组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09月至2021年0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病区收治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58例,年龄在2周岁至14周岁,连续反复规范治疗至少1年,按患儿输血量及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分组:(1)按输血量水平不同分为低输血量组11例、常规输血量组28例和高输血量组19例,共三组;(2)按SF含量水平不同分为<2000μg/L组23例、2000~5000μg/L组20例、>5000μg/L组15例,共三组;(3)随机选取同期到我院儿童保健科行健康体检儿童22例为健康对照组。(2)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地中海贫血β基因类型、血常规、血清铁蛋白、输血量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 Assay,ELISA)测定入组者血浆中AT-Ⅲ、D-D的含量。(4)采用SPSS27.0进行统计比较组别间的差异性。结果:(1)血浆AT-Ⅲ:在输血量水平不同组别中:高输血量组与对照组、常规输血量组比较,血浆AT-Ⅲ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对照组>常规输血量组>高输血量组;低输血量组与常规输血量组、高输血量组、对照组血浆AT-Ⅲ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SF含量水平不同组别中:对照组与2000~5000μg/L组、>5000μg/L组血浆AT-Ⅲ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2000~5000μg/L组小于对照组,>5000μg/L组小于对照组;<2000μg/L组与2000~5000μg/L组、>5000μg/L组血浆AT-Ⅲ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2000μg/L组大于2000~5000μg/L组,<2000μg/L组大于>5000μg/L组;对照组与<2000μg/L组血浆AT-Ⅲ水平差异无显著Imidazole ketone erastin价格性(P>0.05);2000~5000μg/L组与>5000μg/L组血浆AT-Ⅲ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血浆D-D:在输血量水平不optical biopsy同组别中:对照组与低输血量组、高输血量…

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血浆TXB2、6-K-PGF1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浆血栓Z-IETD-FMK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介入治疗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按1∶1比例选取同期进行Y-27632健康体检的45例非脑梗死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及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大面积梗死、中面积梗死、小面积梗死患者的血清Hcy、血浆TXB2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但不同梗死面积患者的血浆6-K-PG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明显低micromorphic media于治疗前和预后不良组(均P<0.05);而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呈正相关(r=0.518,P<0.05;r=0.601,P<0.05);血清Hcy及血浆TXB2、6-K-PGF1α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0.412,P<0.05;r=0.557,P<0.05;r=0.349,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均较非脑梗死人群高,且其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检测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对于了解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