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外泌体miR-346与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果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346与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患者治疗结果的关系,为治疗MDR-TB患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结核病门诊收治的406例MDR-TSB203580体内实验剂量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浆外泌体miR-346表达水平,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分析血浆外泌体miR-346对治疗结果的预测价值,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外泌体miR-346表达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标准治疗后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分为治疗结果良好组和治疗结果不良组。结果 透射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鉴定到典型的外泌体特性,即成功提取到血浆外泌体。治疗结果不良组更多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或HIV感染,肺空洞、抗酸杆菌涂片阳性度>1+、既往治疗史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的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治疗结果良好组,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果良好组[0.61(0.46,0.74)]相比,治疗结果不良组[1.23(0.60,2.02)]血浆外泌体miR-34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Z=-13.185,P<0.001)。经ROC曲线分析,血浆外泌体miR-346预测MDR-TB治疗结果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46~0.91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和86.7%,对应的截断值为0.8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肺空洞、抗酸杆菌涂片阳性度>1+、既往治疗史、氟喹诺酮类耐药和血浆外泌体miR-346高表达是MDR-TB治疗结果不良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 血浆外泌体AMG510体内miR-346高表达与MDR-TB治疗结果不良高风险有关,有希望作为MDR-TB治疗结局预测的有用标志物。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及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对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同期106例支气管哮喘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另选1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致炎细胞因子、TLR4、NF-κB、NF-Docetaxel配制κB抑制蛋白(IκB)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量、TLR4蛋白、NF-κB蛋白、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及不同肺炎支原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 (MMI)体抗体(MP-IgM)滴度致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感染组血清致炎细胞因子GNE-140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高滴度组、中滴度组血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低滴度组(P<0.05);感染组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TLR4蛋白、NF-κB蛋白、p-IκB蛋白均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感染组IκB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致炎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MP-IgM抗体中、高滴度中呈高表达,上述因子与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TLR4蛋白、NF-κB蛋白、p-IκB蛋白随着支气管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而升高,IκB mRNA相对表达量随之下降。

铁死亡相关基因与结肠癌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病情发展快。本研究利用铁死亡相关基因对结肠癌进行分型且对不同分型在生存时间及临床表型方面的差异进行评估,为探索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思路。首先,从TCGA-GDGSI-IX体内C官网下载结肠癌患者的表达数据,通过查找文献检索到60个铁死亡相关基因,筛选有显著差异表达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无监督聚类分型,同时比较各个分子亚型之间在生存时间和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运用单因素Cox分析法筛选出与预后相关性较高的基因并构建Lasso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对患者的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两组间生存时间的差异并确定风险评分PF-07321332细胞培养与其他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通过单因素独立预后分析和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筛选出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通过无监督聚类将样本分为两种分子亚型,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分子亚型在肿瘤分期这个临床特征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用5个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FDFT1、HMGCR、CARS1、AKR1C1、ALOX12)构建了Lasso回归模型,根据Lasso回归模型对患者的风险打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发现高、低风险组之间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差异。ALOX12、AKR1C1、CARS1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越高,患者的风险值越高;FDFT1、HMGmedical historyCR2这两个基因的表达量越高,患者的风险值越低。还可以得出风险值高、低两组的肿瘤分期、分级、生存状态有显著差异。综合单因素和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的结果,风险值、年龄、T分期是可以用于预测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铁死亡相关基因与结肠癌的预后、临床特征都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有助于针对结肠癌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的探索,为结肠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分子靶点和预后模型,为结肠癌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内服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CP-690550说明书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内服。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肝功能、湿热蕴结证主症评分、终末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临床综合疗效。Navitoclax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湿热蕴结证主症评分明显下降(P <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1);两组MELD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P <0.05)。结论 于西医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内服治疗HBV-ACLF(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疗效更优,有助于肝功能、中医证候的好转,以及进一步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肠道和肺炎性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ILC2)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分析

目的 探讨慢阻塞性肺病(COPD)肠道炎性2型固有淋巴细胞(iILC2)与肺部ILC2及其相关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熏烟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OPD组。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肺、肠组织的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天然ILC2细胞(nILC2)和iILCMedicaid reimbursement2细胞数量。使用Wright-Giemsa染色检测正常组和COPD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免疫细胞数量,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和IL-4的含SAHA使用方法量。结果 COPD小鼠肺、肠组织上皮细胞增生,部分萎缩或缺失,伴随炎细胞浸润,病理评分增加,BALF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显著增加。COPD小鼠肺组织iILC2数量、肠Ferrostatin-1体内组织nILC2和iILC2数量显著增加,BALF中IL-13和IL-4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COPD肺部iILC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增加可能与肠道iILC2细胞相关。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改变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价值: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评估手术和辅助化疗前后免疫状态变化对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科室接受诊治的210例LAGC患者,收集手术前和接受了3个周期辅助化疗后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率(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Circulating biomarkers,LMR)及LMR变化(change of 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cLMR),开发了基于术前LMR(preoperative 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pLMR)和cLMR的新型免疫状态变化评分(immunity change score,ICS)指标,并对于其预后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本研究对于ICS的定义:ICS=1,pLMR≤4.53和cLMR≤1;ICS=2,pLMR≤4.53且cLMR>1,或pLMR>4.53且cLMR≤1;ICS=3,pLMR>4.53和cLMR>1。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ICS是总生存的影响因素[ICS=2,RR=0.397,95%CI(0.260,0.608),P<0.001;ICS=3,RR=Trichostatin A采购0.080,95%CI(0.040,0.162),P<0.001)],IEPZ-6438作用CS为2和3的患者的OS较佳。此外,ICS的预测准确度优于pLMR和cLMR,且ICS的C指数[0.806,95%CI(0.746,0.865)]高于pLMR [0.717,95%CI(0.635,0.799),P=0.003)]和cLMR [0.723,95%CI(0.641,0.806),P=0.005)]。基于此构建了包含ICS、CEA和pTNM分期在内的Nomogram模型来预测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校准曲线和C指数[0.821,95%CI(0.783,0.859)]显示Nomogram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较高,且决策曲线分析证实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辅助治疗前后,患者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与LAGC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结合cLMR和pLMR的ICS可以更好地预测LAGC患者的预后。

2011—2020年武威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对2011—2020年武威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武威市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武威市2011—2020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购买PLX3397丙肝报告发病率及不同人群、precise hepatectomy地区及时间报告发病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对不同人群特征及地区的丙肝报告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武威市2011—2020年丙肝报告发病18 31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0.92/10万;其中2013年报告发病率最高(126.06/10万),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63.47/10万)。10年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的季节分布。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以40~69岁为主,占65.60%;女性病例数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人群的69.35%。凉州区报告发病16 631例,平均发病率为164.62/10万,报告发病例数及发病率均高于其他3县;其次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县,发病人数依次为642例(平均Ipatasertib溶解度发病率16.52/10万)、546例(平均发病率22.63/10万)、499例(平均发病率28.55/10万)。10年间武威市一区三县丙肝报告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8.03,P<0.001)。结论 2011—2020年武威市丙肝发病有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具有地区和人群差异。应该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监测和健康教育进行加强,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丙肝进行有效预防。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力敏腧穴阈值的测定

目的:观察力敏腧穴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体表分布并测量机械痛阈,探讨腧穴的力敏特性及其客观表征。方法:招募CNAG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组各60例,参照力敏腧穴探查方法配合手持测痛仪测量机械痛阈值,比较两组相应腧穴机械痛阈值,分析CNAG患Telaglenastat细胞培养者组力敏腧穴在不同经脉与部位上的差异。结果:CNAG患者组机械痛阈参考范围为0.24~0.44 kg,与健康受试者同穴区同侧比较,CNAG患者组腧穴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paediatrics (drugs and medicines)),其中CNAG组力敏腧穴高发区中庭的阈值最低;脾俞的阈值最高。CNAG患者力敏腧穴阈值存在部位差异,其中胸腹部力敏腧穴痛阈值最低,下肢部次之,腰背部力敏腧穴痛阈值较高(P<0.05)。结论:CNAPD0325901作用G患者力敏腧穴的痛阈值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对应腧穴阈值,且力敏腧穴不同部位的痛阈值也存在差异,表明力敏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为临床选穴及其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58例于2018年3月至20CCRG 81045浓度19年2月本院消化科收治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与研究组(应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各29例,对两组的疗效、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86%,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12例,治疗有效16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6.55%,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患者上腹疼痛、便血、嗳气、呕血症状评分分别为(2.09±0.42)分、(1.87±0.65)分、(1.98±0.56购买Fer-1)分、(1.97±0.82)分,观察组患者上腹疼痛、便血、Medial malleolar internal fixation嗳气、呕血症状评分分别为(1.23±0.22)分、(1.12±0.34)分、(1.14±0.32)分、(1.15±0.04)分,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呕吐、出现1例腹泻、出现1例口干,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呕吐、出现1例腹泻、出现1例口干,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方案更利于尽早缓解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参麦地黄汤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参麦地黄汤+坎地沙坦酯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Belumosudil IC50收治的8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组,分为常规组(单一坎地沙坦酯治疗)、治疗组(参麦地黄汤+坎地沙坦酯治疗),各43例,观察组间肾功能指标、肾间质纤维化指标、免疫炎症指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肾间质纤维化指Anaerobic hybrid membrane bioreactor标、免疫炎症指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GF-β1水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MCP-1水平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pamycin核磁P> 0.05)。结论 参麦地黄汤+坎地沙坦酯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作用显著,不但能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