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河南省≥60岁老年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血清流行病学资料,评价该人群HBV感染及免疫情况。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60岁住院患者61 82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 HBeAselleck NMR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HBcAb)等资料,分析≥60岁不同年龄组住院患者HBV血清学特征、不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住院患者HBsAg阳性分布情况。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男性和女性患者年龄与HBsAg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 61 820例≥60岁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为4.25%(2 626/61 820),其中60~64岁组HBsAg阳性率较高(5.13%),随年龄增长HBsAg阳性率逐渐下降,>89岁组HBsAg阳性率略上升(2.60%);HBsAb阳性率为52.16%(32 245/61 820),HBcAb阳性率为17.51%(10 822/61 820),不同年龄组HBsAb、HBcAb阳性率相近;HBeAg阳性率为0.43%(265/61 820),HBeAb阳性率为9.85%(6 088/61 820),随年龄增长HBeAg、HBeAb阳性率均呈逐渐下降selleck NMR趋势。≥60岁住院患者男性HBsAg阳性率(4.45%)高于女性(4.02%)(χ~2=6.868,P=0.009);60~64岁组、>64~69岁组男性HBsAg阳性率(5.52%、5.01%)均高于女性(4.70%、4.36%)(χ~2=5.405,P=0.020;χ~2=4.397,P=0.036),>79~84岁组男性HBsAg阳性率(2.23%)低于女性(3.37%)(χ~2=5.161,P=0.023),其他年龄组男性HBsAg阳性率与女性比Schmidtea mediterranea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患者HBsAg阳性率均逐渐下降,线性拟合趋势较好(男性χ~2=80.806,P<0.001;女性χ~2=28...
Author: admin
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过敏原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Y-27632 molecular weight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过敏原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开封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3岁反复喘息婴幼儿1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进行FeNO、肺功能以及过敏原检测。结果在喘息性肺炎组,<1岁与1~3岁食入性过敏原中鸡蛋白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支气管哮喘组,<1岁与1~3岁食入性过敏原中牛肉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支气管肺炎、喘息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在食入性过敏原鸡蛋白阳性率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支气管肺炎组,FeNO水平SCH772984半抑制浓度与鸡蛋白slgE呈正相关(P<0.05);在支气管哮喘组,FeNO水平分别与血清tIgE、鸡蛋白sIgE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反复喘息的过敏原情况不同,其中支气管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血清tlgE水平adjunctive medication usage呈正相关,临床可用血清tlgE水平来衡量气道的嗜酸性炎症情况。
基于RORγt/FoxP3免疫失衡探讨定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肺炎性损伤幼鼠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目的 研究Infectious illness定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肺炎性损伤幼鼠转录因子孤核受体(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定喘汤治疗RSV诱导肺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定喘汤组,每组6只。模型组、定喘汤组采用RSV滴鼻法建立肺炎性损伤模型。定喘汤组在第3天滴鼻2 h后给予定喘汤2 g/(kg·d)灌胃,1次/d,连续7 d。实验第8天取肺组织,观察肺损伤情况,计算肺湿干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RORγt、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获悉更多,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含量。结果 模型组幼鼠肺泡壁受损,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定喘汤组幼鼠肺泡壁损伤和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湿干比、肺组织中RORγt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肺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肺泡灌洗液中TGF-β、IL-10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定喘汤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湿干比、肺组织中RORγt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肺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肺泡灌洗液中TGF-β、IL-GNE-140分子式10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RSV诱导肺炎性损伤时RORγt/FoxP3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定喘汤可通过调控RORγt/FoxP3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调节免疫微环境,减轻RSV诱导肺炎性损伤。
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其他专科医护人员披露诊断时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其他专科医护人员披露HIV诊断时的心理体验,为提升患者HIV诊断披露意愿及医患双方诊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21年2月—2022年3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随访管理的1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RSL3作用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转录、分析并提炼资料。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其他专科医护人员披露诊断时的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担心遭受医护人员双PD-0332991纯度重污名,潜意识里并存自我污名;担心损害个人诊疗权益;希望体现个人诚信品质。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其他专科医护人员披露诊断时普遍存在病耻感,谨慎披露和隐蔽的披露方式可避免披露不当而遭受歧视或侮辱,可尝试实施综合姑息治疗干预措施,减少患者污名化体验,加强对HIV污名认知和应对技能的培训,同时呼吁政府和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执法监督armed conflict,保障医患权利,为患者营造舒心的就医环境,从而减轻患者披露负担,提升患者披露意愿。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胃溃疡患者ET-1、HMGB1、MMP-9、ERK1/2、PGE_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胃溃疡患者内皮素-1(ET-1)、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接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B组接受雷贝Emricasan分子式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效果、ET-1、HMGB1、MMP-9、ERK1/2、PGE2水平及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胃黏膜损伤改良Lanza评分。结果 B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Eskin infectionT-1、HMGB1、MMP-9、Adavosertib抑制剂ERK1/2、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B组的ET-1、HMGB1、MMP-9水平低于A组,ERK1/2、PGE2水平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GSRS、Lanz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B组的GSRS、Lanza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患者能够取得更佳的效果,有效改善ET-1、HMGB1、MMP-9、ERK1/2、PGE2水平,控制胃肠道症状,修复消化道黏膜损伤。
饮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健康教育对于其病情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LY294002帮助。方法 选取2022年2—11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饮食健康教genetic fate mapping育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饮食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率、饮食控制优良率、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及干预满意度评分。结果 饮食健康教育组血糖水平控制率为98.21%,高于常规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0 2,P<0.05)。饮食健康教育组饮食控制优良率为96.43%,高于常规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 9,P<0.05)。饮食健康教育组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和干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健康教育可较好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帮助患者更好控制血糖水平,还可提升患者糖尿病的知识掌握情PF-07321332研究购买况以及干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复方铝酸铋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复方铝酸铋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铝酸铋组与三联用药组各48例。三联用药组给予三联疗法,铝酸铋组在三联用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炎性因子(血清白介素-1β、C反应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 铝酸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三联用药组的83.33%(χ~2=4.414,P=0.036);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水平低于Bafilomycin A1 IC50治疗前,胃蛋白酶原Ⅰ/Ⅱ高于治疗前,且铝酸铋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三联用药组(P<0.01或P<0.05);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铝酸铋组低于三联用药组(P<0.01);铝酸铋组与三联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2%vs. 20.83%,χ~2=0.061,P=0.805)。结论 复方铝酸铋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PF-03084014关性胃溃疡效果较好,可缓解胃肠黏膜炎性反应,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且安全性较高。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钙磷代谢、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澄迈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CRF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电解质调节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46例)和观察组(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46例),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钙磷代谢、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升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AZD6738采购、尿素氮(BUN)、血肌酐(medical sustainabilityScr)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Gefitinib-based PROTAC 3 IC50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CRF患者,可调节钙磷代谢水平,改善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靶向EP300激活ERV-dsRNA通路诱导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
目的癌症作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免疫治疗已成为和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并列的第五大恶性肿瘤FUT-175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肿瘤的高度异质性特征等,只有部分患者能从中受益。因此亟需鉴定新的免疫治疗增敏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免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课题首先以乳腺癌为模型,鉴定了 E1A结合蛋白P300(E1ABinding Protein P300,EP300)具有调控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并通过多组学测序技术联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了 EP300通过调节肿瘤内源免疫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肿瘤细胞的免疫活性,重塑免疫微环境的分子机制。利用鼠源乳腺癌EMT6细胞系与小鼠脾脏原代培养淋巴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及小鼠皮下荷瘤乳腺癌模型,验证了 EP300调控免疫的功能,并进一步证实了 EP300作为免疫增敏靶标的可能性。最后在多个癌种病人数据库中,验证了病人样本中EP300表达与免疫通路活性以及免疫疗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明确EP300在肿瘤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并初步揭示了 EP300调Arabidopsis immunity控肿瘤免疫原性的作用机制,为表观遗传抑制剂的发展及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鉴定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以乳腺癌为模型,在人源乳腺癌MDA-MB-453细胞系中,以EP300小分子抑制剂A485为工具,通过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测序探究EP300的调控功能,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考察在乳腺癌细胞MDA-MB-453与SUM159中,抑制EP300活性后,细胞后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的形成情况,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Telaglenastat体内实验剂量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其胞质 RNA 感应信号通路与 IFN通路的激活情况。通过在MDA-MB-453与SUM159细胞中敲低EP300进行验证,明确抑制EP300后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功能。(2)基于转录组学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P300抑制剂A485处理后基因组注释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endogenous retrovirus,ERVs)的表达情况,并对ERVs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与分类,探索抑制EP300后形成dsRNA的原因。(3)利用鼠源乳腺癌EMT…
基于临床及CT影像特征评估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目的 分析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临床及CT影像特征,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 基于术后病理肿瘤退缩分级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进展点击此处期胃腺癌患者60例分为有效组(28例)和无效组(32例),两组均行术前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和新辅助化疗前后CT影像特征,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强化模式改变、厚度变化率和面积变化率(ΔS)Intestinal parasitic infection及新辅助化疗前后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变化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分化和ΔS是新辅助化疗疗效PF-6463922说明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组织分化联合ΔS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ROC曲线的AUC大于单一指标(P<0.05),其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和81.41%。结论 组织分化和ΔS是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