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来帕格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价值评估

研究背景:针对卫生总费用不断攀升、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等问题,我国于2016年提出了建设基于价值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目标,以合理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明确,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严重可恶化至右心衰竭甚至死亡。PAH靶向治疗药物分别通过内皮素、NO和前列环素途径发挥作用,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指南建议,对于初治PAH患者,联合作用于不同通路的靶向药物以控制疾病进展,首选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ERA)联合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5 inhibitors,PDE5i);对于经治PAH患者,在ERA联合PDE5i的基础上序贯加入司来帕格可延缓疾病进展。作为唯一上市的口服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司来帕格与其他PLX-4720采购类别的靶向药物在临床价值和经济学价值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司来帕格+ERA+PDE5i的治疗方案对比ERA+PDE5i是否具有成本效果,目前尚缺少全面的评估。研究目的:通过评估司来帕格与其他靶向药物的临床价值和经济学价值差异、评价在ERA联合PDE5i的基础上序贯加入司来帕格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决策和卫生政策制定提供证据信息。研究方法:1.使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决策工具评价靶向药物间临床价值和经济学价值差异。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和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网站,筛选并纳入司来帕格治疗PAH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使用不同特性的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对各文献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定性分析,总结司来帕格与其他类别靶向药物治疗PAH的临床价值和经济价值差异。2.使用药物经济学评价领域的成本-效用分析方法评价司来帕格的经济性。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通过构建Markov模型模拟疾病自然进程,根据PAH患者WHO功能分级(WHO functional class,WHO FC)划分模型状态。研究时限为30年,循环周期长度为26周,成本和健康产出的贴现率设定为5%。转移概率参数来自临床试验,成本参数来自中国公开发表数据。评价指标为累积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阈值设定为3倍2022年全国人均GDP,将基础分immunoreactive trypsin (IRT)析计算得到的ICER与WTP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性,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和情境分析对结论的稳健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方面,司来帕格增加了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因无法耐受不良事件停药率;与作用于NO途径的靶向药物相比,司来帕格增加了因无法耐受不良事件停药率。在有效性方面,司来帕格可改善患者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临床恶化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治疗率;前列环素类似物相较于司来帕格在改善WHO FC、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表现更优。成本-效用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0年的模拟计算,对于WHO FC II和FC III的PAH患者,与ERA联合PDE5i相比,司来帕格+ERA+PDE5i治疗方案的ICER为3045386.790元/QALY,为WTP的11.85倍。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中,对ICER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司来帕格成本和各FC状态间转移概率,各参数在预设范围内变化时,ICER始终大于WTP。在概率敏感性分析中,当WTP大于3031343.2元/QALY时,司来帕格+ERA+PDE5i具有成本效果的概LGX818 molecular weight率大于50%。在情境分析中,分别对司来帕格使用剂量、初始队列状态分布和研究时限进行参数调整,经过模拟计算得到ICER均大于WTP。研究结论:司来帕格适用于低危PAH患者的序贯治疗,但用药过程中应进行密切的药学监护。在当前医疗背景下,对于已使用ERA联合PDE5i治疗的PAH患者,序贯加入司来帕格不具有经济性。建议政府部门提高对PAH治疗现状的关注,并通过价格谈判减轻疾病经济负担。

多组学分析解析甘蓝型油菜种皮形成的遗传基础

菜籽油是世界第三大食用植物油,提高油菜籽含油量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油菜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储存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种皮在很多生物过程,如营养运输、控制种子大小以及抵御生物和非生物逆境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种皮中包含了色素、木质素、纤维等诸多次生代谢物,这些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与种皮的正常发育密不可分,其含量决定了种皮的颜色和厚度,并影响皮壳率(种皮重量占种子的比例)。通过调控种皮发育,降低种子皮壳率,可以提高胚Immediate access的比重,进而提高种子含油量。因此,阐明油菜皮壳率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挖掘调控种皮发育的关键基因,对提高油菜含油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382份甘蓝型FG-4592说明书油菜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以及从中选择的257份代表性材料、两个种子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全转录组关联分析(TWAS)等方法对油菜种子皮壳率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系统解析。研究通过TWAS分析鉴定到了超过700个基因与皮壳率显著关联,结合基因模块调控网络,发现BnaCCRL和BnaTT8可能通过调控木质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在种皮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GWAS分析,定位了调控皮壳率的3个QTL位点,并且在A09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热点QTL qSCC.A09,该QTL可能通过调控BnaTT8影响种皮中木质素的生物合成。为了验证Bna CCRL和BnaTT8的基因功能,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BnaCCRL和BnaTT8突变体中木质素含量、皮壳率以及种皮厚度显著降低,而种子KPT-330采购含油量显著增加。分析表明,BnaTT8可能通过一般苯丙烷途径间接调控木质素合成,从而影响皮壳率。并且首次通过酶活实验证明了BnaCCRL也具有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遗传、生物化学和代谢分析表明,BnaCCRL直接参与种皮木质素生物合成来调控油菜种子的皮壳率。除此以外,甘蓝型油菜种子皮壳率与含油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低皮壳率有利于种子积累更多的油脂。研究对含油量和皮壳率TWAS显著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了大量参与苯丙烷途径和油脂合成途径的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影响了油菜种皮和胚之间碳源分配。该研究全面解析了甘蓝型油菜皮壳率的遗传基础,克隆了两个调控木质素含量和含油量的基因。研究结果对于阐明油菜种皮形成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培育提供了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抑郁症负性解释偏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

目的 探索抑郁症负性解释偏向脑电反应特征。方法 招募抑郁症患者19例,均是来自2019年8月~2020年Ferrostatin-1小鼠1更多月在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病房诊治的患者,同时期社会招募正常对照17例,评估之后完成面孔情绪图片识别任务,收集中性面孔情绪图片识别准确率和两Lab Equipment组受试者面对面孔情绪图片时LPP波幅的差异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验证抑郁症患者负性解释偏向的行为学特点,并探索其脑电反应特征。结果 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患者识别中性面孔情绪图片的准确率显著下降(70.20±21.53,82.38±13.78,P=0.048),67.15%的错误偏向负性;处理面孔情绪图片时,抑郁症组面对中性(13.14±4.28)和悲伤(12.37±5.76)面孔情绪图片时的晚发正电位(LPP)波幅相当,显著高于面对开心(10.43±6.73)面孔情绪图片时,P<0.05;抑郁症组这种LPP波幅变化与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中认知因子分数呈正相关(P<0.01,r=0.692)。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解释偏向,其脑电生理变化反映了抑郁症负性解释偏向部分机制,事件相关电位有望成为探索抑郁症解释偏向脑电生理机制的一种手段。

过表达miR-378a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且抑制巨噬细胞向M1极化

背景:M2型巨噬细胞具有降低炎症因子及促进组织愈合的功能,因此,如何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部分miRNAs具有此功能。目的:探讨miR-378a对Raw264.7巨噬细胞系极化的影响。方法:首先使用脂多糖和干扰素γ协同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使用白细胞介素4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qRT-PCR检测各型细胞中内源性miR-378a的表FG-4592纯度达,验证miR-378a是否参与巨噬细胞的极化。通过慢病毒载体将miR-378a转染至巨噬细胞,筛选出lipid biochemistrymiR-378a稳定表达的细胞系,使用脂多糖和干扰素γ协同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使用白细胞介素4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ELISA检测巨噬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M1/M2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qRT-PCR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特征及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1)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后,各组Raw264.7细胞中内源性miR-378a的表达量均升高;(2)与未转染组比较,转染miR-378a组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细胞上清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S63845半抑制浓度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也明显降低(P <0.05);(3)与未转染组比较,转染miR-378a组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后CD206、白细胞介素10、精氨酸酶Ⅰ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细胞上清液中CD206、白细胞介素10水平也明显升高(P <0.05);(4)结果表明:过表达miR-378a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且抑制巨噬细胞向M1极化。

米曲霉用X(X=MPA,SiO_2和FA)修饰ZnS量子点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研究

ZnS量子点存在量子效率低、易团聚、表面缺陷态多及水溶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光电子器件和生物医学的应用要求。因此,本论文拟采用3-巯基丙酸(MPA)、二氧化硅(SiO_2)、叶酸(FA)和半胱氨酸(L-cys)对ZnS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改善其发光强度,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降低自身毒性,以期满足光电子器件和生物医学的应用需求。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采用水相合成法成功合成了具有立方闪锌矿结构的、粒径约为8.0 nm的MPA@ZnS量子点,结果表明:MPA修饰可改善Zn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水溶性和发光强度,其发光强度约为ZnS的3.7倍。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显示:MPA与ZnS(111)表面结合时,将有利于ZnS表面处的电子-空穴对的分离,降低表面无辐射复合,提高发光强度。米曲霉应用Biological removal结果表明: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添加MPA@ZnS量子点均能提高米曲霉及其代谢物产量,量子点的最佳使用浓度分别为25μg/m L(固体培养基)和75μg/m L(液体培养基),相应的生物量,蛋白质含量和曲酸产量约为空白培养基的1.85(1.99,液体),1.46和2.38倍。2.采用St(?)ber法成功制备了具有立方闪锌矿结构的、粒径约为6.1 nm的SiO_2@ZnS量子点,研究结果显示:SiO_2@ZnS量子点的发光强度为ZnS的1.35倍,其分散性和He La细胞毒性均得到了改善。培养基中添加SiO_2@ZnS量子点(浓度:50μg/m L(固体培养基)和75μg/m L(液体培养基))时,米曲霉的生物量,孢子浓度和胞外蛋白的含量分别为空白培养基的3.11(2.52,液体),2.39和1.70倍,说明SiO_2@ZnS量子点对米曲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3.采用两步法合成了粒径约为6.3 nm的FA和L-cys共同修饰的ZnS量子点(FA@L-cys@ZnS),实验结果表明:FA@L-cys@ZnS量子点较ZnS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PL研究结果显示:FA@L-cys@ZnS量子点光致发光强度高,为ZnMK-1775体外S量子点的1.6倍。细胞毒性结果说明:当添加量子点浓度达100μg/m L时,He La细胞存活率高达91.49%,毒性较低。米曲霉应用结果显示:固体培ABT-199半抑制浓度养基中添加50μg/m L FA@L-cys@ZnS量子点时,米曲霉的生物量和孢子浓度分别提高了1.58和2.05倍;液体培养基中添加75μg/m L FA@L-cys@ZnS量子点时,米曲霉的生物量和孢子直径分别提高了1.35和2.1倍。

泮托拉唑结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Smoothened Agonist半抑制浓度泮托拉唑结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女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Digital media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中心卫生院治疗的90例Hp感染伴慢性萎缩性胃炎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泮托拉唑结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反酸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恶心、头晕、便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泮Gefitinib分子式托拉唑结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女性Hp感染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Hp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

新型高丝氨酸脱氢酶的挖掘与改造研究

高丝氨酸脱氢酶(homoserine dehydrogenase, HSD)是L-高丝氨酸和L-苏氨酸等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然而由于其活性较低且受到L-苏氨酸等的反馈抑制作用,严重制约了L-高丝氨酸和L-苏氨酸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水平。该研究通过数据库检索,挖掘了8个不同来源的高PLX5622抑制剂丝氨酸脱氢酶。通过酶活测定分析法发现,来源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mmune recoveryistachyon)的高丝氨酸脱氢酶BdHSD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达到7.6 U/mg,且不受L-苏氨酸的反馈抑制,其催化最适pH为10.5,最适催化温度为38 ℃。随后本研究进一步对BdHSD进行定向进化,提高BdHSD的催化活性。通过多轮筛选获得了3个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BdHSD突变体T186A,N283K,A137T/I188V,其中突变体T186A酶活性达到10.3 U/mg,比野生型提高了35.6%。通过L-高丝氨酸发AZD2281酵分析发现,BdHSD突变体能有效提升L-高丝氨酸的合成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挖掘和改造了一个具有高效催化特性的高丝氨酸脱氢酶BdHSD,为L-高丝氨酸、L-苏氨酸和L-蛋氨酸等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了有力的催化元件。

心境障碍知晓情况调查:一项四城市多中心研究

目的 调查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社区居民对心境障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心境障碍治疗的态度。方法 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招募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精神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方式调查。采用自编心境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被试心境障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治疗态度。所有参与者都参加了面对面的采访,评估员指导被试下载“心情温度计”手机移动终端(APP),被试在线完成问卷填写。问卷中关于心境障碍的知晓情况以多选题形式展开调查,采用多重响应分析中的频率和交叉表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1 289份。被试对于心境障碍疾病名称的知晓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抑郁症(87.9%,1 133/1 289)、忧郁症(57.3%,739/1 289)、狂躁症(50.7%,653/1 289)、躁狂症(40.1%,517AZD1152-HQPA小鼠/1 289)、双相情感障碍(23.6%,304/1 289)、躁狂抑郁症(23.1%,298/1 289)、心境障碍(22.6%,291/1 289)、躁狂发作(21.3%,275/1 289)、双相障碍(14.4%,185/1 289)、轻躁狂(14.0%,180/1 289)。被试对于抑郁症和躁狂症典型案例的识别率分别是61.5%(793/1 289)及41.9%(540/1 289),精神专科门诊、女性、学生及在职、离异/分居、文化程度较高的被试对于抑郁症和躁狂症的识别率较高。被试获悉心境障碍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网络、电视广播、杂志书籍、亲戚朋友和社区宣传。对于获取心境障碍知识的必要性,66.2%(853/1 289)的被试认为有必要,30.7%(396/1 289)认为没必要,3.1%(40/immunocytes infiltration1 289)未做选择。对于心境障碍治疗方式的态度,62.2%(802/1 289)的被试认为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13.9%(179/1 289)认为只需要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4.8%(62/1 289)认为不治疗;不同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的被试对心境障碍治疗方式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T-199作用P均<0.01),其中女性、在职、已婚/同居、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试多认为不仅需要心理治疗,还需要药物治疗。结论 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居民对心境障碍尤其是躁狂症和双相障碍知识的总体知晓水平并不乐观,仍应加强对心境障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以提高心境障碍的早期识别和规范诊治水平。

长期秸秆还田下pHBA与硝态氮影响棉苗根系生长发育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秸秆还田作为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的重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前茬小麦秸秆集中还田,后茬棉花“苗弱晚发”,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pHBA)是麦秸还田后的主要化感物质,但pHBA抑制棉苗根系发育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CK)与小麦秸秆还田(S)2个处理,研究长期小麦秸秆还田下棉田土壤NO3–N和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与NO3–N吸收的影响;在水培条件下设置对照(CK)、硝酸钾(N)、对羟基苯甲酸(pHBA)、硝酸钾+对羟基苯甲酸(N+pHBA)四个处理,研究棉苗根系生长动态变化,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外源硝态氮减轻pHBA抑制棉苗根系生长的主要信号途径及相关基因,从硝酸盐的吸收转运、植物激素含量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方面进一步分析外源硝态氮减轻pHBA抑制棉苗根系生长的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秸秆还田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呈“先抑后促”的趋势,秸秆还田后31 d前,酚酸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棉苗根系活力和根系生长、抑制了棉苗对NO3–N的吸收利用,表明秸秆还田前期对棉株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秸秆的“肥料效应”,秸秆还田31 d后,秸秆的“肥料效应”大于酚酸的“抑制”效应,促进棉株根系的生长。(2)与对照(CK)相比,pHBA处理棉苗主根与侧根长度显著下降,而硝态氮可以减轻pHBA对棉苗根系生长的抑制,N+pHBA处理主根与侧根长显著高于pHBA处理。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pHBA处理影响了棉苗根系大量基因的表达,而N+pHBA处理可负调控部分pHBA诱导基因。ABT-199纯度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N+pHBA处理对pHBA影响的“氮代谢”、“植ICI 46474bio-dispersion agent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外源硝态氮可减轻pHBA对棉苗根系内源激素信号与氮代谢途径的抑制作用,进而缓解pHBA对棉苗根系生长发育的胁迫的作用。(3)外源硝态氮减轻pHBA对棉苗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提高棉苗根系NRT1.1、NRT2.1、NRT2.3、NRT2.5基因表达量。pHBA处理影响了激素信号的转导,抑制了生长素信号基因IAA4、脱落酸受体基因PYR1与水杨酸受体基因NPR5的正常表达,影响了生长素、脱落酸与水杨酸的累积,打破棉苗根系激素平衡。而外源硝态氮调控pHBA胁迫下棉苗根系激素信号基因表达,使棉苗根系生长素、脱落酸与水杨酸含量趋于正常水平。可见外源硝态氮通过调控棉苗根系硝酸盐的吸收转运及激素平衡减轻pHBA对棉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

EDC/NHS诱导猪眼玻璃体胶原和透明质酸交联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的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N-hydroxy-succinamide(EDC/NHS)诱导离体猪眼玻璃体胶原和透明质酸交联的效果。方法:利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注射0.1毫升浓度为10%/5%、1BMS-3548255%/7.5%、20%/10%的EDC/NHS于离体猪眼玻璃体中央部。并标记为实验组Ⅰ、Ⅱ、Ⅲ。用上述方法注射等量PBS并标记为PBS组,并采用新鲜猪眼作为对照组。24小时后使用旋转流变仪测量5组的生物力学即储能模量G’和弹性模量G”;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交联后的玻璃体微观形态进行表征;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交联前后玻璃体IACS-010759的吸光率;通过失重率评估不同组间玻璃体的抗脱水性能;并使用MTT浸提液法评估了EDC/NHS的细胞毒性。结果:(1)与空白组和PBS组相比,经过EDC/NHS交联后的实验组,随着交联浓度的增高玻璃体的模量G’和弹性模量G”都随之增加,储能模量在不同组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损耗模量在不同组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2)从不同组间的失重率比较也可以发现,玻璃体的锁水性质也随着交联的浓度增高而增强。(3)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交联前后的玻璃体发现,交联组与空白组和PBS无明显差异(p>0.05),即交联后不改变玻璃体的透光率。(4)从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中观察到空白组和PBS组由于玻璃体液化导致透明质酸的崩解,它与胶原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处于松散、比例不均状态,可见胶原的断裂及空白缺失区。交联后网状结构密度增大,胶原纤维自身排列趋于规律整齐,整体间距变小。(5)通过对体外培养视网膜上皮细胞进行MTT浸提液法发现EDC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NHS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EDC/NHS诱导玻璃体胶原和透明质酸交联后可以有效改善玻璃体的生物力学,增强抗液化功能的同时不改变其透明状态,还有利于维持玻璃体的凝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