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通络方治疗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补肾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尪痹)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后,确定补肾通络方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次课题研究收集来源于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尪痹)肝肾亏虚证的患者,并且为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共收录68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观察组给予补肾通络方口服,日二次;对照组给予尪痹片口服,一次4片(2g),一日3次,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AS28评分、RF、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晨僵时间、VAS评分、双手平均握力、中医证候积分,综合评价补肾通络方对类风湿关节炎(尪痹)肝肾亏虚证的疗效。并将所取得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处理。结果:1.基础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别比较,P>0.05,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及临床症状等方面通过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比较: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VAS评分、ESR、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RF、晨僵时间和双手平均握力方面,P>0.05,两Alisertib作用组无明显差异。4.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2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结论:1、补肾通络方汤剂与尪痹片均能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尪痹)肝肾亏虚证的患者,无不良反应。2、补肾通络方在针对患者关节压痛、关节肿胀、DorsomorphinESR、VAS评分、DAS28Infection Control评分、中医证候方面效果优于尪痹片,在RF、晨僵时间及双手平均握力方面两药效果相当。3、补肾通络方针对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高、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推荐使用。

24h血乳酸清除率联合NLR、PCT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28d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24 h血乳酸(Lac)清除率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MLN4924体内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患armed forces者28 d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7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病死组27例和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24 h Lac清除率、NLR、PCT,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8 d内病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4 h Lac清除率联合NLR、PCT对28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氧合指数、体温、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治疗占比均高于存活组(P<0.05);病死组24 h Lac清除率低于存活组,NLR、PC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经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PSI评分■、APACHEⅡ评分■、24 h Lac清除率■均为28 d内病死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 h Lac清除率、NLR、PCT预测28 d内病死的最佳截断值为26.10%、5.95和11.27μg/L,敏感性为81.48%(95%CI:0.613,0.930)、59.26%(95%CI:0.390,0.770)、66.67%(95%CI:0.460,0.828),特异性为72.55%(95%CI:0.580,0.837)、82.35%(95%CI:0.686,0.911)、90.20%(95%CI:0.778,0.963),AUC值为0.809(95%CI:0.704,0.889)、0.736(95%CI:0.6NSC125066 MW24,0.830)、0.802(95%CI:0.697,0.884),联合预测的敏感性为92.59%(95%CI:0.742,0.987)、特异性为86.27%(95%CI:0.731,0.938)、AUC值为0.946(95%CI:0.871,0.985)。结论 ICU重症肺炎28 d内病死患者的24 h Lac清除率、NLR、PCT明显异常变化,其对预后评估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基于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轴探究大肠癌湿热蕴结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大肠癌(CRC)是以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及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www.selleck.cn/products/gdc-0068。CRC的发病机制与异常免疫反应及慢性炎症、肠道微生物失调及致癌代谢产物产生等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和机体免疫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不仅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异常的免疫反应通过产生炎症因子、引起机体慢性炎症,破坏肠黏膜屏障及增加黏膜通透性,造成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大量致病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加速疾病进程;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失调,通过抑制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体内多种代谢途径紊乱,影响肠道内外应激反应,诱导炎症发生,从而产生疾病。故免疫反应PLX5622-肠道微生物轴之间复杂的串扰机制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饮食因素是CRC发病的重要诱因,正气不足是其致病之本,湿热蕴结是关键病机。通过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研究,认为异常的免疫reduce medicinal waste反应是湿热内蕴的微观表现,而肠道微生物失调是毒注大肠生物学基础,并且在CRC的发病中,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轴失衡与中医湿热蕴结相契合。从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轴探讨CRC湿热蕴结的生物学内涵,力争用客观数据诠释CRC湿热蕴结的病机内涵,对于CRC湿热蕴结证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中西医结合护理策略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策略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3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和纳食护理干预,护理时长6个月。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6个月后,2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入院时,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观察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及Ⅳ型胶质水平均低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低(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各项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的WHOQOL-100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Co-infection risk assessment更高(P均<0.寻找更多05)。结论 Liraglutide体内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

2021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呼吸科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2020年10月—2021年9月全国呼吸科感染病原体谱及耐药性特点,掌握耐药CL13900流行趋势,为制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数据中,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收集呼吸科菌株共计309 930株。标本类型分布以痰(75.3%)、肺泡灌洗液(7.3%)和尿液(5.8%)等为主。检出细菌前5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1.1%)、铜绿假单胞菌(18.1%)、鲍氏不动杆菌(9.3%)、大肠埃希菌(8.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5%)。药敏数据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4.2%,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77.3%,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依然是针Wee1抑制剂对本次革兰阴性菌较为有效的药物,但鲍氏不动杆菌除外(耐药率>40%);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整体耐药率在9.2%~15.6%,依然需要引起重视;革兰阴性菌出现多重耐药较为常见,其中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耐药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碳青Genetic hybridization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在呼吸科均超过40%。结论 我国呼吸科送检标本以痰为主,分离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以肠杆菌目细菌最为突出。

替加环素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采取替加环素联合比阿培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寻找更多照组患者的73.53%(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咳嗽、酸痛、肺部湿啰音消退、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潮气量(composite biomaterialsTV)、肺活量(VC)、肺总量(TLC)、最大呼气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1(CysLTR1)、集落刺激因子-1(CSF-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的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的症状快速消JQ1作用退,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且治疗安全性良好,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慢性应激通过肾上腺素作用于β2-AR/PlexinA1促进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体内研究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病理学组织分型多数属于腺癌。在全球范围内,胃癌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易被忽略,大多数的胃癌患者诊断时已到进展期。尽管多种方法的应用推进了胃癌治疗的进展PUN30119采购,但复发依然常见。慢性应激是机体长期处于失稳状态,不仅会产生抑郁、不安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还会影响睡眠质量、食欲以及胃肠道功能,更有极端者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借此缓解应激情绪、逃避应immune exhaustion激源,此外慢性应激还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因此,基于课题组前期在细胞水平已经验证了慢性应激可以促进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确认细节MT),本实验则主要围绕慢性应激和胃癌进展之间的关系以临床和动物的层面展开研究并对其过程的潜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慢性应激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SNS)导致应激相关激素的释放,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从而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机体内持续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有研究发现在慢性应激刺激机体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促进肿瘤恶性进展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为β2-AR。β2-AR是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的成员,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着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的作用,如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并且与恶性肿瘤的致癌、增殖、免疫调节、侵袭、血管生成、临床预后和耐药性有关。有学者在构建的焦虑应激小鼠模型中发现,焦虑应激与Plexin A1的表达是有相关性的,Plexin A1是一种跨膜介导信号素(SEMA)家族受体成员,在轴突引导、侵袭生长和细胞迁移中发挥作用。同时,大量研究发现Plexin A1在多种肿瘤类型中高表达并与预后不良有关。EMT即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获得间充质细胞特性的生物学过程,在胚胎发育、组织重建、慢性炎症、多种纤维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肿瘤的发生、侵袭、迁移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是决定肿瘤恶性进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目的:本研究以临床病历资料和胃癌患者样本以及和裸鼠胃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慢性应激是通过肾上腺素作用于细胞膜上的β2-AR/Plexin A1促进胃癌细胞EMT。方法:临床部分:1.收集36例胃癌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和距离癌灶大于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2.通过焦虑自评测量表(SAS)和抑郁自评测量表(SDS)对胃癌患者的慢性应激状态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应激组…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INCB28060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1年12月收治的R/R AML患者62例。按收治时间先后,将2020年8月—2021年1bio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ioMOFs)月收治的24例R/R AML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维奈克拉治疗;将2021年2—12月收治的38例R/R AML患者纳入观Smoothened Agonist IC50察组,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28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治疗。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WBC)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WB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R/R AML能取得良好近期疗效,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且加用维奈克拉并不影响药物方案安全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阿尔兹海默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引起的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疾病。超过1/3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出现神经逻辑症状,包括思维混乱、头痛和味觉减退/失灵。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AD患者是COVID-19的高危易感人群,可能引起重症,甚至死亡。AD和COVID-19之间似乎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COVID-19患者似乎更容易发展为AD;另一方面,AD患者可能更容易感染COVID-19。因此,了解COVID-19和AD之间的共同联系可能有助于制定治疗策略。C59AD和end-to-end continuous bioprocessingCOVID-19共有的风险因素有衰老、ApoE ε4等位基因、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本文重点介绍COVID-19与AD的相互关系,探究常见的风险因素和潜在的发病机制,为早GW-572016 IC50期预防和治疗康复提供帮助。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南疆肺结核防控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肺结核防控“南疆模式”政策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肺结核疫情的影响及防控效果,为推动新疆肺结核防控措施的实施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21年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的面板数据,描述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他地州及全疆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时间趋势,分析其与纳入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再利用合成控制法对“南疆模式”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并借助安慰剂检验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2011—2021年南疆四地州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316.19/10万(337 071/106 601 200),高于新疆其他地州[81.44/10万(116 950/143 600 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selleck激酶抑制剂6 152.083,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1年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1.46/10万(454 023/250 201 700)与平均农业人口比例(0.436,43.522/94)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 578.10元,5 036 341/94)存在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和-0.930,P值均<0.001)。将农业人口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每千人医疗床位数等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经合成控制法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1年阿克苏市、和田市及喀什市3个处理组Roxadustat区县在“南疆模式”政策效应下年平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增加159.60/10万(3667/2 297 600)、102.80/10万(1678/1 632 300)、185.22/10万(4964/2 680 100),且安慰剂检验支持该结果(概率均<0.05),均在政策干预短期内出现较强效应,其中阿克苏市及和田市在2019年的政策效应最大(259.05/10万和165.47/10万),喀什市为2018年效应最大(482.59/10万)。结论:肺结核防控“南疆模式”有利于肺结核患者发现,尤以短期效果为著,对降低肺结核整体传播风险和南疆肺结核Hepatic infarction疫情防控具有积极的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