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入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分为对照组(52例,氯吡格雷治疗)和联合组(52例,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selleck抑制剂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绞痛发作情况、心肌酶谱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呈升高趋势,相比对照组,联合组LVEF水平更高;两组患者发作次数均减少,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更少;两组患者发作时LEE011分子式间缩短,联合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LDH、HB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联合组rearrangement bio-signature metabolites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在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更佳,有效地减轻了心肌受损情况,同时可对机体炎症因子紊乱情况进行调节,使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

尼可地尔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上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实际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immunogenomic landscape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持续治疗8周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并计算成本-效益。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直接成本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老年2型糖CP-456773 IC50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selleck HPLC在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等方面效果良好,且成本-效益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3+1整体康复对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3+1整体康复Tamoxifen细胞培养对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Antibiotics detection治的15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设为对照组;75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3+1整体康复设为观察组;观察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RI)、屏气指数(BHI)、舒张期峰值速度(Vmin)、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2组认知功能评分、脑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出院3个月后和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RI、BHI、Vmin和Vmax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1整体康复可有效的促进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IDN-6556生产商认知功能和脑动力学的改善,同时还可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临床干预有效性和安全性。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Genetics research科住院治疗的1 056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中294例患者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作为对照组,762例患者被诊断GSKJ4患有冠心病。纳入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狭窄组(n=366)和多支狭窄组(病变冠状动脉支数≥2支)(n=396);根据临床资料特征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40)、不稳定型心痛(UA)组(n=330)、稳定型心绞痛(SA)组(n=19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纳入患者的LP-PLA2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患者的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AMI组和UA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且LP-PLA2水平随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增加而升高。LP-PLA2对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67.3%;对多支病变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3.0%,特异性为80.3%。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获悉更多其LP-PLA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LP-PLA2可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和预后。

载托法替尼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对结肠炎小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背景与目的:泛JAK抑制剂托法替尼(tofacitinib)是目前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口服小分子药物,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其在诱导和维持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方面具有优越性,但遗憾的是,托法替尼存在加重感染,增root canal disinfection加心血管不良事件、血栓和死亡风险等不良反应。纳米药物具有靶向性、缓释性以及渗透性(EPR)效应等理化特性,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拥有巨大的临床转化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纳米技术合成载托法替尼的ROS响应型人血清白蛋白(HSA)纳米颗粒(tofa-TK-HSA),在其表面连接抗MAdCAM-1抗体构成THM纳米药物;体内外实验进一步探究THM在肠道炎症部位的靶向性、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为托法替尼治疗UC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1.纳米药物的制备与表征及体外生物学效应:通过纳米共沉淀法将托法替尼包裹在ROS响应型纳米颗粒HSA中,构建成tofa-TK-HSA纳米颗粒,然后使抗MAdCAM-1抗体自组装在纳米颗粒表面,形成THM纳米药物。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并用激光粒度仪(DLS)测定纳米颗粒的直径大小,TEM测定纳米颗粒在H2O2下的水解程度。将THM与小鼠内皮细胞SVEC-10共孵育24小时,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纳米颗粒靶向细胞的情况,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CEV4-10细胞中Cy5-THM的荧光强度,检测细胞摄取纳米颗粒随时间变化趋势。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检测THM对巨噬细胞分泌IL-6、TNF-α和IL-1Crizotinib作用7的影响;RAW264.7细胞用LPS和IFN-γ诱导成M1型巨噬细胞后,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和细胞因子表达情况。2.THM在结肠炎小鼠中靶向性的研究:用2.5%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并静脉注射(i.v.)THM,在3、6、12小时处死小鼠,对其小肠、结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进行离体成像,寻找更多统计小鼠肠道和各器官的荧光强度。3.THM在结肠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评价:Balb/c小鼠饮用2.5%的DSS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按照托法替尼口服(Tofaoral)20 mg/kg,托法替尼静脉注射(Tofa i.v.)1.5 mg/kg 的剂量,按给药方案分别给予 Tofaoral、Tofa i.v.、THI或THM。每日观察小鼠相关肠炎指标。治疗结束后,收集小鼠肠道并测量长度。qRT-PCR检测肠道中炎症因子、ITGA4(α4)、ITGB7(β4)和 MAdCAM-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肠系膜淋巴结中α4β7 T细胞含量。结果:结果显示:tofa-TK-HSA在TEM下具有良好的纳米颗粒形貌;THM在体外实验中可靶向内皮细胞SVEC4-10,具有体外靶向性;同时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具有抗炎作用;体内实验验证了 THM可以逆转DSS肠炎小鼠的急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MAdCAM-1抗体修饰的载托法替尼的HSA纳米药物THM。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了 THM提高了托法替尼的肠道靶向性。机制上,THM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同时阻断T淋巴细胞归巢,这两者的协同作用显著改善了小鼠肠道炎症。因此,THM可为临床治疗UC提供新思路。

术前贫血对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飞速发展,各种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出现,使肝切除手术朝着更安全、更微创、更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下,肝脏切除手术术中失血量较前明显减少,零输血完成手术已经成为常态化。但是由于肝脏实质内充满肝血窦、肝动VX-445脉、肝静脉、门静脉、肝胆管等重要管道,与下腔静脉毗邻,肝脏切除手术依旧是腹部外科高难度手术之一,术前备血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流程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血液紧缺对外科手术的影响愈发明显,疫情严峻期间,甚至血制品仅供抢救,无法保障手术备血,手术继续进行还是延期成为了艰难的抉择。特别是需要限期手术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延期无疑是增加了肿瘤增大甚至转移的风险。我们中心在此期间,对于相对简单的小肝癌、转移瘤、良性肿瘤等,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预案,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均顺利完成了数例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因此,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目前已成为肝胆外科领域的常规手术,手术技术成熟,我们应该重新讨论和研究术前贫血对于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从而对接受腹腔镜肝切除且贫血的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给出有效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37例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筛选出贫血病例23例,非贫血病例85例,各基线数据平衡。分析两组术后数据之间的差异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低蛋白血症和术后贫血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贫血组的患者术后第1、3、5天的血红蛋白低于非贫血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7.00(95.00,115.00)vs 130.00(122.00,139.50),P<0.001;96.00(88.00,107.00)vs 121.00(111.00,130.00),P<0.001;95.00(88.00,108.00)vs 119.00(110.00,130.00),P<0.001];贫血组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低于非贫血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90(30.00,33.90)vs 34.00(31.80,36.30),P=0.015];术前BMI值与术前ALB的值越小,术后第1天发生低蛋白血症的风险越高,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85,95%CI 0.711-0.867,P<0.001),AUC=0.731(stroke medicine95CI 0.668-0.795,P<0.001);术前HGB值越低,术后第5天发生贫血的风险越高,具有统计学意义(OR=0.925,95%CI 0.901-0.950,P<0.001),AUC=0.773(95%CI 0.715-0.832,P<0.001)。结论术前贫血对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主要在于血红蛋白及白蛋白两项指标上,对其余检验指标和术后住院日无明显影R428响。而白蛋白在接受术后营养支持后两组恢复情况无差异。因此,轻-中度贫血患者(HGB≥85g/L)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恢复较非贫血患者无明显差异,但需要关注围术期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管理,及时应用针对性的治疗促进术后恢复。

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 评价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oft channel puncture drainage,SCPD)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ural endoscop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NEIH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NCU收治的分别接受SCPD和NEIHE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10例(SCPD组53例,NEIHE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cute otitis media72 h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住院时长、花费等Emricasan相关指标。结果 与NEIHE组相比,SCPD组手术时间短[(1.13±0.41)h vs.(1.78±0.31)h],术中出血量少[(10.83±3.95)mLBarasertib vs.(70.62±43.12)mL],花费低[(66 135.01±33 178.64)元vs.(95 834.93±42 784.48)元],但NEIHE组比SCPD组72 h血肿清除率高(86.87%vs. 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总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CPD和NEIHE均操作简单,且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神经功能,但SCPD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适合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而NEIHE则血肿清除更为彻底,二者在改善功能预后及总体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电针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physiopathology [Subheading]养后并发胃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有创机械通气时进行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1例。两组患者均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策略管理,肠内营养量按个体化进行补充。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selleckchem Entinostat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胃残留量(GRV)、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腹泻、便秘、反流及呕吐、VAP)发生率、胃潴留治愈率、达标喂养时间和喂养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日,两组患者G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5、7日,治疗组CRV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腹泻、便秘、LY2835219生产商反流及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潴留治愈率为92.96%(66/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7%(5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标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后并发的胃潴留症状,并能降低腹泻、便秘、反流及呕吐发生率,缩短目标喂养时间,提高喂养达标率。

MiR-125b-5p靶向BACH1增强β-地中海贫血单核细胞吞噬活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miR-125b-5p通过靶向BACH1增强β-地中海贫血(β-thal)单核细胞吞噬活性的机制。方法 收集健康儿童与HbInfections transmissionE型β-thal(HbE/β-thal)患儿外周血,流式细胞selleck仪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表型,qRT-PCR法测定miR-125b-5p的表达量,分析HbE/β-thal患儿miR-125b-5p表达与病情及激活表型的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验miR-125b-5p与BACH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BACH1与HO-1的表达量,在正常PBMC中同时上调miR-125b-5p与BACH1,在HbE/β-thal来源PBMC中同时下调miR-125b-5p与BACH1,测定PBMC吞噬活性的变化。结果 2组儿童PBMC数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HbE/β-tha患儿CD14hiCD16+表型PBMC比例增加(P<0.05),HbE/β-thal患儿PBMC内miR-125b-5p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miR-125b-5p的表达与RBC计数、Hb含量、Hct、MCH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CD14hiCD16+比例呈现正相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与western blot证实miR-125b-5p能靶向抑制BACH1表达(P<0.05),且与正常儿童比较,HbE/β-thal患儿PBMC中BACH1表达量降低(P<0.05),而HO-1表达量selleck KD025升高(P<0.05);miR-125b-5p上调可以显著增强健康儿童来源PBMC的吞噬能力(P<0.05),而过表达BACH1能逆转该情况(P<0.05),相反,抑制miR-125b-5p能降低具有高吞噬能力的HbE/β-thal患儿来源PBMC的吞噬活性(P<0.05),而抑制BACH1能逆转该现象(P<0.05)。结论 miR-125b-5p通过抑制BACH1来增强HbE/β-thal患儿PBMC吞噬活性。

自拟化痰解毒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型)合并失眠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化痰解毒通络方”对由“痰瘀互结”引起的稳定型心绞痛和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服用此方对患者心绞痛、中医证候、睡眠质量、心电图、生活质量的改善。本研究将为临床应用化痰解毒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型)合并失眠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和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同时满足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72例,分为两组(随机对照)各3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西药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化痰解毒通络方。疗程定为4周。监测患者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生存量表,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保证患者安全。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化痰解毒通络方的疗效如何以及是否安全。结果:1.治疗后的两组病人,心绞痛(次数、时间及程度)和之前比均有好转,结果显示: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对不同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的PSQI得分都有降低,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心电图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生活质量疗效观察:(1)PL疗效观察:组内:两组PL积分均升高(分数越高越好);P<0.05,有显著性差异。selleck组间:治疗后两组的P>0.05,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相近。(2)AS疗效观察:组内:两组AS积分均升高(分数越高越好);P<0.05,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治疗后两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的效果比对照组好。(3)AF疗效观察:组内:两组AF积分均升高(分数sandwich bioassay越高越好);P<0.05,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治疗后两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的效果比对照组selleck VE-822好。(4)TS疗效观察:组内:两组Ts积分均升高(分数越高越好);P<0.05,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治疗后两组间差异P>0.05,表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5)DS疗效观察:组内:两组DS积分均升高(分数越高越好);P<0.05,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治疗后两组的P>0.05,说明两组效果差别无显著性。6.安全性评价:在用药过程中,两组病人的安全性能指标在用药前后都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两组患者未出现任何过敏及副反应。结论:化痰解毒通络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型)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