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158例OSAS患者,并按照不同年龄分别纳入青年组(<40岁,38例购买SB431542)、中年组(40~70岁,56例)、老年组(>70岁,64例)。选择同期住院且无OSAS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时域指标,包括昼夜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_(Day)、SDNN_(Night))、昼夜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_(Day)、SDANN_(Night))、昼夜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_(Day)、rMSSD_(Night)),以及HRV频域指标,包括昼夜低频功率(LF_(Day)、LF_(Night))、昼夜高频功率(HF_(Day)、HF_(Night))、昼夜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_(Day)/HF_(Day)、LF_(Night)/HF_(Night))。结果 老年组的颈围及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青年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年组AH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青年组,老年组AH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SDNN_(Day)、SDNN_(NiValidation bioassayght)、SDANN_(Day)、SDANN_(Night)、LF_(Day)、LF_(Night)、HF_(Day)、LF_(Day)/HF_(Day)、LF_(Night)/HF_(Night)显著高于对照组,rMSSD_(Day)、rMSSD_(Night)、HF_(Nigh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SDNN_(Day)、SDNN_(Night)、SDANN_(Day)、SDANN_(Night)、LF_(Day)、LF_(Night)、HF_(Day)、LF_(Day)/HF_(Day)、LF_(Night)/HF获悉更多_(Night)显著高于青年组,rMSSD_(Day)、rMSSD_(Night)、HF_(Night)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LF_(Day)显著高于中年组,HF_(Night)显著低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组,老年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年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SAS患者年龄与SDNN_(Day)、SDNN_(Night)、SDANN_(Day)、SDANN_(Night)、LF_(Day)、LF_(Night)、HF_(Day)呈正相关,与rMSSD_(Day)、rMSSD_(Night)、HF_(Night)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OSAS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且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的失衡现象更加明显。动态心电图监测HRV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Author: admin
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EEGBFT)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齐拉西酮治疗)与B组(齐拉西selleck Fer-1酮+EEGBFT治疗),各45例,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糖脂代谢指标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中精神病理症状、总分及B组患者阴性、阳性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B组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B组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INS)及A组患者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升高,且B组显著低于A组,A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降低,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FBG、TG、TOpportunistic infectionC、LDL、HDL水平比较,以及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齐拉西酮联合selleckchem CL 318952EEGBFT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症状,同时减轻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清心安神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清心安神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的失眠病人100例,均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天王补心丸,每次8丸,每日3次。试验组给予口服清心安神方,水煎服400 mL,每日1剂,早晚两次于饭后温服200 mL。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白天功能紊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及使用睡眠药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elaglenastatP<0.05)。对照组有1例出现胃肠道不适症Galunisertib体外状,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清心安神方疗阴Pathologic factors虚火旺型失眠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血清miR-21、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变化及评估后遗神经痛的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miR-2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变化及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我院带状疱疹患者183例,其中122例作为训练组创建模型,另61例作为验证组评判模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均常规治疗。三组均检测血清miR-21、HIF-1α水平。分析训练组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因素及血清miR-21、HIF-1α水平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评估价值。结果 训练组治疗前、治疗1周血清miR-21、HI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训练组治疗1周血清miR-21、HITezacaftor临床试验F-1α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血清miR-21、HIF-1α水平仍为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 <0此网站.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评估发生后遗神经痛的AUClung cancer (oncology)为0.876,验证组中评估发生后遗神经痛的AUC为0.869。结论 血清miR-21、HIF-1α在带状疱疹患者中呈高表达,经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且miR-21、HIF-1α水平升高为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二者水平构建的风险模型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基于超前理念的便秘多元素防治护理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超前理念的便秘多元素防治护理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Trichostatin A采购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超前理念的便秘多元素防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local intestinal immunity后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基于超前理念的便秘多元素防治护理能有效减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腹胀、腹痛及排便困难等便秘症状,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selleck Telaglenastat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欧人群LDL-C水平与心血管等慢性病的线性和非线性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背景和目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 CAD 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既往研究发现基于降脂治疗的心血管获益呈现LDL-C越低越好的趋势,甚至LDL-C极低水平(30 mg/dL)较中等水平(100 mg/dL)仍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是,能够带来心血管获益的低水平LDL-C可以低到何种程度,目前尚无定论。胆固醇作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LDL-C水平降的更低之后的潜在副作用事件也令人担忧。而探究L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以及潜在副作用事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以提示关于心血管获益的最佳LDL-C水平,并且可以评价低水平LDL-C与副作用结局之间的关联。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The 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GSK126体内 Risk in China,China-PAR)和UK Biobank两个队列研究,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遗传预测的L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和副作用结局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因果关联,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及血脂管理提供证据支持。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China-PAR队列和UK Biobank队列。China-PAR队列是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包括三个子队列: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合作研究-1998(ChinaMUCA-1998)、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InterASIA)和中国代谢综合征社区干预研究(CIMIC),共计113448名研究对象,通过亚队列随机抽样,本研究共纳入41271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UK Biobank队列是一项基于英国人群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于2006-2010年在英国22个评估中心招募了约50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测和基因分型。本研究主要纳入英国白人,去除存在血缘关系以及自我汇报性别和遗传性别不一致的参与者,最终纳入353232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暴露和结局:本研究的暴露因素为基线LDL-C水平,结局包括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其中有效性结局为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全因死亡,安全性结局为出血性卒中、糖尿病、肿瘤、非心血管病死亡和痴呆。在China-PAR队列中,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案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个人疾病史等,并采集外周静脉血用于生化检测和遗传信息检测。基线LDL-C水平通过Friedewald公式估算,结局信息为随访获得,通过对研究对象本人和/或其亲属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人口登记等多途径获取就诊病例或死亡登记,并经过终点评价委员会最终审核后确定,其中痴呆和肿瘤结局为患病和死亡,其余结局为发病和死亡。在UK Biobank队列中,通过问卷、访谈和体格检查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危险因素等信息,在调查期间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通过生化检测直接测定法确定LDL-C水平。结局信息的确定主要通过基线自我报告以及相关的国家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包括死亡登记数据、Microbiome therapeutics肿瘤登记数据、医院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数据以及初级保健记录数据,所有结局为患病和死亡。遗传风险评分构建:在China-PAR队列中,基于东亚人群LDL-C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筛选出57个达到全基因组显著关联且在China-PAR队列中进行了基因分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去除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相关的位点后,最终筛选出38个位点作为工具变量用于LDL-C遗传风险评分(polygenic risk score,PRS)的构建。在UK Biobank队列中,基于欧洲个体的LDL-C GWAS结果,首先筛选出达到全基因组显著关联且独立的SNPs,然后去除与TG以及HDL-C相关的位点,最终筛选出57个位点作为工具变量构建PRS。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基于两阶段MR方LBH589细胞培养法估计LDL-C水平与结局的线性因果效应。第二部分采用非线性MR方法探究LDL-C与结局之间的因果关联形状。第三部分,参照欧洲血脂管理指南推荐的目标值,基于LDL-C 残差水平将人群分为四组(<70 mg/dL,70-100 mg/dL,100-116 mg/dL,≥ 116 mg/dL),探究在不同分组下LDL-C 水平与结局的因果关联。敏感性分析包括:(1)去除基线服用降脂药的个体;(2)额外调整潜在混杂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一般特征:本研究共纳入China-PAR队列研究对象41271人,UK Biobank队列研究对象353232人。与UK Biobank队列相比,China-PAR队列研究对象平均年龄更小(平均年龄52.3岁vs 56.8岁),平均LDL-C水平更低(100.21 mg/dL vs 139.95 mg/dL),在 China-PAR 队列和 UK Biobank 队列中 LDL-C 水平最小值分别为20.3 mg/dL和50.4 mg/dL,中国人群的LDL-C水平显著低于英国人群。结局方面,China-PAR队列经过平均13.0年的随访,累计新发CAD事件1303例,缺血性卒中2908例,全因死亡6215例,出血性卒中977例,糖尿病4677例。UK Biobank队列经过最多15.5年的随访,CAD累计患病和死亡37422人,缺血性卒中患病和死亡6540人,全因死亡23387人,出血性卒中患病和死亡2887人,糖尿病患病和死亡16833人。线性MR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结局中,LDL-C水平与CAD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因果关联,遗传预测的LDL-C水平每升高38.6 mg/dL(1 mmol/L),在中国人群中可使 CAD 发病风险升高 106%(OR,2.06[95%CI,1.20-3.53];P=0.01),在英国人群中可使CAD风险升高75%(OR,1.75[95%CI,1.58-1.94];P=7.57×10-52);LDL-C水平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呈正相关,在中国人群和英国人群中的 OR(95%CI)分别为 1.10(0.75,1.61)和 1.39(1.10,1.76),与全因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对应的OR(95%CI)分别为1.34(1.01,1.77)和1.13(0.99,1.28)。在安全性结局中,LDL-C水平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在中国人群和英国人群的 OR(95%CI)分别为 0.82(0.61,1.11)和 0.85(0.74,0.99),LDL-C 与其它安全性结局之间的关联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非线性MR分析:在中国人群和英国人群中均未发现遗传预测的LDL-C水平与各个结局之间的非线性因果关联(所有结局的非线性检验:Cochran Q检验P>0.25,quadratic检验P>0.04)。在两国人群中均发现LDL-C水平与CAD风险之间呈线性因果关系。LDL-C不同分组与结局的关联:根据指南推荐的降脂目标,基于LDL-C残差水平将人群分为四组(<70 mg/dL,70-100 mg/dL,100-116 mg/dL 和≥116 mg/dL)。在中国人群中,四组研究对象的平均LDL-C水平分别为50.49 mg/dL、85.08 mg/dL、108.36 mg/dL和133.03 mg/dL,英国人群中四组对应的平均值分别为57.61 mg/dL、84.01 mg/dL、107.77 mg/dL和153.38 mg/dL。关于LDL-C水平的分层分析,在英国人群的低水平LDL-C(<70 mg/dL)组中,LDL-C水平降低与出血性卒中、痴呆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对应的OR(95%CI)分别为 0.72(0.54,0.96)和 0.75(0.59,0.97)。LDL-C 水平与其它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在低水平LDL-C组中的关联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以高水平LDL-C组(≥116 mg/dL)为参照,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低水平LDL-C(<70 mg/dL)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更低(OR,0.46[95%CI,0.22-0.96]),英国人群中低水平LDL-C组的CAD风险更低(OR,0.25[95%CI,0.13-0.47]),糖尿病风险更高(OR,3.54[95%CI,2.11-6.26])。结论在中国人群和英国人群中均发现遗传预测的LDL-C水平与CAD风险呈线性因果关联。另外,在中国人群中,LDL-C降低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显著相关;在英国人群中,结果提示低水平LDL-C可能与更高风险的副作用事件相关。本研究证明在中国健康人群和英国的自然人群中,关于心血管获益呈越低越好的趋势,在英国人群中低水平LDL-C可能有潜在副作用事件的发生。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后造影剂肾病行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价值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造影剂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2022年2月~2022年5月间收治Dolutegravir细胞培养的8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medical decision组口服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观察组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差GSK J4说明书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可以调节患者的肾功能,改善血管功能,降低炎症因子,从而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值得研究和借鉴。
28439例广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羊水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胎儿羊水产前诊断的检出率及基因突变类型情况。方法 于2018-202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产前诊断中心抽取可能携带地贫基因的胎儿羊水,应用裂口PCR(Gap-PCR)、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PCR-RDB)进行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诊断,为孕妇提供优生咨询。结果 28 439例羊水标本中检出地贫基因异常胎儿21 989例(占77.32%),α-地贫的检出率高于β-地贫和α-复合β-地贫(P<0.05)。2018-2021年各年份间胎儿羊水地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地贫基因型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为:–~(SEA)/αα、–~(SEA)/–~(SEA)、-α~(3.7)/αα、–~(SEA)/-α~(3.7)、α~(CS)α/αα,中、重型α-地贫胎儿占比16.81%。β-地贫基因型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为:β~(CD41-42)/β~N、β~(CD17)/β~N、β~(-28)/β~N、β~(CDWnt-C5941-42)/β~(CD41High-risk cytogenetics-42)、β~(CD17)/β~(CD41-42),中、重型β-地贫胎儿占4.20%。α-复合β-地贫基因型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为–~(SEA)/αα、β~(CD41-42)/β~N、–~(SEA)/αα、β~(CD17)/β~N、-α~(3.7)/αα、β~(CD41-42)/β~N、-α~(3.7)/αα、β~(CD17)/β~N、-α~(4.2)/αα、β~(CD41-42)/β~N。根据羊水产前诊断结果,有3 475例医生提出“夫妻决定是否医学干预”,3 289例被建议“医学干预”,最终有4 273例终止妊娠。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贫羊水产前诊断中胎儿α-地贫检出率明显高于β-地贫,中、重型地贫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大部分夫妇能听取医生建议进行医学干预,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型地贫胎儿的出生,进行产前常规筛查和诊断是最根本EGFR抑制剂措施。
阜阳地区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阜阳地区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在册的1 2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随访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703例,女性561例,平均年龄(42.15±14.06)岁。共102例患者危险性评估为3~5级,高危险行为发生率为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婚/丧偶(OR=2.03)、未婚(OR=5.07)、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infective endaortitis=3.16)、既往高危险行为史(OR=3.12)、未参加年度健康体检(OR=2.67)、每月社区IDN-6556分子量面访次数≥5次(OR=1.30)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每PF-02341066体内月社区面访次数1~2次(OR=0.57)、3~4次(OR=0.58)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及时采取分级分类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高危险行为发生率。
脑小血管病情感淡漠与TCD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关系探讨
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隐匿起病、动态发展的疾病,CSVD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与脑卒中风险、认知下降、情感障碍甚至痴呆密切相关。其中情感淡漠是CSVD的常见特征,跟痴呆有着密LGX818不可分的关系,且淡漠常常受到多数人的忽视,其造成的不良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有研究表明脑灌注不足和脑血流的损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从而认为可能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血管疾病导致神经变性的机制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通过多普勒原理对脑动脉血流循环进行无创性检测,来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检测由脑血管损伤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的简便工具。目前为止,TCD的血流动力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然而,关于CSVD患者淡漠与之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淡漠的发生情况及淡漠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方法1、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符合脑小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65例,平均年龄(60.58±8.91)岁,女性占58%,并根据Fazekas量表对其中脑白质损伤进行分级。选取同期住院病人中头颅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者,且两组一般基本资料相匹配者65例为健康对照组。2、采用淡漠量表临床版(AES-C)评估患者淡漠情况,根据有无淡漠症状将CSVD患者分为两组:(1)淡漠组(脑小血管病合并淡漠障碍):符合脑小血管病诊断标准,同时AES-C评分≥40.5分;(2)非淡漠组(脑小血管病不合并淡漠障碍):符合脑小血管病诊断标准,且AES-C评分<40.5分。(3)两组病历均完成经颅多普勒彩超测定,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cselleck抑制剂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和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最后,通过相关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研究目的进行探讨。结果(1)CSVD患者情感淡漠发生情况:本研究共纳入CSVD组与健康对照组各65例,在一般基本资料及血清TC、TG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表明CSVD患者情感淡漠发生率为30.7%,明显Tibetan medicine高于正常对照组(13.8%),其中中/重度WMLs患者情感淡漠发生率(57.8%)明显高于轻度WMLs患者(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CD血流动力学变化:情感淡漠组ACA、MCA两侧的Vm较非淡漠组降低,两侧的PI值较非淡漠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淡漠组左侧ACA、MCA的Vm、PI与右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情感淡漠是脑小血管病患者的常见伴发症状,且白质病变程度越重情感淡漠发生率越高;2、血流动力学障碍可能在脑小血管病情感淡漠患者中起到致病作用,支持情感淡漠生理病理机制;3、CSVD患者情感淡漠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大脑前动脉的Vm减低,PI增高,即血流速度减慢和血管阻力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