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17—202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及规律,为传染病管理和院感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统计2017—2021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1年该医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1 606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1 081例,丙类传染病64例,其他传染病461例;其中男性1 040例(64.76%),女性566例(35.24%);14~45岁组报告病例比例(41selleck化学.53%)居首位;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水痘、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血液及性传播为主,分别占56.79%、37.30%。结论:水痘、肺结核、乙型肝炎为主要传染病,是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医院应加强对传染病工作和临床科室的监管,指导临matrix biology床规范做好传染病的上报PI3K/Akt/mTOR抑制剂及传染病患者管理,预防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事件。
Author: admin
CAD对重型与危重型Omicron感染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CAD)对张家界市重型与危重型Omicron感染者的临床意义,为重型与危重型Omicron感染者的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selleck依据。方法 :收集了2022年12月―2023年1月在张家界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重型与危重型Omicron感染者的一般资料、qSOFA评分、实验室检查、肺部CT等,将肺部CT使用CAD技术进行分割与重建,输出炎症占比,比较重型与危重型患者间临床特征与炎症占比有无差异,并探讨炎症占比与疾病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有116名重型、危重型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年龄中位数73.0(65.0,84.0)岁,60.3%(n=70)的患者入住ICU,86.2%(n=100)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相比于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有着更高的炎症占比、qSOFA评分、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P<0.05)。炎症占比越高,疾病进展为危重型的可能性越大(r=0Pidnarulex价格.24,P=0.009),炎症占比在判断病情进展为危重型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656、0.745、0.638,截断值为31.46%。结论 :CAD对于重症COVID-19肺炎患者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价值,炎症占比越高,疾病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进展为危重型的可能性越大,当肺部炎症占比≥31.46%时,患者极有可能进展为危重型。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和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乳酸脱氢酶(LDH)与白蛋白(ALB)比值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6例重症肺炎患儿,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LDH、ALB、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计算LDH/ALB值。患儿入院后随访1个月,观察并统计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Biomass pretreatment况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LDH/ALB值,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LDH/ALB值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DH/ALB值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86例重症肺炎患儿入LY2157299分子量院1个月内,共有10例患儿病死,占比11.63%。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就诊时发病时间、疾病类型、早产情况及ALB、D-二聚体、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LDH水平、LDH/ALB值、CR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LDH水平、LDH/ALB值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情况呈正相关(r>0,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DH水平、LDH/ALB值预测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LDH/ALB值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情况具有相关性,且LDH/ALB值对预后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LDHBemcentinib纯度/ALB值越高,病死风险越大。
新生儿GBS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GBS感染患儿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组(63例)与迟发组(35例),其中早发组患儿在7 d内发病,Hellenic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迟发组患儿在7 d之后发病。分析对比两组GCCRG 81045BS患儿并发肺炎、脑膜炎以及败血症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GBS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药敏测试GBS对青霉素、万古霉素以及红霉素药物的耐药性及敏感性,观察两组患儿使用药物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GBS患儿并发脑膜炎、败血症、败血症合并脑膜炎以及败血症合并肺炎脑膜炎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早发组患儿并发肺炎、败血症合并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迟发组(P <0.05);通过对两组新生儿GBS感染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新生儿发生胎膜早破、阴道分娩是导致GBS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GBS耐药性及敏感性分析显示,GBS对青霉素以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两组GBS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脑脊液生Wnt-C59化指标理想。结论 经阴道分娩以及胎膜早破是导致新生儿GBS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肺炎、败血症等症状,通过对治疗药物的药敏性测试发现,青霉素药物治疗敏感性最高,可结合患儿具体病情以及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对症治疗。
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结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啰音消失时间及Odontogenic infection治疗前后氧合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试selleckchem PS-341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啰音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_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Empagliflozin化学结构竭患儿接受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患儿病情康复快,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及氧合指数指标。
小胶质细胞激活在铅加重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重金属的职业和环境暴露与阿尔茨海默症(AD)的发病息息相关,铅是生活和职业环境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毒物之一,以往研究表明铅可导致细胞内金属稳态改变以GDC-0068溶解度及促进小鼠AD的发生发展,但铅对AD模型中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铅对APP/PS1双转基因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Custom Antibody Services材料和方法动物实验:分为WT-Control组、WT-Pb组、APP/PS1 Control组、APP/PS1-Pb组,其中两个Control组给予灭菌去离子水,两个Pb组给予饮用含铅(100ppm)灭菌去离子水。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APP/PS1小鼠铅染毒后的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改变;JC-1检测组织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实验:使用BV-2小胶质细胞和HT-22海马神经元进行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1-42)组、Pb组、Aβ_(1-42)+Pb组,铅和Aβ_(1-42)的处理浓度均为10μmol·L~(-1);CCK-8检测细胞活力;ICP-MS检测组织和细胞铜浓度;Seahorse XFe检测线粒体呼吸作用;Mitosox检测线粒体氧化应激;Western Blot检测铜转运蛋白CTR1和ATP7A的表达;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情况。结果 1.饮水摄入100ppm醋酸铅15周后,各组小鼠体重无差异(P>0.05);2.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铅暴露组的APP/PS1小鼠与对照组的APP/PS1小鼠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台次数降低(P<0.05);2.铅暴露组的APP/PS1小鼠海马区线粒体出现肿胀、嵴结构消失等形态学改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3.铅暴露组的APP/PS1小鼠海马区铜浓度升高(P<0.05);4. BV2/HT-22共培养模型中,Aβ_(1-42)+Pb组的HT-22细胞与Aβ_(1-42)组相比,细胞活力下降(P<0.001);5.与Aβ_(1-42)组相比,Aβ_(1-42)+Pb组的BV2细胞iNOS表达升高(P<0.05),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6.与Aβ_(1-42)组相比,Aβ_(1-42)+Pb组中,线粒体呼吸能力下降(P<0.05),线粒体氧化应激升高,细胞铜含量升高(P<0.0selleck抑制剂5),铜转运蛋白ATP7A表达下降(P<0.05),CTR1表达上升(P<0.05);7.线粒体...
右美托咪定对新辅助化疗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新辅助化疗结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和右美托咪定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组和右美托咪定治疗组术前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右美托咪定治疗组麻醉诱导前给予0.5μg/kg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给药时间为15 min,随即持续输注0.5μg/(kg·h)右美托咪定,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 d检测3组患者血液中TNF-α、IL-17、丙二醛(MDA)、S-100β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于术前1 d和术后7 d记录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符号替换测试(DSST)、数字广度(顺向)及数字广度(反向)测试的评分并计算POCD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后1、NSC125066 NMR3 d血液中TNF-α、IL-17、MDA、S-100β水平均升高,SOD活性均降低,术后7 d MMSE、DSST、数字广度(顺向)和数字广度(反向)测试评分均降低,术后7 d POCD发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新辅助化疗组比较,右美托咪oncology education定治疗组患者术后1、3 d血液中TNF-α、IL-17、MDA、S-100β水平均降低,SOD活性均升高,术后7 d MMSE、DSST、数字广度(顺向)和数字广度(反向)测试评分均升高,术后7 d POCD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新Telaglenastat溶解度辅助化疗导致结肠癌手术患者POCD发生率增加,而右美托咪定治疗可降低这些患者POCD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反应有关。
以循证理论为框架的护患沟通技巧对肺结核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护理能力及病理状态改善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循证理论为框架的护患沟通技巧对肺结核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护理能力及病理状态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immune system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基础组,每组各50例。基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循证理论为框架的护患沟通技巧干预。比较两组Z-IETD-FMK IC50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自Src抑制剂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及病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循证组患者SPB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9、-13.567、-8.807、-10.503,P<0.05)。干预3个月后,循证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6、4.505、6.156、7.001、8.441,P<0.05)。干预3个月后,循证组患者的空洞闭合有效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6、10.866、6.784,P<0.05)。结论:以循证理论为框架的护患沟通技巧干预可减轻肺结核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理状态。
过表达整合素β6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pulmonary medicine的 探讨过表达整合素β6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整合素β6促进人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整合素β6的SW480细胞株(SW480/β6-OE)和空载体转染的SW480细胞Alpelisib NMR株(SW480/Mock),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6过表达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整合素β6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过表达整合素β6后SW480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过表达整合素β6显著增强SW480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相对于SW480/Mock细胞,在SW480/β6-OE细胞中共筛选出1 472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840个,下调基因632个。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于癌症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其受体互作、cAMP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结论 过表达整合素β6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改变结肠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DEGs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包括多条已被证实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selleck CH-223191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
Ⅱ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血糖水平与胸部CT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血糖水平与CT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017年间Ⅱ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DM-PTB)住院患者74例,根据空腹血糖(FPG)分为3组:1组,FPG≤11mmol/L;2组,FPG 11~16.7mmol/L;3组,FPG≥16.7mmol/L。(2)分别探讨各组胸部CT影像特点并对比分析。(3)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病变部位与范围:右肺上叶前段病变49例,左肺上叶前段病变43例,右肺下叶基底段41例,左肺下叶基底段40例,右肺中叶29例,左肺舌叶43例。单叶出现病变者4例(5.41%),2叶出现病变者17例,3个及以上叶段出现病变者53例。病变形态:22例病变形态为LY2157299纯度斑片、结节状影,其余52例以片状、团片状干酪性病变为主,伴斑点结节影Exercise oncology。空洞情况:39例出现空洞,其中单发空洞2例,多发空洞37例,多发虫蚀样空洞21例;无空洞35例。增强表现:15例增强病例中,除1例获悉更多合并非特异性感染表现为中度强化外,其余均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病变出现明显干酪性坏死痰菌阳性43例。各组干酪性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空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各组痰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组病变范围、病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M-PTB胸部CT有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血糖水平与干酪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存在相关性,能为DM-PTB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影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