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地区罕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分布及血液学特征

目的 分析广州市花都地区人群罕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分布及其血液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进urinary infection行地贫基因检测者的33 014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样本进行α、β地贫基因检测,并对确认细节罕见地贫基因型的血液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 014例受检者中检测出怀疑为罕见地贫基因型突变样本188例,最终诊断为罕见地贫基因型94例,罕见地贫基因型检出率为0.28%(94/33 014);检测出罕见α-地贫基因型46例,11种突变类型,主要包括香港型地贫基因(HKαα)/αα、–~(SEA)/HKαα、-α~(4.2)/HKαα、泰国型地贫基因(–~(THAI))/αα、Fusion gene/αα、CD 40、IVSⅡ-55等。检测出罕见β-地贫基因型48例,8种突变类型,主要包括中国型~Gγ~+(~Aγδβ)~0、东南亚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Hb)增高症(SEA-HPFH)、-90、CD37等。–~(SEA)/HKαα、–~(THAI)/αα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降低,HbA_2正常或降低,而Fusion gene/αα的MCV、MCH处于临界值,HbA_2正常。中国型~Gγ~+(~Aγδβ)~0、SEA-HPFH杂合子及复合–~(SEA)/αα基因型的MCV、MCH均降低,HbF均升高,中国型~Gγ~+(~Aγδβ)~0的HbA_2正常,而SEA-HPFH的HbA_2升高。结论 广州市花都地区罕见地贫基因型复杂多样,其血液学具有各自的特征,丰富BMS-354825分子量了该地区的地贫突变谱,对罕见地贫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增液承气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索运用增液承气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使VX-445小鼠用常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对照组使用开塞露纳肛进行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增液承气汤,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比较Cleaning symbiosi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MG132验组在粪便性状、排便用力、排便时间、下坠不尽感、排便频率、腹胀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液承气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情况的改善作用较好,且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更为积极。

阿苯达唑片联合乌梅丸加减治疗老年感染钩虫病贫血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片联合乌梅丸加减治疗老年感染钩虫病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老年感染钩虫病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阿苯达唑片治疗,研究组行阿苯达唑片联合乌梅丸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比容(Hct)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Galunisertib价格;干预前两组Hb、Hct、血清TS、SF、P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研究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毒副作用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感染钩虫病贫血患者采用阿苯达唑片联合乌梅丸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贫血症状与相关血液指标PEG300分子式水平infection in hematology,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基于多域特征结合CBAM模型的脑电信号抑郁识别

目前脑电信号(EEG)的抑郁症识别方法主要采用单一特征提取方法,无法覆盖多域特征信息,导致现有模型分类性能不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域特征结合CBAM模型(CNN-BiLSTM-Attention Mechanism)的抑郁症识别算法。首先利用连续小波变换(CWT)提取时频域特征,并结合脑电电极空间信息构成2D特征图像,共同保留脑电的空间、时间和频率信息;然后使用卷积神经immune score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取空间和频域特征,再输入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and short-term memory,BiLSTM)以捕获时间信息;最后结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Wnt-C59ism,AM),对网络提取的多域特征赋CHIR-99021化学结构予不同的权重,以筛选出更具代表性的抑郁特征,从而提高识别抑郁症的准确性。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CBAM模型的抑郁症识别算法在公共数据集上取得了99.10%的准确率,为脑电信号抑郁症识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35例坏疽性脓皮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坏疽性脓皮病(PG)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的35例PG患者的一般资料、诱因、皮疹分布、皮疹形态、误诊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方式。结果 男女患者比例为2.9∶1,年龄29~72(41.5±8.5)岁。15例患者起病前有明确诱因,外伤11例,昆虫叮咬3例,注射吸毒1例。35例患者中溃疡型32例(91.43%),大疱型2例(5.71%),脓疱型1例(2.86%)。起病初期最常被误诊的疾病为细菌性软组织感染[32例(91.43%)]。皮损通常为2个及以上。皮损多发于下肢[23例(65.71%)],以小腿为主。合并有系统性疾病8例(22.86%),其中合并炎症性肠病5例(14.29%),多发性关节炎2例Elexacaftor供应商(5.71%),白血病1例(2.86%)。无合并症或合并炎症性肠病、多发性关节炎的患者预后较好,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预后差。33例PG患者基于皮损面积的大小及合并症情况,给selleckchem MG132予强的松0.5~1 mg/(kg·d)。在感染稍控制后,28例患者后续加用环孢素2.5~5 mg/(kg·d)。结论 PG的临床表现多种clinical oncology多样,起病初期易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综合判定。中等至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效控制PG,激素联合环孢素治疗安全有效。

2017—2021年无锡市梁溪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17—2021年无锡市梁溪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梁溪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梁溪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运用Excel 2016、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medium spiny neurons2检验,检验水准α=0.Naporafenib价格05。结果2017—2021年梁溪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 78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9.97/10万,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χ~2_(趋势)=1 014.71,P<0.001),重复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χ~2_(趋势)=33.16,P<0.001)。重复感染率为2.75%,年龄分布以0~3岁儿童为主,占首次感染病例数的Galunisertib溶解度80.00%。首次感染时年龄越小,发生重复感染率越高(χ~2_(趋势)=29.02,P<0.001)。结论受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需关注低年龄组儿童重复感染。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小鼠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为建立检测感染小鼠血清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体的方法,本研究应用PEDV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重组蛋白作为抗原,通过探索各反应的最佳条件,并进行了该方法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medical-legal issues in pain management分析。结果显示,最佳蛋白包被Empagliflozin价格浓度为5μg/mL,待检血清稀释浓度为1∶400,孵育时间为37℃30 min,羊抗鼠IgG-HRP作为二抗,孵育条件为37℃30 min,底物显色时间为15 min。对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进行验证,阳性对照血清的稀释度为1∶204 800倍时OD_(450)值仍大于临界值,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δ冠状病毒抗体小PF-02341066细胞培养鼠阳性血清检测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小鼠血清PEDV抗体间接ELISA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为PEDV候选疫苗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提供了一种精准、高效的方法。

太原市2016年-202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柯萨奇病毒A10型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近年来,由非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发病人数显著增加,使手足口病的病原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在中国大陆地区广泛流行。本研究通过分析山西省太原市2016年-2020年手足口病病原谱流行规律及CVA10的遗传变异特征,为太原市HFMD的疫苗研发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太原市2016-2020年的HFMD流行病学数据来源于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太原市统计年鉴。太原市不同区县的10家医院采集发病后3天内临床诊断的HFMD病例咽拭子,每个月至少采集5份样本,再由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将样本送至太原市CDC微生物检验科。2016-2020年共收集到2701份临床诊断的HFMD咽拭子样本。分析发病时间、年龄、人群类别等病例资料,了解太原市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样本提取病毒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试剂盒进行肠道病毒型别鉴定,对鉴定为CVA10的样本采用逆转录PCR扩增VP1全长,经测序、序列拼接比对后利用MEGA 11.0.11和Bio Edit 7.2.5软件对获得的CVA10 VP1序列和从Gene Bank数据库上下载的各型别病毒代表株进行基因进化关系分析、同源性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2016-2020年太原市共报告经临床诊断的HFMD病例2204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6.45/10万(范围20.68~148.49/10万)pre-existing immunity,男性的年平均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49.33%)、托幼儿童(41.74%)和学校学生(8.27%),共占发病总数的99.35%。所有病例中,1-5岁儿童占81.65%。HFTaurine临床试验MD全年均可发病,除2020年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HFMD发病在6-8月和10-11月期间分别出现了两个高峰。2016-2020年共收集到2701份临床诊断的HFMD咽拭子样本,检测到1439份为EV阳性,总阳性率53.28%(1439/2701),其中EV-A71占15.22%(219/1439),CVA16占28.77%(414/1439),其他肠道病毒占56.01%(806/1439)。在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样本中共检测到31个CVA10阳性样本。CVA10可以分为A-G 7个基因型,C基因型分C1和C2亚型。太原市CVA10株均属于C基因型,其中C1亚型仅1株,其他30株属C2亚型,C2亚型又进一步分为C2a、C2b、C2c三个进化分支。2016年的全部13株与C2国内代表株同处于C2a进化分支,C2b进化分支包含2018年1株与2019年的2株,其余14株处于C2c进化分支。CVA10太原株间的VP1区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6%~100%、96.9%~100%,与A型原型株Kowalik的同源性最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9%~77.0%、91.2%~93.6%ABT-199,与C型代表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7%~100%、76.2%~100%。与原型株相比,CVA10太原株VP1区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特异性突变。对各基因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CVA10 VP1氨基酸序列的162-176区域具有高度保守的特性。结论:太原市2016-2020年HFMD男性的发病人数均高于同年女性的发病人数,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校学生。1-5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1.65%。HFMD全年均可发病,2016-2019年的6-8月和10-11月期间分别出现了两个高峰。太原市CVA10株与C型流行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属于CVA10C基因型,仅1株为C1亚型,其他30株属C2亚型,进一步分为C2a、C2b、C2c三个不同的进化分支。本研究发现太原市CVA10 VP1区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162-176位氨基酸高度保守,这些可能是后续研究所关注的重点,需要加强HFMD病原谱的持续监测。

同型半胱氨酸对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脑灌注和认知功能影响

目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aCSVD)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aCSVD认知障碍的发生进展密切相AZD2281 molecular weight关,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联合多模态磁共振(MRI)技术探讨Hcy与CSVD认知障碍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联合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从脑灌注方面探讨Hcy对aCSV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aCSVD患者117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分分为aCSVD认知障碍组(aCSVD-CI,n=57)和aCSVD非认知障碍组(aCSVD-NCI,n=60)。所有患者均完成一般资料采集、血清Hcy测定及认知评估,如Mo CA、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VL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Stroop色词试验(SCWT)等,同时完成MRI颅脑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 CASL)扫描获取脑血流量(LGX818溶解度CBF),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CSVD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的全脑、灰质、白质CBF及灌注差异脑区;将灰质CBF和血清Hcy、灌注差异脑区CBF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灰质CBF在血清Hcy与整体认知关系中的作用。结果aCSVD-CI组的血清Hcy水平高于aCSVD-NCI组[16.38(14.02,18.58)μmol/L比14.40(11.93,15.73)μmol/L,Z=-3.812,P<0.001]。在脑血流灌注方面发现,与aCSVD-NCI组相比,aCSVD-CI组在脑灰质(Z=-3.217,P=0.001)、左侧额中回(t=-4.909,P<0.05)、右侧额中回(t=-5.137,P<0.05)和右内侧眶额叶(t=-4.379,P<0.05)的CBF显著降低,而在左侧海马(t=4.575,P<0.05)的CBF增加。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Hcy(B=0.246,P=0.001)水平是aCSVD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偏相关分析发现左侧额中回(r=-0.389,P=0.006)、右侧额中回(r=-0.436,P=0.002)、右内侧眶额叶(r=-0.429,P=0.002)的CBF均与SCWT-C呈负相关;左侧海马的CBF(r=-0.428,P=0.002)与AVLT-长延迟回忆呈负相关。中介分析显示Hcy对整体认知功能作用部分是由灰质的CBF介导(间接效应=-0.112,95%CI,-0.294--0.010,P<0.001)。结论Hcy是aCSVD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对aCSVD认知障碍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灰质和区域脑区脑灌注的改变来实现的,Hcyclic immunostainingcy引起不同部位的脑区CBF的改变从而引起相应功能认知障碍。

肠制大黄对便秘模型小鼠排便功能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采用猪大肠炮制大黄(简称肠制大黄)对selleck Compound C便秘模型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小鼠连续4天给予洛哌丁胺混悬液8 mg/(kg·d)灌胃建立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小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肠制大黄组、乳果糖组、生大黄组各6只,随机选取6只空白组小鼠作为对照。第5天开始模型组、肠制大黄组、生大黄组、乳果糖组仍予洛哌丁胺混悬液8 mg/(kg·d)灌胃4天,每日灌胃2 h后肠制大黄组再给予肠制大黄混悬液0.6 g/(kg·d)灌胃,生大黄组予生大黄混悬液0.6 g/(kg·d)灌胃,乳果糖组予乳果糖混悬液6 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予0.2 ml/10 g蒸馏水灌胃,各组均连续干预4天。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最后一次灌胃后检测体质量;记录6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h内粪便粒数、粪便湿重,计算粪便含水比例;采用小肠推进运动实验计算小肠肠道推进率;进行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生大黄组小鼠体质量较其余各组均明显减轻(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粪便粒数、粪便湿重、肠道推进率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制大黄组、乳果糖组、生大黄组粪便粒数、粪便湿重均升高,生大黄组粪便含水比例升高(P<0.05或P<0.01)。与肠制大黄组比较,生大黄组粪便粒数、粪便湿重降低,粪便含水比例升高(P<0.05或P<0.01),乳果糖组粪便含水比例亦升高(P<0.05)。肠制大黄组小鼠肠道推进率高于模型组、乳果糖组、生大黄组(P<0.05或P<0.01)。结肠组织病理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的结肠隐窝及杯状细胞形态正常清晰,结肠肌层较厚;模型组小鼠的结肠隐窝出现损伤,杯状细胞不同程度减少,结肠肌层变薄;乳果糖组和生大黄组小鼠部分隐窝形态破坏,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肠制大黄组的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小鼠结肠组织结构仍相对清晰,结肠隐窝及杯状细胞相对正常,结肠肌层增厚。结论 猪大肠炮制大黄后能够提高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功能,减轻生大黄峻下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