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康复计划对重症烧伤后自闭症患儿情绪障碍和身心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社会性康复计划对重症烧伤后自闭症患儿情绪障碍和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症烧伤后自闭症患儿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49例、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性康复计划干预,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atricevaluationofdisabilityinventory,PEDI)、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developmentdiagnosis scale,GDD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Angiogenesis抑制剂CARS)评估两组患儿症状、社交与自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依赖程度,同时记录患儿负面情绪[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自评量表(Screenforchildanxietyrelated emotionaldisorders,SCARED)、儿童抑郁性情绪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self-ratingscaleforchildren,DSRSC)]、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Docetaxel NMR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变化,采用比里奇家庭生活质量量表(theBeachcentrefamilyqualityoflifescale,BCFQOLS)评估家庭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BC量表评分(35.86±4.34)分,低于对照组(38.31±3.86)分,而PEDI评分(67.10±6.93)分、Gesell评分(104.90±9.67)分高于对照组(Medicament manipulation62.69±7.58)分、(94.48±9.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ARS依赖程度48.98%低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CARED评分(16.69±1.71)分、DSRSC评分(12.67±1.25)分,较对照组(19.79±1.81)分、(18.10±2.2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SAS评分(31.92±3.98)分、SDS评分(33.12±3.36)分也低于对照组(34.21±3.36)分、(38.94±3.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CFQOLS总分及家人互动、情绪需求、生活需求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性康复计划应用于重症烧伤后自闭症患儿中,可明显改善其症状,提高社交与自理能力,促进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减少其依赖程度及负性情绪,降低家长情绪障碍,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每组40例。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氯氮平组采用氯氮平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ANSS评分、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奥氮平组与氯氮平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0%vs. 92.50%,χ~2=0.selleck NMR213,P=0.644);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2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exidartinib抑制剂0.05);2组患者睡眠总时间(TST)、睡眠效率(SE)较治疗前延长,睡眠潜伏期(SL)及觉醒时间(AT)较治疗前缩短,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奥氮平组TST、SE长于氯氮平组,SL、AT短于氯氮平组,PSQI评分低于氯氮平组(P均<0.01);奥氮平组患者头晕、震颤、流涎、心动过速发生率均低于氯氮平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嗜睡、口干/便秘、静坐不能、体质量增加、转氨酶上升及白细胞计数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差不大,均Biomaterials based scaffolds可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对患者病情有积极意义,但奥氮平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氯氮平,更具推广价值。

常规疗法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疗法联合硝酸酯类药Canagliflozin化学结构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ABT-199临床试验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观察组动脉硬化指数低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常规疗法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congenital neuroinfection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孕症患者的单基因隐性遗Staurosporine IC50传疾病携带情况,探讨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对辅助生殖助孕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4月于我院辅助生殖科采用序贯筛查的方式进行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CS)的夫妇的临床资料,对ECS检测的阳性率、携带致病基因的种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4对夫妇同意采用序贯筛查的方式进行ECS检测,先对324名女性患者进行检测,141名女性为阳性携带者,检测阳性率为43.5%(141/324),共检测出72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最常见为α-地中海贫血,携带率为6.2%(20/324);其次是眼皮肤白化病2型(OCA2基因)、β-地中海贫血、隐性耳聋1A型(GJB2基因)、谷固醇血症(ABCG5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4%、2.5%、2.5%、2.5%。对女方携带者阳性夫妇进行遗传咨询,selleck合成建议其food as medicine伴侣进行检测,64名男性患者接受ECS检测,4对夫妇(1.2%)被发现为高危风险夫妇,进行遗传咨询后其中3对选择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遗传检测(PGT-M)助孕治疗。结论:ECS检测可以发现单基因隐性遗传性疾病携带者,筛查生育高危风险夫妇,通过遗传咨询降低生育风险,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和生殖自主权。

硫酸吲哚酚通过芳香烃受体介导p53的表达

目的 探讨硫酸吲哚酚(indophenol sulfate, IS)通过芳香烃受体(aromatic hyAccessoriesdrocarbon receptor, AHR)介导p53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以250、500、1000μmol/L IS干预细胞48h,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53的蛋白表达,观察不同浓度的IS对p53变化的影响。以500μmol/L IS干预细胞12、24、48h,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IACS-010759p53的蛋白表达,观察IS干预不同时间对p53变化的影响。细胞分为对照组、IS组(500μmol/L IS处理24h/48h)、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OAT)抑制剂丙磺舒组(150μmol/L丙磺舒处理24h)、IS+丙磺舒组(150μmol/L丙磺舒干预24h后加入500μmol/L IS干预24h/48h)、芳香烃受体(AHR)抑制剂CH223191AZD2281组(10μmol/L CH223191处理24h)、IS+CH223191组(10μmol/L CH223191干预24h后加入500μmol/L IS干预24h/48h),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IS通过AHR介导p53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IS以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p53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IS处理过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p53的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与IS组比较,IS+CH-223191和IS+丙磺舒干预后的细胞上p53的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IS可促进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p53的表达,AHR抑制剂CH223191可拮抗IS对于p53表达的影响。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机制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因复杂,相关新药研发困难。近年,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有望用于改善AD症状,然而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三种常见MSCs为研究主体,在不同AD模型小鼠中以多种组学包括血液蛋白质组学、宏基因组学以及靶向代谢物组为技术手段,综合探究了 MSCs改善AD病状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尾静脉注射MSCs能够缓解AD模型小鼠的病理症状,但仅有少量细胞入脑。首先分别制备脂肪来源(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脐带来源(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以及牙髓来源(Stem cell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的干细胞,确定上述三种MSCs细胞表面标志物及三系分化潜能符合MSCs特性;然后利用双转基因APP/PS1模型小鼠比较三种MSCs的治疗效果;采用加速衰老小鼠SAMP8和家族性AD模型小鼠5×FAD模型进一步研究SHED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注射SHED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行为学障碍,减少海马体和额叶皮层的淀粉样(β-amyloid,Aβ)斑块和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p-tau),上调了脑区神经元和尼氏小体的数量。体内示踪实验发现尾静脉注射SHED仅有少量细胞入脑。为追踪输注的SHED在小鼠体内的迁移轨迹和组织器官定位,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GFP-SHED细胞系。结果显示通过静脉注射的GFP-SHED多迁徙定位于小鼠脏器,如肺、肝等,进入大脑的细胞数量很少,这意味着SHED治疗AD模型小鼠可能并不主要依赖于细胞直接进入大脑发挥作用,因此后续探究SHED是否通过影响外周炎症进而缓解AD病症。2.外源输注MSCs可缓解模型小鼠外周炎症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改变血液蛋白表达。分别在小鼠2月龄、4月龄和6月龄收取血液样本,持续观测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外周炎症变化情况。实验发现APP/PS1小鼠在出现认知行为学障碍之前(6月龄),其血液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57小鼠(健康对照),并且随着月龄增加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差异加重。而注射MSCs可显著降低AD小鼠血液中炎症因子TNF-α以及炎性小体NLRP3的表达水平。此外,发现受试组小鼠脑部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蛋白IBA-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说明注射MSCs在抑制外周炎症的同时也下调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水平。MSCs输注可影响AD小鼠的外周血液蛋白表达。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小鼠的血液蛋白质组变化情况。发现MSCs治疗组小鼠血液中有8个显著上调分子,以及108个显著下调分子,通过KEGG分析发现上述差异蛋白富集于PPARγ信号通路。经过蛋白质免疫印记实验,验证duck hepatitis A virus了 MSCs输注的确可上调PPARγ及其共激活因子PGC-1α的表达。3.MSCs输注可改变AD小鼠肠道微生物组,进而影响对AD小鼠的治疗作用。通过对小鼠粪便微生物16S rRNA测序发现,与健康小鼠的肠道菌群相比,AD小鼠菌群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普雷沃氏菌等炎症相关菌群的增加。MSCs输注后改变了 AD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如拟杆菌和厚壁菌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empagliflozin-bi10773.html的丰度增加,变形杆菌等促炎菌群的丰度降低。使用抗生素杀灭肠道微生物后,发现MSCs对淀粉样斑块和p-tau的下调作用相应降低。MSCs与寡糖类药物联合使用能更好地缓解AD症状。将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寡糖类药物GV971与MSCs进行联合给药,发现联合治疗组的AD小鼠具有更好的认知行为学表现,以及更低的炎症和病理蛋白表达,肠道菌群也发生变化,其肠屏障完整性更佳、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表达水平更高。4.MSCs干预可上调特定胆汁酸水平并通过脑肠轴改善AD症状。通过对差异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功能基因分析,发现注射MSCs可上调代谢产物相关的功能基因,靶向胆汁酸代谢检测表明MSCs改变了 AD小鼠的胆汁酸谱。挑选上调最显著的牛磺酸去氧胆酸(TUDCA)selleck抑制剂、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和牛磺胆酸(TCA)三种胆汁酸进行验证,发现三种胆汁酸可显著降低AD细胞模型中活性氧(ROS)水平、增强神经保护相关受体基因Drp1、S1P2R、NR3C1和TGR5的表达;通过口饲法回补TCA实验发现受试组的新物体识别能力提高、脑部病理分子和血液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SCs和胆汁酸治疗AD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发挥一定作用。为了阻断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使用神经毒素奥沙利铂破坏肠神经。结果发现奥沙利铂可大大降低MSCs和TCA对AD小鼠的疗效,包括淀粉样斑块、p-tau蛋白及神经炎症标志蛋白IBA-1的下调。综上,研究表明通过尾静脉输注进入血液的MSCs,一方面降低了 AD小鼠血液炎症水平改善神经炎症;另一方面调节了 AD小鼠的肠道菌群并改变胆汁酸谱,上调了 TCA等胆汁酸表达水平。

机器人辅助椎弓钉固定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Emricasan浓度椎弓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5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8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7例采用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GSK1349572临床试验和随访CNS infection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置钉准确性、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徒手组(P<0.05),而术中透视次数和透视剂量明显低于徒手组(P<0.05)。两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VAS、ODI、JOA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弓钉固定治疗AS胸腰椎骨折可提高置钉准确性高,降低辐射伤害,提高手术安全性。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该病发病率高、诊断率低,因而倍受临床关注。CMVD病因复杂,症状各异,中西医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各有分说,西医认为CMVD与冠脉微血管的结构异常(如微血管重塑、血管壁浸润、管腔阻塞、血管稀疏和血管周围纤维化等)、功能异常(如内皮功Collagen biology & diseases of collagen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微血管缩窄、微血管痉挛、炎症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及血管外因素诱导(心率、血压等)有关,临床通常采用常规西药进行经验性的治疗,但效果欠佳;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络病”的范畴,常见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寒凝心脉、心脾两虚、瘀血阻络、痰瘀互结、肝肾亏虚等证,治疗方法丰富多样,中成药、自拟方、传统经方加减治疗、中医特色疗法均取得一定的疗效。文章从CMVD的危险因selleck HPLC素、病理机制、中医病因病机、中西医治TGF-beta/Smad抑制剂疗等方面予以综述,以期为CMVD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沈阳市、锦州市866例老年人认知衰弱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认知衰弱逐渐被人们了解和重视。认知衰弱是由身体衰弱或身体衰弱前期引起老年个体发生认知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人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认知衰弱受到年龄、既往疾病、营养、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现有的大多数影响因素研究未纳入听力Immun thrombocytopenia、视力、饮食习惯因素,且目前沈阳市、锦州市的老年人认知衰弱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沈阳市、锦州市866例老年人认知衰弱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预防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发生,优化老年人管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apatinib-Ditosylate.html理模式提供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在2018.9-2022.6期间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沈阳市、锦州市的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躯体疾病信息、用药信息、精神心理情况,采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衰弱量表(FRAIL)进行老年人认知衰弱的评定。采用Epidata3.1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根据是否认知衰弱将样本分为两组,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使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所有因素的组间差异。以是否认知衰弱作为结局变量,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P<0.1)和既往研究对认知衰弱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根据年龄分组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不同年龄组(<75岁和≥75岁)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双侧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本研究共纳入60岁以上老年人866例,样本平均年龄为73.08±8.83岁,男性385例(44.5%),60-74岁老年人538例(62.1%)。2.认知衰弱现状:99例(11.4%)老年人有认知衰弱。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BMI、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听力、营养得分不同的老年人,认知衰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相对于60-74岁老年人,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OR=1.805,95%CI=1.118-2.915,P<0.05)、职业(相对于工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员OR=0.402,95%CI=0.231-0.700,Pselleck NMR<0.05)、饮食习惯(相对于饮食偏素食,荤素均衡OR=0.554,95%CI=0.337-0.910,P<0.05)、听力情况(相对于听力正常,听力下降OR=1.685,95%CI=1.083-2.623,P<0.05)、营养得分(OR=0.770,95%CI=0.684-0.867,P<0.05)是发生认知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75岁以下老年人中,职业(相对于工人,农民OR=0.301,95%CI=0.133-0.681,P<0.05,机关事业单位职员OR=0.116,95%CI=0.039-0.348,P<0.05)、体育锻炼(相对于不锻炼,一周至少一次锻炼OR=0.445,95%CI=0.229-0.863,P<0.05)、营养得分(OR=0.758,95%CI=0.632-0.909,P<0.05)是发生认知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在7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饮食习惯(相对于饮食素食为主,荤素均衡OR=0.417,95%CI=0.211-0.825,P<0.05)、听力情况(相对于听力正常,听力下降OR=1.905,95%CI=1.016-3.569,P<0.05)、营养得分(OR=0.771,95%CI=0.660-0.902,P<0.05)是发生认知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866例老年人中,认知衰弱的老年人占比11.4%。老年人认知衰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大、听力下降是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相对于工人)、饮食荤素均衡(相对于偏素食)、营养得分高是老年人认知衰弱的保护因素。75岁以下老年人中,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和农民(相对于工人)、一周至少一次体育锻炼、营养得分高是发生认知衰弱的保护因素;7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听力下降是发生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饮食上荤素均衡(相对于偏素食)、营养得分高是发生认知衰弱的保护因素。临床工作者应着重关注老年人认知衰弱情况,并结合老年人具体情况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预防和延缓认知衰弱的发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右室量化分析系统评估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右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和右室量化分析系统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右室收缩功能,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尿毒症并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40例(透析组)和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5例(正常对照组BLZ945说明书),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流速(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面积变化分数(FAC);应用2D-STI技术测量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室间隔纵向应变(RVSLS);应用右室量化分析系统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正常对照组与透析组透析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RVEF与右室应变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透析组透析前和透析后RVEDV、RVESV均增大,LVEF、RVGLS、RVFWLS、RVSLS、TAPSE、FAC、RVEDecitabine体内实验剂量F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ITI 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学意义(均P<0.05)。与透析前比较,透析组透析后RVEDV、RVESV均减小,LVEF、RVGLS、RVFWLS、RVSLS、RVEF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前后RVEDD、S’、TAPSE、F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RVEF与RVGLS、RVFWLS、RVSLS均呈正相关(r=0.683、0.702、0.476,均P<0.05)。结论 2D-STI技术和右室量化分析系统在评估LVEF保留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右室收缩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