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失眠患者中医证素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参照《证素诊断学》中“证候辨证证素量表”,依照症状计量值及轻重的权值计算AZD2281细胞培养方法判断患者证素是否存在,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眠患者与未合并失眠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异同。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眠组患者前6位病位证素为肺(100%)、心神(脑)(55.42%)、肾(53.01%)、脾(49.40%)、心(27.71%)、肝(20.48%),前6位病性证素为气虚(85.54%)、痰(83.13%)、阳虚(75.90%)、饮(75.90%)、血瘀(37.35%)、血虚(36.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合并失眠组前6位病位证素有肺(98.59%)、肾(56.34%)、心(26.76%)、肝(18.31%)、脾(18.31%)、心神(脑)(7.04%),前6位病性证素为痰(91.55%)、气虚(83.10%)、阳虚(7carotenoid biosynthesis3.24%)、饮(46.48%)、血瘀(39.44%)、血虚(26.76%)。失眠组较未失眠组脾及心神(脑)病位证素的频率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位病性的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将二者占比5%以上的证素进行聚类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组证素分为两类:火热、气滞、心、肝、血虚、饮、血瘀、肾;气虚、阳虚、肺、痰、心神(脑)、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合并失眠组证素同样分为两类:气滞、火热、心、肝、血虚、脾、饮、血瘀、肾;气虚、阳虚、肺、痰。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位以肺为主,可累及脾、肾、心、肝,病性虚实交杂,虚以气虚、阳虚为主,实以痰、血瘀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为气虚及阳虚更多累及脾脏,出现脾气虚弱、脾阳虚及痰浊内生加重,使得心神失养或被痰浊所PEG300细胞培养扰。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眠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脾、心神(脑)的功能调节。
Author: admin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CPK、Myo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KD025说明书e phosphohykinase, CPK)、肌红蛋白(myoglobin, Myo)的影响。方法 gnotobiotic mice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4例LD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PTED组(n=72)和化学消融组(n=72),分别施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CT引导下化学消融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VAS评分改善率、JOA评分改善率、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肌肉损伤相关因子[CPK、乳酸脱氢MRTX1133说明书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Myo]、神经损伤相关因子[Tau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S100B蛋白]。结果 术后1个月,PTED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化学消融组(94.44%vs 80.56%,P<0.05),PTED组VAS及JOA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化学消融组(P<0.05);术前、术后3 d,两组血清Tau蛋白、NSE、S100B蛋白水平和CPK、LD、Myo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比于CT引导下化学消融术,PTED有助于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手术效果,且对CPK水平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布氏菌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布氏菌病是世界上off-label medications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最初在地中海马耳他岛被发现,命名为“马耳他热”,后来为了纪念首次分离到布氏菌病原体的英国医生布鲁,统一更名为布氏菌病。布氏菌可侵犯人体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最常表现为发热、出汗、肌肉疼痛、淋Q-VD-Oph巴结肿大或肝脾大等,因此,对于该病的及时诊治,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B超、胸部X线片、CT、MRI及PET放射性核素显像都有相应的作用。B超是基本检查手段,对心脏、心包感染、肝脾大、体表淋巴结及布氏菌睾丸炎等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胸部X线片简便易行,适于初筛,可观察布氏菌病胸部病变及后期骨关节的变化,但图像重叠,敏感性差。CT发Mirdametinib分子量现病变的敏感性高,对全身各系统布氏菌病感染都有重要诊断意义,对神经系统、关节及脊柱的早期病变显示欠佳。PET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准确显示病变部位。MRI凭借着多序列、多模态及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被认为是布氏菌病影像诊断的“金标准”。
培元养心法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培元养心法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培元养心法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之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Galunisertib研究购买MA)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精神性焦虑评分、躯体性焦虑评分及HAMA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精神性焦虑评分、躯体性焦虑评分及HAMA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PLX5622浓度D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glucose biosensors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为16.67%(5/3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元养心法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能明显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
江苏省35~75岁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评估江苏省35~75岁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全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5—2019年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数据,纳入其中自报既往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和用药信息,使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评估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3 576例,23.2%使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imidazole-ketone-erastin.html用他汀类或抗血小板药物;女性(OR=0.59,95%CI:0.47~0.73)、现在吸烟(OR=0.64,95%CI:0.49~0.82)、现在饮酒(OR=0.76,95%CI:0.58~0.99)患者使用他汀类或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性更低;教育水平越高(与小学及以下比较,初中:OR=1.72,95%CI:1.35~2.20;高中:OR=1.75,95%CI:1.21~2.51;大学及以上:OR=1.94,95%CI:1.06~3.57)、Biological kinetics有高血压史(OR=1.38,95%CI:1.13~1.70)患者使用他汀类或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性更高。结Dinaciclib论 江苏省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使用不太理想,应重点关注女性、低教育水平、无高血压史、吸烟和现在饮酒患者。
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CBM、CNKalternate Mediterranean Diet scoreI、万方、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收录的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初筛、复筛及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2.7软件分析计算,对有效率、治愈率、VAS积分等治疗效应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纳入14篇参考文献,合计131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热敏灸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0.13,95%CI(0.09,0.16)],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62,95%CI(1.40,1.87)];热敏灸在缓解VAS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MD=-1.48,95%CI(-2.16,-0.80)]。2项研究提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热敏灸单纯运Compound 3采购用或与针刺、电针、手法、神经阻滞等方法联合,均能提高CSR治www.selleck.cn/products/MK-1775疗的有效率、治愈率,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也优于其他单一疗法。
系统护理干预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和biopolymeric membrane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PLX-4720细胞培养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确诊为肺心病的老年患者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2组。对照组52例患者实施常规VE-822半抑制浓度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心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和出院2个月后,2组的右室射血分数和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健康调查简表36各项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入院时缩小;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入院时降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可起到积极作用。
唤醒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调节干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唤醒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调节干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以饮食调节干预为基础,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唤醒式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健康知识、健康信念、自护能力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健康知识评分[(13.94±3.11)分]与观察组[(13.67±3.2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对照组(1LGX818分子量7.83±4.07)分、观察组(22.66±4.10)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4.803,观察组t=10.867,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8,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评分中易感性、运动益处、运动障碍的认识、钙益处、摄钙障碍的认识、严重性及健康动机评分分别为(14.32±2.73)分、(15.08±2.45)分、(15.83±2.56)分、(17.11±3.02)分、(16.79±2.95)分、(15.23±2.75)分及(14.09±2.54)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4.27±3.80)分、(15.16±2.23)分、(15.19±2.79)分、(17.03±3.41)分、(16.65±3.14)分、(15.34±2.90)分及(14.26±2.2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68、0.153、1.069、0.111、0.206、0.174及0.319,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评分中易感性、运动益处、运动障碍的认识、钙益处、摄钙障碍的认识、严重性及健康动机评分分别为(18.53±3.16)分、(18.73±3.11)分、(20.55±3.25)分、(21.34±4.70)分、(20.56±3.44)分、(20.55±3.84)分Gefitinib-based PROTAC 3及(17.68±3.13)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2.08±3.50)分、(22.94±3.02)分、(25.71±4.22)分、(25.83±4.75)分、(25.32±3.72)分、(24.18±3.73)分及(21.09±3.35)分;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6.376、5.831、7.216、4.789、5.262、7.124及5.633,观察组t=9.561、13.107、4.685、5.686、11.264、11.833及10.749,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61、6.142、6.127、4.256、5.942、4.289及4.704,均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自护能力中自我概念、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及责任感评分分别为(21.14±4.08)分、(17.55±3.51)分、(25.01±4.46)分、(17.55±3.23)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0.77±4.15)分、(17.59±3.67)分、(25.10±4.52)分、(17.1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2、0.050、0.090及0.621,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自护能力中自我概念、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及责任感评分分别为(25.66±4.13)分、(21.45±3.86)分、(35.33±3.82)分及(21.55±4.70)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30.86±4.67)分Algal biomass、(27.55±4.12)分、(44.81±4.61)分及(25.83±4.33)分,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4.815、4.728、11.115及4.430,观察组t=10.214、11.527、19.287及10.198,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77、6.384、10.002及4.236,均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腰椎1~4和髋关节骨密度水平分别为(0.72±0.07)g/cm~3、(0.73±0.08)g/cm~3,观察组患者分别为(0.71±0.08)g/cm~3、(0.74±0.09)g/cm~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5、0.525,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腰椎1~4和髋关节骨密度水平分别为(0.79±0.09)g/cm~3、(0.80±0.10)g/cm~3,观察组患者分别为(0.86±0.10)g/cm~3、(0.89±0.11)g/cm~3,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3.883、3.457,观察组t=7.408、6.675,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1、3.829,均P<0.05)。结论 唤醒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调节干预有助于提高PMOP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健康信念及自护能力,促进患者骨密度改善。
干扰LINC00334对地塞米松处理的BMSCs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干扰LINC00334对地塞米松(Dex)处理的BMSCs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si-NC组、模型+si-LINC00334组、模型+si-LINC00334+抑制剂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INC00334、骨桥蛋白(OPN)mRNA、Run相关基因(Runx)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2mRNA、ras同源家族(Rho)A mRNA和Rho激酶(ROCK)mRNA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SC125066供应商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INC0033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OPN mRNA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hoA mRNA和RO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si-NC组相比,模型+si-LINC00334组细胞增更多殖抑制率明显降低,克隆形成数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OPN mRNA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RhoA mRNA和ROCK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si-LINC00334组相比,模型+si-LINC00334+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OP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干扰LINC00334可能通过调控RhoA/ROCK信号通路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抑制Dex诱导的BMSCs凋亡。
基于数据挖掘的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用药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用药特点,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科专家门诊,符合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诊断标准的病例资料,经筛选最终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病例261例。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数据挖掘软件,对患者一般情况、四诊信息、中医证素、处方用药等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以探究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用药特点。结果:1.基本信息统计结果:入选的26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178例,男女比例约为1:2.14;平均年龄约58.61岁,年龄分布在50-69岁的患者居多,占70.11%;中医证素频率由高到低为气虚证、血瘀证、气滞证、阴虚证、痰浊证、阳虚证、血虚证、火热证、寒凝证,其中以两个证素相兼的人数居多,以气滞证合并血瘀证、气虚证合并血瘀证、气虚证合并阴虚证多见;出现症状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不寐、胸闷、气短、乏力、胸痛、心悸、多梦、烦躁易怒、心前区闷痛、自汗;舌象以苔薄、苔白、舌暗红、舌淡红、舌紫暗频率较高;脉象以脉细、脉沉细频率较高。2.药物统计结果:纳入的261首处方共涉及153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20味的中药分别为甘草、半夏、柴胡、黄芩、龙骨、牡蛎、桂枝、远志、白芍、酸枣仁、茯神、百合、大黄、茯苓、党参、黄芪、首乌藤、延胡索、甘松、川芎;四气以寒性(36.58)、温性(30.63)、平性(29.06)居多;五味以甘(34.28)、苦(27.87)、辛(22.81)居多;归经显示排名前五的为肺经(17.9%)、脾经、(16.92%)、心经(16.32%)、肝经(15.24%)、胃经(9.32%);药物功效分类的selleck前八位分别为补虚类、安神类、清热类、解表类、利水gnotobiotic mice渗湿类、化痰止咳平喘类、理气类、活血化瘀类。经聚类分析得出四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1.261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2.稳定型心绞痛合selleck化学并失眠的中医证素以两个证素相兼为主,以气滞证合并血瘀证、气虚证合并血瘀证、气虚证合并阴虚证多见,单一证素以气滞证、气虚证多见。3.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用药特点,主要药性为寒、温、平,主要药味为甘、苦、辛,药物归经多入五脏经络,常用药类为补虚药、安神药,整体用药原则为扶正补虚、疏肝理气、养心安神。核心方药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