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昆山高新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征,为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4日江苏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为时间节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冠疫情前(2018年1月24日—2020年1月23日)和新冠疫情后(2020年1月24日—2022年1月23日),在该区学校内发生的传染病聚集疫情的流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冠疫情后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大幅减少,由新冠疫情前的91起降至60起,共涉及5个病种,其中流感样病例和手足口病下降最为明显,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疫情在新冠疫情后出现增长趋势,新冠疫情前后不同病种聚集性疫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3,P=0.019)。各病种聚集性疫情罹患率在新冠疫情后均下降,其中水痘和流感样病例疫情的罹患率下降最明显,分别由14DS-3201配制.35%降至7.49%(χ~2=14.256,P<0.001)、28.73%降至25.02%(χ~2=4.673,P=selleck合成0.031)。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疫情高发场所,小学是流感样病例疫情高发场所。11月—次年1月和4—5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以流感样病例和肠道感染聚集性疫情为主。结论新冠疫情后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有下降趋势,应根据各级学校不同传染病、时间集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Author: admin
阿替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替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观察组采用阿替洛尔与硝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56d后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BNP水平及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对selleck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ow- and medium-energy ion scattering两组BNP水平和LVESTorin 1D、LVEDD均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NP水平和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洛尔联合硝苯地平针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BNP水平及心功能各指标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无锡市新吴区2016—2021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Etoposide半抑制浓度分析新吴区水痘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新吴区2016—2021年水痘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新吴区报告水痘8 000例,年均发病率为225.47/10万,2018发病率最高(371.92/10万),2021年最低(96.78/10万),6年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为秋冬季11月至次年1月(48.1%)和夏季5~7月(21.5%);年均发病率前3位的为江溪街道(313.29/10万)、硕放街道(223.53/10万)和梅村街道(215.42in vivo immunogenicity/10万);男性发病率更多(237.88/10万)高于女性(212.14/10万);发病年龄主要为5~9岁(2 159.00/10万)、0~4岁(1297.61/10万)和10~14岁(925.77/10万);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共占79.8%;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水痘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 新吴区水痘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学生和儿童为易感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为重点监测场所,应加强疫情监测,强化疫苗接种。
6项骨代谢标志物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钙素(N-MID)、I型前胶原N端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血清钙(Ca)的水平,研究其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取97例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25-(OH)D、N-MID、PITezacaftor作用NP、β-CTX、PTH、Ca,分析这些指标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Imported infectious diseases察组25-(OH)D不足和缺乏比例β-CTX、N-MID、PINP、P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N-MID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男性(P<0.05),观察组女性平均年龄显著高于观察组男性平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INP、PTH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因素(P<0.05),25-(OH)D为骨质疏松骨折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骨折患者存在高比例3-Methyladenine体内实验剂量的25-(OH)D缺乏和不足,老年人骨代谢水平与骨折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老年女性发生骨折的比例要高于老年男性。
筋膜切开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在闭合性Ru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筋膜切开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闭合性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RSL3试剂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筋膜切开减压手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筋膜切开减压手术+VSD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45、15.15、2.06,P均此网站<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OFAS评分和Mazu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73、16.46,P均<0.05),观察组的踝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22、7.79,P均<0.05)。结论 筋膜切开减压联合VSD在闭合性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受限,进而缩短breathing meditation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镇痛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Barasertib临床试验rane、Pubmed、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收集髋部骨折后使用神经阻滞对患者行创伤后早期疼痛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medically ill为建库至2023年3月。根据Cochrane指导手AG-221体内册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RCT,共计患者1 241例,神经阻滞组603例,对照组638例。与对照组比较,神经阻滞(或给药)后24 h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MD=-2.16分,95%CI-4.04~-0.28分,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3,95%CI 0.20~0.52,P<0.05)。两组补救镇痛率、神经阻滞(或给药)后30 min内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可降低髋部骨折患者神经阻滞后VAS疼痛评分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但对补救镇痛率、神经阻滞后30 min内HR和MAP无明显影响。
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探索导致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Pidnarulex生产商的危险因素,构建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为肺结核的有效治疗提供理Smoothened Agonist核磁论依据,为筛选不良治疗结局高风险人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逐份查阅每份病历并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和临床资料(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痰涂片、血常规、血生化、肺部CT,治疗类型,出院诊断),采用逐个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得每位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将所有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来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绘制RO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对模型的判别能力进行评价,选择约登指数最大值作为最佳截断点,对模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肺结核病例930个,治疗结局情况为:失败65例,结核死亡80例,非结核死亡106例,治愈430例,完成疗程249例,肺结核治疗不成功率为26.99%,死亡率为2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有:男性、年龄≥60岁、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复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男性、年龄≥60岁、贫血、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艾滋病、复治、低白蛋白血症。3.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815,H-L检验结果P>0.05,将验证组人群的风险概率值在0.18以上的判定为高风险,在0.18以下的判定为低风险,模型的灵敏度为0.845,特异度为0.625,验证组回代计算出模型的阳性预测值为43.48%,阴性预测值为92.20%,non-antibiotic treatment说明模型的整体预测能力较好。结论:1.肺结核不良治疗结局发生率较高,相关部门需提高对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视。2.男性、年龄≥60岁、呼吸衰竭、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白蛋白血症、复治、恶性肿瘤、艾滋病是导致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相关人群的重点防治。3.利用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建立的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整体预测能力较好,可以为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提供预测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海军某舰艇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利用Excel自动化计算功能设计心理测评量表,分析该量表调查海军某舰艇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结果的可行性,建立主动式心理服务工作流程,提高海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成立心理服务团队,利用Excel自动化计算功能整合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理调查问卷。对27名自愿参与心理调查的海军官兵进行心理测评,分析结果后定向反馈并进行一对一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结果“37℃码头”心理服务团队利用Excel整合SCL-90、SDS、SAS及PSQI心理测评问卷,27名官兵SCL-90总分为(131.48±33.54)分,SAS总分为(40.56±5.11)分selleck HPLC,SDS总分为(44.93±8.27)分,PSQI总分为(6.30±3.52)分。SCL-90总PF-07321332核磁分超过160分的共5人,占比19%;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共7人,占比26%;任一因子超过2分的共7人,占比26%;10个因子中,“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阳性人数最多,均为6人。SAS测评发现,1人为轻度焦虑,占比3.7%。SDS测评发现,5人为轻度抑郁,占比18.antibiotic-bacteriophage combination5%。睡眠质量异常共9人,占比33.3%。结论 建立了主动式心理服务工作流程,发现官兵中“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阳性人数较多,睡眠质量异常较为普遍。自行设计的心理调查问卷及心理测评报告表和心理服务团队logo“37℃码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为利用Excel开发集测评、分析和报告自动化于一体的心理测评问卷提供了新思路。
亚甲蓝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产生的炎症反应失调selleck抑制剂而引起生理和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治疗困难、死亡率极高。目前关于脓毒症的研究非常之多,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除了血流动力学紊乱,过度激发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风暴的形成也是导致脓毒症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亚甲蓝不仅可以抑制炎性小体的激活进而减少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等的表达,还通过抑制血管中一氧化氮的产生增加脓毒症患者外周循环阻力,提高平均动脉压。这提示,亚甲蓝有着潜在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目前对亚甲蓝在脓毒症中抗炎作用的临床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就亚甲蓝在脓毒症中对炎症因子和乳酸水平的影响以及亚甲蓝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进行探究,为后续亚甲蓝在脓毒症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sepsis 3.0诊断标准为入组条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共4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23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依照《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规范诊治。所有患者入室后30 min内完善病情评估及辅助检查,记录相关检查、检验数据。在依指南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诊断脓毒症后6 h行亚甲蓝干预,予以亚甲蓝2 mg/kg于15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随后立即予亚甲蓝0.5 mg/(kg·h)持续静脉泵入24 h。以患者开始输注亚甲蓝时间点为T0,亚甲蓝输注24h时间点为T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亚甲蓝T0与T1时间点以及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1)基线资料(年龄、性别、SOFA评分、APACHE-II评分、感染部位);(2)开始输注亚甲蓝时(T0)、亚甲蓝输注24 h时(T1)相关指标:炎症因子(PCT、CRP和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P70、IL-17、TNF-α、INF-γ)、血乳酸水平以及SOFA评分、APACHE-II评分;(3)临床预后: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28天随访生存情况。运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内计数资料采取例以及构成比描述,选用X~2检验进行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描述,组内治疗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数据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T0时间点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天内死亡的预测价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亚甲蓝对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和微循环灌注指标的影响(1)T1时间点试验组CRP、IL-6、IL-8平均水平较T0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对照组各炎症因子平均水平与T0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试验组各炎症因子平均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试验组各炎症因子平均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immediate-load dental implants无统计学意义(p>0.05)。(2)T1时间点试验组乳酸平均水平较T0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对照组乳酸平均水平与T0时IDN-6556纯度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试验组乳酸平均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试验组乳酸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L-6、SOFA评分、APACHE-II评分是脓毒症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分析表明: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天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69.6%;APACHE-II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天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17.4%;IL-6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28天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21.7%。3.亚甲蓝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变化及28天预后的影响(1)T1时间点试验组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平均值较T0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对照组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平均值与T0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试验组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平均值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试验组APACHE-II评分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28天生存率对比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亚甲蓝治疗降低了脓毒症患者感染相关蛋白CRP和促炎细胞因子IL-6、IL-8以及乳酸的水平,有抗炎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2.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和细胞因子IL-6水平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临床预后有预测价值;3.亚甲蓝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不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改善28天生存率。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索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EPZ-6438 IC50nt elevatioColforsin核磁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入选老年STEMI患者325例。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两组:无MS组(n=156)及MS组(n=169)。主要终点:30d MA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再住院。次要终点:MACE各独立组成部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S与30d 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使用比gut micro-biota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使用亚组分析探究在不同亚组中MS对30d MACE的影响并绘制森林图。结果:在老年STEMI患者中,MS组患者的30d 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无MS组(12,7.7%vs. 26,15.4%,P <0.05),主要是由于MS组患者的心源性休克(1,0.6%vs. 15,8.9%,P <0.05)和心力衰竭再住院(2,1.3%vs. 13,7.7%,P<0.05)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MS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S组较无MS组30天MACE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2.34, 95%CI:1.09~5.05,P=0.030)。在亚组分析中,并未发现MS与其他危险因素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在老年STEMI患者中,MS是30d 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显著增加30d MACE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