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33例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胎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产前超声图像,分析其超声特征表现,总结产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33例胎儿PA/IVS中,肺动脉瓣膜性闭锁30例Telaglenastat(30/33,90.9%),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闭锁3例(3/33,9.1%);超声表现为肺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无明显启闭活动,肺动脉瓣口无正向血流,动脉导管血流反向灌注肺动脉。右心室发育GSI-IX临床试验不良27例(27/33,81.8%),右心功能减低23例(23/33,69.7%);11例右心室长径/左心室长径<0.6(11/33,33.3%),12例三尖瓣环内径/二尖瓣环内径<0.7(12/33,36.4%)。三尖瓣大量反流26例(26/33,78.7%),无反流或少量反流7例(7/33,21.2%)。右心室-冠状动脉交通(VCAC)形成14例(14/33,42.4%)。30例引产,2例出生后死亡,1例失访。结论 产前超声可准确显示PA/IVS胎儿肺动脉闭锁位Incidental genetic findings置、左右肺动脉及肺的发育情况、肺血来源、三尖瓣及右心室发育情况、是否存在VCAC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等,可对其预后作出精准评估,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

危重患者无创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无创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12月南京鼓楼医院ICU已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133例危重患者,入室后1 h内同时测量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记录无创与有创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将患者分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休克组和未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非休克组。应用Spearman、Bland-Altman相关性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验证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采用误差网格法分析无创血压对临床决策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无创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危险因素。结果:(1) 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非休克组患者,有创与无创血压呈显著正相关(SBP_(有创)-SBP_(无创)、DBP_(有创)-DBP_(无创)、MAP_(有创)-MAP_(无创)r分别为0.69、0.72、0.70,P均<0.001);休克组患者,SBP_(有创)-SBP_(无创)呈一定正相关(r=0.34,P<0.05),但DBP_(有创)-DBP_(无创)、MAP_(有创)-MAP_(无创)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2)media reporting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非休克组患者,有创与无创血压呈正相关(SBP_(有创)-SBP_(无创)、DBP_(有创)-DBP_(无创)、MAP_(有创)-MAP_(无创)相关系数R~2分别为0.56、0.58、0.43,P均<0.05);休克组患者,有创与无创SBP、MAP成一定正相关(SBP_(有创)-SBP_(无创)、MAP_(有创)-MAP_(无创)相关系数R~2分别为0.20、0.10,P均<0.05),但DBP_(有创)-DBP_(无创)线性回归方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3) Bland-Altman结果显示,非休克组与休克组BLZ945纯度患者,有创与无创血压在平均差值区间±10 mmHg的数据点占比均不满足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AMI)无创血压测量标准,一致性差(SBP_(有创)-SBP_(无创)、DBP_(有创)-DBP_(无创)、MAP_(有创)-MAP_(无创)在平均差值区间±10 mmHg的数据点占比:非休克组患者分别为63%、73%、76%,休克组患者分别为35%、50%、52%,P均<0.05)。(4) ICC结果显示,非休克组患者,DBP_(有创)-DBP_(无创)一致性较好(绝对一致性系数0.76>0.75,P<0.001);休克组患者,SBP_(有创)-SBP_(无创)、MAP_(有创)-MAP_(无创)一致性均较差(绝对一致性系数0.33、0.31<0.4,P均<0.05),DBP_(有创)-DBP_(无创)无显著一致性(P>0.05)。(5)误差网格分析结果显示,休克组患者,无创与有创SBP配对测量数据点在A~E区占比分别为88.7%、6.5%、4.8%、0%和0%,无创与有创MAP配对测量数据点的占比分别为61.3%、38.7%、0%、0%和0%;非休克组患者,无创与有创SBP配对测量数据点在A~E区占比分别为95.8%、4.2%、0%、0%和0%,无创与有创MAP配对测量数据点的占比分别为97.2%、1.4%、1.4%、0%和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休克是导致无创与有SB431542小鼠创SBP、DBP、MAP差值大于10 mmHg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是导致无创与有创SBP、MAP差值大于10 mmHg的危险因素(P<0.05),心率是导致无创与有创SBP差值大于10 mmHg的危险因素(P<0.05),是无创与有创DBP、MAP差值大于10 mmHg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未休克的危重患者,无创血压测量准确性较好,以无创MAP指导临床决策较可靠,伴有休克的危重患者应用无创血压代替有创血压测量需谨慎。

基于cAMP、cGMP探讨运用“六经欲解时”理论治疗慢性心衰伴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cAMP、cGMP初步建立“六经欲解时”理论支持下慢性心衰伴失Berzosertib半抑制浓度眠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方法:将符合慢性心衰伴失眠六经辨证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36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基础加艾司唑仑片治疗、欲解时治疗组采用欲解时基础加经方治疗、欲作时治疗组采用欲作时基础加经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慢性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LHFQ)、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将各经病证组与4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患者及健康人23时、8时、13时、17时的环核苷酸(cAMP、cGMP)的变化。结果:心衰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cGMP升高,cAMP则变化不大;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cAMP升高,cGMP则变化不大。故慢性心AM-2282衰可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慢性心衰伴失眠患者在欲作时三阴经cGMP升高明显,三阳经cAMP升高明显,欲解时有所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见慢性心衰患者血浆cAMP、cGMP昼夜节律与其睡眠剥夺有关。依据慢性心衰伴失眠的六经证型,予以基础治疗的同时,基于六经病欲解时治疗上选方较为多样性,但以四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乌梅丸为主要用方。与control of immune functions加用西药艾司唑仑片单纯镇静安眠、抗焦虑比较,采用六经病欲解时辨证论治,对于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心功能等指标的改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慢性心衰伴失眠患者血浆cAMP、cGMP水平与六经欲解时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辨证参考依据。

穴位放血结合调脊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部后伸肌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穴位放血结合调脊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本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常规针刺与电针法治疗,B组接受常规针刺、调脊电针法与穴位放血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症状积分、疼痛程度、腰椎活动度与腰部后伸肌力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与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B组愈显率87.50%(35/40)高于A组65.00%(26/40)Nirmatrelvir分子量,差异有统immune tissue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M-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评分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呈降低趋势,且与A组比较,B组较低(P<0.05);两组压痛阈值、腰椎活动度(前屈度、后伸度)与腰部后伸肌力及血清β-EP水平呈升高趋势,且与A组比较,B组较高(P<0.05)。结论:穴位放血结合调脊电针法可有效抑制腰椎间PD-0332991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因子表达、上调β-EP,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与腰部后伸肌力,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解除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进而提高疗效。

基于目标设定理论构建的中青年卒中后疲劳患者干预方案及应用

目的通过循证的方法,总结卒中后疲劳患者自我管理的证据,基于目标设定理论,结合证据总结和文献回顾,构建中青年卒中后疲劳患者干预方案,验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证据综合系统检索201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Up To Date、CINAHL、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BMJ最佳临床实践、美国心脏/脑卒中协会(AHA/ASA)、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澳洲脑卒中基金会、医脉通等网站中关于卒中后疲劳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最终总结卒中后疲劳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2.干预方案构建基于目标设定理论,结合证据总结及相关文献,构建中青年卒中后疲劳患者的干预方案初稿,经专家函询及预试验形成干预方案终稿。3.实证研究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37例患者采用基于目标设定理论构建的中青年卒中后疲劳患者干预方案进行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Bafilomycin A1浓度院时及干预后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情况。结果1.证据综合结果对卒中后疲劳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及分析,纳入15篇文献,包括5篇指南,1篇最佳实践,9篇系统评价。最终从多学科团队合作、熟知PSF相关知识、药物管理、生活方式、饮食与营养、运动管理、心理调节、辅助技术治疗、健康教育、就医和随访等方面总结,最终提炼了31条推荐意见,其中A级推荐23条,B级推荐8条。2.方案构建结果中青年卒中后疲劳患者干预方案包括目标设定、分解目标、行动计划、随访与反馈及效果评价;干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设定、与医护人员设定、疾病认知、预防措施、今日目标、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睡眠管理、运动干预、人际关系管理及健康教育等。3.实证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脱落情况干预组选取的37例患者中,脱落2例,其中1例因病情加重,转入ICU治疗;1例出院后失联;对照组选取的37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院后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故最终共纳入71例患者进行研究,干预组35例,对照组36例。(2)干预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1)干预后干预组疲劳严重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干预后疲劳严重程度得分低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Z-VAD-FMK体内1),对照组干预后疲劳严重程度得分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2Porphyrin biosynthesis)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略高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4)。(3)干预后干预组睡眠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得分低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得分略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干预后干预组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干预后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后活动能力得分略高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结论基于目标设定理论构建的中青年卒中后疲劳患者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疲劳水平,提高其自我效能、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一期根治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婴幼儿行一期根治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200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一期Protein Detection根治的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一期根治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男70例,女82例。术后22例患儿死亡,平均年龄(30.73±9.21)d,存活患儿平均年龄(37.62±11.06)d。低龄(P=0.004)、低体重(P=0.003)、室缺直径/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大(P=0.044)、体外循环时间长(P=0.038)、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P=0.015)为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ZD9291。结论 对于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低龄、低体重、室缺直径/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大、体外循环时间长、合并左GSK1349572供应商室流出道梗阻为一期根治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化浊补肺方辨治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化浊补肺方辨治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化浊补肺方辨治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selleck有效率,中医证候的起效、缓解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研究组咳嗽、咳痰的起效时间、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SC125066浓度P<0.05),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浊补肺方辨治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有效率。

妊娠期妇女不宁腿综合征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遴选并总结妊娠期妇女不宁腿综合征管理的最佳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临床实践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BMJ、Cochrane Library、JBI、UpToDate、Embase、Clinical TriGSK2118436核磁al、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CBM、中国指南网、GIN、SIGN、NGC、ACOG、SOGC中有关妊娠期孕妇不宁腿综合征管理措施的循证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汇总证据。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临床决策5篇、系统评价4篇及证据总结1篇,提取出25条有关妊娠期不宁腿综合征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评估与诊断、总体管理原则、避免诱发因素、健康教育、运动锻炼、手法设备措施和药物治疗7个方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面。结论 本研究从评估与诊断、总体管理原则、Dorsomorphin研究购买避免诱发因素、健康教育、运动锻炼、手法设备措施和药物治疗这7个方面归纳分析有关妊娠期不宁腿综合征管理的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可根据临床实际选择并应用本研究整合25条证据,以降低孕妇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率并提高孕期生活质量。

2019—2021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征,为提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使用Excel 2010、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死亡率,不同年份、病种、性别、年龄、地区的死亡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1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2位,年均死亡率为1.48‰,占总死亡数的26.2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χ~2_(趋势)=10.197,P=0.001);各年间脑血管病死亡率均高于心脏病死亡率(χ~2_(2019)=51.147、χ~2_(2020)=134hepatic glycogen.386、χ~2_(2021)=89.704,P均<0.001);各年间男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亡率(χ~2_(2019)=11.954,P<0.001;χ~2_(2020)=12.447,P<0.001;χ~2_(2021)=21.765,P<0.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有增高的趋势(MK-1775使用方法χ~2_(趋势)=RSL3采购8 349.640,P<0.001);农村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于城镇居民死亡率(χ~2=19.598,P<0.001)。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郫都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推进健康生活行动、普及早期筛查与干预。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脓毒症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诊断及抗感染治疗指导价值的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对脓毒症患者不同类型标本的病原学诊断价值以及对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比较mNGS与传统培养法对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标本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将患者分为免疫功能正常组和免疫功能低下组;还根据患者是否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将患者分为非ICU组和ICU组,比较组间病原体分布特点。观察mNGS结果对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308例脓毒end-to-end continuous bioprocessing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免疫功能低下组92例、免疫功能正常组216例患者;152例患者入住ICU治疗(ICU组),156AMG510采购例患者入住普通病房诊治(非ICU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流感染、腹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心包感染。送检标本依次为:血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痰、腹水、脓液、胸腔积液、组织、尿液、心包积液及骨髓血。(1)病原微生物检测种类显示:与传统培养法相比,mNGS检测出更多病原微生物(111种vs 25种);(2)阳性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与传统培养法相比,mNGS的总病原体检出阳性率更高(88.0%vs 26.3%,P<0.001),不同类型标本的病原体检出阳性率结果不同,mNGS方法在血液(85.6%vs 14.4%,P<0.001)、肺泡灌洗液(98.5%vs 44.1%,P<0.001)、脑脊液(77.8%vs 3.70%,P<0.001)、痰液(92.9%vs 50%,P<0.001)和腹水(86.7%vs 33.3%,P=0.008)标本病原体检出阳性率更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免疫状态脓毒症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与免疫功能正常组比较,免疫功能低下组耶氏肺孢子菌(P<0.001)和毛霉科菌(P=0.014)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组,克雷伯氏菌属(P=0.045)的感染比例显著低于免疫功能正常组;(4)不同治疗场所脓毒症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与非ICU组比较,ICU组鲍曼确认细节不动杆菌(P<0.001)、克雷伯氏菌属(P=0.001)、假单胞菌属(P=0.02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0.001)、棒状杆菌属(P=0.028)、人类疱疹病毒(P=0.021)和人巨细胞病毒(P=0.024)的感染比例明显高于非ICU组,结核分枝杆菌(P<0.001)和立克次氏体属菌(P=0.013)的感染比例显著低于非ICU组;(5)指导临床调整抗感染治疗:235例(76.3%)脓毒症患者经mNGS明确感染病原体,确定抗感染方向;其中185例(60.1%)患者根据mNGS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包括61例(19.8%)患者接受了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结论:(1)与传统培养法相比,mNGS能检测出更多种类病原微生物;(2)mNGS在病原学诊断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血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痰液和腹水标本;(3)根据mNGS的结果,提示免疫功能正常组与免疫功能低下组、ICU组与非ICU组的组间病原体分布谱存在差异,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4)mNGS对明确脓毒症诊断和优化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