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侧卧位有限切开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O-A2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6—2021-12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0例AO-A2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于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近端切开3~5 cm后向远端延长至股骨大粗隆外侧,切开深筋膜后钝性分离股外侧肌直至触及骨折端,将点式复位钳一端沿骨皮质前方进入,钩住骨折近端内侧皮质或股骨距维持,助手将患肢外展牵引解除骨折端嵌压后屈髋30°内旋、Prosthesis associated infection内收放置,将点式复位钳另一端固定于骨折远端外侧皮质后钳夹固定,然后进行置钉操作。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期间均JQ1细胞培养未出现内固定断裂、螺旋刀片穿出、感染、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17例骨折解剖复位,3例骨折良好复位。术后4例新发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5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6~96分selleck合成,平均88.1分;优7例,良11例,可2例。结论 侧卧位有限切开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O-A2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方便,可以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并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Author: admin
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MRTX849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骨密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7.06%,优于对照组的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术后8、24、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寻找更多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骨密度(股骨大粗隆、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股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可缩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对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可明显减少,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Kidney safety biomarkers,并纠正骨量流失与骨质疏松状况,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选方案。
风险预测模型指导的预防性护理配合目标循环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影响
目的:风险预测模型指导的预防性护理配合目标循环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1月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先心病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试验组采取风险预测模型指导的预防性护理配合目标循环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入手术室时(T_0)、麻醉诱导时(T_1)、麻醉后(T_2)、手术结束时(T_3)]生命体征[体温、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_0、T_1时,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试验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试验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T_3时,试验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PDCD4 (programmed cell death4)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3时,两组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点击此处_0、T_2、T_3时,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试验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NSC 119875使用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预测模型指导的预防性护理配合目标循环管理有利于维持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颊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颊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就selleckchem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AM-2282为发散式冲击波组(n=30)、颊针组(n=30)与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颊针组(n=30)。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情况及疗效。结果:(Bone infection1)VAS评分方面,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颊针组患者在第3周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发散式冲击波组、颊针组,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颊针组患者在第6周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发散式冲击波组,NDI评分方面,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颊针组患者在第3、6周时间点NDI评分低于发散式冲击波组、颊针组;(2)临床疗效方面,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颊针组与发散式冲击波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颊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不但可以改善即时及远期疼痛,还能改善颈部功能,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场强MRI与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与64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接收的63例肝硬化伴结节患者,剔除3例患者,最终入组60例。患者均于术前行高场强MRI、64排螺旋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场强MRI、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将小肝癌视为阳性,肝硬化结节视为阴性。结果:60例肝硬化伴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小肝癌36例,肝硬化结节24例。经64排螺旋CT检查小肝癌32例,肝硬化结节28例。经高场强MRI检查小肝癌35例,肝硬化结节25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准GSK2118436 IC50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排螺旋CT诊断(P<Imidazole ketone erastin半抑制浓度0.05)。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64排螺Fluimucil Antibiotic IT旋CT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强MRI与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更高。
颈椎微创手术与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融合后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比较分析:一项有限元研究
目的: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Full-endoscopic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PEACD)和后路颈椎椎间孔成形术(Posterior CaptisolCervical Foraminotomy, PCF)作为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替代术式已广泛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这些方法的理论优势是有可能避免融合引起相邻节段加速退变的风险;然而,这一观点目前尚缺乏来自生物力学数据的支持性证据。因此,本研究从生Sulfonamide antibiotic物力学角度研究并比较了PCF、PEACD和ACDNSC 125973采购F对颈椎相邻节段和手术节段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完整的C4-C7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并进行验证,并通过对C4-C7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改得到行PEACD、PCF和ACDF手术的C4-C7有限元模型。所有模型在相同的载荷条件下模拟屈曲、伸展、轴向旋转和横向弯曲运动。我们计算了手术节段和相邻节段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运动范围(ROM)、椎间盘压力(IDP)和小关节接触力(FJCF)。结果:传统ACDF手术对手术节段和临近节段的ROM和IDP有显著影响。在PEACD模型中,ROM的变化并不明显;手术节段的IDP明显变小,而邻近节段的IDP变化不明显。在PCF模型中,所有节段的ROM和IDP都没有受到影响。在后身运动条件下,ACDF术后FJCF有明显变化,而PECAD和PCF术后仅有轻微变化。结论:通过使用有限元方法对PCF、PEACD和ACDF术后的颈椎生物力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在生物力学角度PCF和PEACD比ACDF更适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干预,且PCF可能更优于PEACD。
≤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超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群降脂治疗后血脂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有效的降脂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各指南对降脂目标要求越来越高,年轻ACS患者中超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人群的降脂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目的 评估≤45岁ACS患者中诊断为超高危ASCVD患者经降脂治疗后的血脂达标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18~45岁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所有患者空腹8 h后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脂指标检验,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非HDL-C。所有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再次于本院门诊或住院部进行血脂检测,本研究采用出院1个月后首次血脂记录,末次随访日期2021-11-30。将445例符合超高危ASCVD诊断的患者根据血脂是否达标分为血脂达标组(n=84)和血脂未达标组(n=361)。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SVCD患者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高危ASVCD患者占ACS患者的87.4%(445/509),经降脂治疗后,共18.9%(84/445)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达标。共有29例患者采用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其中24例患者血脂达标。血脂达标组与血脂medicine management未达标组患者糖尿病史、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家族成员(ABCB1)基因检测、行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SLCO1B1)基因检测、TC、TG、基线LDL-C、非HDL-C、降脂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达标组患者采用中等强度他汀降脂方案比例低于血脂未达标组,采用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方案比例高于血脂未达标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AZD9291配制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AMI、行ABCB1基因检测、SLCO1B1基因检测、TC、TG、基线LDL-C、非HDL-C与血脂达标呈弱强度正相关(P<0.05),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与血脂达标呈中等强度正相关(P<0.05),中等强度他汀与血脂达标呈中等强度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1.806,95%CI(1.049,3.110)]、AMI[OR=2.245,95%CI(1.288,3.913)]、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OR=31.635,95%CI(11.386,87.896)]是ASCVD患者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P<Trichostatin A采购0.05)。结论 ≤45岁的ACS患者绝大部分符合超高危ASCVD诊断,降脂达标人数不足1/5,有糖尿病史、AMI及应用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的患者LDL-C更易达标。
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www.selleck.cn/products/Methazolastone=43,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43,金天格胶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股骨颈和腰椎L1~4骨密度大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β(Imedicinal mushrooms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促进骨密度的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火龙罐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火龙罐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睡眠专科及中医护理门诊就诊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组采用火龙罐疗法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6.9%,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Mirdametinib细胞培养;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CP-456773 NMR数(PSQI)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Primary immune deficiency反应。结论:火龙罐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显著,对患者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炎性相关抑郁症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先前的研究表明,炎性相关抑郁症是一种耐药抑郁症亚型,与特定症状和生物学异常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是低度炎症的来源。因此,本研究对炎性相关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炎性相关抑郁症的早期识别、防治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招募未进行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5名,健康被试85名,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受试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采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两组肠道菌群序列,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鉴定两组的差异菌种。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浆中的短链脂肪酸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的差异,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根据外周血hs-CRP浓度将抑郁症患者(n=85)分为炎性相关抑郁症组(n=42)和非炎性相关抑郁症组(n=43)。健康受试者85名。通过比较三组受试者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间的差异,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3.从炎性相关抑郁症组(n=42)中随机选取20例患者,从健康对照组(n=85)中随机选取20例受试者。采用宏基因测序技术在物种水平上鉴定与炎性相关抑郁症密切相关的特异性菌种及其功能。结果:1.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症组的受教育年限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P<0.001)。抑郁症组的HAMD-17总分和HAMA总分,HAMD-17的5项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抑郁症组的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丙酸和丁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有差异。LEf Se分析鉴定出了两组间有21个有显著差异的特征物种(LDA>2)。相关性分析发现hs-CRP与HAMD-17总分,HAMD-17的4项因子分(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HAMA总分,乙酸水平呈正相关,而与梭菌属相对丰度呈负相关(P<0.05)。2.炎性相关抑郁症组、非炎性相关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受试者在受教育年限,HAMD-17总分,HAMD-17的5项因子分和HAMA总分存在差异(P<0.05)。IL-6、丙酸和丁酸浓度在三组间有差异(P<0.05)。炎性相关抑郁症组和非炎性相关抑郁症组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短链脂肪酸和除hs-CRP外的炎性因子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LEf Se分析发现炎性相关抑郁症患者中促炎菌拟杆菌科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非炎性相关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而抑炎菌梭菌科、粪杆菌属和梭菌属等的相对丰度较低。相关性分析发现,梭菌科和梭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的分数呈负相关。3.采用鸟枪宏基因组测序法测定粪便样本。我们进行LEf Se分析发现,在物种水平上,炎性相关抑郁症组中有43种细菌的相对丰度medicines reconciliation降低,有9种细菌富集。炎性相关抑郁症组中富集的Mogibacterium diversum与hs-CRP水平和HAMD-17总分呈正相关。并且我们发现炎性相关抑郁症组中K00244(富马酸还原酶A)的表达明显降selleck抑制剂低。然后将K00244注释到KEGG Pathway Maps中,我们发现丁酸盐代谢(map00650)异常。结论:1.与健康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丙酸、丁酸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2.炎性相关抑郁症患者的促炎菌拟杆菌相对丰度较高,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抑炎菌梭菌、粪杆菌相对丰度较低。3.炎性相关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丙酸、丁酸水平降低;拟杆菌相对丰度与丙酸、丁确认细节酸含量呈负相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炎性相关抑郁症患者的K00244(富马酸还原酶A)的表达明显降低,丁酸盐代谢(map00650)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