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03例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8例;年龄40~75岁,平均57.1岁;摔伤64例,道路交通伤3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和髓内钉Supervivencia libre de enfermedad组(采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肱骨颈干角、血清应激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髓内钉组手术时间[(50.66±6.14)min vs.(71.68±8.89)min]、术中出血量[(63.46±11.52)mL vs.(137.45±15.63)mL]、切口长度[(3.52±0.76)cm vs.(14.56±1.13)cm]、术后引流量[(14.87±2.73)mL vs.(79.48±11.25)mL]、骨折愈合时间[(8.34±1.02)周vs.(10.76±1.15)周]少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术后1个月[(2.83±0.54)分vs.(4.52±0.76)分]、6个月[(1.14±0.21)分vs.(1.76±0.35)分]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79.59±6.37)分vs.(66.42±7.36)分、(77.48±5.37)分vs.(61.48±6.24)分]、1年[(89.63±5.58selleck抑制剂)分vs.(79.69±6.84)分、(88.74±5.26)分vs.(80.36±6.79)分]的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高于钢板组(P<0.05)。术后1d[(23.48±2.92)mg/L vs.(28.67±3.36)mg/L、(475.24±21.76)nmol/L vs.(542.67±25.44)nmol/L]髓内钉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钢板组(P<0.05)Dolutegravir细胞培养。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钢板组(16.67%,P<0.05)。结论 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4型肱骨近端骨折造成的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更利于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联合胃肠减压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胀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联合胃肠减压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临床疗效、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2 h、治疗24 h、治疗48 h、治疗72 h腹胀程度综合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点击此处平。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selle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愈率对照组70.91%,观察组9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腹胀程度综合评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12 h腹胀程blood lipid biomarkers度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治疗24 h、治疗48 h、治疗72 h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术后3 d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1 d、术后3 d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联合胃肠减压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胀临床疗效确切,可以缩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减轻腹胀程度综合评分并且可以促进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的恢复。

不同长度艾段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比较不同长度艾段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4组:4 cm组(150例,脱落5例、中止2例)、3 cm组(150例,脱落6例、中止2例)、2 cm组(150例,脱落6例)和常规针刺组(150例,脱落6例)。4 cm组采用4 cm艾段温针灸治疗art and medicine,3 cm组采用3 cm艾段温针灸治疗,2 cm组采用2 cm艾段温针灸治疗,常规针刺组仅予针刺治疗,取穴均为大椎及双侧夹脊穴(C_5、C_7)、风池、肩贞、曲池、中渚等,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两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临Adezmapimod床症状评价量表(CASCS)评分、患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评分及患侧上肢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点击此处神经)F波出现率和传导速度,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并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中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痛评分及总分,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后,4 cm组中医证候评分中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低于其他3组(P<0.05,P<0.01),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其他3组(P<0.05,P<0.0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正中神经、桡神经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4 cm组桡神经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高于其他3组、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4 cm组IL-6含量低于其他3组、TNF-α含量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4 cm组总有效率为78.3%(112/143),高于3 cm组(67.6%,96/142)、2 cm组(65.3%,94/144)和常规针刺组(53.5%,77/144,P<0.05)。结论:4 cm长度艾段温针灸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症状,提升上肢神经功能,减轻神经压迫造成的炎性反应,临床疗效优于3 cm、2 cm长度艾段温针灸和常规针刺。

右美托咪定复合0.2%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的镇痛效果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0.2%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与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四川省骨科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髌骨骨折患者,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8~59岁,平均43.9岁;道路交通伤35例,摔伤26例,其他9例;左髌骨折36例,右髌骨折34例。患者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行股神经阻滞镇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罗哌卡因组与复合组,各35例。罗哌卡因组采用0.2%罗哌卡因阻滞,起始剂量20mL,背景剂量2mL/h,自控药量2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复合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0.2%罗哌卡因阻滞,即0.2%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给药剂量、方法同罗哌卡因组。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h静息、活动状态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别在患者术前及术后24h、48h检测血清βselleck激酶抑制剂-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P物质(substance P,SP)、孤啡肽(orphanin FQ,OFQ)水平,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48h,检测血清神经肽Yhepatic fibrogenesis(neuropeptide-Y,NPY)、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 复合组术后6、12、24、48h的静息状态下VAS低于罗哌卡因组[(2.6±0.4)分vs.(3.5±0.3)分、(2.7±0.3)分vs.(3.4±0.3)分、(2.6±0.4)分vs.(3.4±0.3)分、(2.2±0.4)分vs.(3.0±0.3)分,P<0.05];复合组术后6、12、24、48h活动状态下VAS低于罗哌卡因组[(3.2±0.4)分vs.(3.8±0.5)分、(3.2±0.3)分vs.(3.8±0.5)分、(3.2±0.3)分vs.(3.8±0.4)分、(2.9±0.5)分vs.(3.3±0.3)分,P<0.05]。复合组术后24h血清β-EP、SP、OFQ水平低于罗哌卡因组[(17.5±2.8)ng/L vs.(20.2±3.5)ng/L、(32.4±2.1)ng/L vs.(38.5±3.5)ng/L、(10.1±1.7)ng/L vs.(12.6±1.1)ng/L,P<0.05]。复合组术后48h血清β-EP、SP、OFQ水平低于罗哌卡因组[(14.3±2.1)ng/L vs.(17D-Lin-MC3-DMA作用.1±2.7)ng/L、(29.4±2.5)ng/L vs.(34.1±2.1)ng/L、(7.3±0.7)ng/L vs.(8.9±0.6)ng/L,P<0.05]。复合组术后48h的血清NPY、PGE2、TNF-α水平低于罗哌卡因组[(45.7±3.8)pg/mL vs.(49.8±3.6)pg/mL、(20.3±3.5)ng/mL vs.(24.5±2.0)ng/mL、(296.7±41.1)pg/mL vs.(363.3±39.8)pg/mL,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0.2%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能提升髌骨骨折患者的镇痛效果,减轻对术后神经递质、疼痛介质以及炎症的影响。

“S容易XP”句式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全面、深入、系统地考察了现代汉语“S容易XP”句式,总结出该句式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特点,揭示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语言事实背后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偏误,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全文共分五章: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缘由,阐述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说明语料来源。第一章,“S容易XP”句式的句法分析。以句式语法理论为依据,探究“S容易XP”句式的句法构成和句法功能。“S容易XP”句式的句法构成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不变项“容易”的词典释义、词性归属及常用的修饰词;二是充当可变项“S”和“XP”的成分。“S容易XP”句式的句法功能是,可以充任单句,也乐意充任复句的分句。“S容易XP”句式的否定式为“S不容易XP”。第二章,“S容易XP”句式的语义分析。首先Barasertib供应商,句式中的“S”项的指称意义可以分为类指、定RNA epigenetics指、群指和周遍指。句式中的“XP”主要包括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XP”呈现出明显的贬义倾向。第三章,“S容易XP”句式的语用分析。“S容易XP”句式多用于说明文中,有独特的语用价值,表达上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常用于科普知识,以及在人际互动中有提醒规劝的作用。与“S爱XP”句式相比,有相似之AZD9291抑制剂处,也有不可代替的语用价值。第四章,“S容易XP”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根据大纲和教材考察,结合该句式的偏误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将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国际中文教育实践。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介绍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7例疑似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施以MSCT三维重建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膝关节隐匿性SAHA供应商骨折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MRI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检出率高于MSCT三维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灵敏度87.65%(71/81)、准确度85.06%(74/87)高于MSCT三维重建的71.60%(58/81)、68.97%(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的特异度相当,GSK126配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重建与MRI联合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97.53%(79/81)concomitant pathology、准确度95.40%(83/87)均高于MSCT三维重建、MRI单独诊断(P<0.05)。结论: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可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依据,CT三维重建与MRI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并可大幅度提升诊断特异度,可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ARIF和ORIF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林州仁济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和JQ1说明书中院区、邯郸手外医院共3家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RIF组(42例)和ORIF组(38例),ARIF组患者行ARIF治疗,ORIF组患者行ORIF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CCRG 81045配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RIF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ORIF组(t=3.363,P=0.001),术中出血量与ORIF组无明显差异(t=1.235,P=0.220),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ORIF组(t=3.657、3.607,P=0.001、0.001)。术后随访12个月,ARIF组患者膝关节epigenetic heterogeneity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86%,明显高于ORIF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6.32%(χ~2=4.281,P=0.039);ARIF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与ORIF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无明显差异(χ~2=0.956,P=0.328)。结论 与ORIF相比,ARIF更有利于加快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疗效更显著。

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和正五聚体蛋白-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CD40L)、正五聚体蛋白-3(PTX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基础疾病(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行机械通气以及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D40L、PTX3水平。入院后24 h内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0分,n=25)、中危组(10~20分,n=40)、高危组(>20分,n=33),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CD40L、PTX3水平;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69)和存活组(n=29),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CD40L、PTX3水平、APACHEⅡ评分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D40L、PTX3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血清CD40L、PTX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90、199.407,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血清CD40L、PTX3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高危组患者血清CD40L、PTX3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占比、患基础疾病占比、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机械通气占比、血清CD40L和PTX3水平及LGX818体内实验剂量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血清CD40L和PTX3水平及APACHEDNA-based biosensorⅡ评分为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以11.52μg·L~(-1)为最佳截断值,血清CD40L水平预测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6%和76.81%,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以14.19μg·L~(-1)为最佳截断值,血清PTX3水平预测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97%和79.71%,AUC为0.701;血清CD40L与PTX3水平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0%和79.71%,AUC为0.906;血清CD40L与PTX3水平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AUC高于CD40L、PTX3水平单独预测(P<0.05)。结论 血清CD40L、PTX3与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GalunisertibD40L和PTX3联合检测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整脊手法联合塞来昔布在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整脊手法联合塞来昔布在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性期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治AM-2282小鼠疗,研究组给予整脊手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 <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ALK抑制剂 <0.05);治疗后两组的N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第1周、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周研究组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结束两组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增大(P <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整脊手法联合塞来昔布可明显改善急性期CSR体征和中医证候,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升临床疗效Antibiotic de-escalation,并能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疗效确切。

温肾通络止痛方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对老年性骨质疏松(SOP)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60只6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每天150 mg/kg,8周)制备SOP小鼠模型,8周后复方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0.105、0.210、0.420 g/10 kg温肾通络止痛方,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阿仑膦酸钠组每周灌胃1.53 mg/kg阿仑膦酸钠,共12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中骨保护素(OPG)和β-骨胶原交联(β-CTX)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胫骨组织病理学变化,micro-CT检测小鼠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TB)数、TB厚度和TB分离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股骨骨髓中p16、p53、哺乳动物ATG6同源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AG-221价格C3-Ⅱ)、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MPK、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菌靶herd immunization procedure蛋白(p-m TOR)、m TO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OPG水平显著下降,β-CTX水平升高(P<0.05,P<0.01);小鼠TB数量减少,间隙增宽变细多断裂;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股骨组织中TB数量、TB厚度、BMD、 BV/TV、TB模式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P<0.01),TB分离度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股骨中的衰老相关标记蛋白p16、p53、p-mTOR/mTOR的比值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 p-AMPK/AMPK比值下降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中、高剂量组及阿仑膦酸钠组SOP模型小鼠血清中OPG水平增高,β-CTXselleck Y-27632水平下降(P<0.05,P<0.01);股骨中的衰老相关标记蛋白p16、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复方高剂量组及阿仑膦酸钠组TB数量、TB厚度、BMD、BV/TV、TB模式因子均显著增加(P<0.05),TB分离度显著降低(P<0.05)。p-AMPK/AMPK比值明显升高,p-m TOR/m TOR的比值降低(P<0.01)。结论 温肾通络止痛方能够提高SOP小鼠的BMD,改善骨微结构,促进骨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 TOR信号通路从而提高自噬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