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衰弱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从孤独感角度出发,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衰弱与孤独感三者间的关系,检验衰弱在睡眠障碍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降低老年人孤独感水平提供干预靶点,提出infected false aneurysm具有中医心理特色的干预建议,也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孤独感量表第三版、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调查,通过方便抽样法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睡眠障碍、衰弱与孤独感之间的相关性;使用Amo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衰弱在老年人睡眠障碍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社区老年人的孤独感量表总平均得分为(37.39±9.52)分,整体平均处于中孤独感水平,中度及以上孤独感水平的人群有267人(53.8%);衰弱总平均得分为(11.16±3.66)分,整体平均处于SB431542作用衰弱状态,其中衰弱有433人(87.3%);睡眠总平均得分为(5.26±3.71)分,整体平均睡眠质量较差,其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有139人(28.0%)。2.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子女数、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衰弱、是否睡眠障碍、是否抑郁在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水平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居住方式、子女个数、睡眠障碍、抑郁是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社区老年人孤独感总分与PSQI总分(r=0.389,P<0.01)呈显著正相关;社区老年人孤独感总分与衰弱总分(r=0.423IDN-6556供应商,P<0.01)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与身体衰弱维度和心理衰弱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区老年人PSQI总分与衰弱总分(r=0.253,P<0.01)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与身体衰弱维度和心理衰弱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4.结构方程结果表明,睡眠障碍能正向预测衰弱、孤独感,影响系数分别为0.10、0.54;衰弱对孤独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影响系数为4.73。其中衰弱通过心理衰弱维度发挥作用,睡眠障碍通过衰弱对孤独感产生影响,效应量为0.460,占总效应46.0%。结论:1.社区老年人孤独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个体间差异较大,睡眠质量仍有待改善,衰弱状况不容乐观,需引起重视。2.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居住方式、子女个数、睡眠障碍、抑郁。3.衰弱在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和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干预衰弱进程来减轻老年人孤独情绪。4.将中医心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扬以“身心合一”为整体观的中医心理特色疗法,从而减轻老年人孤独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Springer、NoteExpress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1年2月。由两人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以及结局指标对所有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RCT,1224例患者,对照组611例,观察组613例。显示使用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于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9,95%CI(1.21,1.37),Z=8.36,P<0Vorinostat体内.000 01],改善空腹血糖IACS-10759临床试验[MD=-2.65,95%CI(-3.16,-2.13),Z=10.03,P<0.000 01]、餐后2 h血糖[MD=-2.59,95%CI(-3.23,-1.95),Z=7.94,P<0.000 01]、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水平[MD=-5.06,95%CI(-6.96,-3.15),Z=medical-legal issues in pain management5.19,P<0.000 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SMD=-0.44,95%CI(-0.64,-0.24),Z=4.34,P<0.000 1]、C反应蛋白水平[MD=-1.53,95%CI(-1.90,-1.16),Z=8.14,P<0.000 01]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脉散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提升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降低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提升结果的可靠性。

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氧代谢变化,为临床治Trained immunity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雾化祛痰、扩张支气管等常规治疗,常规组(50例)患者同时接受有创间歇性通气治疗,试验组(50例)同时接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脱机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用力呼气25%肺活量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流速(PEF50)、肺总量(TLC)及动脉血耗氧量(VO_2)、氧含BYL719研究购买量(CaO_2)、氧摄取率(ERO_2),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缩短;治疗后两组患者PEF25、PEF50、TLCPLX3397配制、CaO_2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试验组较常规组升高,VO_2、ER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较常规组降低;试验组患者气胸、呼吸道感染、肺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常规组降低(均P<0.05)。结论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脱机与住院时间,纠正缺氧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相关因子抗体芯片检测及关键差异基因分析

背景:近年来,绝Digital PCR Systems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关键免疫相关因子表达改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索。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相关因子差异化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卵巢切除手术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稳定传代至第2代,使用RayBio L-Series Mouse Antibody Array 308 Glass Slide Kit免疫相关因子抗Liraglutide采购体芯片检测卵巢切除组及假手术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对检测结果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PPI网络分析,通过MCC、EPC及MNC算法所得值筛选共同的Hub基因。结果与结论:共获得68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免疫系统过程、胞外区、信号受体结合等条目。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条目。通过对68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PPI网络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了8个Hub基因,绘制小提琴图和相关性矩阵发现8个Hub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卵巢切除组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下调。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差异性表达的免疫相关因子,筛选得到其中的关键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Angiogenesis抑制剂体的相互作用、免疫系统相关过程等具有潜在靶向的信号通路及细胞生物学过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的靶点。

终板炎及外周血CXCL10、MMP-1水平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终板炎及外周血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水平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80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两组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8个月随访,通过核磁共振影像学结果分为未复发组(n=96)与复发组(n=84)。观察两组术前、术后8个月CXCL10、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水平变化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分析外周血CXCL10、MMP-1水平及终板炎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术前两组CXCL10、MMP-1、TNF-α、CXCR3水平及终板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复发组的CXCL10、MMP-1、TNF-α、CXCR3水平及终板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术前,两GSKJ4分子式组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未Baf-A1体内实验剂量复发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复发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Spearman相关German Armed Forces性分析得出终板炎、外周血CXCL10、MMP-1水平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终板炎、外周血CXCL10和MMP-1水平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呈现正相关性。

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深圳市中医院2016年8月至2022年6月住院部行PVP手术治疗的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24例,年龄58~90(67.75±12.27)岁。15例采用机器人辅助PVP手术治疗(机器人组),其中T_1骨折0例,T_2骨折1例,T_3骨折1例,T_4骨折3例,T_5骨折3例,T_6骨折7例;随访时间1.0~3.0(1.6确认细节±0.7)个月。17例行常规PVP手术治疗(常规组),其中T_1骨折1例,T_2骨折0例,T_3骨折0例,T_4骨折5例,T_5骨折2例,TImmunomagnetic beads_6骨折9例;随访时间0.5~4.0 (1.5±0.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术中辐射剂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机器人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术中辐射剂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机器人组术后3 d的VAS和ODI分别为(2.03±0.05)分和(22.16±4.03)%,优于术前的(8.67±0.25)分和(79.40±7.72)%(t=100.869,P<0.00Apoptosis抑制剂1;t=25.456,P<0.001)。常规组术后3 d的VAS和ODI分别为(2.17±0.13)分和(23.88±6.15)%,优于术前的(8.73±0.18)分和(80.01±7.59)%(t=121.816,P<0.001;t=23.691,P<0.001)。术后VAS和OD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17,P=0.476;t=-0.922,P=0.364)。结论:机器人辅助PVP治疗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降低骨水泥渗漏,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交感型颈椎病采取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n=42,采取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与对照组(n=42,采取中医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眩晕、肩颈痛、头晕以及基底动脉、椎动脉VS、V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Captisol生产商05),治疗后,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单纯采取中医推拿的效果较差,将其与通络舒筋汤进行联合治疗,能够使疗效得到提升,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更Dolutegravir浓度佳,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具有system biology良好的推广价值。

骨折患者住院期间行全程量化护理对术后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究骨折住院患者行全程量化护理对其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86例骨折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量化护理NSC 125973 IC50,两组住院至出院康复护理指导1~4周;应用焦虑CP-690550溶解度与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及Bmarine sponge symbiotic fungusarthel指数改变,探讨两组骨科住院手术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开展两组患者出院前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86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骨性愈合率显著上升(P<0.05);1~4周后,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Barthel指数升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科住院患者采取全程量化护理有利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改进护理满意度。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理论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理论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并采取火龙罐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多导睡眠图(PSG)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病人的Aurora Kinase抑制剂焦虑程度高于脾肾阳虚型病人(P<0.05),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病人的抑郁程度高于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病人(P<0.05);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病人睡眠潜伏期时间及思睡期、浅睡期占比与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病人有差异(P<0.05);与治疗后相比,病人睡眠潜伏期、思睡期普遍较长、夜间觉醒次数较多、睡眠效率较低。治疗后,两组病人各证型证候积分、睡眠质量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来看,病人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下降、思睡期缩短、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期延长、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selleck NMRP<0.05)。结论:不同证型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病人负性情绪及睡Biogenic habitat complexity眠结构存在差异,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的火龙罐疗法可根据病人证型辨证治疗,在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病人中均具有良好效果。

时效性激励肺康复训练对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复及依从性效果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海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bioorganic chemistry1—12月收治的9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9)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效性激励肺康复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肺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第1selleck抑制剂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1.79±0.25)L]、用力肺活量(FVC)[(2.96±0.22)L]、呼气流量峰值(PEF)[(6.54±0.72)Naporafenib细胞培养L/s]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48.98±5.34)L/min]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锻炼总依从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中疾病影响[(40.36±3.25)分]、活动受限[(40.38±3.37)分]、呼吸症状[(40.16±3.4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时效性激励肺康复训练应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在提高患者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同时促进肺功能恢复,且患者生活质量状态良好,建议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