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不同时相脑活动的低频振幅研究

目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者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由于轻躁狂发作时症状相对轻微,社会功能损害不明显,患者和家属容易忽视而导致漏诊。因此,寻找不同时相的生物学特性,对识别BD很有意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中的低频波动主要来自神经元,反映了大脑功能内在活动的状态,其中低频波动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反映了神经活动的强度(能量),是研究生物学特性的常用方法。因此观察不同时相(抑郁相、轻躁狂相)BD与健康对Tofacitinib照组的ALFF,可为BDweed biology诊断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24例抑郁发作、21例轻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5例健康人为对更多照组,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计算常规频段(0.01-0.08Hz)及5个频段(slow-6:0-0.01Hz,slow-5:0.01-0.027Hz,slow-4:0.027-0.073Hz,slow-3:0.073-0.198Hz和slow-2:0.198-0.25Hz)中的ALFF。(1)获取mALFF图并进行单样本t检验,观察不同时相的BD患者的脑功能活动;通过双样本t检验观察组间差异。(2)进行单样本t检验,观察组内在不同频段的显著空间分布;然后通过双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获取组和频段的显著交互效应,并对三组在不同频段的平均ALFF值进行t检验,观察组间差异。(3)采用相关分析,分析临床症状、年龄与频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时相脑功能变化。抑郁相表现出前、内侧和旁扣带回、额上回、楔前叶、岛叶的脑功能改变;轻躁狂则表现出内侧扣带回、额上回、额下回的脑区域改变。(2)不同时相脑活动从差异。双侧额下回、左侧楔前叶抑郁相表现出显著脑活动改变;轻躁狂的显著脑功能改变表现在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及左侧的旁中央小叶;抑郁相与轻躁狂无显著差异。(3)组、频段及组和频段的交互作用。(1)在抑郁相中,组的显著效应主要集中在中央后回、额中回、楔前叶等区域;频段显著效应的显著区域在顶下缘角回、楔前叶、角回等脑区中;组和频段的交互效应的显著脑区只表现在右侧额上回,其中年龄与slow-6具有相关性(r=0.416,P<0.05)。(2)轻躁狂的分析表明,组的显著效应脑区主要分布在后扣带回、内侧额上回、眶部额下回、补充运动区等;频段显著效应主要集中于缘上回、角回、顶上回、楔前叶、枕中回等;而在右侧额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及左侧前扣带回观察到显著的组和频率交互作用效应。(3)抑郁相组与轻躁狂组相比,在各频段中未发现频率特异性。(4)轻躁狂相内BRMS与ALFF具有相关性。(r=0.451,P=0.04)。结论:1.额叶-边缘系统在BD情绪调节发挥重要作用。2.我们通过在不同频段内观察ALFF,发现具有频率依赖性。

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机制。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8月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水平。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通过冠状动脉CT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及图像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水平,并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获悉更多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GW-572016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NF-α、suPAR和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optimal immunological recovery0%,高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可降低血脂水平,调节脂蛋白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

创伤经历者的失眠困扰与社会支持:一项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ReHo特征初步比较

背景:创伤经历者是指经历或目睹异乎寻常的灾难性威胁事件后的个体,部分个体会出现再体验、回避、认知和情绪的负性改变、唤起和反应的改变以及入睡困难、失眠等症状。但尚未有研究探究创伤经历者的失眠困扰与社会支持相关脑机制。目的:通过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采集脑功能数据进行脑局部一致性ReHo (regional homogeniety)分析,探讨有失眠困扰的创伤经历者与睡眠正常的创伤经历者的脑功能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招募15例有失眠困扰的的创伤经历者和睡眠正常的创伤经历者32例,31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解离等临床症状以及社会支持得分。其中所有创伤经历者,应经历过创伤性事件且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筛查量表得分不低于31分。失眠困扰创伤组被试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得分高于15分,且自我报告存在失眠困扰。使用量表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解离等临床症状以及社会支持得分。采用DPARSF 5.0处理核磁数据,SPSS软件包检验三组ReHo差异脑区与临床量症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创伤经历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相对睡眠正常组,失眠困扰组右侧小脑前叶,右侧额中回,左侧海马旁回的ReHo值更高,左侧颞上回、右侧颞上回ReHo值更低。相对健康对照,失眠困扰组右侧颞叶梭状回、脑干、前扣带回ReHo值更低,左侧叶下核外、颞上回ReHo值降低,右侧额上回、额中回半球间ReHo值更高。此外,睡眠正常D-Lin-MC3-DMA组相对于HC组,右侧枕叶、颞中回ReHo值降低,右侧顶叶,后Aurora Kinase抑制剂扣带ReHo值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失眠困扰组左侧海马旁回、左侧颞上回ReHo值与医疗社会支持量表(Medical Oinfection in hematologyutcomes Study Social Support Survey,MOS-SSS)社会互动性合作分量表评分负相关(p=0.039,r=-0.54),(p=0.025,r=-0.57),左侧左叶下核外ReHo值与MOS-SSS实际性支持分量表评分正相关(p=0.018,r=0.60)。睡眠正常组右侧颞中回ReHo值与解离得分(Somatoform Dissociation Questionnaire, SDQ-5)负相关(p=0.044,r=-0.36)。结论:存在失眠困扰的创伤经历者与睡眠正常的创伤经历者脑功能ReHo值有显著差异,失眠困扰创伤组累及更多脑区,涉及情感认知中枢,且与社会支持相关。

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公正敏感性:静息态神经活动的证据

马基雅维利主义源于16世纪意大利政治论著作《君主论》,该著作主张君主应该具备genetic discrimination对现实利益与风险的敏感性、非自我中心的思考、公正等特点。而当前研究则更聚焦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暗黑属性,忽略了其积极意义。本研究招募74名健康被试(年龄为22.23±2.54岁,男性36人,女性41人),采用马氏人格量表(Mach-IV Scale)和公正敏感性量表(Justice Sensitivity Scale),考察了马氏人获悉更多格和公正敏感性四个不同维度(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益者敏感性和犯过Compound 3者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esting-state f MRI),以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作为指标探讨了马氏人格的神经基础。量表数据结果显示,马氏人格与受害者敏感性显著正相关,与得益者敏感性、犯过者敏感性显著负相关;脑影像数据和量表数据的相关结果显示,马氏人格与眶额回、额极的神经自发活动强度(ALFF值)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眶额回、额极的神经自发活动强度(ALFF值)均能显著地预测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质,并受到公正敏感性的部分中介。本研究揭示了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可能与非自我中心的思考有关,体现了马氏人格的积极方面,丰富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内涵,为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实践中的作用提供了启示。

19例IgG4相关颈面部疾病CT及MR表现

selleck Adavosertib的 探讨IgG4相关颈面部疾病的CT与MRI表PF-07321332化学结构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IgG4相关颈面部疾病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其中10例为双侧泪腺、颌下腺对称性肿大,双侧腮腺多发小囊变,累及右侧眶周组织,双侧颈部多发小淋巴结;6例主要表现为腮腺及颌下腺非对称性结节状病变,病灶MR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平台型,对侧腮腺及颌下腺多发小囊变;3例为双侧泪腺及肾脏对称性肿大。12例病灶信号或密度均较均匀,7例呈结节状的病灶,T1WI略低于邻近唾液腺信号,T2WI及增强扫描与邻近腺体信号接近;行CT检查的病例,CT平扫为等密度,CT增强扫描呈中等较均匀强化。结论 IgG4相关颈面部疾病可thylakoid biogenesis表现为泪腺和/或唾液腺对侧性肿大,也可表现为唾液腺非对称性结节状改变,信号及密度较均匀,有一定特征性。

脑功能连接及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发作控制的婴儿痉挛症患儿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功能连接及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发作控制的婴儿痉挛症(infantilMirdametinib体外e spasm, IS)患儿脑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顾性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科就诊且发作控制的14例IS患儿为IS组,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12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分析2组患儿的脑电图数据,比较其脑网络特征,同时计算非线性动力学指标,包括近似熵、样本selleck NMR熵、排列熵、LZ复杂度。结果 功能连接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S组网络连接强度增大,其中Fp2与F8两通道之间的连接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稳定性分析发现,在不同长度时间窗口下,IS组网络稳定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显示,IS组Fz电极上样本熵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少数预后良好的IS患儿仍存在脑网络及样本熵异常,推测脑电定量分析指标可成为评价IS患儿脑功能状态的神经生物学标志物。[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10):1040-1045]

云南地区hURAT1基因多态性与吡嗪酰胺致高尿酸血症的易感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云南地区汉KPT-330细胞培养族人群人尿酸盐转运蛋白1(human urate transporter 1,h URAT1)基因rs505802、rs3825016及rs3825017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肺结核患者服用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易感性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吡嗪酰胺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294名因服用吡嗪酰胺而引发高尿酸血症的肺结核患者和220名服用吡嗪酰胺未引发高尿酸血症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并通过全血DNA提取、SNP Sequenom Mass ARRAY分型检测、SNP genotype分析。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 URATl基因rs505802、rs3825016、rs3825017多态性与肺结核患者服用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易感性。结果:治疗前后吡嗪酰胺诱导的高尿酸血症(pyrazinamide induced hyperuricemia,PIHU)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42,t=0.065,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差值比较有差异(P<0.05)。h URATl基因rs505802、rs3825Glutamate biosensor016、rs3825017位点各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CC纯合野生型,CT杂合突变型,TT纯合突变型。rs505802、rs3825016、rs3825017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PIHU组和对照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IHU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01(X~2=13.489)、0.001(X~2=11.479)和0.007(X~2=7.287)。rs3825017位点携带CC基因型(OR=2.608,95%CI:1.423~4.778,P=0.001)及CT基因型(OR=2.376,95%CI:1.278~4.417,P=0.005)的肺结核患者发生PIHU的风险均增加;rs505802、rs3825016、rs3825017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肺结核患者发生吡嗪酰胺诱导的GW-572016溶解度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均增加(OR=1.707,95%CI:1.281~2.274,P<0.001)、(OR=1.650,95%CI:1.233~2.207,P=0.001)、(OR=1.447,95%CI:1.106~1.893,P=0.007)。结论:云南地区h URAT1基因rs505802、rs3825016及rs3825017位点的多态性与肺结核患者服用吡嗪酰胺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发生风险可能有关,且rs505802、rs3825016及rs3825017位点等位基因C均可能是导致肺结核患者发生吡嗪酰胺诱导的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rs3825017位点CC基因型及CT基因型可能是导致肺结核患者发生吡嗪酰胺诱导的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一例内观疗法结合叙事疗法提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幸福感的个案报告

为探讨内观疗法结合叙事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际关系问题的疗效,以1例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为对象,进行为期三周的干预,共计11次内观疗法和7次叙事疗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EUS-guided hepaticogastrostomyll-Being Schedule,GWB)、宗氏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ng Depression Scale,SDS)、宗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出院后3个月的状态进行测评。11次内观疗法和7次叙事疗法干预后,患者GWB总评分从73分升selleckchem MG132至115分selleck化学,SDS标准分从38分降至31分,SAS标准分持平为38分,SCL-90评分从103分降至91分;三个月后随访GWB、SCL-90、SDS、SAS评分分别为:112分、91分、41分、25分,测评分值与治疗后差别较小。内观结合叙事疗法让患者意识到过去生活中的问题所在,有助于改善患者人际关系、稳定情绪并提升幸福感。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性贫血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此网站战区总医院自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78例慢性肾病伴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促红素组(n=88)和罗沙司他组(n=90)。促红素组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皮下注射;罗沙司他组口服罗沙司他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的贫血相关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mmune effect和治疗后贫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红素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罗沙司他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两组患者接受了14 d或15~28 d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贫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5~28 d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红素组患者治疗15~28 d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罗沙司他组患者治疗15~28 d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APK抑制剂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和重组人促红素均可改善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且罗沙司他治疗效果更优。

罗沙司他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对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铁代谢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对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铁代谢指标及安全EUS-FNB EUS-guided fine-needle biopsy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6例腹膜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以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对照组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观察组则给予罗沙司他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较对照组的65.22%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hemoglLY2835219作用obin, 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RBC、H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铁蛋白(ferritin,Fer)、血清铁(serum iron,F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IBC、TRF、F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Fe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较对照组的26.09%低(P<0.05)。结论:罗沙司他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可提高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疗效,改善贫血及铁代谢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Laduviglusib,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