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会发生结构萎缩、功能衰退等一系列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脑认知功能衰退是许多国家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现有证据表明,认知技能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认知能力会逐步上升达到巅峰,然后认知能力开始下降。为了提前预警人脑认知能力的衰退,对大脑根据年龄进行聚类,得到大脑到达巅峰并开始走向衰退的年龄对大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得到脑邻接网络矩阵和对应的年龄特征后,为了根据年龄的变化确定阈值,用来将脑邻接网络矩阵进行聚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协变量进行网络数据聚类分析的算法,根据聚类的思想要想最后的结果最好,也就是要使均值最小化,需要最小化所有的数据点与其所关联的聚类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之和,在聚类和距离最小的情况下得到分类阈值,在多维协变量的条件下要在selleck FG-4592目标函数最小时得到的方向变量与位置变量的取值,因为得到目标函数中含有示性函数,由于示性函数的不连续性,无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导,所以需要进行近似替换,本文采用DC规划的方法进行近似替换,并且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大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任一认知功能活动均需要由不同的脑区相互sandwich bioassay协调、相互配合完成。脑功能连接直观地描述了执行某一特定认知功能活动时,空间上远离的脑区之间的时间相关性,也即时间同步一致性。两个脑区之间存在功能连接意味着这两个脑区在大脑执行某一特定认知功能活动时同步激活。根据已有脑分区方法得到感兴趣脑区,然后提取感兴趣脑区对应的BOLD信号。在对脑功能连接网络进行定性分析时,AZD6738为了同时分析脑功能连接网络中的正、负功能连接,本章采用BOLD信号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来衡量脑功能连接。通过确定下来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预测,为了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本文对三份数据同时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人脑开始衰退的阈值,并且结合其他研究进行结果的分析,证明结论的有效性。
Author: admin
miR-133a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mi R-133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0例确诊为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及30例正常selleck激酶抑制剂皮肤瘢痕组织的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133a的表达水平。然后,将购买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采用mi R-133a、miR-133a模拟物、miR-133a抑制物转染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33a表达情况,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ell counting kit-8assay,CCK-8)检测miR-133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通过Transwell检测mi R-133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节作用。结果 miR-133selleck激酶抑制剂a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瘢痕组织。成功构建过表达/低表达mi R-133a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后,CCK-8和emergent infectious diseasesTranswell结果显示,mi R-133a上调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 R-133a下调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 mi R-133a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下调,能够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基于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低密度斑块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目的:探究基于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低密度斑块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6例首次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并经彩超证实有低密度斑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并随访1年。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良习惯、合并症、颈动脉低密度斑块信息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更多素。结果:随访1年中,26例(30.23%)发生复发性脑血管事件,为复发组,60例selleckchem PCI-32765(69.77%)未发生复发性脑血管事件,设为未复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狭窄程度、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程度、斑块内出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OR=6.630,95%CI(1.720,25.575),P=0.006]、斑块负荷[OR=2.748,95%CI(1.357,5.568),P=0.00genetic lung disease5]、斑块强化2级[OR=3.271,95%CI(1.215,8.804),P=0.019]均是影响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3个危险因素联合的AUC为0.965,95%CI(0.931,0.99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00%。结论:颈动脉斑块的长度、负荷及斑块强化2级均是影响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T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对评估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超声测得左心房容积指数、左房内径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超声测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内径(LAD)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9例HFpEF合并PAF患者设为HFpEF合并PAF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HFpEF患者设为HFpEF组,根据HFpEF合并PAF组119患者术后3月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复查结果将其分成2组,其中复发组共31例;未复发组共88例。超声测量LAVI、LAD,罗氏Cobas8000仪Fulvestrant研究购买器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2组资料及LAVI、LAD、NT-proBNP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HFpEF合并PAF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LAVI、LAD、NT-pselleck抑制剂roBNP值预测HFpEF合并PAF复发的效能。结果:与HFpEF组比较,HFpEF合并PAF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应用钙拮抗剂占比以及LAVI、LAD、NT-proBNP值明显增高(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应用钙拮抗剂占比以及LAVI、LAD、NT-proBNP值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收缩压降低为HFpEF合并PAF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心率加快、舒张压增高、LAVI增高、LAD增大、NT-proBNP水平增高为HFpEF合并PAF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数据结果提示,LAVI、LAD、NT-proBNP值分别与HFpEF合并PAF的复发呈正相关(r=0.681、0.633、0.725,P<0.001),LAVI、LAD分别与NT-proBNP值呈正相community geneticsheterozygosity关(r=0.573、0.681,P<0.001)。3项指标联合应用时的预测效能(AUC=0.852)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及2项指标联合应用时,其预测灵敏度与特异度依次为70.97、97.73,临界点依次为38.43 mm、49.15 mL/m~2、1 686.58 pg/mL。结论:超声测量LAVI、LAD及NT-proBNP与HFpEF合并PAF复发关系密切,为HFpEF合并PAF复发影响因素,有望用于HFpEF合并PAF复发的临床辅助诊断,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AOPP患者156例,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96例)。收集2组中毒到入院时间、中毒程度、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novel antibioticsⅡ,APACHEⅡ评分)、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恢复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中毒剂量、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selleck NSC 119875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是AOPP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4.782+年龄×2.507+中毒程度×2.778+CHE恢复时间×2.646+APACHEⅡ评分×2.905+住院时间×2.320,模型拟合效果较好(P<0.05);模型预测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6.46%。结论 AOPP患者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受年龄、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等因素影响,根据上述因素建立LPLX5622化学结构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应重视CHE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等,有利于指导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藏红花素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藏红花素(Crocin)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免疫荧光鉴定成纤维细胞;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Crocin最佳干预浓度,将HKF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Crocin低、中、高剂量组(Crocin浓度分别为20、50、100μmol/L);细胞转染实验中将HKF细胞分为control组、Crocin组(100μmol/L)、pcDNA3.1组(转染pcDNA3.1)、pcDNA3.1+C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rocin组(转染pcDNA3.1+100μmol/L Crocin干预)、pcDNA3.1-YAP/TAZ组(转染pcDNA3.1-YAP/TAZ)、pcDNA3.1-YAP/TAZ+CroEPZ-6438 NMRcin组(转染pcDNA3.1-YAP/TAZ+100μmol/L Crocin干预)。qRT-PCR法检测YAPmRNA、TAZ mRNA表达;EdU染色、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ignocellulosic biofuels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及Hippo通路蛋白表达。结果:Crocin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KF细胞增殖,IC50=111.56μmol/L;与control组比较,Crocin低、中、高剂量组HKF细胞中YAP、TAZ mRNA表达水平EdU阳性细胞率、PCNA、Bcl-2、p-YAP/YAP、TAZ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转染YAP/TAZ后,显著减弱了藏红花素对HK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HKF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藏红花素可能通过抑制YAP/TAZ信号通路,抑制HKF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芽孢杆菌hjt6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其对瓠瓜灰霉病菌的拮抗效果
【背景】由Cladosporium tenuissimum引起的灰霉病是设施瓠瓜上非常普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的】对瓠瓜灰霉病菌具有明显拮抗活性的菌株hjt6进行鉴定、生长特性和抑菌活性评价,为瓠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测序分析对菌株hjt6进行鉴定;通过生长曲线、温度、pH、耐盐度等测定菌株hjt6的生长特性;采用菌丝抑制法测定该菌株的广谱抗性效果;通过平板拮抗、共培养、离体果实回接等测定菌株hjt6对灰LEE011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菌株hjt6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在10-50 ℃均能生长,30 ℃为最适生长温度,pH 5.0-9.0均能生长,pH 7.0最好,在0-10% NaCl浓度均能生长;菌株hjt6对8种作物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7.38%-82.18%VX-765 MW;在平板上对灰霉病菌的抑制能力为“++++”,抑制率为71.53%,共培养能降低灰霉病菌菌丝质量77Bioactive wound dressings.31%,离体果实回接防效高达92.63%。【结论】菌株hjt6对瓠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拮抗灰霉病菌的菌种资源。
基于EEG的儿童大脑功能连接分析
儿童时期大脑的正常发育轨迹对于脑疾病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对照意义。许多学者基于脑电图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儿童大脑功能连接进行分析研究,但通常采用较为传统的耦合方法以及连通性分析方法,这会影响大脑连通性表征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人们在对功能连接的分析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非关联性特征的分析,这可能会错过潜在的重要信息。本文基于0~17岁儿童的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期脑电图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大脑功能连接差异性,创新点主要在于:(1)分别通过网络二值化以及深度学习方法解决脑电图的噪声、个体差异性对年龄组群体大脑连通性真实表征的影响;(2)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大脑功能连接,并提出新的网络度量。主要的工作和成果如selleckchem Baf-A1下:1.针对脑电图的低信噪比以及个体间差异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熵稳定性判据的二值化阈值搜Healthcare acquired infection寻法构建个体水平的大脑功能连接(individual level functional connetivity,ILFC),该方法剔除功能网络中的个性化部分连接以及噪声产生的连接。通过分析网络的功能分离和功能整合发现:(1)脑电信号的β频带是反映大脑功能网络分离和整合特性随年龄变化的关键频带;(2)3个月到3岁期间大脑发生从网络分离到网络整合的转变。之后,为了研究年龄组群体的网络中心性,首先基于多数投票方法构建了年龄组水平的功能连接(group leve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GLFC),之后提取GLFC的节点度特征,刻画年龄组群体网络中心性分布形状,并在节点度的基础上提出VD(variance of overlaying degree centrality)特征,该特征反映了大脑网络中心的突出程度。结果显示VD特征与年龄的增长大体呈负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脑的成熟度。2.提出基于并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 convolutional network,1D-CNN)和典型关联性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的带权功能连接构建方法。该方法在构建连接之前提取脑电图的年龄相关特征,同时削弱脑电信号的噪声和个体个性化信息。然后通过非参数统计检验分析连接值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主要功能区。此外,利用同样结构的1D-CNN模型结合通道失活方法分析脑电图非关联性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主要功能区。综合分析以上的实验结果发现:(1)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连接主要为跨功能区的连接;(2)对于各个大脑功能区,其功能连接和脑电非关联性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3)3岁或是儿童认知能力发育的关键阶段。3.开发了儿童大脑功能连接分析系统,以Matlab GUI软件为依托,将第三章所提的功能连接构建方法以及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该分析系统,能实现EEGSTM2457分子量数据预处理、功能连接构建、网络特征对照分析三个功能。该系统能很好地辅助医生对儿童个体的大脑功能连接进行分析。
基于应急预案的急救护理在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基于应急预案的急救护理在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MRTX1133将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应急预案的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情况、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开始清洁肠道时间、M和N样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复活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3 d和7 d后,观察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淀粉酶、血清乳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的上述Lysates And Extracts指标水平均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结论 基于应急预案的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时间,改善其肝肾功能、心VE-822抑制剂肌酶谱和炎症因子水平。
NLR、PLR和SII与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aFFR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a FFR)的相关性,并探究NLR、PLR、SII在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2年1Adezmapimod体外2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CS患者204例,入院患者均完CP-690550体外善相关血液生化检测和冠脉造影检查(CAG),以ca FFR作为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定量指标,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严重程度。根据ca FFR测量值将患者分为ca FFR>0.80组(109例)和ca FFR≤0.80组(95例)。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运用Spearman分析NLR、PLR和SII与ca FF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和评估其预测效能,以探讨SII、NLR和PLR与ca FFR的关系。结果:1、ca FFR>0.80组与ca FFR≤0.80组患者在NLR、PLR、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性别、脂蛋白(a)、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素、肌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NLR、PLR和SII与ca FF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LR(r=-0.457,P<0.001)、PLR(r=-0.323,P<0.001)和SII(r=-0.500,P<0.001)均与ca FFR呈electric bioimpedance负相关。3、绘制NLR、PLR、SII与ca 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NLR、PLR和SII是CCS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有效预测因子,其中SII的预测价值比NLR、PLR更高。NLR预测CCS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最佳截断值为2.62,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76.1%(AUC:0.809,95%CI:0.749-0.868,P<0.001);PLR预测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最佳截断值为127.1,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53.2%(AUC:0.750,95%CI:0.685-0.816,P<0.001);SII预测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最佳截断值为611,敏感性为87.4%,特异性为72.5%(AUC:0.848,95%CI:0.796-0.900,P<0.001)。4、根据SII的连续值和SII的分类值分别建立了模型1和模型2,在两个独立的模型中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表明,SII是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而糖尿病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PLR、SII作为新型的炎症标志物,与ca FFR值呈负相关。其中,SII是CCS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SII比NLR和PLR能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严重程度。SII作为一种简便、易得、廉价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早识别CCS高风险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