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1例DCM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23例、B组23例和C组25例。A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C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3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1月后,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87%、56.52%、92.00%,C组总有效率高于A、B组(χ~3-Methyladenine作用2/P=6.572/0.010、8.042/0.005)。治疗1个月后,3组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延长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且C组长于A、B组,B组长于A组(P<0.05);3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治疗前,且C组优于A、B组,B组优于A组(P<0.05);3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Nirogacestat化学结构坦钠治疗DCM并心力衰竭可增强疗效,明显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极大程度地提高心功能,增强运动耐量。
Author: admin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硫酸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尿蛋白指标、红细胞比容、脐动脉阻力指数和血黏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尿蛋白阳性率、IP immunoprecipitation水肿率、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尿钙黏蛋白、尿激肽原1和24 h尿蛋白均低于Nirogacestat molecular weight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比容、脐动脉阻力指数和血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确认细节组(P <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尿蛋白指标,降低血黏度,值得推广应用。
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特点
目的 探究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特点,为预防selleck VX-445性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在广西医科Medical illustrations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长期随访的112例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MS-275体内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情况及临床信息,并分析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机会性感染率、机会性感染类型及混合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12例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率高达42.86%,感染类型以真菌感染居首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 50个/μL的患者,而机会性感染类型和混合感染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感染类型以真菌感染为主。
帕金森病患者海马区MRI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海马区MRI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Brief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行MRI检查的P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帕金森病认知评定量表(PDCRS)评分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n=31)和非MCI组(n=47),分析纳入PD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海马高度、体积,海马区域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以上各参数与PDCRS、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非MCI组PD患者比较,MCI组PD患者海马高度较低、海马体积较小、海Liproxstatin-1抑制剂马区FA值较高、ADC值较低、PDCRS较低、MDS-UPDRS较高。Pearson相关性结果 显示,海马高度、海马体积、海马区ADC值与PDCRS评分呈正相关,与MDS-UPDRS评分呈负相关,FA值与PDCRS评分呈负相关,与MDS-UPDR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均(P<0.05)。结论 PD患者海获悉更多马区MRI特征与认知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可在PDCRS量表的基础上结合MRI评估患者认知功能。
SOCS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9例行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的老年PV患者(PV组),根据疗效分为控制组(48例)和未控制组(61例),另选择门诊30例的健康老年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MSP)检测受试者血清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分析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与PV患者临床特征及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反应的关系。PV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21年6月,分析SOCS3基因甲基化与PV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V组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显著asthma medication高于对照组(t=20.165,P<0.05),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450×10~9/L、血栓栓塞PV患者血清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450×10~9/L、无血栓栓塞PV患者(Ipatasertib供应商P<0.05)。控制组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显著低于未控制组(P<0.05)。中位随访32(14~51)个月,失访6例,SOCS3基因高甲基化组无骨髓selleck MC3纤维化生存率显著低于SOCS3基因低甲基化组(P<0.05)。血栓栓塞、SOCS3基因高甲基化是影响PV患者发生骨髓纤维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V患者SOCS3基因甲基化水平增高,SOCS3基因高甲基化与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反应性差及预后不良有关。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特殊类型心肌梗死。目前对MINOCA患者病因、危险因素、预后等研究仍有许多未知与争议。由于对MINOCA患者不同性别的临床特点研究少,尚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目前不清楚冠心病临床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是否也在MINOCA患者中存在。目的:第一部分:探讨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潜在病因,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第二部分: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性别MINOC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第一部分:本研究为观察性的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大理州人民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MINOCA患者,共104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入院时间±5天,按1:1随机抽取104例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MI-CADimmediate allergy)作为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为研究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a IMR)、冠脉造影结果、治疗及预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和预测价值的评估。第二部分: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在2022年12月以前有关不同性别MINOCA患者的临床研究,用Rev Man5.4软件分析提取的数据。结果:1.一般临床特点:MINOCA占所有AMI的2.6%。与MI-CAD组相比,MINOCA患者年龄较低,女性比例较Captisol体内实验剂量高,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阳性家族史及脑血管意外史的比例均较低,Killip分级、NSTEMI及合并房颤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抽血化验及心脏彩超中,与MI-CAD组相比,MINOCA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D-二聚体、NT-pro BNP、BNP、c Tn I峰值、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较低,血小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较高,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径均较低,室壁运动减弱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带药方面,与MI-CAD组相比:MINOCA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ADP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与MI-CAD组相比,MINOCA组冠脉斑块比例少,冠脉慢血流比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龄、女性、NSTEMI、无高血压或高尿酸血症、无室壁运动减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更易发生MINOCA。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是MINOC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18,95%CI:1.006-1.03,P=0.003);二元Logistic分析中,发现ca IMR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95,95%CI:1.018-1.178,P=0.015)。ROC曲线显示,PLR、ca IMR具有较好预测MINOCA患者MACE的能力(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0.79)。3.MINOCA组院内恶性心律失常、住院天数低于MI-CAD组,RAD001 M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8个月,MINOCA组和MICAD组患者出院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17.5%、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4.检索到符合要求的8篇文献,女性19998例,男性14510例,女性合并高血压病史、糖尿病、高血脂症、慢性肺疾病、NSEMI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合并心房颤动的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与MI-CAD相比,MINOCA患病率低,发病年龄小、女性多、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少、炎症指标较低、常伴发冠脉慢血流、心房颤动,较少使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2.ca IMR、PLR升高是MINOC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与MI-CAD患者相比,MINOCA患者院内预后稍好。但长期MINOCA组患者MACE发生率与MI-CAD组患者相似。4.不同性别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不相同。MINOCA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更高、年龄更大,NSTEMI发生率更高,更易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慢性肺疾病。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风险预测模型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构建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从MIMIC-Ⅳ数据库纳入5 735名甲减患者为病例组,4 803名非甲减患者为对照组,基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建模。同时利用逻辑回归、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XGBoost作为比selleck Erdafitinib较模型。最后用准确率、F1分数、精确Roxadustat采购率、召回率、特异性以及AUC值评价四个机器学习模型性能。结果 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为0.85,F1分数为0.84,精确率为0.84,召回率为0.84,特异性为0.86,AUC值为0.91。在该模型中,促oncology (general)甲状腺激素、年龄、绝对淋巴细胞计数、血液中红细胞数、中性白细胞、性别、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尿素氮为甲减患者诊断重要性排前10的指标。结论 采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的甲减患病预测模型为甲减的早期诊断有潜在应用价值。
鼠源Eif4A1基因克隆及其原核/真核表达构建与鉴定
【目的】克隆小鼠Eif4A1基因,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A1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小鼠脑总RNA为扩增模板,利用RT-PCR扩增获得小鼠Eif4A1基因的CDS区,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Eif4A1~(-Flag)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Eif4A1~(-Flag);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原核质粒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及鉴定;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真核表达载体,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if4A1蛋白在HEK-2ICI 46474体内实验剂量93T细胞内表达及分布情况;利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分析该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及其结构特点。【结果】鼠源Eif4A1基因CDS区长1221 bp,编码407个氨基酸残基,通medical protection过原核诱导表达,Eif4A1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约72 kD。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Eif4A1~(-Flag)转染HEK-293T细胞,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到Eif4A1蛋白和FLAG标签蛋白,显示Eif4A1蛋白在HEK-293T中成Ceralasertib生产商功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证明该蛋白主要定位在HEK-293T细胞质中。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Eif4A1蛋白理化性质不稳定,属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不含有信号肽,α-螺旋是其主要的二级结构。【结论】作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的重要蛋白,通过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可对其生物学功能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体外和细胞内的表达系统中鉴定Eif4A1的互作蛋白,对其作用网络进行探索。
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对氧磷酶-1表达水平差异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对氧磷酶-1(PON-1)表达水平差异及其诊association studies in genetics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IGO分期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Ⅰ期组23例,Ⅱ期组22例,Ⅲ期组18例,Ⅳ期组17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受检者RDW、PON-1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对氧磷酶-1表达水平对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2年随访,将2年内死亡的25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将其余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一般情况与RDW、PON-1表达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RDW、PON-1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五组受检者RDW、PON-1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Ⅳ期组RDW水平高于Ⅲ期组、Ⅱ期组、Ⅰ期组和对照组,Ⅳ期组PON-1水平低于Ⅲ期组、Ⅱ期组、Ⅰ期组和对照组(P<0.05);RDW结合PON-1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高于RDW单一诊断和PON-1单一诊断(P<0.05)。RDW诊断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价值曲线下面积为89.63,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75.73%,PON-1的LEE011研究购买曲线下面积为78.89,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2.53%,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84.26,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7.57%;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FIGO分期、基层浸润、组织分化程度、血清RDW与PON-1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层浸润、RDW与PON-1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RDW、PON-1联合对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基层浸润、RDW与PON-1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需针对基层浸润、RDW升高与PON-1水平降低的患购买Taurine者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情况。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效果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5例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修订版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FPS-R)]评分、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平均止痛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和治疗1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Baricitinib小鼠义(P<0.05);治疗2 h、1 d、3 d、5 d及1周后,两组FP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愈合时间、平均止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更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Institutes of Medicine基础上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愈合时间、平均止痛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