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所见透明质酸相关眼动脉栓塞患者视神经表现与经导管眼动脉溶栓疗效的关系

目的 观察MRI所见透明质酸(HA)面部美容填充相关眼动脉栓塞患者视神经表现与经导管眼动脉selleck HPLC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HA相关眼动脉栓塞患者,oncology (general)根据视神经于弥散加权成像中可见高信号灶与否将其分为阳性组(n=39)和阴性组(n=21);于经导管眼动脉溶栓治疗后随访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对60例均成功完成经导管眼动脉溶栓,19例治疗有效(含阳性组4例、阴性组15例)、41例无效寻找更多(含阳性组35例、阴性组6例),阴性组疗效优于阳性组(P<0.01)。以25.5 h为中位时间间隔节点,介入治疗效果在间隔≤25.5 h(8例有效、22例无效)与>25.5 h患者(11例有效、19例无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结论 经导管眼动脉溶栓用于治疗MRI显示存在视神经缺血性损伤表现的HA面部美容填充相关眼动脉栓塞患者往往效果有限。

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fBelnacasan溶解度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be melting curve, Melt Pro)技术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异烟肼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Gene Xpert MTB/RIF检测为MTB的(简称MTB阳性)患者痰标本,对每份标本同时进行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分离培养、Melt Pro技术和线性探针技术(Geno Type MTBDRplus,简称Hain试验)异烟肼耐药检测。分析Melt Pro技术检测痰标本MTB异烟肼的耐药性,痰标本荷菌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培养阳性菌株异烟肼比例法药敏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Melt Pro技术耐药检测效能。结果 收集MTB阳性的合格痰标本157例,经分枝杆菌分离培养获得阳性菌株130株。Melt Pro技术痰标本MTB异烟肼耐药性检测成功率为84.1%(132/157)。不同痰涂片结果等级间,Melt Pro技术检测异烟肼耐药成功的比例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H=24.169,P=0.000),随痰涂片结果等级的升高,检测成功率由“阴性”标本的64.8%(35/54)升高到“3+CB-839”“4+”标本的100%(17/17,6/6);该比例也随Gene Xpert MTB/RIF检测MTB等级的升高而升高,由“极低”标本的54.8%(17/31),到“高”标本的96.4%(27/28),各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763,P=0.000)。Melt Pro技术、Hain试验和药敏试验的异烟肼耐药检出率分别为22.0%(29/132),15.3%(19/124),和14.6%(19/13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oodchip bioreactor(χ2=2.997,P=0.223)。以培养阳性菌株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标准,Melt Pro技术检测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11/13)、91.2%(93/102)、55%(11/20)、97.9%(93/95),Kappa值为0.614;Hain试验检测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6%(10/18)、92.3%(84/91)、58.8%(10/17)、91.3%(84/92),Kappa值为0.490。结论 Melt Pro技术可直接检测痰标本MTB耐药性,快速准确筛查患者耐药情况,缩短耐药筛查时间。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临床红细胞用量

目的 探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临床红细胞用量的预测方法,为给血站血液采集工作及血液库存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智能方法中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rual network, RNN)模型对宜昌市2001—2017年临床血液各型红细胞用量进行分析和建模,并对2019—2021年36个月的临床红细胞用量进行科学预测。结果 RNN网络模型预测性能较好,A、B、O、AB型红细胞预测值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56.7、133.4、204.2、51.3,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6.4%、6.6%、8.5%、7.1%。模型对第一轮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1Gefitinib-based PROTAC 3—6月)的红细胞用量变化趋势有较好的预判性,预测到了2020年2月份的用量最低点及随后的恢复增长,对第二轮新冠疫情期间(2021年1—6月)的红细胞用量的预测精度较高,如A型红细胞用量在2021年2月(用量低点1 621.5 U)和5月(New genetic variant用量高点2 397.0 U)时RNN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5.2%和2.5%。结论 人工智能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临床红selleck产品细胞用量。

两种手术方案在3、4期压力性损伤修复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手术修复和单纯手术修复在3、4期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烧伤与皮肤创面修复外科2014年1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125例,共131处创面,根据是否使用负压创面治疗分为负压组(57处)和非负压组(74处)。负压组手术方案如下:一期扩创后,行负压创面治疗,待创面形成新鲜肉芽组织,二期行创面修复手术;非负压组手术方案如下:清创后直接行一期创面修复手术。分析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基础疾病、营养状态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基线、术前、术中、术后及结局资料,采用压疮愈合量表(PUSH量表)评估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修复率及一次手术修复愈合率的区别。结果:纳入的125例患者,共131处创面,年龄范围14岁-96岁,平均年龄57.6±17.62岁;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共85例,占比64.9%。脊髓损伤和脑血管意外是本研究中两大主要病因,其余还包括骨折或术后卧床、颅脑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意识障碍、植物状态、高龄等。糖尿病是主要合并的基础疾病,共36例,占比27.5%,其次是高血压。平均住院时长为38.55±10.17天,最长78天,住院费用51331.63±27740.41元,最多花费135619.47元。血红蛋白低于120 g/L者共78例(59.5%),总蛋白低于65 g/L者共79例(60.3%)Nirmatrelvir价格,白蛋白低于40 g/L者共1Biogenic Fe-Mn oxides25例(95.4%),胆碱酯酶低于4000U/L者共50例(38.2%)。在本研究中,56处(42.7%)PI发生于骶尾部,其次是坐骨结节58处(44.3%),大转子16处(12.2%),肩胛骨1处(0.8%)。4期PI共103处(78.6%),3期PI共28处(21.4%)。本研究131处创面的平均面积为74.03±96.44cm~2,最大为600cm~2。首次PUSH评分平均值为15.44±1.76,最小为9,最大为17。出院PUSH评分平均值为0.53±1.98,最小为0,最大为12。PUSH评分差平均值为14.91±2.66,最小为5,最大为17。微生物检出率为84.7%,检出2种及以上共29处(22.1%),其中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大肠埃希菌,共检出50处(45%),其次是粪肠球菌,共15处(13.5%),再者是鲍曼不动杆菌14处(12.6%),肺炎克雷伯氏菌14处(12.6%),铜绿假单胞菌13处(11.7%)等。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因、创面形成时间、创面部位、PI分期、创面面积、PUSH首次评分等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修复手术时长(P=0.005)、术中出血量(P<0.001)、并发症发生率(P=0.005)、二次/多次修复率(P=0.008)、修复手术-愈合时间(P=0.009)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是否使用引流管、引流管使用时间、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手术费用及总治愈率等方面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负压组完全愈合共53处(92.9%),非负压组完全愈合共68处(9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负压组一次修复愈合共44处(83.0%),非负压组一次修复愈合共42处(6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负压治疗(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与简易负压技术(simple vacuum sealing drainage,SVSD)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等方面,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负压装置更换次数(P<0.001)、二次修复率(P<0.001)、并发症发生率(P=0.022)等方面,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及是否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是影响一次修复愈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压力性损伤的部位、分期、创面病原微生物种类有助于制定局部治疗方案,而PUSH评分表在评价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效果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2)手术修复是3、4期压力性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案,手术修复联合负压创面治疗VX-765可减少修复术后并发症,提高一次手术修复率;(3)在减少并发症、增加愈合率方面,VSD比SVSD更有效;另外,我们认为,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患者,SVSD技术由于成本更低、实用性强,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治疗手段。(4)脊髓损伤是压力性损伤的主要病因之一,40-80岁是压力性损伤高发的年龄段,往往伴随着基础疾病,有效管理基础疾病对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5)多数压力性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且消化功能减弱,导致营养状态差,检测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胆碱酯酶等,可以一定程度上量化患者营养状态,并根据指标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6)我们对所搜集的临床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制定出一份相对理想的压力性损伤治疗流程图及临床信息记录表。

新型甘草酸基水凝胶敷料对急性创面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对于急性创面的不及时处理会增加机体感染风险,成为困扰急诊外科医师的一个普遍难题。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可在急诊多发伤救治中对体表急性缺损创面进行即时有效保护的水凝胶敷料,并对其成胶机理、微观形貌、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活性进行深入探讨。方法(1)将经高碘酸钠(NaIO_4)氧化得到的甘草酸(glycyrrhizinic acid,GA)与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完全混合后,通过测定成胶结果和成胶时间确定氧化程度和交联浓度最优组合方式。(2)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高级旋转流变仪等对水凝胶进行材料学性能表征。(3)将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与水凝胶浸提液共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4)使用抑菌环法和OD值计数法测试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抗菌能力。(5)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肝损伤模型对水凝胶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进行测试。(6)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覆盖)、阳性对照组(临床用Alginate敷料)、CMCS敷料组和OGA-CMCS水凝胶敷料组,每组6只。构建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后,拍照记录各治疗组创面在特定时间点的闭合情况,并在第7天、第14天分批次处死大鼠,取下新鲜创面组织。(7)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治疗组创面新生组织形态学变化。(8)通过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测定各治疗组创面新生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情况。(9)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治疗组创面新生组织中巨噬细胞标志物一氧化氮合Microbiology抑制剂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CD68和CD163表达情况。(10)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治疗组创面新生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1)制备的OGA-CMCS水凝胶经筛选后选择4%OGA+6%CMCS浓度下,NaIO_4/GA摩尔比分别为1:1、1.5:1、2:1的三组水凝胶进行后续实验。(2)材料学表征显示OGA-CMCS水凝胶在1599 cm~(-1)波长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内部可见均匀的多孔结构,具有较低的溶胀率,良好的流变学性能、自愈合能力和可注射性。(3)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三组水凝胶浸提液与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48 h后细胞活力均高达90%以上,显示出水凝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4)抗菌实验表明OGA-CMCS水凝胶在与细菌共孵育12 h时对S.aureus和E.coli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5)OGA-CMCS水凝胶的体内止血时间和出血量远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纱布处理组(P<0.05)。(6)较其它治疗组相比,OGA-CMCS水凝胶敷料组拥有更显著的促进创面闭合效果(P<0.05)。(7)OGA-CMCS水凝胶敷料组在在术后第7天胶原容积分数与其它治疗组相比有所增高(P<0.05);在术后第14天肉芽组织厚度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胶原容积分数与空白对照组和Alginate敷料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8)术后第14天OGA-CMCS水凝胶敷料组创面新生组织中CD31、α-SMA的荧光密度比其它治疗组更高(P<0.05)。(9)在术后第7天,OGA-CMCS水凝胶敷料组iNOS的平均光密度值与空白对照组和AlginatOncologic emergencye敷料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CD163/CD68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其它治疗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1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GA-CMCS水凝胶敷料组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抗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结论(1)氧化后的GA可与CMCS通过席夫碱反应形成凝胶体系,且该水凝胶具有成胶速度快、内部孔隙均匀的优点。(2)OGA-CMCS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粘弹性、溶胀性、自愈合性和可注射性。(3)OGA-CMCS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能和快速止血性能。(4)OGA-CMCS水凝胶敷料能够有效促进体表急性缺损创面快速闭合,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胶原沉积速度,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推动创面中巨噬细胞由促炎型(M1型)向抗炎型(M2型)的极化过程和抑SB431542细胞培养制创面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因此,本研究首次制备出一种新型甘草酸基水凝胶敷料,为体表急性缺损创面的急诊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基础。

参芪心衰方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芪心indoor microbiome衰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治疗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心衰方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标,Killip心功能分级,以及胱抑素C(Cys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各项主症、次症及中医证候总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治疗2周后2组患者LVEF均较治疗前上selleckchem GSK2118436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而2组患者LVESV、LVEDV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Killip分级为Ⅰ级患者占比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升高,Ⅲ级患者占比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下降;治疗后2组患者CysC、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以上差异均Apoptosis抑制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参芪心衰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可对患者的心室重塑起到延缓作用,并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疗效显著。

肺结核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究肺结核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肺结核伴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所有患者清晨洗漱后的痰液作为研究标本,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等,记录并分析肺结核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300例肺结核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培养后共分离出2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3株(5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1.50%)、革兰氏阳性菌58株(29.00%)、真菌39株(19.50%)。药敏实验发现,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寻找更多头孢唑林、呋喃妥因、氨苄西林及头孢呋辛酯具有较高的耐药率(>8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95.00%);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唑林及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90.00%)。革兰氏阳性菌中黄金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及青霉素G具有较高的耐药率(>80.0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及青霉素G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80.00%)。真菌中白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率达100%;假丝酵母对酮康唑耐药率达100%。结论 肺结核伴肺部感染患者病原PCI-32765 IC50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也不同,因此,临床治疗肺结核伴肺部感染患者时应结合病原菌药敏实验,科学、合理地为患者制订用药方案,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提高临床抗菌药物治疗安全性。

代谢重编程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细胞代谢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代谢重编程已被证实是恶性肿瘤的重要selleck合成标志之一,其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氧化磷酸化、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更多谢和核苷酸代谢等。代谢重编程中的氧化磷酸化、糖酵解等为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能量基础;糖酵解及脂质代谢过程的变化会影响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而糖酵解途径对恶性肿瘤的耐药性有影响。因此,代谢重编程可以调控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从而影响肿瘤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是影响癌症发生和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人们对肿瘤生物学复杂性的理解逐渐深入,这为基于代谢重编程研制肿瘤治疗药物提供Medial prefrontal了新的线索和思路。本文基于近年来关于恶性肿瘤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代谢重编程影响肿瘤生长、增殖和转移的潜在机制,讨论代谢重编程在肿瘤发生及靶向治疗中的意义,以期为癌症治疗提供更新颖更全面的见解和治疗策略。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恐惧疾病进展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恐惧疾病进展(FoP)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CHF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调查患者基线资料、FoP发生情况、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CHF患者发生FoP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4.0.2)构建老年CHF患者发生FoP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Hosmer-Lemesho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拟合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有效回收率为91.0%。223例患者FoP-Q-SF评分为(33.3±selleck抑制剂7.0)分,其中107例患者发生FoP,发生AZD1152-HQPA浓度率为48.0%。发生FoP患者与未发生FoP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其他慢性病数量、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NYHA分级、LVEF、合并其他慢性病数量、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是老年CHF患者发生FoP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老年CHF患者发生FoP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CHF患者发生FoP的AUC为0.855[95%CI(0.806,0.904)],最佳截断值为0.550,灵敏度为76.4%,特异度为82.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良好(χ2=8.128,P=0.421)。结论 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NYHA分级、LVEF、合并其他慢性病数量、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是老年CHF患者发生FoP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老年CHF患者发生FoP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区分度。

血清甲状腺素功能指标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甲状腺素功能指标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81例作为情感障碍组,同期选择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1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甲状腺素功能指标水平,分析其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情感障碍PLX5622组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含量都高于健康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都低于健康组;情感障碍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健康组;情感障碍组的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都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T3、TT4、FT3、FT4、TSH含量都为导致双相情CCRG 81045溶解度感障碍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多伴随有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异常表达,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Flow Cytometers也比较高,血清甲状腺素功能指标水平是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