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erive neutrophil-to-lymphocytePLX3397核磁 ratio,dNLR)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95例广泛期SCLC患者,收集患者血常规数据,分析临床特征、NLR、dNLR、PLR对预后的影响。根据ROC曲线得到NLR、dNLR、PLR的最佳临界值,分析NLR、dNLR、PLR对广泛期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结果] ROC曲线得到NLR、dNLR、P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2.2和170。单因素分析显示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放疗、NLR≤2.4、dNLR≤2.2、PLR≤170与较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P<0.05),年龄≤60岁、女性、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放疗、NLR≤2.4、dNLR≤2.2、PLR≤170与较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放疗(HR=0.29,95%CI:0.20~0.42,P<0.01)、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HR=0.56,95%CI:0.39~0.79,P<0.01)有利于PFS延长,NLR>2.4(HR=1.64,95%CI:1.08~2.50,P=0.02)为PFS的危险因素;放疗(HR=0.24,95%CI:0.17~0.36,P<0.01)、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HR=0.64,95%CI:0.45~0.91,P=0.01)有利于OS延长,年龄>60岁(HR=1.66,95%CI:1.selleck LY215729916~2.36,P<0.01)、NLR>2.4(HR=2.60,95%CI:1.65~4.09,P<0.0Hepatitis D1)、dNLR>2.2(HR=1.651,95%CI:1.11~2.47,P=0.01)为OS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dNLR、PLR与广泛期SCLC患者预后相关,高NLR患者PFS较短,高NLR、高dNLR患者OS较短。
Author: admin
镁离子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镁离子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6例HFpEF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selleck合成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常规极化液更换为“镁极化液”治疗,比较2组肾功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 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81%)(P<0.05);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肌酐(SCr)、胱抑素C (CysC)、24 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LVEF、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F、6 min步行距离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T-proBNP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寻找更多.05);试验组治疗后NYHA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左房室容积(LAV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e′速度、侧壁e′速度、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AVI、LVMI、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E/e′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nding immunoglobulin protein (BiP)治疗后室间隔e′速度、侧壁e′速度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镁离子治疗HFpEF可有效调节患者LVEF指标与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分级与心力衰竭症状,还可明显调节其左心室舒张功能,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急性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及使用院前急救医疗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启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婚姻情况、烟酒史、既往病史是否为急性胸痛患者使用EM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450例急性胸痛患者,男性296例,女性154例,胸痛高发年龄61~70岁;胸痛的高发季节为秋季,高发时间段为20∶01~24∶00;使用EMS184例,占40.9%。根据相关检查最后确诊selleckchem,急性胸痛以急性心肌梗死占比最高(42.5%,191/450)。单身状态胸痛患者48例、既往吸烟患者227例、高血压病史329例、高脂血症病史120例,使用EMS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史、既往高血压及高脂血症购买Telaglenastat是急性胸痛患者使用EMS的独立影响因素(P<0.behaviour genetics05)。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男性多于女性,61~70岁高发,秋季、20∶00~24∶00就诊病例最多,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占比最高。使用EMS占比约2/5,既往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急性胸痛患者更倾向于使用EMS。
BNP、sTREM-1及Hcy检测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评估心力衰竭(HF)患者左心功能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2例H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6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PR-171比较两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时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BNP、sTREM-1、Hcy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同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BNefficient symbiosisP、sTREM-1及Hcy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BNP、sTREM-1、Hcy以及LVED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LVEF水平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经治疗7 d后BNP、s TREM-1、Hcy及LVEDD水平均有下降,LVEF水平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Ⅱ级>Ⅲ级>Ⅳ级,LVEDD:Ⅱ级<Ⅲ级<Ⅳ级;BNP、sTREM-1、Hcy水平:Ⅱ级<Ⅲ级<Ⅳ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sTREM-1及Hcy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HF患者的血清BNP、sTREM-1及Hcy水平进行检测,对监测左心功能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后续GSK1120212价格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双功能免疫层析试纸条产品开发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由于具有超抗原性,且在SEs系列毒素中毒性最强、最为耐热,对肠胃道蛋白酶最有抵抗性,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极难去除,故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本研究首先以SEB为免疫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测定小鼠血清效价、细胞融合、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亚克隆以及抗体配对等一系列操作,最终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抗SEB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5H11和5D6),且两株抗体能够与SEB形成稳定的“三明治”夹心结构;两株抗SEB单克隆抗体均为Ig G_1亚型,亲和常数分别为2.08×10~9 M以及1.81×10~9 M;且与其它四种常见肠毒素SEA,SEC,SED以及SEE均无交叉反应。其次,以油氨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 NPs@OA)、红色聚集诱导发射荧光染料(AIEgens)为比色、荧光功能材料,1-十八烯马来酸酐聚合物(PMAO)为填充剂,通过微乳液法合成了具有Janus结构的比色-荧光双功能纳米微球(J-AIE@Au NBs)。由于Au NPs@OA和AIEgens在聚合物PMAO中溶解度存在极大差异,在氯仿蒸发过程中Au NPs@OA和AIEgens发生明显相分离,导致AIEgens自动聚集成核,PMAO形成壳层,而Au NPs@OA分布在PMAO层一侧,因而形成了具有Janus结构的比色-荧光双功能J-AIE@Au NBs。由于Au NPs与AIEgwww.selleck.cn/products/incb28060ens存在物理间隔,且Au NPs在AIEgens一侧,因此有效地消除了两者之间的能量转移,且降低了荧光内滤效应,从而极大地保留了AIEgens的荧光信号。随后将单克隆抗体15H11标记J-AIE@Au NBs获得免疫探针,在NC膜上喷涂抗体5D6制备获得比色定性以及荧光定量检测SEB的免疫层析试纸条J-AIE@Au-ICA。在最佳条件下,该试纸条检测全脂乳中SEB的定量线性范围为0.39 ng/m L~400 ng/m L,最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09 ng/m L,灵敏度较传统ELISA法提高了近70倍;同时,采用比色法裸眼定性检测SEB的最低检测限为1.56 ng/m L。该试纸条检测全脂乳中SEB的批内、批间bionic robotic fish加标回收率为86.0 2%至115%,变异系数介于4.97%至12.86%之间,且与其它4种常见肠毒素无交叉反应。此外,该试纸条检测生牛乳以及脱脂乳中SEB的LOD分别为0.19 ng/m L和0.19 ng/m L。随后,将试纸条分别用于检测人工污染SEB的全脂乳、生牛乳和脱脂乳样品,结果显示回收率介于91.04%至118.82%之间,变异系数介于3.91%至12.86%之间。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比色、荧selleckchem D-Lin-MC3-DMA光双功能试纸条能够实现对多种牛奶中的SEB快速且准确的定量分析。
血清中PD-L1水平与非小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血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水平与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NSCLC患者共94例,另外选取4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根据细胞免疫功能对纳入研究的NSCLC患者进行分组,统计一般资料、病变部位、病理组织类型、体力状况分级(ECOG PS)、肺癌T分期、PD-Lenterocyte biology1表达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上述项目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另外,分别统计PD-L1阳性、阴性患者的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比较2组CD3+、CD3+CD4+、CD3+CD8+、CD4+/CD8+、CD56+以及CD19+水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高于60周岁、腺癌、T3+T4且PD-L1水平呈阳性者,免疫重度损伤病例数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D-L1阳性、阴性2组的CD3+、CD3+CD4+、CD56+水ICI 46474化学结构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CD3+CD8+、CD4+/CD8+以及CD1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07321332核磁。结论 NSCLC患者血清中的PD-L1存在显著异常表达,高水平PD-L1提示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对于患者免疫功能的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Telaglenastat IC50行腹腔镜手术的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84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42例,七氟醚组吸入2%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静脉泵BMS-354825核磁注射丙泊酚4 mg·kg-1·h-1,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手术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 在T1、T2、T3、T4、T5时,七氟醚组BDP、SBP、HR显著低于丙泊酚组(t=12.884、10.297、14.225、6.702、4.263、10.559、15.368、9.401、12.544、4.362、13.676、22.017、19.752、14.115、8.685,P均<0.001)。七氟醚组出血量、苏醒时间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5、2.331,P均<0.05)。术后七氟醚组NT-proBNP水平低于丙泊酚组,LVEF水平显著升高,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3.169,P均<0.05)。同一时间段(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七氟醚组IL-6、IL-8、TNF-α水平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0、3.798、19.470、6.060、4.409、3.559、3.952、4.342、3.973、3.827、10.267、7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205,P均<0.001)。结论 相对于丙泊酚组患者,吸入七氟醚对腹腔镜手术的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改善心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更佳。
rSO_2-BIS目标导向麻醉管理对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Elexacaftor MW目标导向麻醉管理对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患者,按照麻醉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BIS目标导向麻醉管理,实验组实施rSO_2-BIS目标导向麻醉管理。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参数、认知功能、进手术室时(T0)及术后2 d(T5)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点击此处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谵妄(POD)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 POD持续时间(16.5±0.7)h短于对照组的(20.5±1.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Whole cell biosenso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两组VAS评分均高于T0时,但实验组VAS评分(3.43±0.08)分低于对照组的(5.13±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患者采用rSO_2-BIS目标导向麻醉管理效果显著优于BIS目标导向麻醉管理。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心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等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心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养组(Chow组,n=10)和高脂饲养组(HFD组,n=30)。第18周,将HFD组体重超过普通饮食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组20%~30%(包含20%)者判定为肥胖小鼠(n=更多26),通过随机抽选2只小鼠做肝油红O染色,确定NAFLD小鼠模型建立成功。随机筛选出16只NAFLD小鼠分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MICT组)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HIIT组),每组8只,分别对两组进行8周的运动训练,干预结束后称重取材。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心肌中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1)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体重显著增加、心指数明显下降;与Model组相比,MICT组和HIIT组体重明显增加、MICT组心指数上升。(2)Masson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心肌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且电镜下心肌肌纤维排列杂乱、断裂,心肌形态杂乱不堪,线粒体肿胀、嵴发生断裂且模糊不清并夹杂多个脂滴;与Model组相比,MICT组和HIIT组心肌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性减少,透射电镜下心肌肌纤维排列略有恢复,z线清晰可见,线粒体变性程度略有改善,且脂滴也略有减少,其中,MICT组对心脏组织结构改善效果优于HIIT组。(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心肌组织中PINK1和Beclin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arkin、LAMP1和PGC-1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P<0.05,P<0.01);与Model组相比,MICT组和HIIT组PINK1和Beclin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GC-1α表达呈上调趋势,其中MICT组Parkin、LAMP1表达显著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P<0.01),HIIT组Parkin、LAMP1表达水平具有上调趋势,LC3-Ⅱ/LC3-Ⅰ比值和p6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不同方式有氧运动均能有效改善NAFLD小鼠心肌结构和功能损伤,其作selleckchem GW-572016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刺激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自噬通量,激活自噬,恢复细胞正常自噬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细胞损害,且中等连续有氧运动改善效果更佳。
miR-194-5p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分子研究
目的: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高居前列,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种,对于肺癌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患者总体生存获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及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早期诊断的特异分子标志物,多数病患在首诊时已经进展或发生转移,因此深入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相关诊治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探讨比较mi R-194-5p在肺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mi R-194-5p的表达对于肺腺癌的临床意义,进而分别从细胞和动物体内水平研究其对肺腺癌细胞各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完善肺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寻找肺腺癌新的诊治靶点提供新的参考和方向。方法:(1)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 R-194-5p在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 R-194-5p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性。(2)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 R-194-5p在常见肺癌肿瘤细胞系(A549细胞、PC-9细胞、H1299细胞和H1795)中的表达hospital medicine,选取mi R-194-5p低表达的PC-9细胞进行该基因的功能研究。(3)合成mi R-194-5p的模拟物和空白对照物,然后转染PC-9细胞,构建过表达mi R-194-5p细胞系。(4)利用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194-5p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194-5p对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194-5p对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 R-194-5p对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5)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 R-194-5p下游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体内裸鼠实验验证mi R-194-5p的靶向作用。结果:(1)mi R-194-5p在肺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1.72±0.64,显著低于正常组织(3.84±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肺腺癌样本中,在正常组织和肺癌组织中具有显著差异,有19例(63.3%)患者中的mi R-194-5p是低表达,11例(36.7%)患者中的mi R-194-5p是高表达,mi R-194-5p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Regorafenib抑制剂分化程度、吸烟史等不具有相关性,但与TNM分期(P=0.0024)和淋巴结相关转移(P=0.0086)具有显著相关性,绝大部分晚期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mi R-194-5p呈低表达。(2)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促进PC-9细胞内mi R-194-5p的表达水平。(3)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抑制PC-9细胞增殖能力。(4)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抑制PC-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抑制PC-9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促进PC-9细胞内E-cadherin的表达,抑制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7)生物信息学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预测发现mi R-194-5p能靶向结合并调控Ras相关蛋白Rad-38(RAB38)。(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物相比,转染mi R-194-5p的模拟物后能显著抑制PC-9细胞内RAB38蛋白水平的表达。(9)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体内裸鼠实验验证发现mi R-194-5p通过负调控RAB38表达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Bemcentinib与侵袭能力。结论:通过研究发现mi R-194-5p在肺腺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mi R-194-5p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吸烟史等不具有相关性,但与TNM分期和淋巴结相关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绝大部分晚期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mi R-194-5p呈低表达,上调mi R-194-5p表达可显著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负调控RAB38蛋白的表达而实现,mi R-194-5p可以作为抑癌基因,成为肺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