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62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MMP-9、VEGF、BFGF、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功能评价系统-肺癌模块评分高于对AY-22989作用照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selleckchem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罗替尼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效果确切,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免疫功能损伤,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Author: admin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将75只雄性S 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隔缺血后适应组(RIPC组)。再灌注24h后对每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运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病理损伤变化;运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通过伊文氏蓝(EB)渗出量测定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运用Western Blot法来评估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结果:1.Sham组大鼠没有表现出神经功能障碍;而与之相比,I/R组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01);与I/R组比较,RIPC组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略微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2.通过对脑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到如下病理变化:Sham组缺血侧海马CA1区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没有观察到水肿及坏死等异常现象;I/R组缺血侧海马CA1区呈现出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包括间质疏松、水肿,细胞周围间隙增宽,细胞排列紊乱,神经细胞体积缩小;而RIPC组Ferrostatin-1溶解度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浓缩和间质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排列较规整。3.干湿重比值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的脑组织水肿明显,含水量显著Triterpenoids biosynthesis升高(p<0.001);与I/R组相比,RIPC组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01)。4.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Sham组大鼠脑组织全部呈红色,未见梗死灶;I/R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呈白色,梗死范围较大,而与I/R组相比,RIPC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缩小(p<0.001)。5.伊文氏蓝(EB)渗出量测定血脑屏障的通透性:Sham组大鼠脑组织肉眼观察无伊文思蓝染色渗出,而I/R组及RIPC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可见明显染色渗出。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伊文氏蓝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I/R组相比,RIPC组缺血侧脑组织中伊文氏蓝含量明显降低(p=0.013)。6.Western 点击此处Blot法来评估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I/R组AQP4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而RIPC组AQP4的表达较I/R组明显降低。结论:1.RIPC可以改善MCAO/R后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体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产生脑保护作用。2.RIPC可以通过下调AQP4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降低梗死体积。3.使用SD大鼠下肢作为远隔缺血后适应的器官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并应用。
NLR、LMR、PLR及CAR预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Baf-A1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C反应蛋STM2457核磁白-白蛋白比值(CAR)预测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诊治的46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局限期组,52例转移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广泛期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的98例患者中根据是否出现死亡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并分析临床资料、血常规检查。结果:广泛期组NLR、LMR、PLR及CAR值高于局限期组的水平(P<0.05),生存组NLR、LMR、PLR及CAR值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在TNM分Diagnostic biomarker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期肺癌患者血清NLR、LMR、PLR及CAR水平高于局限期组,可为临床工作中预测小细胞肺癌预后提供参考。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无创心功能评估指标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急性加重患者的无创心功能评估指标:心BAY 73-4506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左心做功(LCW)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急性加重患者144例,根据NYHA(美国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Ⅳ级(50例),Ⅲ级(48例),Ⅱ级(46例)。对所有患者均行无创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指标检测及B型钠尿肽(BNP)、心脏射血分数(EF)检测,比较各组CO、CI、SV、LCW、BNP、EF水平,分析CO、CI、SV、LCW与CHF急性加重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Ⅱ级组CO、CI、SV、LCW、EF值高于心功能Ⅳ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CO、CI、SV、LCW、EF值高于心功能Ⅳ级组(P<0.05),心功能Ⅱ级组CO、Compound C纯度CI、SV、LCW、EF值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BNP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BNP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CO、CI、SV、LCW与CHF急性加重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负相关(r=-0.426、-0.368、-0.419、-0.348,P均<0.05)。结论: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加重,CO、CIvirus-induced immunity、SV、LCW、EF值下降,无创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评估指标与NYHA分级均呈负相关,无创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评估指标有助于指导心功能分级的评估。
谷氨酰胺代谢在NLRP3介导牙周炎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谷氨酰胺代谢参与了多种口腔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相关效应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聚焦于谷氨酰胺代谢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联与潜在机制,探讨谷氨酰胺代谢对NLRP3介导牙周炎进展的重要调控作用,为今后牙周炎患者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用人牙龈上皮细胞(HGEC)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干预谷氨酰胺代谢探讨NLRP3信号轴的活化水平并初步筛选代谢干预靶点;随后构建NLRP3-/-转基因C57小鼠和野生型C57小鼠的双上颌第二磨牙牙周结扎模型,随机分为CB-839靶向抑制组和溶剂对照组进行15天连续灌胃给药,收集双上颌磨牙区组织观察组间牙槽骨吸收程度和炎症组分的差异,筛选可能的代谢流变化和潜在的分子通路。结果selleck Canagliflozin:通过谷氨酰胺缺乏、谷氨酰胺酶抑制剂CB-839、谷氨酰胺转运体抑制剂ASCT2靶向抑制剂GPNA,体外干预HGEC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可活化NLRP3信号轴并强烈刺激IL-1β的分泌,而IL-1β诱导性高表达可以被NLRP3抑制剂MCC950阻断;通过构建NLRP3-/-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双上颌第二磨牙牙周结扎模型进行体内研究,证明使用CB-839抑制谷氨酰胺代谢可促进牙周炎骨吸收且部分依赖于NLRP3信号轴介导。结论:谷氨酰胺代谢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MLN4924展,靶向抑制谷氨酰胺代谢可能促进牙周炎的进展且部分依赖于NLRP3信号轴的介导,相关分子机reuse of medicines制与信号调控模式仍待进一步阐明。
麻醉前胃部超声评估对急诊手术患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指导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麻醉前胃部超声评估对上肢外伤急诊手术患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的82例上肢外伤急诊手术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在麻醉前,对照组行临床检查经验评估,观察组行胃部超声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制定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液体入量、术中出血量、血氧饱和度、住院时间、复苏质量及不良反应。Crizotinib核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液体入量、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后血氧饱和度和复苏质量明显高,恶心呕吐、误吸Enasidenib浓度、反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麻醉前胃部超声评估可有效降低上肢外伤急诊手术患儿反流误吸风险,更有利于复苏asthma medication质量的提高及促进身体康复。
基于类器官的胰腺癌药物敏感性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背景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胰腺癌的药物治疗是以基于吉西他滨和氟尿嘧啶的广谱化疗方案为主,但是化疗耐药在胰腺癌患者中较为普遍,也是胰腺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既往关于胰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多是基于2D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系模型,但细胞系模型基因表达与体内肿瘤差异大,且无法解释个体间药敏差异的机制。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模型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化疗耐药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胰腺癌类器官可以保留体内肿瘤的形态学、基因组及转录组等特征,是研究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以胰腺癌类器官为模型,通过多组学数据分析与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手段,研究了胰腺癌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的机制,同时对胰腺癌类器官药敏结果辅助患者临床治疗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第一部分 胰腺癌类器官样本库的建立及化疗药物敏感性机制的多组学数据分析目的:建立胰腺癌类器官生物样本库,研究分析胰腺癌的转录组分型以及原发性耐药的机制。方法:1、收集临床样本培养胰腺癌类器官;2、对胰腺癌类器官进行基因组、转录组以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等检测;3、通过基因组数据分析胰腺癌的基因突变;用转录组数据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4、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将类器官样本分为敏感组与耐药组,分析耐药样本的基因组及转录组变化。结果及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包含193例胰腺癌类器官的生物样本库;基因组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类器官样本具有较高的肿瘤纯度;2、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基因组信息证实了胰腺癌类器官保留了胰腺癌组织的形态及分子学特征;3、基因组数据的分析证实了KRAS相关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的重要作用;4、通过转录组数据对胰腺癌进行了分子分型。转录组分型中更恶性的RNA-4型富集了Wnt、TGFβ、上皮间质转化、低氧应答等信号通路,与既往研究中Basal-like亚型类似;5、原发性耐药机制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细胞周期改变等转录组变化,以及SMAD4基因的低表达与胰腺癌的原发性耐药相关。第二部分 新辅助治疗前后胰腺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变化及应对策略目的:研究胰腺癌在治疗压力下的进化和耐药,寻找继发性耐药的应对策略。方法:1、建立新辅助治疗前后配对的胰腺癌类器官;2、对新辅助治疗前后配对的胰腺癌类器官进行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分析新辅助治疗后类器官的分子学改变;3、对新辅助治疗前后配对的胰腺癌类器官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合测序数据分析继发性耐药相关机制;4、通过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为继发性耐药的患者筛选敏感的治疗药物。结果:1、通过对新辅助治疗前穿刺组织以及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组织的培养,获得了4对新辅助治疗前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f-03084014-pf-3084014.html后的胰腺癌类器官;2、相对于新辅助治疗前胰腺癌类器官,新辅助治疗后类器官在基因组层面无明显改变;3例患者在转录组分型上无改变,只有1例肝转移患者发生了经典型向基底样型的转变;3、在化疗药物敏感性方面,新辅助治疗期间对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敏感的患者,其新辅助治疗后类器官出现了对紫杉醇单药以及吉西他滨+紫杉醇联合方案的耐药;4、在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中,发生继发性耐药的类器官显示出对EGFR抑制剂和MAPK通路抑制剂的敏感性;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两例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出现了MAPK通路的活化。结论:新辅助治疗中对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敏感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发生了对紫杉醇的耐药,术后需要避免紫杉醇类药物的治疗;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加用EGFR抑制剂或MAPK通路抑制剂,有望改善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第三部分 探索类器官在胰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目的:评估胰腺癌类器官药敏检测指导患者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对20例胰腺癌类器官进行了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建了类器官化疗药物敏感性评分系统,与患者治疗结局进行比对;2、对38例胰腺癌类器官进行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分析同一通路药物敏感性是否具有一致性;3、结合一例临床治疗病例,分析类器官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结果:1、本研究对20例胰腺癌类器官进行了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建了类器官化疗药物敏感性评分系统,通过该评分系bioorganic chemistry统预测患者临床治疗反应的准确率达到85%;2、通过对38例胰腺癌类器官进行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证实了类器官高通量药敏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类器官也显示了突破靶点限制为患者筛选药物的能力,扩大了靶向药物的潜在获益人群;3、在临床病例DAC-108患者的治疗中,通过两次类器官药敏检测Entinostat体内选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肿瘤生长得到了一定程度抑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结局。结论:胰腺癌类器官药敏检测结果与患者治疗反应高度一致;在临床治疗中,类器官可以为患者选择敏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在重度牙周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在恢复重度牙周炎患牙功能和美观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共20例前牙区重度牙周炎患者的患牙80颗,使用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的微创修复方法恢复患牙的功能和美观。随访3~4 a,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期间,患牙存留MLN4924率为100%,患者满意度为100%,微创修复成功率为90%。牙槽骨的吸收情况与修复前相似,无加重趋势。微创修复后3~4 a,牙周探诊深度与修复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退缩则较修复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对于牙槽骨吸收根长1/2tetrapyrrole biosynthesis~2/3的重度牙MDV3100化学结构周炎患牙,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不仅可保留患牙,且可获得较稳定的前牙美观和功能。
血必净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肺炎合并心衰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Lee氏心衰计分、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parasite‐mediated selection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水平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IL-8]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ee氏心衰计分和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LVF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TnI、BNP、LDH、CK、HBDH、CK-MB水平均低于JQ1生产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Lapatinib细胞培养05)。结论:血必净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炎合并心衰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生命质量评分、Lee氏心衰计分、心肌酶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硝酸甘油治疗。
82例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总结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登革热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结果 82例患者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26~59岁、中位年龄37岁,其中≥61岁18例;合并基础疾病32例,以高血压、糖尿病常见。登革热抗体阳性33例,登革热核酸阳性49例;自国外疫区回国30例。普通登革热75例,重症登革热7例,多数重症登革热合并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乏力多见。SBE-β-CD溶解度B型血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占34.15%。就诊高峰期为8月和9月。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67.07%)、血小板减少(56.1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6.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34%)、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71.95%)、磷酸肌酸激酶升高(36.59%)、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32.93%)、甘油三酯升高(36.59%)、乳酸脱氢酶升高(76.83%)、铁蛋白升高(81.71%)。影像学检查以淋巴结增大(21.95%)、脾大(19.51%)为主,部分患者有肺部受累,表现为炎症渗出(13.41%)、胸腔积液(7.32%)。治疗方案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积Mirdametinib说明书极处理并发症,81例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 登革热患者以青中年为主,重症患者比例较高且多数合并基础疾病;经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