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血清肺腺癌转录相关转录本1(MALAT1)、微RNA-1(miR-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继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病人27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术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Lown分级将病人分为心律正常组(0级,166例)和心律失常组(1~5级,104例)。收集所有病人一般资料,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血清MALAT1、miR-1此网站水平,Pearson法分析AMI继发VA病人血清MALAT1水平与miR-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ALAT1、miR-1水平对AMI病人继发V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AMI病人继发VA的影响因素。结果 心律失常组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Gensini积分、右冠脉病变比例MG132小鼠及血清MALAT1(1.28±0.34)、miR-1(1.24±0.33)水平明显高于心律正常组(1.01±0.12、0.99±0.10)(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低于心律正常组(P<0.05);心律失常5级、4级病人血清MALAT1(1.76±0.47、1.45±0.40)、miR-1(1.69±0.43、1.40±0.39)水平明显高于3级(1.12±0.30、1.09±0.31)、2级(1.08±0.29、1.05±0.26)、1级(1.04±0.27、1.02±0.25)病人(P<0.05),心律失常5级病人血清MALAT1(1.76±0.47)、miR-1(1.69±0.43)水平明显高于4级(1.45±0.40、1.40±0.39)病人(P<0.05);AMI继发VA病人血清MALAT1水平与miR-1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MALAT1、miR-1水平诊断AMI继发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1,灵敏度分别为69.2%、73.1%,特异度分别为81.9%、88.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3、1.15;二者联合诊断AMI继发VA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84.6%、86.7%,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诊断Resting-state EEG biomarkers(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K-MB、高NT-proBNP、高cTnI、高LVEDD、高Gensini积分、右冠脉病变、低LVEF及血清MALAT1高表达、miR-1高表达为AMI病人继发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继发VA病人血清MALAT1、miR-1水平升高,二者均为AMI病人继发VA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诊断AMI病人是否继发VA,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Author: admin
血清ProGRP和NSE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耐药中的价值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耐药前后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Precursor, 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治疗方案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耐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5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耐药前后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orPevonedistat细胞培养 GRP和NSE水平。结果:75例晚期NSCLC患者,耐药后血清ProGRP和NSE平均水平均高于耐药前血清ProGRP和NSE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ProGRP和NSE两者水平在NSCLC治疗耐药后具有相关性(P<0.001);晚期NSCLAZD2281供应商C靶向治疗耐药后血清ProGRP和NSE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化疗耐药后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75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耐药后23例进行二次病理学检查,其中3例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其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均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阳性患者,比例约13.04%(3/23)。结论:血清ProGRP和Odontogenic infectionNSE水平与晚期NSCLC治疗耐药具有相关性,通过二者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晚期NSCLC药物治疗预后,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新思路。
TGFβ1、Integrinβ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整Intestinal parasitic infection合素β1(integrin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0月于昌邑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肺癌组织中TGFβ1、Integrinβ1、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TGFβ1与Integrinβ1、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TGFβ1、Integrinβ1、VEGF高表达占比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淋巴结STM2457分子量转移、TNM分期是非小Laduviglusib细胞肺癌组织中TGFβ1、Integrinβ1、VEGF高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TGFβ1的表达与Integrinβ1、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0.259,P=0.018、0.023)。结论:TGFβ1、Integrinβ1、VEGF共同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Integrinβ1、VEGF起协同作用。
EGFR罕见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罕见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74例NSCLC中EGFR基因状态,分析EGFR罕见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EGFR突变阳性率为47.92%,其中EGFR罕见突变率为5.19%,包括ex18 G719 A/S/C(G719X)(1.63%)、ex20ins(1.04%)、ex21 L861Q(0.74%)、含一个以上EGFR突变位点的复合突变(1.78%)。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罕见突变更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易发生脑、骨转移(均P<0.05);与常见敏感突变相比,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5例EGFR罕见突变患者中有31例获得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其中KD025 NMR23例为晚期患者,8例G719X突变晚期患者中,7例一线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其中5例为阿法替尼),中位PFS为12个月,1例采用培美曲塞加卡铂化疗方案,PFS为7个月,低于TKI组;4例L861Q晚期患者中1例未治疗,其余3例一线使用TKI,中位PFS为8个月Medical alert ID,其中使用阿法替尼及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的患者,随访11个月疾病仍稳定;2例EGFR ex20ins晚期患者行化疗及贝伐珠单抗治疗;9例复合突变晚期患者使用TKI治疗,其中5例含T790M的寻找更多复合突变患者使用三代TKI,中位PFS大于10个月。结论 EGFR各罕见突变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不尽相同,晚期EGFR罕见突变(除EGFR ex20ins外)患者,临床一线治疗一般选择TKI,其中具有G719X、L861Q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推荐使用阿法替尼;含T790M的复合突变患者三代TKI有显著疗效。
脉冲电磁场对老龄骨质疏松大鼠P53、P21和成脂成骨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P53、P21和成脂成骨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12只24月龄老年SD大鼠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老年模型组和脉冲电磁场组,每组6只;将6只3月龄青年SD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3组大鼠在饲养笼中自由活动,其中脉冲电磁场组大鼠接受脉冲电磁场干预(每周5次,共8周),其他2组不接受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水平;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和第4腰椎骨密度;Micro-CT检测并分析大鼠胫骨和第4腰椎的骨微结构及参数;RT-q PCR、Western blot检测测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股骨骨髓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 mRNA、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TX-I水平显著高,而PINP显著低(P<0.05);老年模型组大鼠股骨及第四腰椎的骨密度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老年模型组大鼠胫骨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低于青年对照组,骨小梁间隙高于青年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老年模型组大鼠第四腰椎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低于青年对照组,骨小梁间隙高于青年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P=0.134);与青年组大鼠相比,老年模型组大鼠P53、P21的m RNA、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PARγm 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P2、Runx2、Osterix m RNA及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老年模型组相比较,PEMF组NTX-I水平有升高趋势,PINP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 P=0.170);经脉冲电磁场治疗干预后,PEMF组大鼠股骨及第四腰椎的骨密度较老年模selleck HPLC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PEMF组大鼠胫骨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高于老年模型组,骨小梁间隙低于老年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PEMF组大鼠胫骨的骨小梁数量高于老年模型组,骨小梁间隙低于老年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骨密度、骨体积分数相较于老年模型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6, P=0.217),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4);PEMF组老年大鼠P53、P31 mRNA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53、P21蛋白表Neural-immune-endocrine interactions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14,P=0.101);经过脉冲电磁场治疗后,脉冲电磁场组老年大鼠PPARγm RNA及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Enasidenib溶解度05),而BMP2、Runx2与Osterix mRNA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BMP2、Runx2与Osterix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MFs可能通过下调P53/P21信号通路来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延缓成骨细胞衰老来加速骨形成,并通过上调BMP2/Runx2/Osterix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促进骨形成,从而治疗老年大鼠OP。
静心开郁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静心开郁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接受治疗的72例围绝经期抑郁Multi-functional biomaterials症(PD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汤剂组,常规组给予帕BIBW2992罗西汀治疗,汤剂组给予静心开郁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孤啡肽(OFQ)、5-羟色胺(5-HT)]水平、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症程度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汤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常规组为61.11%,汤剂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激素水平、血清指标、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汤剂组E2水平高于常规组,FSH、LH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OFQ水平较治疗前降低,5-H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汤剂组血清OFQ水平低于常规组,5-HT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症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汤剂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心开郁汤能够提高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效果,调节激素水平,改善O点击此处FQ、5-HT表达情况,减轻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症程度。
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重度烧伤合并高血压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度烧伤伴高血压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Toxicogenic fungal populations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入的重度烧伤伴高血压总共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护理方式差异分成对照组(常规提供护理)和观察组GDC-0973溶解度(临床护理路径),分别包含2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院感发生率、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Staurosporine体内用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度烧伤伴高血压患者能减少医院感染出现,控制其血压水平,促进其康复,减少其住院费用,值得采用。
西藏地区藏族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从而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西藏地区肺癌,并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第一诊断为肺癌患者391例。按每5年分为2013年-2017年和2018年-2022年2个时间段,根据患者初次诊断的年龄分组≤44岁为青年组,45-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城乡分布、病理类型等及不同年龄段组间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类型。结果1.肺癌病例数呈上升趋势。2.本地区以腺癌为主,依次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3.肺癌男女比例1.66:1,腺癌多见于女性,鳞癌、小细胞肺癌多见于男性;男性肺癌病例数增长速度低于女性肺癌病例数(p<0.05)。4.不同肺癌病理类型均以老年人为主;不同Telaglenastat分子量年龄段均以腺癌为主(p<0.05)。5.男性吸烟比例远大于女性,而女性患者占未吸烟肺癌中绝大部分(p<0.05)。6.鳞癌多见于吸烟者,腺癌、小细胞肺癌多见于未吸烟者(p<0.0125)。7.农村肺癌发病比例超过城镇。8.肺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短、痰中带血/咯血、消瘦等症状就诊。不同年龄段之间临Canagliflozin床表现无差异;咳嗽、咳痰多见于鳞癌及小细胞肺癌。9.胸部CT表现不一,以肺部肿块为主、其次为胸腔积液、多发结节、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片状阴影及空洞相对少见;不同年龄段之间影像学无明显差异;腺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多发结节多biostatic effect见于腺癌(p<0.0125)。10.不同病理类型镜下分布有差异(p<0.05)。11.肺癌分期中Ⅰ期占2.04%,Ⅱ期占9.46%,Ⅲ期占23.79%,Ⅳ期占64.71%,以Ⅳ期为主。12.腺癌及小细胞肺癌发生转移比例高于鳞癌。13.血清CEA升高多见于腺癌。14.EGFR突变率为62.16%(46/74),以19号外显子缺失及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为主。结论1.女性肺癌患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尤其是不吸烟女性。2.肺癌发病年龄以老年人为主。3.农村肺癌发病比例高于城市。4.西藏地区肺癌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患者就诊时绝大部分为晚期且多伴转移,而且仅有2.56%的肺癌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因此,我们需进一步加大西藏地区肺癌健康宣教和筛查力度,力争及早发现和早治疗,以缓解肺癌的医疗负担。
快速通道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的影响
目的:探究快速通道麻醉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的效果及其对心肌损伤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则进行快速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功GNE-140分子量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术后4周,两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Epigenetics抑制剂<0.05)。术后6 h、12 h及24 h,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Biomedical prevention products05)。置封堵器即刻、术后即刻,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快速通道麻醉可有效控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心肌损伤,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更有助于患儿的术后康复。
苦瓜外泌体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的研究
目的 探讨苦瓜外泌体对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超速离心法提取苦瓜外泌体;建立Telaglenastat纯度大鼠深Ⅱ度皮肤烫伤模型;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莫匹罗星软膏组、莫匹罗星软膏+湿润烧伤膏组和莫匹罗星软膏+苦瓜外泌体组,每组14只,分别于创面外敷莫匹罗星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湿润烧伤膏、莫匹罗星软膏+苦瓜外泌体,1次/d,连续给药28 d并记录体重、毛genetic factor发增长情况、瘢痕生长情况、创面面积。给药第3、7、14、21、28天留取创面皮肤组织制作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角化蛋白(CK19)、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含量变化。结果 莫匹罗星软膏+苦瓜外泌体组愈selleckchem Dolutegravir合率显著高于莫匹罗星软膏组和莫匹罗星软膏+湿润烧伤膏组,皮肤皱缩现象最轻;莫匹罗星软膏+苦瓜外泌体组皮肤组织的CK19表达前期多于其他对照组,CD31后期表达量多于其他组。结论 苦瓜外泌体通过增强血管内皮合成和促进损伤细胞恢复加速烫伤创面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深Ⅱ度烫伤修复作用,可成为潜在的烫伤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