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65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横断面研究

目的分析≥65岁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中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评估PIM与生活质量(QOL)和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8—2021年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50例老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集社会人口学、临床和用药物数据。使用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评估每例患者的PIM药物概况。250例患者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问卷(MLHFQ)和患者健康问卷-9 (PHQ-9)进行评估。使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PIM与MLHFQ、PHQ-9、药物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IM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总共服用了2 070例次药物,平均每例患者服用8.3种药物,43.2%(108例)的患者接受了7~10种药物治疗。共有350例次涉及PIM目录药物,平均每例患者涉及1.4种PIM,无PIM者占27.2%(68/250),62.8%(182/250)涉及至少1种PIM,55.5%涉及1~3种PIM。61.6%(216/350)PIM处方处于高风险状态,有51.2%(179/350)的神经系统用Cobimetinib药属于老年人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利尿剂(55.2%,193/350)和Custom Antibody Services质子泵抑制剂(41.6%,146/350)是研究中发现的常见PIM。PIM数量与PHQ-9(r=0.420,P<0.01)和MLHFQ (r=0.415,selleck NavitoclaxP<0.001)评分呈正相关。PIM数量与药物总数呈正相关(r=0.619,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80岁[b=1.294, 95%CI(0.686,1.902),P<0.001]、每例患者的药物数量[b=0.202, 95%CI(0.143,0.260),P<0.001]、慢性肾病[b=0.528, 95%CI(0.103,0.952),P=0.015]和纽约心脏协会Ⅲ级[b=0.735, 95%CI(0.351,1.119),P<0.001]的HF患者更容易存在PIM。结论 老年HF患者容易出现PIM,需要多学科团队控制HF患者的PIM处方。

单胺氧化酶A介导的活性氧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寻找有效的心血管Baf-A1体内实验剂量疾病预防和诊治方法越来越迫切。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是一种定位于线粒体外Swine hepatitis E virus (swine HEV)膜的黄素酶,负责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氧化脱氨,在这个过程中伴随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醛和氨等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堆积。过量产生的ROS通过靶向线粒体DNA,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加速ROS的产生,这是引起心脏氧化应激和心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既往MAO-A抑制剂多用于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但MAO-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直到PF-6463922半抑制浓度最近才受到关注。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系统综述了MAOA降解胺类物质生成的R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力,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当归挥发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当归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Angelica Sinensis Radix,VOASR)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作用机制。方法 (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VOASR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百分含量排前5位的化合物。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VOASR 5个主要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收集VaD疾病相关靶点。对VOASR主要化学成分的作用靶寻找更多点与VaD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二者共同靶点即为VOASR干预VaD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分析判断关键靶点。使用R语言的Bioconductor软件包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VOASR干预VaD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5个主要化学成分与关键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进一步筛选出VOASR治疗VaD的核心靶点。(2)体内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VOASR组(105 mg·kg-1),每组6只。采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术(UCCAO)构建VaD小鼠模型;术后灌胃给药(10 mL·kg-1),每日1次,持续3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VaD小鼠的认知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多巴胺受体D2(DRD2)、单胺氧化酶A(MASCH727965配制O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VOASR中相对百分含量排前5位的核心化学成分分别为(E)-Ligustilide(E-藁本内酯)、Z-Butylidenephthalide(Z-正丁烯基苯酞)、Senkyunolide H(洋川芎内酯H)、Spathulenol(桉油烯醇)、3-Butylphthalide [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占总含量的97.32%。共筛选得到VOASR中5个主要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92个,VaD疾病相关靶点1 181个,得到共同靶点(交集靶点)31个。分析得到VOASR治疗VaD的关键靶点包括VEGFA、PTGS2、ICAM1、VCAM1、F2、FGF2、CCR5、PIK3R1、MAPK14、MPO、SELE、DRD2、MAOA、ADRA1A、ELANE。VOASR治疗VaD的潜在作用靶点与脂多糖的反应、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突触传递、多巴胺能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主要涉及多巴胺能突触、钙离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藁本内酯-DRD2、洋川芎内酯H-MAOA的结合能力最优。(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Cross infection,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01);小鼠海马区中的MAOA、DRD2阳性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01),MAOA、DR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VOASR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01);小鼠海马区中的MAOA、DRD2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MAOA、DR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VOASR可以有效改善VaD小鼠的认知功能,可能是通过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H等核心化学成分,作用于DRD2、MAOA等关键靶点,通过多巴胺能突触、钙离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来实现的,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变化趋势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预防医院感染事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抽取某院2019~2021年的住院患者154例,分析这些患者抗菌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比不同时间段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寻找更多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经调查显示,2019年医院的院感染率为7.84%,2020年的院感染率为9.80%,2021年的院感染率为9.62%,2019~2021年的医院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19年感染重点科室为重症医学科、内科、烧伤科,2020年感染重点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血液科、烧伤科,2021年感染重点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血液科、烧伤科、新生儿科;2019年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手术切口,2020年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血液系统、泌尿系统,2021年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手术切口、血液系统;2019年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20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2021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杆菌;2019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9.41%,202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1.37%,2021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0.77%,2019~2021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19年主要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2020年主要使用头孢类、青霉素类、硝基inundative biological control咪唑类抗菌药物,2021年主要使用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研究显示,2019~202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变化,均在可控范围,抗菌药物的使用无明显差别,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制定科学PUN30119纯度的管理措施,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针刺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四医院收治的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Staurosporine生产商刺治Fer-1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 HDS)、颅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SP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EDV)、平均血流速度(Tumor biomarkermean velocity, Vm)、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血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HDS评分、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HD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动脉SPV、EDV、Vm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SPV、EDV、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针刺治疗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能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痴呆症状、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改良包扎法在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包扎法在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39例烧伤患者(均包含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包扎方法将其分为改良包扎组(20例)和传统包扎组(19例)。改良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后依次覆盖银离子抗菌敷料、无菌干纱布及自制AZD1152-HQPApituitary pars intermedia dysfunction拆卸分体式开裆裤样敷料固定件包扎固定;传统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后覆盖银离子抗菌敷料包扎固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感染情况、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愈后皮肤瘢痕评分及治疗费用。结果 改良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感染例数及换药次数均明显少于传统包扎组(t=7.653、8.416,P=0.006、P<0.001),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包扎组(t=3.795,P<0.001),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包扎组(t=4.269,P <0.001),治疗费用与传统包扎组无明显差异(Z=-0.927,P=0.365)。结论 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采用自制可拆卸分体式开裆裤样敷料固定件进行包扎固定,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风险及换药次数,促进创面愈MEK抑制剂合,减轻愈后皮肤瘢痕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抗TEM-1纳米抗体的制备及试剂盒的初步研制

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分解作用,所以其会被非法添加至乳制品中用以降解抗生素。近些年,乳制品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事件层出不穷,所以开发一种能够检测β-内酰胺酶的试剂盒是非常有意义的。TEM-1型是国内数量最多、最常见的β-内酰胺酶。纳米抗体是一种稳定性高、特异性强、易表达生产的抗体,在食品与生物医学等多领域应用广泛。本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针对TEM-1的纳米抗体展示文库,筛选得到针对TEM-1的纳米抗体序列进行克隆表达,开发了针对TEM-1的噬菌体介导的双抗夹心ELISA试剂盒。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抗TEM-1纳米抗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及淘选。根据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优化了TEM-1基因序列,将优化后的序列构建至质粒p ET-25b(+)中进行表达,使用重组蛋白TEM-1免疫羊驼四次后,构建了库容量为1.20×10~8cfu的原始文库,经菌落PCR鉴定后,VHH基因的插入率为100%。经过M13KO7辅助噬菌体救援之后,成功地获得了滴度为6.80×10~(13)cfu/m L的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采用固相亲和生物筛选法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10个独特序列的纳米抗体。2.抗TEM-1纳米抗体的原核表达及纯化。将筛选得到的10个具有独特序列的纳米抗体的基因序列克隆至p ET-25b(+)载体中,将其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利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进行鉴定。其中,Nb9展示出良好的结合活性,同时Nb9的特异性良好,将其用于后续实验。3.TEM-1检测试剂盒的初寻找更多步研制。以Nb9作为捕获抗体,经过抗体对的STM2457供应商排除与配对筛选,最终确定以phage8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噬菌体介导的双纳米抗体夹心ELISA检测TEM-1方法。其线性范围为7.8~250 ng/m skin microbiomeL,最低检测限为5.1 ng/m L。应用于牛奶检测中,回收率区间为83.1%~93.4%。

基于生物信息技术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浅究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糖尿病足(DF)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MEBO的活性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将获selleck得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统一基因名称;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查询DF的相关靶标基因,利用Venny2.1将MEBO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DF靶点相映射,获得潜在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网站进行分析,并使用Cytoscape3.10.0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将交集靶点导入Metascape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selleck合成-成分-靶点”网络图。结果MEBO治疗DChronic HBV infectionF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小檗碱、汉黄芩素、黄麻苷A、黄连碱、黄柏酮等;关键作用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一氧化氮合酶3(NOS3)、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关键作用通路为AGE-RAGE、HIF-1、VEGF、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MEBO的有效成分可以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F,发挥着改善微环境、抑制创面感染及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等作用。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丁苯酞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神经保护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丁苯酞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术后给予丁苯酞,观察组术后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丁苯酞。结果:治疗28d后两组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口舌歪斜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硫化氢(H2S)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Bioactivity of flavonoids(NSE)、S100B蛋白均降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lin-mc3-dma.html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SS、AD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MRTX1133抑制剂囊联合丁苯酞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抗栓通络丸联合启膈散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研究以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气滞血瘀型)研究对象为,治疗上除口服常规冠心病药物外,加服抗栓通络丸合启膈散,以探索“抗栓通络丸合启膈散”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组成依据,药理分析。方法:收集于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荆门市中医医院心内科、老年病科病房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患者资料,选取符合纳ZD1839试剂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一selleck NMR次(若行PCI术时间在1年内,则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每日一次;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0.5mg。治疗组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抗栓通络丸合启膈散治疗,抗栓通络丸,口服,一次3粒,每日3次;启膈散,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每次150ml,每日2次,温服。治疗周期为4周,分别记录两组患Medical clowning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硝酸甘油的停减率、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67例受试者完成本临床研究观察,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经统计分析(P>0.05),说明两组受试者在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基础疾病(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心绞痛分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心电图的改变、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同时硝酸甘油停减率也得到了提高,但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3、在药物安全性评价方面:在观察期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无MACEs事件发生。结论:1、抗栓通络丸合启膈散能有效改善患者胸闷、胸痛、乏力等中医临床证候;2、抗栓通络丸合启膈散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缺血压低、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还能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3、抗栓通络丸合启膈散在临床观察期间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可于临床上推广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