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宣肺利窍方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宣肺利窍方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肺脾气虚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宣肺利窍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嗅觉减退、鼻涕黏白、头昏头胀),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成熟T淋巴细胞(CD3~+)、诱导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CD4~+/CD8~+]。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CRP、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均Tau pathology<0.05),Alpelisib研究购买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宣肺利窍方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selleckchem BMN 673者症状,改善炎性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其预后康复有利。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四川汉族终末期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统计分析四川汉族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的频率及分布情况,探索HLA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四川汉族ESRD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型技术,对四川汉族ESR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HLA-A、-B、-DRB1和-DQB1基因型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 25.0和Arlequin 3.5.2.2软件对ESRD患者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56例disordered mediaESRD患者和1 118例健康对照。在HLA-A、-B、-DRB1、-DQB1 4个位点中,ESRD组HLA-B*39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3.37%vs.2selleck抑制剂.19%;χ~2=4.850,P=0.028,比值比(odds ratio, OR)=1.55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7,2.319)],HLA-DQB1*06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17.39%vs. 21.20%;χ~2=8.264,P=0.004,OR=0.783,95%CI(0.662,0.925)],HLA-DQB1*0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7.41%vs. 5.46%;χ~2=5.867,P=0.015,OR=1.386,95%CI(1.063,1.807)]。HLA-A*11-B*39、HLA-DRB1*15-DQB1*06、HLA-DRB1*04-DQB1*04等10种单倍型频率在ESR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种可能是ESRD的GSKJ4溶解度易感单倍型,1种可能是保护性单倍型。结论 HLA基因多态性与ESRD易感性密切相关,HLA-B*39、HLA-DQB1*04可能为四川汉族ESRD易感基因,HLA-DQB1*06可能为保护性基因,且有10种HLA单倍型可能与四川汉族ESRD易感性相关。

多种食用菌粗多糖活性筛选及其复配作用研究

灵芝多糖与香菇多糖都具有免疫调节、降脂、降血糖、抗肿瘤的生物活性,但是对于不同品种,多糖的生物活性具有差异性。通过体外建Alpelisib价格立吞噬模型与降脂模型,对灵芝多糖和香菇多糖的免疫活性以及降脂活性进行筛选,进一步将多糖复配,再利用吞噬模型对其进行免疫活性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模型最佳建模条件为:RAW264.7细胞浓度为1×10~6个/m L、荧光微球浓度为1×10~8个/m L、LPS作用时间Biocontrol of soil-borne pathogen为48h、LPS工作浓度为10μg/m L、荧光微球孵育时间为1h、荧光微球孵育温度为37℃。RAW264.7巨噬细胞降脂模型最优条件为:细胞浓度为2×10~5个/m L、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为20μg/m L、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时间为24h、辛伐他汀浓度为3μg/m L。(2)通过水提醇沉得到灵芝多糖与香菇多糖,利用吞噬模型与降脂模型对多糖样品进行免疫活性和降脂活性筛选,灵芝多糖中免疫活性最好是174-29,降脂活性最好的是G38;香菇多糖中免疫活性最好的是A1,降脂活性最好的是A1、庆功一号。(3)进一步将多糖进行复配,吞噬模型检测复配多糖的免疫活性,二十Bemcentinib配制一种灵芝样品组合中,免疫活性较好的组合是T2+龙2和T2+G2;十香菇样品组合中,免疫活性较好的组合是七河2号+庆功二号、七河2号+F2、七河2号+819以及七河2号+A1;三十五种灵芝与香菇的组合中,免疫活性较高的组合有七河2号+T2、庆功二号+仙1、七河2号+G2、以及819+泰山。本实验结果可为开发利用灵芝和香菇作为功能性食品或药品改善高血脂症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奠定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几类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传染病的出现及持续蔓延威胁着人类等生物的生命健康,影响着经济等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传染病不仅分类繁杂,且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其致病病原体因变异导致传染特性改变的可能.而通过研究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来判断传染病的发展趋势,在理论方面为实际制定有效且合理的传染病控制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为了应对各类传染病带来的风险挑战,运用传染病动力学研究各类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且具实际意义.本文基于传染病动力学的理论,主要研究了三类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包括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传染病动力学方面的国内外主要研究发展现状,本文的主要工作及预备知识.第二章研究了一类具有垂直传染root canal disinfection的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采用下一代矩阵法获得了基本再生数R_0.当R_0<1时,由Routh-Hurwitz判别购买PF-07321332法,得到了无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在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_0>1时,系统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借助Routh判据,得出了系统在地方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第三章研究了一类Fulvestrant采购具有饱和发生率和环境感染的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计算了基本再生数R_0和平衡点.当R_0<1时,利用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系统在无病平衡点处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当R_0>1时,讨论了系统在地方病平衡点处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证得了系统在地方病平衡点处全局渐近稳定.最后,对稳定性的主要结论和疫苗接种率对基本再生数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第四章研究了一类具有接种免疫和环境感染的猴痘病毒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采用矩阵理论分别获得了人类和动物的基本再生数.给出了无病平衡点以及地方病平衡点存在且唯一的条件.借助Routh-Hurwitz判别法,得到了无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利用构造Lyapunov函数法,证明了系统在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

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Genetic mapephropathy,T2DN)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4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E7080治的7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按照诊断结果进行分组,其中早期T2DN组360例,单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M)组408例。回顾性分析同期体验的320例无2型糖尿病的健康对象的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3组均接受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检验。比较3组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3项指标联合检验与单独检验对于早期T2DN的诊断效能。结果 早期T2DN组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单纯T2DM组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验T2D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同型半胱氨酸3项指标联合检验对于早期T2DN具有较为理想的诊断效能,为临Z-VAD-FMK溶解度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指标。

血清中PD-L1水平与非小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血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水平与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NSCLC患者共94例,另外选取4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根据细胞免疫功能对纳入研究的NSCLC患者进行分组,统计一般资料、病变部位、病理组织类型、体力状况分级(ECOG PS)、肺癌T分期、PD-L1表达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上述项目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另外,分别统计PD-L1阳性、阴性患者的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比较2组CD3+、CD3+CD4+、CD3+CD8+、CD4+/CD8+、CD56+以及CD19+水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selleck Adavosertib年龄高于60周岁、腺癌、T3+T4且PD-L1水平呈阳性者,免疫重度损伤病例数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D-L1阳性、阴性2组的CDCP-456773半抑制浓度3+、CD3+CD4+、CD5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CD3+CD8+、CD4+/CD8+以及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CD1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中的PD-L1存在显著异常表达,高水平PD-L1提示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对于患者免疫功能的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壳寡糖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为了研究免疫增强剂壳寡糖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及机制,实验选用45只(20±2)g附肢完整、个体均匀、健康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注射浓度为0(对照组)multimolecular crowding biosystems、50、200μg·mL~(-1)的壳寡糖0.1 mL,24 h后收集血清和血淋巴细胞,分析免疫酶活力和免疫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壳寡糖显著提高了中华绒螯AM-2282采购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的活性,并且显著增加了血清中一氧化氮的含量,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壳寡糖显著增强了Toll信号通路中EsToll1、EsToll2、EsMyD88、EsTube、EsPelle和EsDorsal的表达,上调抗脂多糖因子EsALF和EsALF3的表达。研究表明,壳寡糖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GDC-0973临床试验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开启Toll信号通路,促进抗脂多糖因子的表达。本研究为壳寡糖在中华绒螯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载药修饰的PMMA树脂基托表面的抗菌性研究

目的:制备载抗菌肽KSL脂质体及头孢噻肟钠修饰的PMMA树脂基托,研究功能化基托表面的抗菌性能。方法:以聚多巴胺为介质,在PMMA树脂基托表面共价修饰载抗菌肽KSL脂质体及头孢噻肟钠。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Fe biofortification及静态接触角评价功能化表面的元素组成、表面形貌及亲疏水性;MTT法检测功能化表面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增殖影响。采用薄膜密贴法、微生物活性检测试剂盒及细菌活/死染色法评价功能化表面对白色念珠菌和变Bucladesine浓度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材料表征证实,载抗菌肽KSL脂质体及头孢噻肟钠成功修饰至PMMA树脂基托表面。MTT法检测结果表明,功能化载药表面对L929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功能化表面修饰的载抗菌肽KSL脂质体及头孢噻肟钠分别对白色念珠菌和变形链球菌发挥有效抑菌作用(P<0.05)。结论:载抗菌肽KSL脂质体及头孢噻肟钠提高了PMMA树脂基托表面的确认细节抑菌活性,功能化修饰的PMMA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脑啡肽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心肌损伤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脑啡肽酶表达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中的变化,并评估其对心肌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一科和心内二科收治的22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心衰组),根据心力衰竭程度分为心功能Ⅱ级75例、心功能Ⅲ级82例、心功能Ⅳ级69例,选择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PLGF、脑啡肽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比值(E/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LGF和脑啡肽酶与心功能指标及cTnI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脑啡肽酶、LVEF、E/A水平显著降低,PLGF、cTnI、LVED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GX818核磁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脑啡肽酶水平显著降低,PLGF、cTnI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组血清脑啡肽酶、PLGF水平与cTnI分别呈明显virus-induced immunity负相关(r=-0.528,P=0.000)和正相关(r=0.591,P=0.000);脑啡肽酶、PLGF水平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r=0.621,P=0.000)和负相关(r=-0.688,P=0.000);脑啡肽酶、PLGF与LVEDD分别呈明显负相关(r=-0.698,P=0.000)和正相关(r=0.755,P=0.000);脑啡肽酶、PLGF与E/A分别呈明显正相关(r=0.774,P=0.000)和负相关(r=-0.763,P=0.000)。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异常降低,血清PLGF水平异常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和心功能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两者均对老年心selleck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心肌损伤具有重要预测作用,有望成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评估指标。

硫代硫酸钠治疗尿毒症钙化的效果及对血清钙化因子、miR-21和miR-125b的影响

目的 探究硫代硫酸钠(STS)治疗尿毒症钙化的效果及对血清钙化因子、微小RNA(miR)-21和miR-125b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STS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钙化指标[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心踝血管指数(CAVI)],钙磷代谢指标[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代谢指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骨形成蛋白(BMP-2)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外周血miR-21、miR-125b表达水平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CAC评分、CAVI均下降,且研究组CAC评分、CAVI分别为(101.34±10.64)分、8.64±1.24,均低于对照组[(124.24±12.48)分、10.01±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LY2157299细胞培养3个月后,两组血清钙、血清磷、钙磷乘积和iPT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血清钙、血清磷、钙磷乘积和iPTH水平分别为(2.01±0.34) mmoL/L、(1.94±0.22) mmoL/L、(3.91±0.35) mmoL/L、(3.42±0.34) ng/mL,均低于对照组[(2.16±0.38) mmoL/L、(2.23±0.27) mmoL/L、(4.92±0.43) mmoL/L、(4.74±0.4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GF2Biomass by-product3、BMP-2、bALP、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FGF23、BMP-2、bALP、hs-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208.41±34.84) pg/mL、(81.35±9.23) ng/L、(9.34±2.87) IU/L、(6.31±2.21) mg/L、(92.36±10.27) ng/L、(29.81±4.14) pg/mL,均低于对照组[(242.32±38.34) pg/mL、(90.48±10.31) ng/L、(14.54±3.47) IU/L、(10.29±3.34) mg/L、(101.44±12.14) ng/L、(37.59±4.7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miR-2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miR-125b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miR-21水平为1.64±0.32,低于对照组(2.44±0.78),miR-125b水平为1.94±0.51,高于对照组(1.67±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Fer-1纯度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钙化性尿毒症动脉病治疗时,补充硫代硫酸钠注射液可改善患者血管钙化情况,调节钙磷平衡及iPTH水平,调控血管钙化因子,促使炎症因子水平恢复,调控miR-21、miR-125b基因表达,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