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用药规律

目的:分析探讨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对《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所记载的肿胀相关医案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0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对处方数据按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处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药物频www.selleck.cn/products/z-ietd-fmk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布、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分析。结果:纳入15位名医治疗肿胀的医案,共涉及处方100首,包含药物208味,总用药频Chinese medical formula次为1042次。高频药物(出现频数≥10) 25种,使用频率最多的是茯苓(77次);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则多为甘、辛、苦,所用药物大部分归脾、肺、胃、肾经;药物功效分布最多的是补虚药;最常用的对药是“陈皮-茯苓”;最常用的角药是“陈皮-茯苓-大腹皮”;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泽泻→茯苓”;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10组核心药物组合,AZD1152-HQPA潜在新方5首。结论: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以利水渗湿为主,不离补虚行气。同时常根据具体情况,兼以止咳平喘、宣肺解表、温阳化湿、化痰行气等治法。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超越状况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超越状况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13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于化疗前采用自我超越量表(STS)评估自我超越水平,于化疗4个疗程结束时检测呼吸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比较不同基线资料患者STS评分,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基线资料与自我超越状况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自我超越状况与呼吸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化疗前,13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STS评分为15~58分,平均(36.87±8.62)分,其中≥45分的患者26例,占比20.00%。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疾病类型、分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患者的S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Ⅳ期、初中及以下患者的STS评分分别低于临床分期为Ⅲ期、高中及以上患者,差异有Puromycin细胞培养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M临床分期与STS评分呈负相关(r<0,PMUC4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0.05);文化程度与STS评分正相关(r>0,P<0.05);化疗4个疗程结束时,13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FVC为(1.81±0.37)L,FEV1为(1.56±0.31)L,PEF为(6.12±0.83)购买DecitabineL/s;经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FVC、FEV1、PEF与STS评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自我超越水平处于低水平,且自我超越状况可对呼吸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NETs和IL-17与TGF-β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SP)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病原学及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3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176例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是否发生MDRO感染将其分为未感染组(10购买Galunisertib2例)和感染组(74例)。分析感染组病原学特点,比较两组临床资料、NETs、IL-17、TGF-β,NETs、IRepSox配制L-17、TGF-β对SP患者MDRO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74例感染组患者中分离出MDRO株98株,革兰阳性菌的占比为34.69%,革兰阴性菌的占比为65.31%;感染组医院获得性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有碳青霉烯plasmid biology类药物使用、≥3种抗菌药物联用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清NETs、IL-17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血清TGF-β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NETs、IL-17、TGF-β及联合检测诊断SP患者MDRO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9、0.684、0.649、0.886,敏感度分别为64.86%、66.22%、62.16%、79.73%,特异度分别为66.67%、66.67%、68.63%、89.22%,其中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 SP患者MDRO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占比较高,而MDRO感染可能与患者疾病类型、有创机械通气、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抗菌药物联用等因素有关,且血清NETs、IL-17、TGF-β水平变化与MDRO感染具有密切关系,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地预防及抗菌药物治疗,以促进治疗效果。

加味交泰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交泰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观察组给予加味交泰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ymptom severity scale, IBS-SSS)Belnacasan试剂积分、情绪障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汉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kd025-(slx-2119).html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积分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主症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仅腹痛、大便次数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主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失眠、情志抑郁或烦躁、心悸等次症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肠鸣、腹胀等次症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情志抑郁或烦躁、心悸等次症积分低于对照组Testis biops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BS-SSS、HAMD、HAMA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酵母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低于本组治疗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对酵母菌、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大肠杆菌少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交泰丸治疗IBS-D,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抑郁、焦虑状态,且对酵母菌、肠球菌有抑菌作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黄芪类方治疗气虚证的组方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总结导师刘铁军教授运用黄芪类方治疗相关性疾病的理论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黄芪类方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丰富中医临床用黄芪治疗气虚证的学术水平及临床应用。方法:1资料来源:刘铁军教授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运用黄芪类方诊治的患者,其临床诊疗信息拍照留存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计算机中心调取。本次选择挖掘处方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升陷汤。处方中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为主方,或至少保留了方剂中君药黄芪;有完整的初诊记录,包括主诉、证候、四诊、中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治法、方药,且符合中医气虚证的诊断标准。2资料收集与处理:对本研究所选取的黄芪类方病例的病名、症状、体征、舌脉、药物名称等信息进行规范化,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如乌贼骨、海螵蛸统一录为海螵蛸。并对录入数据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密控制,由专人负责,他人未经授权不得进行修改,以保障所需数据库项目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对294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补中益气汤81例,归脾汤59例,当归六黄汤56例,玉屏风散56例,升陷汤42例根据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得出导师运用各黄芪类方的适应症及其主症、主药,并通过药物聚类分析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以总结导师临床使用该类方诊治疾病过程中的用药思路、处方特点、辨证规律等,丰富导师黄芪类方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扩大黄芪类方治疗相关疾病范围。1补中益气汤:导师运用补中益气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疾病、肿瘤疾病等7类疾病,具体selleck MK-2206疾病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便秘等,主要证型为脾胃气虚,主要症状是乏力、气短、纳差、手足凉、腹胀、发热、恶风、畏寒等,主要药物: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当归、陈皮、大黄、生地黄、桂枝、大枣,次要药物:白芍、生姜、EUS-FNB EUS-guided fine-needle biopsy川芎、茯苓、枳壳、桃仁、麦冬、红花,常用合方:桂枝汤、血府逐瘀汤、炙甘草汤、增液汤。2归脾汤:导师运用归脾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9类疾病,具体为消化道溃疡、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失眠等。主要证型为气血亏虚,主要症状为乏力、头晕、便血、失眠、多梦、胃胀、胃痛、气短、畏寒、面色萎黄、情志不畅、胁痛,主要药物:党参、黄芪、木香、酸枣仁、当归、炙甘草、茯神、生姜、远志、龙眼肉、白术、大枣、白芍,次要药物:桂枝、柴胡、牡蛎、升麻、熟地黄、荆芥穗炭、阿胶、枳壳、槐花、甘松、龙骨、陈皮、川芎,常用合方:黄芪建中汤、槐花散、四物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阿胶补血汤、柴胡疏肝散。3当归六黄汤:导师运用当归六黄汤主要治疗妇科疾病、传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6类疾病,具体疾病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主要证型为阴虚火旺,主要症状:盗汗、口干、烦Compound C价格躁、手足心热、小便黄、发热、乏力、恶风、自汗、口渴、气短、大便干结,主要药物:黄芩、生地黄、熟地黄、黄芪、黄柏、黄连、牡蛎、浮小麦,次要药物:麻黄根、石膏、天花粉、甘草、白术、大黄、半夏、防风、党参、石斛、竹叶,常用合方:牡蛎散、玉屏风散、竹叶石膏汤、增液汤等。4玉屏风散:导师运用玉屏风散主要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传染疾病等6种疾病,具体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主要证型为卫表不固,主要症状:恶风、自汗、乏力、气短、咳嗽、面色晄白、肌肉酸痛、皮肤瘙痒、鼻塞、畏寒、盗汗、胸闷,主要药物:黄芪、防风、白术、甘草、大枣、生姜、党参、桂枝、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麻黄、连翘,次要药物:桑白皮、当归、赤小豆、荆芥、杏仁,常用合方:牡蛎散、荆防败毒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止嗽散等。5升陷汤:导师运用升陷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7类疾病类别,具体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证型为中气下陷,主要药物:升麻、柴胡、黄芪、知母、桔梗、大黄、当归、炙甘草、白术、党参、神曲、白芍,次要药物:陈皮、茯苓、山楂、木香、半夏,常用合方:保和丸,枳实消痞丸,真人养脏汤,参苓白术散,小柴胡汤等。结论:导师运用黄芪类方的特点可归结为1.宗经辨治,谨求古训;2.辨症-药证-方证的组方思维模式;3.消补共施,标本兼顾;4.振奋阳气,以升为补4个方面。

长春瑞滨诱导化疗性静脉炎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目的 构建一种经大鼠足背静脉注射长春瑞滨注射液诱导的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及评价体系。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4个不同浓度长春瑞滨模型组,经后肢足背静脉注购买PEG300射0.1 mL生理盐水设为空白组,其余大鼠则分别注射等体积的2、3、4和5 mg/mL长春瑞滨溶液,每日测量患肢体积并计算肿胀率,连续7 d,末次处死动物取病灶足背静脉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组织学改变,同时扫描电镜观察内膜表面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经足背静脉注射2、3、4、5 mg/mL长春瑞滨溶液可明显诱发大鼠后肢肿胀,且肿胀率随浓度递增而加剧,同时各浓度组均在第3天达峰值;Crizotinib临床试验第7天静脉炎分级显示2 mg/mL组50%大鼠成模,3 mg/mL组为83.3%,而4 mg/mL组和5 mg/mL组大鼠100%造模成功,其中4 mg/mL组Ⅲ级为66.6%,5 mg/mL组Ⅳ级占83.3%;HE染色可见静脉周围组织随长春瑞滨溶液浓度增加呈现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血栓,扫描电镜也显示静脉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破Hydroxyapatite bioactive matrix坏,内膜表面粗糙且粘附血细胞。结论 经大鼠足背静脉注射0.1 mL的3~5 mg/mL长春瑞滨溶液可见局部红、肿及条索状静脉,甚至皮肤溃烂,静脉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静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静脉内膜表面粗糙且粘附血细胞,基本符合临床化疗性静脉炎特征。

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2年9月东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CX-5461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各5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29%)相比,治疗组(10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P=0.036)。治疗后,两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经皮胆红素水平为(124.81±17.78)μ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bio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3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22)。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期间,LEE011采购通过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经皮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EGFR罕见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罕见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21年12月所有行EGFR基因检测的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罕见突变临床病理特征,不同治疗方法及不同突变类型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结果 共有2 113例NSCLC患者行EGFR检PD-0332991体内实验剂量测,排除重复项及T790M耐药突变后,共纳入1 790例患Blood cells biomarkers者,其中突变患者771例,罕见突变81例。在突变患者中,罕见突变的发生与吸烟相关(P <0.01)。与性别、年龄分段、分期、病理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的罕见突变患者中,接受一线化疗与靶向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一罕见突变患者中,接受一线化疗与靶向治疗的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FS差异有Puromycin说明书统计学意义(P <0.05)。单一罕见突变和复合突变接受一线靶向治疗后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EGFR突变患者中罕见突变的发生可能与吸烟有关,单一罕见突变患者中对比一线化疗与靶向治疗,化疗可获得更长的mPFS。复合突变患者和单一罕见突变患者分别接受一线靶向治疗后,复合突变可获得更长的mPFS。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Infectious Agents医院和新县人民医院的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40例,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例,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组的50.0%(χ~2=3.956,P=0.047)。2组主要不良反应感觉神经损伤(25.0%、15selleck GSKJ4.0%)、消化道反应(30.0%、10.0%)、白细胞减少(35.0%、25.0%)、血小板减PI3K/Akt/mTOR抑制剂少(40.0%、15.0%)、肝功能损伤(10.0%、20.0%)、皮肤黏膜反应(20.0%、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χ~2=1.406,P=0.236;χ~2=0.476,P=0.490;χ~2=3.315,P=0.077;χ~2=0.196,P=0.658;χ~2=0.000,P=1.000)。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对比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更好,安全性高。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技术筛选蓝舌病病毒NS4蛋白的互作蛋白

【目的】筛选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NS4蛋白颉颃干扰素(interferon, IFN)信号通路的内源性互作蛋白,以便进一步研究NS4抑制IFN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前期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SeBMN 673生产商V)诱导IFN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研究基础上,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从转染NS4融合eGFP标签表达载体pcDNA3.1-NS4-eGFP和pcDNA3.1-eGFP空载体的HEK-293T细胞中钓取NS4互作蛋白,对免疫沉淀物进行SDS-PAGE分析,免疫共沉淀洗脱液进行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蛋白的编码基因表达特征。【结果】通过免疫共沉淀及质谱鉴定分析和数据库比对,共获得189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候选蛋白主要参与蛋白转录、翻译、病毒感染及免疫调控。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以及胞质-胞核,筛选出4个与BTV NS4蛋白存在互作的候选蛋白:多聚嘧selleck Galunisertib啶束结合蛋白1(PTBP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9(CDK9)、N-端豆蔻酰化酶1(NMT1)和Y盒结合蛋白1(YBX1)。实biomarkers of aging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eV刺激72 h后,试验组PTBP1、NMT1、YBX1、CDK9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BTV NS4蛋白颉颃IFN信号通路与PTBP1、NMT1、YBX1、CDK9蛋白表达上调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TV NS4蛋白颉颃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靶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