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代谢产物对羟基苯丙酸乙酯、对羟基肉桂酸乙酯的鉴定及活性研究

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严重危害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植物真菌毒素是由病原真菌产生的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的化合物,能够引起农林重大植物病害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探究V.mali在侵染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及其致病活性,本研究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富集等方法,结合毒性测试、~Ipatasertib溶解度1H-NMR特征谱学导向追踪等技术手段,从V.mali的树皮煎汁发酵培养物中新鉴定到两种次级代谢产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丙酸乙酯与对羟基肉桂酸乙酯。离体叶片接种实验表明这两种次级代谢产物对苹果叶片具有显著的毒害作用。细胞组织学观察发现,经对羟基苯丙酸乙酯、对羟基肉桂酸乙酯处理后的苹果组培叶片细胞出现原生质收缩、细胞extrahepatic abscesses器损伤和质壁分离等现象,最终原生质膜破裂后细胞死亡。综上所述,新鉴定到两种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代谢产物,通过破坏植物细胞膜与细胞器对寄主产生毒害作用,丰富了Vselleckchem JNJ-42756493.mali致病代谢产物的种类,从毒素水平阐释了V.mali的致病机理,也为毒性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等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细交链孢菌酮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毒性位于链格孢霉毒素之首,具有致畸、致癌等多种毒副作用。近年来在谷物、果蔬等各类农产品及食品中均有检出,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因此加强食品中TeA的检测十分重要。仪器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但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安全对于快速、简便、低成本等要求。免疫分析方法因具有灵敏、快速、高通量等特点可满足食品安全快速筛查需求,已发展成为TeA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TeA为研究对象,目标在于制备TeA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两种免疫分析方法用于TeA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TeA半抗原及完全抗原的合成及表征本文总结出5种TeA半抗原,结合分子模拟技术选择并合成3种:TeA、半抗原H1和半抗原H2,其中半抗原H1和Hpharmaceutical medicine2由TeA衍生化制备。通过液相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鉴定这3中半抗原。采用不同方法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偶联制备四种免疫原和四种包被原。通过紫外光谱、SDS-PAGE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蛋白浓度。2.Te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ic-ELISA方法的建立使用上述四种免疫原免疫小鼠,经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筛选及亚克隆筛选得到3C7和4F7两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选择4F7制备腹水并纯化得到抗TeA单克隆抗体。基于单克隆抗体建立ic-ELISA检测方法,ic-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包被原TeA-OVA-CDI浓度0.36μg/m L,抗体浓度0.45μg/m L,TeA标准品储备液用0.01 M PBS(p H 7.4,KD025化学结构含0.2%Na Cl)梯度稀释,竞争反应时间40 min,二抗反应时间30 min,显色时间15 min。在最优条件下ic-ELISA方法的IC_(50)为20.50ng/m L,线性检测范围(IC_(20)~IC_(80))为3.30~165.00 ng/m L,检测限(IC_(10))为1.20 ng/m L。与AOH、AME、AFB1、OTA不存在交叉反应。番茄、葡萄、枸杞和红枣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在88.78~117.53%之间。3.Te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纳米粒子并偶联抗体制备金标抗体探针,对胶体金免疫层析selleck MLN8237试纸条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优条件为:金标探针0.1 M K_2CO_3添加量为2μL每毫升胶体金,抗体添加量为6μg每毫升胶体金,金标探针稀释倍数为3×,T线包被原浓度为0.25 mg/m L。在最优条件下对试纸条进行标准样品检测,利用Imag J分析得到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5665.06-9.89x,R~2=0.98。线性检测范围(IC_(20)~IC_(80))为105.18~455.90 ng/m L,检测限(IC_(10))为46.73 ng/m L,肉眼观察试纸条的消线值为500 ng/m L。试纸条特异性良好,与AOH、AME、AFB1、OTA无交叉反应。番茄、葡萄、枸杞和红枣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0.60%~100.23%之间。

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术前发生不良情绪的现状及影MRTX1133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拟行射频消融术的800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术前不良情绪情况,将存在不良情绪(焦虑、抑郁或焦虑合并抑郁)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房颤病程、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影响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800例患者中,236例(29.50%)存在焦虑、261例(32.63%)存在抑郁,其中,155例存在焦虑和抑郁,焦虑、抑郁情绪均以轻度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 (MMI)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以及有吸烟史和饮酒史均与射频消融术前发生不良情绪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和有吸烟史均为影响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发生不良情绪的危险因素selleck(P均<0.05)。结论 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受文化程度、合并疾病和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乙酰肝素酶通过ERK/MMP-9信号通路促进胆囊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SE)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ERK/MMP-9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 在胆囊癌细胞(GBC-SD)中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双向调节HPSE基因的表达,获得转基因过表达HPSE的胆囊癌细胞株和HPSE极低表达的胆囊癌细胞株,qRT-P确认细节CR和Western blot检测Brain infection过表达及干扰效果。利用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阴性对照组、HPSE敲低组及过表达组胆囊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qRT-PCR检测HPSE、MMP-9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MP-9、HPSE、p-ERK、ERK、N-cadherin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PSE基因过表达组和干扰组胆囊癌细胞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Y294002.html株成功构建(P <0.05)。过表达HPSE显著促进胆囊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同时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及p-ERK、N-cadherin蛋白表达均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敲低HPSE表达后情况相反(P <0.05)。另外,过表达HPSE与ERK抑制剂共同处理逆转了HPSE基因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促进作用(P <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上调MMP-9增强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来源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为研究脂肪来源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胎次[(2.95±0.1)胎]、体况和上一胎次平均产奶量[(31.4±0.4)kg]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60头,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三组,每Liproxstatin-1半抑制浓度组20头奶牛,分别饲喂泌乳净能和粗蛋白质含量一致,但脂肪(酸)来源不同的日粮,三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A组)、脂肪酸钙组(B组)、棕榈酸脂肪粉组(C组)。试验期为母牛分娩当天(0 d)至产后21 d。试验结果表明:(1)干物质采食量:除泌乳天数10~12 d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其他两组有下降的趋势(P=0.06)外,其他各阶段B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A组和C组(P <0.05),全期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8.78%和14.56%(P <0.01)。(2)产奶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量方面:整个试验期,B组产奶量均低于A组和C组(P <0.05),但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 0.05),全期产奶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3.41%和12.48%(P <0.05)。(3)瘤胃发酵参数方面:血液β-羟丁酸浓度(BHBA)在产后7、14 d差异不显著(P> 0.05),产后21 d C组奶牛血液BHBA浓度较A组和B组下降16.44%和25.96%(P <0.05),A组和B组差异不显著(P> 0.05);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EF)浓度在产后7 d和14 d差异不显著(P> 0.05),而在产后21 d C组较A组和B组下降31.49%和31.06%(P <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葡萄糖(GLU)、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牛瘦素(Lep)、尿素氮(BUN)检测产后0、7、14、21 d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4)血液肝脏指标代谢方面:在肝损代谢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虽然在产后0、7、21 d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是产后14 d谷丙转氨酶C组较A组和B组下降28.98%和35.32%(P <0.05),谷草转氨酶下降28.66%和10.62%(P <0.05)。A组和B组差异不显著。碱性磷酸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产后0、7、14、21天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脂肪粉可提高围产后期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缓selleckchem Tamoxifen解奶牛体脂动员程度,提高血清GLU浓度,降低NEFA和BHBA浓度,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NEB),并且效果好于脂肪酸钙组。

超声内镜对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1)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selleck激酶抑制剂间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例疑诊为AIP-1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清学、影像学、内镜超声、组织学、诊疗方案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所有AIP-1患者均符合2010年国际胰腺学会发布的ICDC标准。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6.7岁(32-79)。常见症状为腹痛(7例),黄疸(3例),血清IgG4均阳性(7例),CT/MRI/MRCP提示胰腺弥漫性肿大(3例),局限性肿大(4例),7例患者均行EUS检查,6例患者行EUS-FNA检查。结合病检确诊为AIP-1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8岁(46-79),1例行2次EUS-FNA均未明确诊断,Aquatic toxicology行手术后证实为胰腺癌,1例EUS-FNA病检提示为弥漫大B淋巴瘤。结论 AIP-1因症状不典型,早期易误诊为胰腺癌。超声内镜有助于诊断,而且超声内Tezacaftor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可以获取病理学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其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鹅膏毒肽的不同靶器官细胞毒性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鹅膏毒肽(amanitin,AMA)是全世界范围内蘑菇中毒致死的主要因素,其毒理selleckchem BMS-907351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现有治疗策略缺乏有效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MA对心脏、肝脏、肾脏、胃肠道、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selleck Belumosudil。本研究旨在利用多种人源细胞系探索AMA对不同靶器官毒性差异的机制。材料与方法以不同浓度梯度的α、β、γ-AMA(0.3,1,3,10,30,100μmol·L~(-1))处理7种人源细胞,分别为人肝癌细胞HepG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人胃癌细胞BGC-823、人心肌细胞AC16、人结直肠癌细胞HCT-8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采用CCK-8法确定AMA在不同细胞系中的IC50;并通过光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应用不同细胞死亡通路关键效应分子的抑制剂,以明确AMA诱导的细胞死亡方式;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介导AMA摄取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3)和Na+-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clinical medicineα-AMA对HepG2、HUVEC、SH-SY5Y、BGC-823等毒性敏感细胞系的IC50分别为8μmol·L~(-1)、6μmol·L~(-1)、9μmol·L~(-1)、8μmol·L~(-1);对AC16、HCT-8、A549等毒性不敏感细胞系的IC50均大于100μmol·L~(-1)。光镜结果显示,α-AMA处理后细胞发生皱缩,形成凋亡小体,且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50μmol·L~(-1))能逆转α-AMA细胞毒性,提示AMA导致细胞的死亡方式可能为凋亡。免疫荧光分析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敏感细胞系OATP1B3和NTCP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敏感细胞系。结论 AMA对不同细胞系的毒性存在显著差异,其机制可能与OATP1B3和NTCP的表达水平不同相关。

前清蛋白对自体移植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水平等因素对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自体造寻找更多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0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07例患者移植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2.0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70.0%及79.5%。低前清蛋白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与高前清蛋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前清蛋白低于0.15 g/L为影响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2,95%CI:1.47~7.95,P=0.004),前清蛋白低于0.15 g/L(HR=3.39,95%CI:1.28~8.94,P=0.014)及总蛋白水平低于60 g/L(HR=4.33,95%CI:1.68~11.14,P=0.002)为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点击此处危险因素Medial prefrontal。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血清前清蛋白水平低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GLT25D1在心梗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

背景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再灌注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及基础设施的建立健全,极大的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患者预后,但是缺血事件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患者。研究表明,心梗后心肌纤维化在慢性心力衰竭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心肌纤维化的程度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增加密切相关。因此,抑制心肌纤维化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胶原蛋白在细胞外基质中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化的主要标志,研究胶原蛋白参与心肌纤维化的过程在治疗心脏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是纤维化中主要的胶原蛋白,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胶原mRNA的转录水平上,在转录后研究较少。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内质网内进行多次共翻译转运和翻译后修饰。其中,赖氨酸修饰是在细胞内外发生的高度调控的顺序过程,螺旋结构域中的特定羟赖氨酸残基随着半乳糖或葡萄糖的加入而进行糖基化。胶原β(1-O)半乳糖基转移酶25域1(GLT25D1)是胶原糖基化的关键胶原糖基转移酶,通过催化β-半乳糖基转移到胶原蛋白的羟赖氨酸(Hyl)残基上,从而在其翻译后修饰过程中启动胶原蛋白糖基化。然而,它在心梗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特别是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心脏成纤维细胞是与心肌纤维化相关的主要胶原生成细胞。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GLT25D1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部分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寻找改善或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药物靶点。方法1.通过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小鼠存活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生存时间的差异。2.通过建立小鼠心梗模型,在术后第14天通过小动物心脏超声评估小鼠心功能情况后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变化;采用Masson染色观察组织中胶原纤维分布情况评估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进行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评估新生血管情况;采用WGA荧光染色显示心肌细胞膜判断心肌细胞肥大情况。3.提取心肌梗死14天后的小鼠心脏梗边区组织蛋白质,采用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心肌梗死后14天差异表达蛋白质Small biopsy(DEPs)的检测及筛选。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DEPs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整理GO分析中与纤维化相关的条目筛选目标蛋白质。4.在组织水平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进行染色评估胶原蛋白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心脏组织中α-SMA、Col 1、Col 3及FN纤维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验证GLT25D1在心梗小鼠心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5.从新生1-3天日龄的C57BL/6乳鼠心脏中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及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提取小鼠乳鼠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对其标志物Vimentin进行染色以鉴定其纯度。6.设计合适的GLT25D1小干扰RNA(si-GLT25D1),用100 nM的终浓度转染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48 h,RSL3通过qRT-PCR检测siRNA对GLT25D1的沉默效率,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GLT25D1表达的抑制效果。7.si-GLT25D1转染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α-SMA、Col 1、Col 3、FN纤维化标志物及TGF-β1、Smad 3和p-Smad 3表达水平。8.4-6周的雄性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过表达GLT25D1的AAV9病毒载体(AAV9-GLT25D1),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避光取材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Western Blot检测GLT25D1的过表达效果。9.尾静脉注射AAV9-GLT25D1 4周后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第14天行小鼠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小鼠心功能改变。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变化;采用Masson染色观察组织中胶原纤维分布情况评估纤维化程度;此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ol 1、Col 3表达水平。结果1.MI组小鼠在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共死亡5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破裂、呼吸道梗阻和胸腔积血。连续跟踪42天后,Sham组存活10只,MI组7只,Log-Rank检验得到P=0.0251。2.超声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I组小鼠的心功能指标EF、FS均下降,心腔内径LVIDs及LVIDd均显著增加,左心室前壁厚度变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镜下观察可见Sham组组织切片中心肌细胞排列规则,而MI组有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心肌间质纤维增生,肌纤维走向紊乱;Masson染色显示MI组有明显胶原纤维沉积,纤维化程度增加;此外,抗CD31抗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ham组selleck激酶抑制剂相比,MI组新生毛细血管增多;WGA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Sham组比较,MI组中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3.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筛选出心梗后心脏重构中梗边区DEPs共1053个,其中609个为上调的DEPs。从GO富集分析中筛选出与纤维化相关的条目富集得到77个纤维化相关的蛋白质,GLT25D1是其中尚未被研究过的可能参与心肌纤维化的蛋白质。4.与Sham组相比,MI组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ol1和Col 3阳性程度显著增加,并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组小鼠心脏中纤维化标志物蛋白水平较Sham组均显著升高。此外,GLT25D1在MI组小鼠心脏梗边区中表达明显升高。5.si-GLT25D1转染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48 h后,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GLT25D1组中GLT25D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6.si-GLT25D1转染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48 h后,与si-NC组相比,si-GLT25D1组中α-SMA、Col 1、Col 3、FN纤维化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并且,沉默GLT25D1后TGF-β1、p-Smad 3/Smad 3显著降低。7.尾静脉注射AAV9-GLT25D1 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在生理状态下过表达GLT25D1对小鼠心脏功能无明显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及AAV9-Vector组相比,AAV9-GLT25D1组中GLT25D1表达显著升高,提示在体过表达成功。8.在体过表达GLT25D1后行心肌梗死造模手术,14天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MI+AAV9-Vector组相比,MI+AAV9-GLT25D1组进一步加重小鼠心功能损害,其左室射血分数EF及缩短分数FS均显著下降。与MI+AAV9-Vector组相比,GLT25D1过表达的小鼠心脏组织中Col 1和Col 3显著升高。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AAV9-GLT25D1组的小鼠心肌纤维化显著增加。结论GLT25D1在心梗后心肌纤维化中表达升高,抑制GLT25D1可以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是GLT25D1通过TGF-β1/Smad 3信号通路参与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

多组学多维度的检测用于淋巴瘤患者的疗效监测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血液的、多组学、多维度的疗效评估方法在淋巴瘤患者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患者10 ml外周血,通过cfDNA的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来评估基因组拷贝数畸变(CNA)和片段化模式(FS),同时检测一组血浆蛋白标志物(PTM)水平,经过对以上3个指标的数值进行标准化转化得到受检者癌症疗效分值(CES),通过比较治疗前后CES变化来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应答情况。结果:共采集35例患者的基线数据,其中23例(65.7%)CES值升高。18例患者完成第1次监测,结果显示,9例基线CES阳性患者VX-445体内实验剂量第1次检测时CES值明显下降,疗效评价为PR,与同期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出高度一致性。评估所有患者CNA变异谱,23例患者染色体存在部分片段扩增或缺失,最常见的扩增部位为8q24.21,该区域内包含MYC等重要的癌基因;最常见的缺失部位为1p36.32、4q21.23、6q21、6q27、14q32Canagliflozin体外.33等,以上区域有PRDM1、ATG5、AIM1、FOXO3和HACE1等抑癌相关基因表达,可能与淋巴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瘤发生发展相关。结论:这种多组学、多维度的疗效检测方式以更便捷、灵敏、无创的优势,从分子水平评估淋巴瘤患者的肿瘤负荷,能够做出更准确的疗效评价,有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